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6.13KB ,
资源ID:23155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155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病原总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病原总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总结.docx

1、病原总结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总结病原总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总结病原总结 第二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 1.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 质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维持细菌固有外形 保护细菌免遭渗透作用的破坏和有毒物质的损害 与细胞膜一起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有多种抗原表位决定菌体的抗原性 多种抗生素作用的靶点 细胞膜的功能:渗透和运输作用(物质转运) 呼吸作用(能量的产生、储存和利用有关) 生物合成作用 参与细菌分裂(中介体) 细胞质的功能: (1).核糖体 (Ribosome) 是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又称为核蛋白体 可游离于胞质中也可结合在细胞膜上 由RNA(70%)

2、和蛋白质(30%)组成 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 是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位点 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80S由60S和40S两个亚基组成 (2.)质粒(Plasmid) v 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 v 可独立自行复制也可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v 可携带信息赋予细菌某些特殊的遗传性状如耐药因子、细菌素、性菌毛、毒素等 v 可自行丢失赋予的性状也随之消失 v 可通过接合或转导的方式转移 v 是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 v 常见质粒有F质粒、R质粒、Vi质粒、Col质粒 (3.)胞质颗粒 v 又称内含物 (inclusion) v 细菌营养储存物 v

3、多糖、脂类、多磷酸盐组成 v 可作为有些细菌的鉴定依据 核质的功能:也称拟核(nucleoid) v 由双股DNA组成有少量RNA、RNA聚合酶和蛋白质 v 无核膜无组蛋白包绕 v 控制细菌的遗传特性 v 又称细菌的染色体 (bacterial chromosome 2.G+/G-菌细胞壁的区别 细胞壁 G+ G- 强 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 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组成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 肽聚糖层数 15-50 1-2 肽聚糖含量 多 少 磷壁酸 有 无 外 膜 无 有 3.肽聚糖是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有青霉素作用位点 4.脂多糖(LP

4、S)是G-菌是内毒素其构成和作用 由3部分组成:脂类A(为一种糖磷脂是内毒素的毒性部分和主要成分与细菌的致病性无关)核心多糖(位于脂类A的外层具有属或组特异性)特异多糖(决定了细菌种或型的特异性) 5.细菌核糖体是链霉素和红霉素作用位点 6.L型细菌 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 v 定义:细胞壁部分或完全缺陷的细菌称为-。 v 形成机制:自发形成或人工诱发-肽聚糖的结构遭破坏或合成受抑制而形成 v G+ 菌的L型细菌称为原生质体;G- 菌的L型称原生质球 细菌L型特性 v 可以见于细菌、螺旋体、真菌等 v 形态改变呈多形性、球状、杆状、丝状 v 大小不一着色不均 v 染色性改

5、变多为革兰阴性 v 仅能在高渗环境中存活 v 菌落: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样” v 仍有致病力可引起尿路感染、骨髓炎和心内膜炎 v 常发生于作用于细胞壁的药物治疗过程中 v 常规细菌学检查阴性 7.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荚膜 鞭毛 菌毛 芽孢 荚膜的功能:抗吞噬作用 抗有害物质损伤作用 抗干燥作用 粘附作用-有助于细菌的定植 S层 协助黏附 鞭毛的功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黏附作用-与致病性有关 抗原性-诱导产生抗体 鉴别细菌根据动力和抗原性 诱导炎症反应 菌毛 普通菌毛:粘附作用与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接合时可传递遗传物质 芽胞的功能:强大抵抗力-灭菌的标准 芽孢在菌体中的位置

6、、直径大小随菌种不同- 用于鉴别细菌 8.细菌的生化反应(糖发酵、IMViC 试验)的应用 细菌的生化反应(biochemical reaction) 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代谢产物借以区别和鉴别细菌种类的生化试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对糖的发酵:VP试验 甲基红试验 单糖发酵试验 对蛋白质的分解:吲哚试验 硫化氢试验 其他试验:尿素酶试验 枸橼酸利用试验 IMViC:吲哚(I) 甲基红(M) VP(Vi) 和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IMViC试验 9.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致病性与治疗作用 v 热原质:细胞壁脂多糖引起机体发热反应 v 毒素和侵袭性酶:与细菌的致病

7、性有关 v 色素:分脂溶性和水溶性用于细菌的鉴别 v 抗生素:抑制微生物生长和肿瘤细胞生长 v 细菌素:抑制产生细菌素的亲缘菌生长 v 维生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K 10.生长繁殖条件、根据对氧的需要分类、生长曲线 (1)充足的营养物质:基本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特殊 生长因子 (2)适宜的酸碱度:最适宜 为中性或弱碱性(pH 7.07.6) 特殊 如霍乱弧菌在pH 8.09.2中生长良好结核分枝杆菌pH为6.56.8 (3)合适的温度:最适宜 37特殊 嗜冷菌 在1020 嗜热菌 在5060(4)必要的气体环境: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生长曲线 : v 迟缓期 14h

8、 v 对数增殖期 818h细菌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最典型 v 稳定期 v 衰退期 11.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一、表型特征分类 传统分类法 依据形态结构、染色性、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性等 数值分类 用电泳、色谱、质谱等对细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计算机数值化分析 二、种系分类 DAN G+C mol%测定;核酸同源值测定;核蛋白RNA碱基序列测定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细菌的变异现象都包括那些? 形态结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 2.细菌的遗传物质有那三种? 细菌染色体特点:双股环状DNA 缠绕成网状 无核膜附着在横隔中介体上或胞膜上 基因是连续的(无内含子)-p31(转录形成

9、mRNA直接翻译成多肽) 双向复制 功能结构特点:致病岛 定义:致病菌染色体上载有编码外毒素、黏附素及侵袭性酶等致病作用的多个毒力基因称为致病岛或毒力岛 特点:分子量很大通常20kb100kb 可在细菌的种内和种间传递使其他细菌获得新的致病性 意义:揭示细菌致病机制的捷径(是研究病原菌功能基因组的重要方法) 质粒的特性: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严紧型/松散型) 携带的基因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新的表型 可以自行丢失与或人工消除-失去所赋予的性状 可通过接合或转导等方式在细菌间转移 分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两种质粒 转位因子有那些:F质粒 (fertility plasmid) 致育性编码性菌毛 F, F

10、 R质粒 (resistance plasmid) 接合性/非接合性 Vi质粒(Virulence plasmid) 编码毒力因子 Col质粒(coliciogenic plasmid 细菌素质粒) 编码大肠菌素 代谢质粒-编码相关的代谢酶 &3.细菌基因转移的方式有哪几种? 细菌的基因转移方式有5种: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和原生质体融合耐药质粒可经哪些方式传递? 4.噬菌体感染细菌后有哪两种后果 毒性噬菌体:是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5.细菌的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1)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 诊

11、断:注意形态结构生化反应等变异(如L型)预防:疫苗的制备; 治疗:防止耐药性产生药敏、联合、足量、不滥用; (2)用于测定致癌物质:Ames试验(3)用于流行病学调查:质粒指纹图谱法 (4)用于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素等生物制剂 6.名词概念: S-变异:由光滑型(smoothS)变为粗糙型(roughR)称为S-R变异 H-O变异:有特殊结构的细菌有时失去荚膜、鞭毛或芽孢但失去的荚膜或鞭毛有的尚可恢复这种失去鞭毛的变异称H-O变异 R质粒:可通过细菌间的接合进行传递的称接合性R质粒另一类是不能通过接合传递的称非接合性耐药质粒但可通过噬菌体传递 F质粒:编码细菌的性菌毛 Vi质粒:

12、是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毒力质粒) 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整合到自己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转化 普遍性转导:供体菌染色体任何一个基因都有机会被转导故称为普遍性转导 局限性转导:溶原性细菌经诱导后前噬菌体从宿主菌染色体上脱离时发生偏离差只能将前噬菌体两侧的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基因转移至受体菌的遗传性性状发生改变称为局限性转导 溶原性转换: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 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 溶菌周期:在宿主菌内的增殖和裂解细菌的过程称为溶菌周期包括吸附、

13、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等四个阶段 plaque & PFU:在固体培养基上将适量的噬菌体和宿主菌液混合后接种培养后培养基表面可出现透亮的溶菌空斑称为噬斑(plaque) 每一个噬斑一般系一个噬菌体复制增殖后形成若将噬菌体按一定倍数稀释后感染细菌通过噬斑计数可测知一定容积内的噬斑形成单位(pfu) 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前噬菌体: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 溶原状态: 溶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 条件致死性突变株: ts突变株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 1 消毒、灭菌的概念 消毒:消除和杀灭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

14、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子但不一定能杀死全部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杀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死芽孢 2不同消毒灭菌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 辐射杀菌法 滤过除菌法 超声波杀菌法 其它物理抑菌或杀菌方法 热力灭菌法:包括 湿热和干热 (一)干热灭菌法 焚烧:仅适用于具有传染性的废弃物或尸体等 烧灼:适用于接种针、接种环、试管口和瓶塞等 干烤或干热灭菌器: 160170 2 h可杀死一切微生物 玻璃和陶瓷器皿等并可破坏内毒素 红外线:(0.71000m波长的电磁波)医疗器械和餐具等 微波:波长1300nm常用2450MHz和915MHz 消毒餐具等 (二)湿热消毒灭菌法

15、v 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 61.062.8 30min;或71.7 1530s 可分别杀死啤酒中、牛奶中的细菌 v 煮沸法100 5min食具、注射器等消毒 细菌芽胞则需12h 个别细菌的芽胞需35h才能杀死(如肉毒梭菌)v 流通蒸气法:100 15-30min杀死细菌繁殖体 间歇蒸汽灭菌法(fraction sterilization) 100 15-30min-37 24h3天可杀死芽胞 v 高压蒸气灭菌法: (灭菌器) v 压力103.4KPa(1.05Kg/cm2) v 温度121.3 v 时间15-20min v 效果杀灭包括芽孢在内所有微生物 v 应用所有耐高

16、温、高压、耐湿的物品 v 预真空高压灭菌法 v 湿热与干热消毒灭菌法比较 v 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和特点适用对象 v 蒸气灭菌法、间歇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灭菌特点与应用 v 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 第8章 化脓性细菌 1.SPA的定义与应用(p81-82 ) 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课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蛋白/抗原 可以与IgG 抗体的Fc段非特异结合发挥:抗调理 -抗吞噬作用;协同凝集试验用于辅助诊断书:90%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上存在的、具有属特异性的单链多肽可与人和动物lgG1、lgG2、lgG3、lgG4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从而干扰吞噬细胞的调理吞噬作用。lgG分子的Fab段仍能同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以SPA德葡萄球菌作为载体的协同凝集试验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的检出。此外SPA与lgG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