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阶提升同步导学案七年级第3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 学 案学习目标重难点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1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要点填空知识要点1鲁迅,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和 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故事新编,散文集 ,散文诗集 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2朝花
2、夕拾是一部 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 。(答案详见“知识要点”)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2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
3、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因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现,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
4、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1为加点字注音。菜畦( ) 桑葚( )油蛉( ) 蟋蟀( )斑蝥( ) 缠络( ) 臃肿( ) 珊瑚( )攒成( ) 收敛( )脑髓( ) 鉴赏( )觅食( ) 罕至( )竹筛( ) 秕谷( ) 渊博( ) 鼎沸( )倜傥( ) 书塾( )宿儒( ) 蝉蜕( )拗( ) 窦( )锡箔( ) 和蔼( )厥( ) 淋漓( )叵( )2解释词语。(1)确凿: (2)攒: (3)机关: (4)高枕而卧: (5)鉴赏:
5、 (6)人迹罕至: (7)宿儒: (8)人声鼎沸: (9)倜傥: 3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4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段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分别概括大意。 5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快乐的百草园6第2段中,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什么角度、哪些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7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8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9“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6、意思? 10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压抑而不乏乐趣的三味书屋11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段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作者对寿镜吾先生是什么态度? 13这一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 朝花一朵,魅力无限;夕阳之下,翻转留恋。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倾注了无限深情,展现了一个美丽、神异的百草园这童年的乐园令人留恋、向往。【课文在线】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含英咀华】“隔了七八年”“只有一些野草”与“我的乐园”形成鲜明对比,再现了百草园在
7、“我”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特别是一个“乐”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课文在线】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含英咀华】这段景物描写可谓形色俱备,韵味无穷。你看,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写景物的颜色;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从听觉角度展现动物的情态;黄蜂的“肥胖”,何首乌的“臃肿”极言景物的形状所描写的景物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读来眼前如展现出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课文在线】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8、含英咀华】百草园不仅景色迷人,而且还有传奇的故事。长妈妈的美女蛇的传说,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以至自己走到百草园里,时常想起,这更增添了百草园的魅力。【课文在线】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含英咀华】一个“无味”,写出了冬天百草园的荒芜、萧瑟;但一个“两样”,展现出了冬天百草园的无限乐趣,那雪地里捕鸟的经历,多么有趣,让百草园在冬天也充满无穷的活力。【课文在线】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含英咀华】两个“Ade”,表现了“我”对百草园里的一虫一物、一草一木的不舍之意,对百草园的留恋之情。这儿时的乐园,如梦如幻,让人生多了
9、几许回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1写景都有一定的顺序,看课文中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景的?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中,三个“也许”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3“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评价
10、私塾教育,你满意现代学校教育吗?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一、基础知识(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1分)A确凿(zo) 缠络(lu) 攒成(cun) 脑髓(su)B菜畦(w) 轻捷(ji) 云霄(xio) 鉴赏(jin)C桑椹(shn) 油蛉(lng) 倜傥(dng) 白颊(ji)D斑蝥(mo) 脊梁(j) 和蔼(i) 秕谷(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默契海枯石烂诀别眼花瞭乱B嘈杂人声鼎沸制裁轻而易举C娴熟顾名思意幅射月明风清D藉贯粗制滥造荣膺一泄千里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3分)(1)鸣蝉在树叶里_(长鸣鸣叫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
11、花上,_(轻快轻捷敏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2)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_(欣赏鉴赏观赏),这是荒园,_(人烟稀少人迹罕至门可罗雀),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3)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_(严肃严厉严格),后来却好起来了,_(不过而且所以)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鲁迅故乡绍兴的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B我国未成年人所占网民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大约有92%左右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C在异国他乡,不论华人华侨还是中方项目员工来中国大使馆求助,总是能第一
12、时间得到回应与帮助。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5下面句子的正确排序为:_(2分)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大园在南,西边有一垛长达四十四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有小园、大园之分。这块界碑和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小园在北,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为大园的四分之一。6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13、。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7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能教我们心地善良,持重内向,坚韧不拔和勇于创新,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是文华文化传承的,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读书之风吹进我们的心里,班级开展了以“悠悠书香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3分)(1)请你为这次的“悠悠书香伴我行”活动设计两个活动栏目(2分)活动一: 活动二: (2)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你设计一段简洁的开场白(要求
14、: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内容里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1分) 二、课内精读(15分)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
15、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8选段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2分)9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4分)(1)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加点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10“我”在泥墙根一带动手做了哪四件趣事?(4分) 11下面对本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作者写景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如“光滑”就是从触觉角度来写的。B作者写景注重详略,略写了整个百草园之景,详写了泥墙根一带。C作者写景注重
16、顺序,前一个“不必说”写静物由高到低,后一个“也不必说”写动物由低到高。D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童心童趣:拔何首乌一事体现了儿童天真的好奇心,“又酸又甜”则表明作者亲自品尝过覆盆子。12请仿照本段的写法,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3分) 三、课外阅读(15分)最后的老师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
17、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这里还有什
18、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他看着她。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她此
19、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师的腿就瘸了。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作为教育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让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她
20、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样子。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师也苍老了许多,但老师还是那么激情澎湃地领着这里的娃们朗读课文。她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她决定住下来,她很想改变这里的状况。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里,她见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老乡。老乡看见她回来了,篮子里装满山货,大家围在一起,问长问短。她是乡亲们的骄傲,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起她在学校时的往事。老师坐在一边,听着大家对她的称赞。她听着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她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但是她给这里带来了什么呢?她很难开口说自己是来撤销这个教学点的。大家都说,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去镇里的小学拼校,路途这么远,娃们都
21、还小,要不在路上大人担惊受怕,要不在校里寄宿小孩受苦啊。可这是县委的决定,也是自己拍着胸脯打保票的,更是为了山里孩子更好的未来啊。她非常为难,看着恩师艰苦的生活,看到这座破败的学校,她流泪了。她第一次烧火做饭,第一次蹲下来搓洗衣服,这都是她能够为老师做的。可是,除了这个,她还能做什么?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老师送她经过那条小河。她缓缓地过河了,他依旧和平常一样,默默地目送她离开。(选自2017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13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14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4分) 15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16小说结尾并未交待
22、山区的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销,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第一阶段1菜畦(q) 桑葚(shn) 油蛉(lng) 蟋蟀(shui)斑蝥(mo) 缠络(chn lu) 臃肿(yng) 珊瑚(shn h)攒成(cun) 收敛(lin) 脑髓(su) 鉴赏(jin)觅食(m) 罕至(hn) 竹筛(shi)秕谷(b) 渊博(yunB) 鼎沸(dng)倜傥(t tng) 书塾(sh)宿儒(r) 蝉蜕(tu)拗(o) 窦(du)锡箔(b)和蔼(i) 厥(ju) 淋漓(ln l) 叵(p) 2(1)确凿:确实。 (2)攒:凑在一块儿。(3)机关:计谋;心机。这里是秘密的意
23、思。(4)高枕而卧:安然而卧,谓无所顾虑。(5)鉴赏:鉴定和欣赏。(6)人迹罕至:少有人来。(7)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8)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9)倜傥:洒脱;不拘束3这篇课文的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既表明了一种空间的转换,又是一种时间上的推移。作者回忆描述了自己“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也因此分为两部分。4课文第1至8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有趣生活。第9段是过渡段。第10至24段写的是作者回忆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5有趣的景物。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6景物:静态的景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动态的景物:鸣蝉、黄蜂、叫天子
24、、油蛉、蟋蟀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顺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的顺序。7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8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了一些教训,悟出了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9不矛盾。“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经七八年了,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10、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
25、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11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懂,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以理解。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知识。思想感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批判。12他是一位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鲁迅对先生主要是敬慕,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鲁迅也很
26、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顽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13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枯燥无味。第二阶段1写景都有一定的顺序,看课文中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景的?讨论明确:作者写百草园的概貌很有次序,反映出观察得细致:第一个“不必说”从低处写到高处,写植物,是静态,是春景,给人清新辽阔的感觉;第二个“不必说”又从高处写到低处,写动物,是动态,是夏 景,使人感到人迹罕至的百草园充满生机;“单是”以后,又从动物写到植物,动物又分有声和无声,植物分可吃与不可吃,是秋景。对各色动植物的形状、声响、滋味各方面都作了恰当的点染,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生机盎然、乐趣无穷。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
27、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中,三个“也许”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表明童年的鲁迅在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表现出了童年的鲁迅对百草园深深的眷恋和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3“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百草园的生活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而三味书屋的生活则妨碍了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衬托关系:用自由快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
28、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和谐统一的关系:贯串全文的,是甜美的快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4私塾教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如何评价私塾教育,你满意现代学校教育吗?讨论明确:A私塾教育是时代的产物,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在启蒙教育阶段,强调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这些都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注入式,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复述、朗读
29、直至背诵。B现代学校教育是在私塾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私塾教育为传统,并纠正了私塾教育的偏颇,弥补其不足。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学方法由老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课堂活动为主,注重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探究,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高,注重与他人交流。我们站在这里尽情发言就是实例。不过,这样说并不意味着现代学校教育完美无缺,我们有切身体会。但我们相信它会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步趋于科学、完善。C我们基本上认同这种看法。不能一说旧的,便一棍子打死。旧的私塾教育应时代而生,自有其合理的地方。鲁迅先生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倾注了深情的,七年的时光基本上是欢乐的、愉快的。鲁迅先生丰厚的学养正源于此,可以说,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精神乐园。第三阶段一、1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应为脑髓(su);B应为菜畦(q);C应为倜傥(tng);D正确。2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应为“眼花缭乱”;B正确;C应为“顾名思义”“辐射”;D应为“籍贯”“一泻千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