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405.19KB ,
资源ID:231711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1711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历史科中四至中五.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历史科中四至中五.docx

1、中国历史科中四至中五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五)學與教資源2夏商周:春秋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 (I)敬請留意:除特別註明外,本教學資料冊之版權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擁有。夏商周:春秋戰國的政治與社會變動(I)學習重心:春秋戰國與周初在政治和社會兩方面的不同。建議分析內容:1. 西周和東周在政治局勢方面的差異及原因。2. 春秋戰國與周初在社會方面的差別。探討問題建議:1. 與西周相比,東周的政治局勢有何不同?2. 春秋戰國與周初在社會方面有何不同?探討問題建議 (1):與西周相比,東周的政治局勢有何不同?平王東遷後,周天子的權力和周天子與諸侯之間的政治關係有何變化?資料一: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驪

2、山下。周避犬戎難,東徙(遷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平王)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戎,即有其地。 引自司馬遷:史記秦本紀(北京:中華書局重印本,1959年),第1冊,179頁。資料二: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彊(強)併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長諸侯,即今日所謂的霸主)。引自司馬遷:史記周本紀(北京:中華書局重印本,1959年),第1冊,149頁。資料三:(周桓公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大意是:我們周室東遷,所依靠的就是晉國和鄭國。)引自左丘明:左傳隱公六年,載於魯開泰:春秋左傳譯註(武漢市:武漢出版社,1998年),45頁

3、。1. 周平王是依靠什麼即位呢?他和周武王即位時的政治背景有什麼不同?請說明。(前者依靠諸侯的武力,後者憑自身實力即位,因此前者從一開始便處於弱勢。)2. 岐、豐是周族祖先發源之地,據資料一,周平王為什麼將之賜給秦襄公?這說明了什麼?(秦本是周的附庸,封地不足五十里,為周王室養馬。秦地處西陲,能養精蓄銳,至西周末,已是一個相當有實力的諸侯國。秦能擊敗戎,救周天子,保護平王東遷,足以證明其實力,也說明了周天子無力自保和抗拒其他族群的入侵,須依賴諸侯國保護。)3. 春秋時期,周天子將大片土地賜給諸侯以換取諸侯的政治和軍事支持的例子,十分常見。這對周室的經濟實力、軍事和政治實力有什麼影響?4. 請總

4、結東周在平王東遷之後面對的政治形勢。資料四:齊桓公四十二年(公元前644年)戎伐周,周告急於齊,齊令諸侯各發卒戍(防守)周。引自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北京中華書局重印本,1959年),第5冊,1493頁。資料五:宋公不王(不朝見天子)。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討伐)之,伐宋。(大意是宋公不朝見周天子,鄭伯正擔任周天子的卿士,因而用王命的名義討伐他。)引自左丘明:左傳隱公九年,載於魯開泰:春秋左傳譯註(武漢市:武漢出版社,1998年),52頁。資料六:(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伐鄭,鄭射傷桓王,桓王去歸。引自司馬遷:史記周本紀(北京中華書局重印本,1959年),第1冊,

5、150頁。資料七:(楚莊王)八年(公元前606年),伐陸渾戎,遂至洛,觀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莊王曰: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王孫滿曰: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王乃歸。(引文大意:楚國討伐陸渾戎,到達洛,楚莊王在周都郊外閱兵。周定王派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向王孫滿詢問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說:統治國家在於道德不在於寶鼎。楚莊王說:你不要倚仗九鼎!楚國只要銷毀刀劍上的刃尖便可以鑄成九鼎。王孫滿便說:如今周王室雖然衰微,但上天的意旨難以改變。問鼎輕重,確實不可以。楚王這才撤軍回國。)註:陸渾戎即允姓之戎。引自司馬遷:史記

6、楚世家(北京中華書局重印本,1959年),第5冊,1700頁。資料八:(周顯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秦惠王稱王。以後諸侯皆為王。引自司馬遷:史記周本紀(北京:中華書局重印本,1959年),第1冊,149-170頁。資料九:東周時期,王室內部經常發生爭奪權力的糾紛,須靠諸侯的力量來恢復秩序。以下是一些例子:在位的周天子內亂原因及簡要過程平亂的主要力量及結果周惠王周天子奪取大夫田地,五大夫謀召集燕、衛國軍隊伐周王。惠王出奔。其弟被立為王。鄭、虢兩國君殺惠王弟,恢復惠王的王位。周襄王襄王異母弟叔帶作亂,謀與戎、翟伐周。襄王出奔鄭國。叔帶立為王。襄王向晉國告急,晉文公殺叔帶,助襄王復位。襄王賜

7、晉國河內之地。周悼王諸王子爭立,悼王被周室王子子朝所殺。晉國另立王子子丐為周敬王,並多次用兵平定子朝之徒的叛亂,助敬王穩定其王位。參考司馬遷:史記周本紀、周本紀、晉世家(北京:中華書局重印本,1959年)。資料十:唐柳宗元在封建論一文中指出,(周)王室東徙,而自列為諸侯。厥後,問鼎之輕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凡伐伯、誅萇弘者有之,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余以為周之喪久矣,徒建空名於公侯之上耳!(引文大意:周室自平王東遷,其地位便等同於諸侯國。此後,諸侯不時表露出取周而代之的野心。如問九鼎輕重,表示要取周代之的野心;射傷周天子的事,顯示天下諸侯皆不聽周天子的命令,不把周天子視作天子。周室早就喪失

8、了天子之位,只不過在諸侯之上保持一個虛名吧!)引自柳宗元:封建論,載於周一良:讀柳宗元封建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1-22頁。 1. 請思考資料中提到的幾件史事: 宋公不王,周桓王討伐鄭國,反被鄭國大夫射傷。這兩件事說明了什麼?(周天子政治和軍事力量疲弱,政治權威盡喪,沒有足夠的力量力馭駕諸候。諸侯不但敢於抗拒天子討伐,而且敢於攻擊天子。) 戎入侵洛邑,齊桓公令諸使發兵保衛天子,囤戍洛邑。這件事又說明了什麼?(周室力量薄弱,須依賴諸侯保護。此外,齊的勢力強盛,能號令諸侯,負起尊周室,攘夷狄之任務。) 九鼎有何意義?楚莊王問鼎輕重有何含意?(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之寶,它們被視為

9、政權的象徵。楚莊王問鼎輕重,暴露了他有侵吞中原、覬覦周室的野心。)從這幾件事來看,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與諸侯之間的政治關係出現什麼變化? 2. 在東周時期,你認為是天子管治諸侯,還是依賴諸侯呢?試舉例說明。3. 資料二所說周室衰微政由方伯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政治形勢?4. 柳宗元認為周之喪久矣,徒建空名於公侯之上耳。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麼?試解釋你同意或不同意的原因。資料十一:下圖為春秋時期各大諸侯國的分佈情況。資料十二:西周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以爵位高低定封國大小,根據孟子,公侯各方百里、伯方七十里、子男各方五十里,不足五十里為附庸。錢穆先生指出,封建初期,諸侯國的規模

10、不大,只限於一個城圈。參考錢穆:國史大綱(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4年),上冊,65-68頁。資料十三:春秋戰國時期各大諸侯國都城的規模已經相當可觀。下表列出近年考古發現的東周王城和部分諸侯國都城規模。都城名稱面積(平方公里)重要發現東周王城9.20製銅、陶等手工業作坊,房址,宮殿遺址等。曲阜魯國故城10.00房址,製銅、陶等手工業作坊,宮殿遺址等。臨淄齊國故城18.00(大城面積)大城內有排水系統、街道、手工業作坊等。宮殿區位於與大城相連的小城。湖北楚國都城(郢都)15.96製銅、陶等手工業作坊,房址,宮殿遺址等。陝西秦國都城(雍城)10.56宗廟、祭祀坑、宮殿等。河北燕下都

11、(燕國都城之一)32.00宮殿、手工業作坊及居民區。參考夏鼐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年)。資料十四:西周時期的政治管理制度是層層分封,天子將土地和人民分給不同等級的貴族,並且代代相傳。到東周時期發生變化,出現了郡、縣這些地方行政機構。從春秋時期開始,不少國家建立縣制,其中以楚國最早。楚國滅掉周圍的小國以後,在這些地方設立縣,並設守縣大夫作為行政長官。晉國、秦國也有類似的設置。與封建制不同,縣、郡的長官有些是世襲的,但也有不是世襲的。縣和郡的長官,也不一定是諸侯王的親屬。諸侯王對縣、郡的長官有任免權。參考顧德融、朱順龍:春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

12、01年),286-298頁。資料十五:西周初期,封建諸國達200多個。春秋初期,周室沿用分封制,當時的諸侯國數目仍超過140個。春秋霸主雖以抑兼併為己任,但諸國互相兼併的情況卻愈演愈烈。如齊在桓公的統治下,吞併了十多國,到了齊滅東夷時(公元前567年),齊的勢力已達今河北南部一帶。在春秋200多年間,晉先後吞併了二十多國華夷諸國,其國土擴至黃河南岸及西岸。秦至穆公時,兼國十二,開地千里。在楚文王至楚為秦滅期間,楚吞併了周初建立的諸侯國及附庸國共五十多個,其疆域佔有今日湖北全省、陝西、四川、河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山東各省的大部分或部分地區。參考: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北京:中華書局

13、重印本,1959年)。韓非:韓非子十過、難二(西寧市: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顧德融、朱順龍:春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256-269頁。1. 資料十一至十五顯示,春秋時期諸侯國在領土、制度及都城規模上發展的情況怎樣?2. 夏商周時代,都城大小不僅反映了國家的經濟實力,而且受到等級制度的規範。春秋戰國時代周王城和各大國都城在規模上的差異說明了什麼?3. 東周時期的政治形勢,與西周的形勢對比,發生了哪些變化?(西周時期,周天子憑藉封建與宗法制度,限制諸侯在軍政方面的權力,制約了諸侯擴張權力,能有效地控制諸侯。東周時期,周天子無力對諸侯形成有效管治,分裂之勢已成。周天子難以

14、控制諸侯,諸侯權大,嚴如獨立國家。且諸侯之間互相征伐,弱肉強食,局勢混亂。)4. 封建和郡縣制在隸屬關係上有什麼分別?有什麼影響呢?試完成下表。問題封建制郡縣制領土與領土內的人民屬於誰?(諸侯)(中央政府)領土的管治權屬於誰?(諸侯)(中央政府)稅收所得屬於誰?(部分上繳周室)(部分留於地方,部分上繳中央)管治領地任命權屬於誰?(任命權屬於諸侯,世襲制)(地方官員由中央政府,並不世襲)你認為這些差別對周天子和諸侯的管治會造成什麼影響?5. 春秋戰國時代郡縣組織的出現與列國兼併有何關係?6. 你認為春秋戰國時代的紛亂、諸侯兼併等現象,在什麼程度上導致秦始皇在統一天下後廢封建、行郡縣呢?試說明你的

15、看法。探討問題建議 (2):春秋戰國與周初在社會方面有何不同?西周的宗法制和禮制在春秋戰國時有何變化?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變化呢?資料一:(宋成公十一年)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而代立。(宋成公)十七年,成公卒。成公弟御殺太子及大司馬公孫固而自立為君。宋人共殺君御而立成公少子杵臼,是為昭公。引自司馬遷:史記宋微子世家(北京:中華書局重印本,1959年),第5冊,1627-1628頁。資料二:晉文公召(周)襄王,襄王會之河陽。引自司馬遷:史記周本紀(北京中華書局重印本,1959年),第1冊,155頁。資料三:東周時期周王室和諸侯宗族內訌及衝突舉隅。王室或諸侯內訌或內亂紀要結果周王室周襄王繼母惠后,為了讓

16、兒子叔帶奪取王位,引翟人伐周。襄王借助晉文公之力得以復位。周景王死,諸子爭立,互相攻殺。晉國以武力鎮壓其餘王子,立周敬王。周公黑肩欲殺周莊王而立其弟。莊王得知,殺周公。周惠王與大夫爭地,五大夫擬召燕、衛國伐周王。惠王出奔。作亂者改立新王。後鄭、虢兩國君殺新王,恢復惠王的王位。晉國晉獻公寵愛戎狄女驪姬,欲廢太子而立驪姬之子。太子被殺。諸公子出逃,其中重耳後來借秦國之力回國,為晉文公,后成為霸主之一。晉厲公與大夫互相猜疑,乃至攻殺。厲公被殺,晉悼公立。齊國齊桓公死,諸子爭立,互相攻殺。太子昭出奔宋國。宋國以武力立太子昭為齊孝公。楚國熊通殺姪自立為王。自稱楚武王。楚王莊敖欲殺其弟熊惲。後者出奔隨國。

17、熊惲與隨國殺莊王,自立為成王。魯國魯惠公死,嫡子年幼,長庶子攝位,為魯隱公。宗室公子揮先欲為隱公殺嫡子,遭拒絕,反為討好嫡子而殺隱公。嫡子桓公立。參考司馬遷:史記周本紀、晉世家、楚世家(北京:中華書局重印本,1959年)。1. 按照宗法制,宋成公死後,應由何人繼承爵位?成公之弟殺太子自立,說明當時的繼承制度有什麼問題?2. 召的意思是什麼?周襄王與晉文公誰是君?誰是臣?為什麼臣可以召君?這說明了當時出現什麼問題?3. 西周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綱紀倫常的關係在春秋戰國時發生什麼變化呢?(諸侯對周天子是臣,但晉文公並不守臣禮。楚王被兒子所弒,反映父子倫理關係與權力鬥爭的衝突。)4. 東

18、周時期,周室和諸侯之間經常發生什麼事情?這些事情說明了西周宗法制在當時發生了什麼變化?(王室貴族違背宗法制原則,以武力爭奪繼承權。)資料四:根據西周的禮制,天子祭祀用九鼎,諸侯用七鼎,諸侯夫人和卿大夫五鼎,士三到一鼎。下面是一套五件銅鼎。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資料五:河南三門峽市發現西周晚期的虢國君虢季墓,從墓中出土一套七件青銅鼎。虢季夫人梁姬墓出土一套五件青銅鼎,貴族墓則出土三件青銅鼎。參考:宿白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大考古發現(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劉煒主編,尹盛平著:中華文明傳真:商周 廊權變革一千年(香港: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106至112頁

19、。資料六:河南鄭州發現春秋時期鄭國祭祀坑,其中一坑內出土一套九件青銅鼎。參考許虹、范大鵬主編:最新中國考古大發現(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年)。資料七:安徽壽縣發現的春秋晚期蔡侯墓,出土十件列鼎。湖北隨縣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亦出土九件鼎。參考夏鼐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年)。1. 按周禮諸侯貴族用鼎的數量是怎樣的呢?春秋戰國時,諸侯貴族用鼎的數量又是怎樣呢?請根據上面的資料完成下表。諸侯貴族年代按周禮規定用鼎數量實際用鼎數量虢國國君虢季虢國君夫人梁姬寺國國君鄭國國公蔡侯墓曾侯乙墓2. 根據上表,哪些國君或貴族用鼎是合乎西周禮制?哪些是僭越(超過了禮

20、制允許的數量,即超越了他們所應當從屬的等級)禮制的?3. 從諸侯用鼎的情況來看,西周的禮制在東周出現什麼變化?(西周末年,姬姓的虢國基本遵守禮制。東周早期在中原勢力逐漸強大的鄭國用九鼎祭祀,已經是僭越。而在黃河下游偏遠地區的寺國似乎仍然遵從周禮。到東周中期以後,各諸侯國普遍出現僭越現象,戰國時期更出現了比九鼎更多的列鼎數目,反映西周的禮制已經處於崩潰狀態。)延伸課題:為什麼西周的宗法制和禮制在春秋戰國時期瓦解?資料八:彭林先生指出,平王東遷後,王畿的土地日益縮小,經濟、政治實力一落千丈。過去那種以共主身份與各諸侯國之間建立起來的統一紐帶逐漸分解。由上述結論引申,是否由於周天子政治、經濟實力的下

21、降,作為天下大宗的天子,不再受到作為小宗的其他諸侯尊敬,從而導致宗法制遇到挑戰?換言之,宗法制存在的經濟和政治基礎是封建制,即大宗具有一定的財產(土地,人民等)可以分封給小宗。當這個基礎受到動搖甚至喪失以後,如周天子的王畿日益縮小,無法再分封的時候,小宗基於經濟和政治利益的考慮而與大宗展開土地與人民的爭奪,宗法制也就無法繼續了。因此斯維至先生亦說:春秋戰國以後,宗法制隨著封建制的衰落同樣被破壞了。參考:彭林:中國文明史:先秦時期(台北:地球出版社,1991年),20頁。斯維至: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論稿(台北:允晨文化實業有限公司,1997年),91頁。資料九:根據顧德融、朱順龍兩位學者的觀點,西周

22、的宗法制度是建立在井田制,即宗族共有田地的基礎之上的。隨著鐵器時代來臨,生產技術發展,私有土地出現,井田制在春秋時期開始瓦解,宗族失去共有的土地,宗法制度也就無法保存。參考顧德融、朱順龍:春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22頁。資料十:東周時期出現禮制崩潰,各級貴族自行其事,不遵等級等情形,有學者提出歸根結底是由於西周封建所導致。例如童書業先生指出凡有封土即有人民,得組織武裝,為獨立之資。春秋以來,天子之不能制諸侯,諸侯之不能制大夫,以致大夫之不能制家臣,悉由於此。參考童書業:春秋左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370-371頁。資料十一:錢穆先生認為東周的首任天子周

23、平王就有弒父之嫌,因此不受部分諸侯尊重。他說:及平王東遷,以弒父嫌疑,不為正義所歸附,而周室為天下共主之威信亦掃地以盡,此下遂成春秋之霸局。平王宜臼乃申侯甥,申侯為其甥爭王位,故聯犬戎殺幽王。凡擁護平王諸國,如許、申、鄭、晉、秦、犬戎等,皆別有用心,形成一非正義之集團,為東方諸侯所不齒。因此周室東遷後,政令亦驟然解體。按錢先生的看法,則周天子行為不當,擁護天子的諸侯又別有用心。由此推論,東周一開始,社會的倫理觀念和禮制已經受到衝擊,因此無法繼續維持。參考錢穆:國史大綱(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4年),49頁。資料十二:宋朝司馬光認為,東周時期,周室衰微,諸侯大夫相繼擅政,全是因為綱紀倫常盡失。而綱紀大亂則始於周天子。他指出周積弱已久,但是其名分仍為各國尊重,諸侯、大夫仍能謹守臣禮。三晉破壞封建倫理,周天子卻承認他們的地位,把他們列為諸侯,那便是自壞體制。參考司馬光:資治通鑑周紀一(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1. 比較資料八和九兩個觀點,它們認為什麼原因導致宗法制度的崩潰?你認為哪個看法較有說服力?為什麼? 2. 比較資料十至十二的觀點,它們認為什麼原因導致禮制的崩潰?你認為哪個看法較有說服力?為什麼?3. 你認為封建制度的崩潰與禮法制和宗法制的敗壞有什麼關係呢?試提出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