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54.47KB ,
资源ID:2315339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1533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15.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15.docx

1、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15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一一、判断题1、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B)正确 错误2、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A )正确 错误3、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B)正确 错误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A)正确 错误5、“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A)正确 错误6、论语是“四书”之一。(A )正确 错误7、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 B)正确 错误8、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A )正确 错误二、单项选择题9、凡授书不在图多

2、,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体现的教学艺术是( B)A.自主学习 B.量力而精C.愉快教学 D.尊重个性10、小疑则小(C )A.智 B.聪 C.悟 D.愚11、“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 )A.大学 B.易经 C.论语 D.礼记1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13、先王治乐的原因是( A)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B.教人民欣赏音乐C.给人民带来快乐 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14、“乐”的起因是:(A )A.是由人心中产生的。 B.是由

3、不同是声音相互应和产生的C.是事物影响的结果 D.是由古圣先贤著作的15、“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 )A.大学 B.易经C.论语 D.礼记16、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 )A.论语 B.师说C.学记 D.孟子17、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 )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 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19、“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 B)A.重要 B.严格 C.以为重 D.重视20、“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

4、,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D )A.可接受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21、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 )A.王夫之 B.梁启超 C.顾炎武 D.黄宗羲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23、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B )A.安详 B.怨恨 C.愤懑 D.欢快24、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C )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

5、冗员 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C.善民心,易风俗 D.提升国家形象25、“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 C)A.少年强则国强 B.少年胜则国胜C.少年富则国富 D.少年雄则国雄2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 )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27、梁启超的籍贯是(B )A.广西 B.广东 C.浙江 D.福建2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D )A.教育思想 B.学术思想C.等级观念 D.民本思想三、多项选择题29、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ABC )A.耳聪目

6、明 B.血气和平C.移风易俗 D.以欲忘道30、明清三大学者是( ABC)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张之洞31、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 AB)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荀子32、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 )。A.量力而精 B.因材施教C.知行合一 D.学贵自得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二一、判断题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情。()2、 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老师心存畏惧,并要求老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3、 大乐必繁,大礼必复。()4、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5、论语

7、是四书之一。()6、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 ()7、“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8、乐从内心出发,礼在外貌上表现。()二、单项选择题1 在学与知的认识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王夫之。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学校。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论语。5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善民心,易风俗。6“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

8、-严格。7“少年智则国智”后一句是-少年富则国富。8“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礼记。9“乐”的起因是-由人心中产生的。10先王治乐的原因是-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1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12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怨恨。13梁启超的籍贯是-广东。14“学而忧则仕”概括了-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15“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体现出的教育原则是-因材施教。17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自己的道德认识和

9、道德实践相统一。18“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体现的教学艺术是-量力而精。19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王阳明。20小疑则小即(悟)。三、多项选择题1、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量力而精、因材施教、学贵自得。2、明清三大学者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3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孟子论语。4乐得到了推行,有什么样的作用?耳聪目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三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

10、性。(V ) 正确 错误2、一般的玉如果不雕琢的话就不能成就美好的花纹,同理,君子如果不学习的话,就不能成就他的德行。(V ) 正确 错误3、只要用教化来规范人民,就能取得成功。( V) 正确 错误4、颜之推认为人如果达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程度,是早教的结果。(V ) 正确 错误5、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而后善。(V ) 正确 错误6、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X) 正确 错误7、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V)

11、正确 错误8、“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 X) 正确 错误9、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V ) 正确 错误10、“学非有碍于思”是说“学对思并无妨碍”。(V ) 正确 错误11、颜之推承袭了孔孟以孝悌仁义等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十分注意对子女道德的教育。( V) 正确 错误12、王夫之认为所谓后天之性就是指人的自然之质。( X) 正确 错误13、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 ) 正确 错误14、孟子认为有无

12、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V ) 正确 错误15、“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 ) 正确 错误16、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 正确 错误17、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于智慧,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爱,知道廉耻就接近于勇。”( ) 正确 错误18、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 ) 正确 错误19、明末清初三先生是指船山先生、梨洲先生和亭林先生。( ) 正确 错误20、梁启超把教育看作是振兴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途径。( ) 正确 错误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21、 “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

13、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说明“孝仁礼义”等教育( )。 A. 应该从小开始 B. 无所谓 C.一律从出生开始 D. 根据外在环境和孩子自身条件,力求越早越好。22、运用在学习中,中庸强调( )。 A.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B. 主体的主导作用 C.客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D.客体的主导作用2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 A)。 A.则不跲 B.则不用 C.则不废 D.则不穷24、韩愈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诗句中指出理解书本知识( A)。 A.重要 B.不重要 C.有的重要 D.有的不重要25、宋代

14、理学家把( A)、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作为四书。 A.中庸 B.三字经 C.弟子规 D.诗经26、朱熹说:徒明不行,则明无所有,空明而已;徒行不明,则行无所问,冥行而已。他强调的主要观点是()。 A.知的作用 B.行的重要性 C.知行并进 D.知与行的关系27、怠者不能(A ),而忌者畏人修。 A.修 B.秀 C.休 D.羞28、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的目的应该是(D )。 A.只是培养有才能的人 B.只是探求治国的道理 C.只是教化愚弱的国民 D.既为了养士也为了治国2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自:( )。 A.孝经 B.诗经 C.论语?公冶长 D.千字文30、下列作品属于

15、韩愈的是( )。 A.明儒学案 B.留别海昌同学序C.、广师说 D. 韩昌黎集31、夫同言而信,信其所( );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A. 钦 B.勤 C.清 D. 亲32、“气日以滋,理日以成”中“滋”的意思是( )。 A.滋润 B.滋味 C.滋长 D. 滋补33、梁启超说:“救亡图存、教化愚昧,都必须以( )为本源。” A.强化专制 B.扩充军队 C.对外修好 D.学校教育34、心诚求之,虽不中不( )矣。 A.远 B.偏 C.责 D.负35、孟子认为(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36、孔子在( )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A.教

16、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37、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D )。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38、韩愈的籍贯是现在( B)省。 A.河北 B. 河南 C.陕西 D.山东39、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A )。 A.格物 B.知物 C.其物 D.及物40、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41、黄宗羲的籍贯在( B)。 A. 江苏 B. 浙江 C. 上海 D. 福建42、所

17、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A )之。 A.无 B.弃 C.众 D.去43、战国后期,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是(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44、顾炎武和( )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 A.王夫之 B.梁启超 C.黄宗羲 D.康有为45、黄宗羲认为( )是教学最基本的原则。 A.获取知识 B.重视学生 C. 重视教师 D.重视教材46、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少年”应理解为( )。 A. 年龄小的人 B.有志的青年 C. 没有志气的人 D.不懂事的人47、只知晓歌曲而不知晓乐的是(B )。 A.禽兽 B.老百姓 C.君子 D.以上皆对48、(

18、)体现了荀子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49、 “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的最正确的解释是( )。 A当今常有讲施舍就成为奢侈。如果能够做到施舍而不奢侈,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好了。. B.讲节俭就变成吝啬的情况。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好了。 C. 当今常有讲施舍就成为奢侈,讲节俭就变成吝啬的情况。如果能够做到施舍而不奢侈,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好了。 D. 如果能够做到施舍而不奢侈,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好了。50

19、、中庸是( )四十九篇中的一篇。 A.大学 B.论语 C.礼记 D.四书51、在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中,体现较为明确的是(A )。 A.国民素质教育观 B.学生素质教育观 C.教师素质教育观 D.教师和学生素质教育观52、有弗学,(B )。 A.问之弗知弗措也。 B.学之弗能弗措也。 C.思之弗得弗措也 D.辨之弗明弗措也53、“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子语类)提倡读书比较好的方法是(B )。 A.广闻博览 B.熟读而精思 C.多方汲取 D.反复思考54、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 C),指出人的天赋素

20、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思想。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学而优则仕。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55、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 )。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56、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创新的教育思想中不包含( )。 A.由博致精 B.深思能疑 C.由精致博 D.重视异同论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择其好者而从之,其不好者而改之。 C.选其善者而

21、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D.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更之。58、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59、从大学的“三纲领”看,教育的最高目的是( )。 A.政治目的 B.经济目的 C.文化目的 D.历史目的60、原毁所阐述的内容,从今天的角度去解释,主要写的是( )。 A. 个人修养 B. 为人处事 C. 个人修养与为人处事 D.都不是61、( )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62、小疑则小( )。 A.智 B.聪 C.悟 D.愚63、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译文正确的是( )。 A. 对记事之的人

22、提取它的要点,对造谣者划出它深奥的意义。 B. 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勾划出它深奥的意义。 C. 记事情要抓主要的内容,说话要抓住玄机。 D. 记事情抓要点,说话抓重点。64、为了培养新民,梁启超最为重视的教育活动是( )。 A. 私塾教育 B.家庭教育 C. 社会教育 D.特殊教育三、多项选择题(共8道,每题2分,共16分)65、韩愈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等著作中。 A.师说 B.张中丞传后叙 C.进学解 D.原毁66、荀子的教学思想主要包括( )。 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虚壹而

23、静”,专心有恒 D.解蔽救偏,兼陈中衡67、天下的道理除了君臣关系之理,还有( )。 A.父子关系之理 B.夫妇关系之理 B.兄弟关系之理 C.朋友交往之理68、王夫之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 A.习性诸论 B.书院 C.学校 D.取士上69、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豫时孙摩”原则包括(BCD )。 A.预防 B.适时 C.顺序 D.观摩70、用来实行天下通理的天下通德有(ABC )。 A.智慧 B.仁爱 C.勇敢 D.道义71、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AD )。 A.小学 B.中学 C.幼稚园 D.大学72、(ABC )共同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 A.王夫之

24、B.顾炎武 C.黄宗羲 D.康有为国学经典考试题(四)2010-11-22 21:39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1、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 正确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 错误3、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 错误4、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 正确5、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学校、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 ) 正确6、王夫之认为所谓后天之性就是指人的自然之质。( 错误7、黄宗羲

25、和王夫之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 ) 正确 8、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而后善。( ) 错误9、梁启超把教育看作是振兴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途径。( ) 正确10、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 ) 正确11、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 ) 正确12、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 正确13、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 ) 正确14、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

26、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 正确15、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 错误16、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 正确17、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 ) 正确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 错误19、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 ) 错误20、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

27、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 错误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21、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 )。D.必须重视实践22、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C.学记23、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4、“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的意思是( )。A.途径、方法 25、颜之推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张是( )。A.强调为人厚重26、“学而优则仕”体现了(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之一。A.孔子27、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 )。B.循序渐进28、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

28、,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A.修身29、礼云:“欲不可纵,( )不可满。”D.志30、自天子以至于(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A.庶人 31、中庸是( )四十九篇中的一篇。C.礼记3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 )的关系。D.行与知33、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 )。A.广师说3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A.格物35、传习录是他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分为上、中、下卷。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

29、)著作。A.哲学36、王夫之所说的“先天之性”不应理解为( )。B.后天的学习37、朱熹认为小学教育重在“教事”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 ),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 A.教理38、是故君子有( )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A.诸39、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 )中有充分反映。B.论语40、黄宗羲认为,学习贵在( )。A. 适用41、梁启超认为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三种,其中没有( )D. 家庭教育42、黄宗羲认为( )是成才的必然途径。B.致知43、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则能尽人之性44、“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 )的知行理论。B.王夫之45、黄宗羲大胆地对( )进行了革新。C.教学手段46、孔子在( )方面提出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主张。A.教育4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C.教育者要以身作则,重视身教。48、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 )占首位。B.道德教育49、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的教学方法。B.因材施教 50、大学篇中。“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 )。B.治民51、孔子在( )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B.政治52、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见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