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48.50KB ,
资源ID:231532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1532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推荐书包里的故事10篇作文优质文档.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推荐书包里的故事10篇作文优质文档.docx

1、推荐书包里的故事10篇作文优质文档书愤教案书愤教案(一):陆游书愤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1透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潜力。2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白描、比较等手法的运用。2重点: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三、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

2、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资料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二、作者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资料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

3、。三、导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活力,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齐感悟。四、诗歌鉴赏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2师问: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写出来试加以分析。生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州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证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能够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师问:此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

4、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生答:白描手法,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师问: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生答:义愤。首联写诗人早年激于金兵南侵,立志收复失地。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愤中有豪言壮志,有民族大义。生答:悲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于投降派的误国,国家依然蒙受大难,诗人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这一联的抒情沉痛、感伤。生答:悲怆中抱有期盼。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

5、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证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4师问:为抒发诗人的悲愤,诗歌多处用到比较,试分析?明确:这首诗比较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用心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比较。五、总结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

6、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的灵魂。清末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八、作业1搜集古今忧国忧民诗人的材料,写一篇评论性文章。2背诵诗歌。书愤教案(二):【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蕴美。2、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3、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一、导入新课爱国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屈原、杜甫和陆游是有代表性的三个诗人。在屈原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湘夫人,杜甫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蜀相,这天

7、我们就来学习陆游的书愤。二、作家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他的老师也都是有骨气的人。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从小饱受战乱的苦难,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

8、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朝廷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但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

9、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他一生创作了超多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资料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超多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活力。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

10、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三、背景介绍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资料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四、课文诵读五、整体感知1、首联诗的开头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那时他遥望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渴望一举收复故土,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2、颔联诗的三、四两句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这两句诗写了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

11、(1161,诗人36岁时)的两次战斗,一次是在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一次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证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诗人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3、颈联诗的五、六句是写此刻,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只好徒自抒发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鬓发先斑的感慨。塞上长城这个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愤怒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诗人虽然没有像檀道济一样被冤杀,但因为主战而屡次被贬斥,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这种愤多么强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塞上长城,是诗人毕业的抱负。陆游不仅仅是诗人,而且是战略家。空自许,与上文世事艰照应,是对偏安一隅的投降派的愤

12、怒控诉和强烈指责。4、尾联最后两句诗人证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以诸葛亮为榜样,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干一番报国大业。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第三、四句尤其写得大气磅薄,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六、问题探究1、短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尤其是起句、结句与诗的主旨、意境的关系。请解释此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明确】书愤的起句,世事艰,暗批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明了诗题中的愤字,这愤是贯穿全诗的意脉。结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诗人以出师表中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证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诗人悲愤而不绝

13、望。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2、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参见相关链接)。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个性喜欢吟咏诸葛亮?【明确】南宋王朝一向在金人的侵略下苟延残喘,处于存亡危急之境地。陆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一生以抗金复国、建功立业为已任。而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最为陆游所钦慕,陆游往往以诸葛亮自况,所以喜欢写咏诸葛亮的诗。七、延伸拓展1、近人梁启超在读陆放翁集中称赞陆游: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又说: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明胡尘意不平。课外搜集陆游的爱国诗词,选取你喜欢的一两首推荐

14、给大家。【明确】陆游的爱国诗词很多,最为著名的,如: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选一)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湖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2、比较阅读(1)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说它们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明确】书愤和蜀相有相似之处,要说不同,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和老臣心;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主要是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而陆

15、游则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在表现手法上,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书愤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此刻,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可见,两诗风格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2)临安春雨初霁(参见相关链接)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的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明确】这两首诗都写于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此刻浙江建德)军州事。书愤这

16、首诗的资料,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陆游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此刻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等候召见。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能够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理解下来。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绪支配下在临安写的。这首诗的首联表示对仕途的厌倦与失望,并透露客居京华的懊悔;颔联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呈现一个极闲适的境界,却在背后,藏着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与牢骚;尾联是自我解嘲,悲愤之情见于言外。可见,在资料上,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

17、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在风格上,如果说书愤近似杜甫的话,这首诗更近似苏轼的一些作品,写得优美动人,富于情趣。书愤教案(三):教学目的:1、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2、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3、学习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教学重点:1、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2、书愤主旨的理解及表现手法的运用。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陆游诗词,其中词作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陆游一生有两个始终没有解开的情结。其一就是钗头凤所书写的他与表

18、妹唐婉的感情杯具。两人倾心相爱,却被其母生生拆散,这成为陆游一生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痛楚,直到七十五岁高龄、唐婉离开人世四十多年以后,他重游沈园,依然写下了悲哀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深情诗句。其二就是示儿所书写的北定中原这件让他终生魂牵梦绕以至死不瞑目的大事。终其一生,壮志不能实现其万一,心中情怀,书愤就是最好的见证。二、陆游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因受家庭熏陶,自幼读书学剑,发愤报国。终生以抗金报国为志,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诗词散文都有创作,其中诗歌成就最高。现存诗作9300多首,是存诗最多的古代诗人。三、朗读课文1、学生试读,教师指导朗读。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

19、上声调,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老师范读,学生再读,朗读是体味诗歌情味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二、课文资料理解。1、关于对气如山的理解:资料注释认为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气如山是北望被金兵占领的大好河山,心中的郁愤堆积如山之意。你同意气愤堆积如山这一说法吗?探讨:理解成气愤堆积如山只是就这一单个句子的理解,加上北望被金兵占领的大好河山,所以心中的气愤堆积如山,这样的理解

20、孤立地来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联系上下句,它却是说不通的。承上理解,早岁哪知世事艰也就是青壮年时期少不更事,根本不明白收复中原这件事竟是这样艰难,所以诗人北望中原,立下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宏图大志,豪气如山;承下句理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写的正是早年宋军在瓜洲渡和大散关与金兵作战,宋军大败金兵、收复失地、大获全胜令人鼓舞的两大战事,而作者也曾在此两地亲上前线,勘查地形,刺探敌情,所以后两句是气如山的具体表现,将报国愿望和为之付出的努力渲染得更为具体、鲜明,故气如山作豪气如山理解更佳。诗人的报国壮志如山一样雄壮,如山一样坚定,如山一样不可动摇。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有些

21、奇特,此联不用动词,不用虚词,只用六个名词组接,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形象飞动、画面壮阔。这种表现手法,在他之前极其少见,在他之后就较为常见了,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也同样以几个名词组成而不着虚字。2、借助资料上的课文词句疏通,学生自学。请学生朗读课文词句理解,学生质疑。三、诗中问题探讨。1、本诗主要表现手法。(1)比较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透过两个比较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比较。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比较。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

22、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2)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小结:以上是对本诗主题和表现手法的探讨。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资料,学生只有不断积累每一首诗词主题和手法,才能积少成多,逐渐开阔视野,构成深厚的诗歌鉴赏悟性和稳定的诗歌鉴赏潜力。2、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探讨:所愤之一乃世事艰。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它究竟有多难?只举同时代抗金

23、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抗金名将抱定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志,杀得金兵闻风丧胆、节节败退,直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就是这样一位抗金骨干,却正因为此被汉奸秦桧等民族败类以莫须有之罪诬害而死,年仅三十八岁。报国不仅仅无功,而且有罪,竟至死罪,这难度似乎难于上青天了。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所谓塞上长城是指自己年青时以捍卫祖国、扬威边疆的名将期盼自己,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能够抵挡千军万马。但是就诗人的经历来看,年青时参加进士考试因位于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而被出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可谓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着一空字,沉痛之极。所愤之三乃

24、镜中衰鬓已先斑。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自己却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壮志难伸。着一已字,悲凉之至。所愤之四乃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话正说出了陆游的心事。有谁比得上写作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这四愤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

25、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构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风格。3、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当堂背诵。四、拓展思考: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杯具,但是这种杯具是他个人的杯具,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杯具?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词人的作品回答。引导学生抓本诗中镜中衰鬓已先斑句的衰鬓先斑也即两鬓斑白,借此抓住白发这一意象,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诗词中找出类似的诗句。1、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2、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3、岳飞小重山:白首为

26、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这三位诗(词)人,他们的志向都是一致的,陆游是中原北望心在天山、辛弃疾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岳飞是为功名。天下事也好,功名也好,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计。而他们的遭遇也惊人的相似,陆游是已先斑鬓先秋、辛弃疾是可怜白发生、岳飞是白首。可见杯具并不是陆游一个人的,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志士们共同的杯具,甚至直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身殉国。他们的杯具是时代的杯具,他们的悲怆是英雄们共同的悲怆,陆游终生没有解开的情结不是他个人的情结,而是所有南宋爱国志士们共同的

27、情结。由这些诗词,我们能够总结出鉴赏诗词的两个十分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论世和相互联系。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诗(词)人平生的思想、抱负和经历;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诗(词)人生活的时代。陆游一生的抱负就是北定中原,而他生活的时代却是主和派把持朝政的南宋,因此他所遭受的际遇只能是壮志难伸、年华空老、岁月蹉跎。因此,只要读书愤这一首诗,几乎能够带动他所有这一类的诗或词,比如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等等,书写的无不是相同的主题。掌握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在做诗歌鉴赏题时能够举一反三。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相互联系,古人说他山之石,能够攻玉。在鉴赏诗歌时,

28、我们也能够借一借他山之石。比如我们刚才鉴赏书愤,就借了辛弃疾的破阵子、岳飞的小重山等等,这样能够有效地以旧知理解新知、以新知深化旧知,触类旁通、事半功倍。课后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战国以来,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一代之文学,即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倾向、文学主流。明清小说出现之前,从必须好处上说,一部中国文学史能够说是一部中国诗歌发展史。它真实记载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显示了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广泛的审美情趣。虽然此刻时代已经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正在走进高科

29、技时代、网络时代,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之一的古典诗词并未过时,它如同昨夜璀璨的星辰,在今夜,在明夜依然会熠熠生辉,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历代民间作者和文人学士发挥才情睿智创作出的诗词佳作,不仅仅在这天建设现代精神礼貌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对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中国古典诗词无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些表现作者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智慧理性的作品,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思想启迪和道德熏陶作用;那些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妙诗佳词,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方面,起着潜移默化、摇情移性的影响。在平时古诗词的授课中,我比较注重着眼

30、一首,延引其它。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反主题的诗词,能够互为参照加深理解。有专家说,语文课本上已有的知识是学生看得懂习得透的,你要教给学生更多未知的东西,这样才能粘住学生。而一个教师自身知识面的丰富,在古典诗词方面的丰富积累,对学生无疑有着良好的带动作用,它是一种无言的示范。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古典诗词最能让学生习得语感,构成对语言文字敏锐准确的感受潜力和领悟潜力。此外,诗词鉴赏方法的及时总结,趁热打铁,亦可让学生掌握必须的技巧,从而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但这一切都以尽可能多的积累为前提,如果没有必须的诗词积累,方法技巧只能是空中楼阁。古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屈指算来,与宁老师处在同一备课组已有五载。至今我虽毫无起色,但奋起向学的活力与日俱增。听宁老师的课已数不胜数,每每听后,都感奋不已,躬身反省,自愧弗如。此种情愫轮回而生,几次想把心中的感悟诉诸笔端,终因慵懒辍而未成。这天一吐为快,偏颇之处,愿能与各位共勉。课后的评课活动,与会的老师感慨宁老师课的最大亮点为:大气磅礴,从容不紊,极富文化底蕴。陆游的书愤,廖廖56个字,执教者却把这首小词经营得丰腴袅娜,形散神聚。在于她能紧扣文本,缘本生发,知人论世。由作者而旁及岳飞,由岳飞而串联到稼轩居士,继而一统为整个南宋时代抗金爱国之士的共同愤懑,再一气呵成到孔明,至文天祥,一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