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4 ,大小:642.82KB ,
资源ID:2312102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1210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双孢蘑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gj****cr)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家或地方技术规范:双孢蘑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 CCS B 05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4472022 代替 DB33/T 447.22003 双孢蘑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production of Agaricus bisporus 2022-03-07 发布 2022-04-07 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3/T 447202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代替 DB33/T 447.22003无公害双孢蘑菇 第 2 部分

2、:生产技术,与 DB33/T 447.22003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隧道发酵术语和定义(见 3);增加菌种(见 4);增加泥(草)炭混合覆土(见 6.1.9.3);增加工厂化栽培(见 6.2);增加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见 7.2、7.3);增加采收方法和分级(见 8);增加包装与储运(见 9);增加生产档案(见 10);修改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见附录 A,2003 年版的附录 A);增加双孢蘑菇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图(见附录 B)。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

3、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宏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嘉善宁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省平湖市农业农村局、平湖市食用菌研究所、浙江隆宸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伟林、蔡为明、金群力、陈青、颜卫兵、沈君林、陆中华、张玉、叶津、洪俊卿、范丽军、龚佩珍、朱元弟、沈颖越、宋婷婷、陈雪亮。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3/T 447.22003;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33/T 4472022 1 双孢蘑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孢蘑菇的术语和定义、菌种、场地选择、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和分级、包装与储运、生产档案等

4、。本标准适用于双孢蘑菇的自然季节栽培及工厂化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 19171 双孢蘑菇菌种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2117 双孢蘑菇

5、冷藏及冷链运输技术规范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隧道发酵 tunnel fermentation 培养料在具有通气、控温的隧道设施内进行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4 菌种 4.1 品种选用 宜选择通过国家或浙江省认定的,或选用抗病、适应性强、优质高产的适宜浙江种植的品种。4.2 菌种生产 DB33/T 4472022 2 菌种生产应符合NY/T 528的规定,生产用种应来自具有相应资质的菌种场。

6、4.3 菌种质量 纯度高,菌丝浓密旺盛,生命力强,生长均匀,无角变,无高温抑制线,有浓厚的蘑菇香味,无杂菌虫害的菌种。菌种质量应符合GB 19171的要求。5 场地选择 5.1 环境要求 场地宜选择通风良好、给排水方便、交通便利,远离禽舍和仓库。场地环境应符合NY/T 5010的规定。5.2 生产水质要求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6 栽培 6.1 自然季节床架式栽培 6.1.1 菇房建造要求 密封保温保湿性好,通风换气方便,结构坚固,注意防火。6.1.2 栽培季节 浙南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制作培养料。浙北8月中旬至9月中旬,制作培养料;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播种适宜期;11月中旬

7、开始产菇,翌年5月中旬结束。各地根据品种特性,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生产。6.1.3 栽培工艺 采用发酵料栽培,栽培工艺为:培养料准备一次发酵室内二次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6.1.4 培养原料准备与配方 所用原料的质量安全应符合NY 5099的规定。培养料配方见附录A。6.1.5 一次发酵 6.1.5.1 预湿 堆肥前2天3天,将稻草浇湿或浸湿,吸足水分,堆成一堆。6.1.5.2 建堆 先铺一层3 cm的稻草,再铺一层厚为2 cm的菜籽饼肥,一层稻草一层菜籽饼肥,边建堆边补充水分,并均匀加入尿素、过磷酸钙等辅料,共10层12层。料堆长10.0 m、宽2.5 m、高1.5 m,四边垂直,顶

8、部呈龟背形,水分掌握在堆毕有少量水分流出为准。DB33/T 4472022 3 6.1.5.3 翻堆 根据天气和料堆的温度变化情况翻堆3次,通常翻堆的间隔时间为5天、4天、3天,翻堆时应注意将肥料和草料抖松翻匀,并将外部料翻到中间。料堆中间温度达70 以上时,第一次翻堆,补足水分。第二次翻堆时料堆加入1/3生石膏粉。第三次翻堆时加入石灰和2/3生石膏粉,调节水分和料的生熟度。第三次翻堆后防止雨淋。6.1.5.4 培养料质量要求 一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颜色呈咖啡色,生熟度适中,水分控制在65%70%(握紧有5滴7滴水滴下为宜),pH为7.58.5。6.1.6 室内二次发酵 6.1.6.1 空菇棚消

9、毒 进房前1天2天,菇房进行彻底清洗,每110 m2栽培面积用甲醛2 kg密封熏蒸24小时,通风排气后进料。6.1.6.2 进料 一次发酵结束后,把上下里外的培养料拌均匀,抖松,趁热进房,均匀堆放到床架上,底下二层不放料,关紧门窗。6.1.6.3 巴氏消毒与发酵 培养料进房后先密闭门窗促其自然增温1天,待温度达48 52 时,再进行巴氏灭菌。采用室外产汽加温器蒸汽加温,使料温达到60 以上保持6小时10小时,再控制炉火保持料温48 52 继续发酵5天7天,期间每隔3小时4小时换气15分钟。6.1.6.4 培养料质量要求 二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呈棕褐色,腐熟均匀,富有弹性,含水量65%左右,pH值

10、为7.27.5,无氨味,有甜面包的香味。6.1.7 播种 6.1.7.1 用种量 每平方米用种量0.5 kg0.7 kg。6.1.7.2 铺料 将培养料均匀地铺放在各层床架上,拣去杂质,边翻料,边抖松,边平整,做到厚薄均匀、松紧适中,料面平整。6.1.7.3 播种方法 待料温下降到28 以下时方可播种。采用混播加面播的方法播种,先将2/3的菌种均匀撒播于料面后用清洁工具轻拍料面,使菌种粒漏入料层,然后用剩余的1/3菌种均匀撒播于料面,用板压平压紧,松紧度适中。播种完毕后清理菇房,保持菇房清洁卫生。6.1.8 发菌期管理 DB33/T 4472022 4 播种后2天3天内关闭门窗以保湿为主,控制

11、空气相对湿度在80%。料温超过28 应适当通风降温。3天后当菌丝定植发白并向料面生长时适量通风换气,7天10天菌丝封面后逐渐加大通风量。6.1.9 覆土 6.1.9.1 覆土材料及质量要求 持水率高、团粒结构好、透气性高,符合GB 15618中的规定。6.1.9.2 砻糠河泥覆土 每110 m2的栽培面积,选取清洁无害的河泥2 500 kg3 000 kg,无虫害、无霉变的新鲜砻糠250 kg300 kg。砻糠在3%5%的石灰水中浸泡48小时,捞起沥干水分与河泥拌匀后成堆,用甲醛2 kg密闭熏蒸48小时72小时,隔天覆土。6.1.9.3 泥(草)炭混合覆土 每110 m2用泥(草)炭1 000

12、 kg1 200 kg、细土1 000 kg2 000 kg,并加石灰粉,混合均匀,调节pH值至7.27.5。用甲醛熏闷消毒4天5天,待土堆中甲醛散尽后,即可覆土。覆土前料面应整平压实,覆土均匀一致,覆土厚度2.5 cm3 cm。6.1.10 出菇管理 6.1.10.1 砻糠河泥覆土的秋菇管理 6.1.10.1.1 覆土后开门窗通风,至覆土表层不粘手时关闭门窗,并结合早、晚开窗通风换气,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开始时换气时间以 30 分钟60 分钟为宜,以后逐渐延长。6.1.10.1.2 当覆土偏薄的泥面出现冒菌时,及时用含水量 30%且已消毒过的砻糠河泥进行补土。当50%土面及土缝中出现菌丝时,

13、打开门窗通风。6.1.10.1.3 当 75%子实体长到黄豆大小时,应逐步关闭门窗,早晚适当进行通风换气,保持菇房空气相对湿度 90%左右。6.1.10.1.4 第一潮菇采收结束后,清理床面。出菇 1 潮2 潮后,覆土层及培养料均偏干时,宜大水重喷至培养料吸透水分为止;培养料能挤压成团而覆土层偏干时则用小水调湿覆土。补水应在蘑菇转潮前进行,避免打高温水,补水后应大通风至菇床表面无水渍。6.1.10.2 泥(草)炭混合覆土的秋菇管理 覆土后,第二天可用2%石灰清水喷湿覆土层,用水量宜为4.5 kg/m2,土表水渍干后关闭门窗,当80%土面及土缝中出现菌丝时打开门窗通风,喷结菇水,用量约为2.5

14、kg/m2。待75%子实体形成长到黄豆大小时,结合早晚通风换气,保持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当一潮菇采收结束及以后的管理同砻糠河泥覆土,直至秋菇结束。6.1.11 冬季管理 当秋菇基本结束时,及时挑除床面上干瘪、变黄的老菇根、死菇及发黄的菌索,并补盖湿润的细土,使床面平整,保持环境卫生。加强菇房保温,防止冻害,适当补充水分,选择中午气温较高时喷2%石灰清水,保持土面潮湿过冬。根据气温情况,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开窗通风,保持菇房空气新鲜,避免风直吹床面。6.1.12 春菇管理 DB33/T 4472022 5 春季菇房内温度逐步回升,待气温稳定在10 以上时进行一次全面松土,并喷2%石灰清水

15、,调节覆土层湿度,使充分吸湿。喷水的同时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待水渍干后关紧门窗,采取一潮菇一次水的管理方法,并结合早、晚通风换气,管理方法同秋菇。6.2 工厂化栽培 6.2.1 菇房及栽培床架建造要求 菇房应密封性好,保温保湿性好,耐高温,通风换气方便,结构坚固。采用铝合金及镀锌栽培床架,适合机械操作。6.2.2 发酵设备及装备 一次发酵隧道长20 m40 m,宽4 m8 m,高5 m7 m;二次发酵隧道长18 m40 m,宽4 m7 m,高5 m6 m。发酵隧道底部埋设具通气孔的PVC160国标通风管,通气孔安装共聚苯高压气嘴,一次发酵隧道配备11 kW25 kW离心风机,二次发酵隧道配

16、备25 kW45 kW离心风机,均配备变频器。6.2.3 栽培时间安排 根据天气条件、品种特性以及播种时间来安排堆肥时间,一般安排在播种前22天25天进行。可周年安排生产。6.2.4 栽培工艺 采用发酵料栽培,栽培工艺为:培养料准备一次发酵二次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6.2.5 培养原料准备与配方 所用原料的质量安全应符合NY 5099的规定。培养料配方见附录A。6.2.6 一次发酵 6.2.6.1 预湿预堆 用装载车将所需麦草推入水池中,至麦草充分预湿后用装载机捞起并堆积,或用预湿装备将麦草充分预湿后堆积。将鸡粪、石膏及菜籽饼均匀撒到料面上,用装载机翻料,使充分混合,直至看不到明显的粪块;

17、用抛料机将料进一步混合均匀,抛送到堆肥场上预堆,预堆时将料堆水循环回收利用,各组份混合后预堆2天3天。6.2.6.2 隧道发酵 将经预堆的堆肥用装料机配合抛料机送入隧道进行一次发酵,含水量在75%78%。进料结束后,温度探头要插入料堆深1 m左右;根据料温情况,及时调整风机频率和起停时间,使料温达到和保持70 80。分别于第4天、第8天、第11天转仓,共转仓3次。第三次转仓后到第14天即一次隧道发酵完成;将堆肥移出,进入二次隧道发酵。6.2.6.3 一次发酵结束时培养料要求 料堆呈棕褐色,具厩肥味,略有氨气;草料生熟度适中,有韧性,不易拉断,柔软有光泽;含氮率为1.5%1.7%,水分控制在72

18、%78%,pH值为7.58.5。6.2.7 二次发酵 DB33/T 4472022 6 6.2.7.1 隧道进料前准备 二次发酵隧道进料前应校正温度探头,检查隧道各项设备运行和通风口情况,清洁装载车和抛料机。6.2.7.2 隧道进料 一次发酵结束后,堆肥抛入二次发酵隧道均匀堆积,及时打开风机增氧;完成进料后,第一个探头应插入离门口料堆2 m的位置,第二个探头应插入离后墙1.5 m的位置,第三和第四个探头插入料的中间。6.2.7.3 巴氏消毒与发酵 培养料进仓后,加大风速让料温平衡,料温达到45 48 后维持6小时;料层温度稳定一致后,通过以每小时升1 的速度将料温逐步升温到58 60,保持8小

19、时。巴氏灭菌结束后,10小时12小时内把料温降到48 左右,通过变频器调节风量,进行内循环,调节通气阀使培养料温度在48 52 维持4天5天。二次发酵耗时6天7天。6.2.7.4 出仓 发酵至发酵料成深棕色,料内有大量白色菌丝,闻不到氨气味或者其他的刺激性味道,略带有发酵香味,草料一拉即断,不粘手、不污手时,发酵结束。一般二次发酵料出仓前一天下午开始降温,加大风速和新风量,用12小时14小时把料温降至25 28。6.2.7.5 培养料要求 整个培养料长满白色放线菌,无氨味,无异味,有甜面包香味;培养料深褐色,培养料不粘手、柔软而有弹性;含水量65%68%,pH为7.27.5,NH310 mg/

20、L,含氮量2.2%2.5%。6.2.8 播种 6.2.8.1 用种量 每平方米用种量0.5 kg0.8 kg。6.2.8.2 铺料 栽培铺料采用运输车、装载车、上料机、传送带专用机械设备,上料时确保地面湿润,不会扬尘,每平方米铺料90 kg120 kg,料厚20 cm左右。6.2.8.3 播种方法 采用混播加面播法,80%菌种和料混合,随培养料一起铺在床架上,20%菌种播在表面。播种完毕后清理菇房,保持菇房清洁卫生。6.2.9 发菌 栽培发菌时在床面盖一层薄膜,气温维持在17 22,料温维持在25 27,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应维持在93%95%,CO2浓度维持在3 000 mg/L10 000 m

21、g/L。发菌时间13小时15小时。6.2.10 覆土 6.2.10.1 纯泥(草)炭覆土 DB33/T 4472022 7 泥(草)炭土添加石灰、水进行搅拌,调节pH在7.38.2。完成发菌的菌床,掀去覆盖的薄膜,使料表积水略收敛,第二天进行覆土作业,覆土厚度为4 cm4.5 cm。6.2.10.2 覆土后管理 覆土后第2天8天,及时喷水,调节土层水分,使土层含水量接近饱和,但防止水渗入培养料内;气温维持在23 25,料温维持在25 27,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95%以上,CO2浓度维持在3 000 mg/L10 000 mg/L。第6天第7天土层的菌丝达到2/3,进行搔菌,深度4 cm4.5 c

22、m,搔菌后养菌2天。6.2.11 出菇管理 6.2.11.1 催蕾 搔菌后,当覆土中的菌丝恢复生长,土表有较多绒毛状菌丝时,进行催蕾。将料温以每天 1 的速度平均地降至 20,气温降至 18 左右,增加新鲜空气,每天使菇房 CO2浓度均衡降低,最终降至 1 000 mg/L 左右;使绒毛状菌丝逐渐扭结成羽毛状菌丝,让菌丝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当原基长大后可以降低空气中的保持相对湿度 85%90%,维持菇房地表干燥。6.2.11.2 第一潮出菇管理 出菇期间将CO2维持在1 000 mg/L1 300 mg/L,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料温维持在19 21,气温维持在17 18,第一潮

23、可采收4天5天。6.2.11.3 转潮管理 第一潮采菇后,及时挑除床面上的老菇根及小枯萎菇,使床面平整,保持环境卫生。第二潮菇、第三潮菇管理同第一潮出菇管理,每潮采收4天6天,直至结束。待出菇全部结束,及时清床;通入蒸汽,温度70 维持8小时消毒,然后卸料、清洗菇房菇床。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严格控制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在原基形成后至采收前,不使用任何农药。7.2 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清洁基地环境,菇房门窗覆盖防虫网等措施,控制及减少病虫和杂菌的发生及危害。

24、7.3 物理防治 培养料应按照要求发酵;按NY/T 2375中的方法对菇房进行消毒,消毒时封闭菇房。生产中虫害有菇蚊、菇蝇、线虫和螨虫等,用黑光灯、杀虫灯或黄板诱杀成虫,采用摘除、挖除杂菌或用盐水控制病害。对空菇棚进行高温闷棚,杀死病虫和杂菌,并用高压水枪对菇棚进行冲洗。8 采收和分级 DB33/T 4472022 8 8.1 采收适期 当子实体直径3 cm5 cm,菇形完整、饱满、有弹性、未开伞,未成薄皮菇时,及时采收。8.2 采收方法 采摘时应戴洁净手套,先向下稍压,再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动周围小菇;采摘丛菇时用洁净刀具切下。采下的蘑菇应放入透气的塑料周转箱。9 包装与储运 9.1 包装

25、鲜菇销售要求去除杂质进行分级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GB 4806.7规定要求,包装过程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的要求。9.2 储藏及运输 采用透气的塑料周转箱,0 5 低温储存运输,并按NY/T 2117的储藏及运输要求执行。10 生产档案 生产单位应保存完整的产地环境质量资料和生产管理记录。生产管理记录应包括投入品的品种、来源、数量、购买时间与地点、用法、使用时间、栽培管理操作的过程、收获与销售等信息。规模以上生产主体实行合格证管理制度。栽培者应做好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记录,并将记录内容保留不少于二年。11 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双孢蘑菇绿色标准化生产模式图见附录B。DB33/T 4472022

26、 9 附 录 A(资料性)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及其配方见表A.1。表A.1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及其配方 序号 培养料堆肥配方 配方一 干稻草2 500 kg,过磷酸钙50 kg,石膏粉48 kg,菜籽饼粉90 kg,碳酸钙39 kg,尿素30 kg,碳酸氢铵39 kg,石灰粉48 kg。配方二 干稻草1 900 kg,干牛粪870 kg,过磷酸钙23 kg,石膏粉43 kg,菜籽饼粉87 kg,碳酸钙34 kg,尿素26 kg,碳酸氢铵26 kg,石灰粉87 kg。配方三 麦草3 700 kg,鸡粪3 000 kg,菜籽饼90 kg,石膏130 kg。注:以100 m2栽培面积计

27、算。DB33/T 4472022 10 _ 附 录 B (资料性)双孢蘑菇绿色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双孢蘑菇绿色标准化生产过程的模式见图B.1。生产流程生产流程 培养培养原原料准备料准备与配方与配方 培养料发酵培养料发酵 播种、发菌播种、发菌 覆土及覆土及出菇期出菇期管理管理 采收采收 自自然然 季节季节 床架式床架式 栽培栽培 6 6月中旬月中旬至至7 7月月底底 8 8 月中旬至月中旬至 9 9 月中旬月中旬 9 9 月中旬至月中旬至 1010 月底月底 1111 月上旬至月上旬至 1111 月中旬月中旬 1111月中旬至翌年月中旬至翌年5 5月下旬月下旬 培养料配方培养料配方1 1:干稻草2

28、 500 kg,过磷酸钙 50 kg,石膏粉 48 kg,菜籽饼粉 90 kg,碳酸钙 39 kg,尿素 30 kg,碳酸氢铵 39 kg,石灰粉 48 kg。培养料配方培养料配方2 2:干稻草1 900 kg,干牛粪 870 kg,过磷酸钙 23 kg,石膏粉 43 kg,菜籽饼粉 87 kg,碳酸钙 34 kg,尿素 26 kg,碳酸氢铵26 kg,石灰粉 87 kg。原料要求原料要求:质量安全应符合 NY 5099的要求。堆制堆制:先预湿,再将料堆长 10 米、宽 2.5 米、高 1.5 米,四边垂直,顶部呈龟背形。一次发酵:一次发酵:三次翻堆,翻堆的间隔时间为 5 天、4 天、3 天,

29、要求料堆中间温度达70 以上,水分掌握一次湿透,二次补充,三次原则不加;前发酵结束时培养料颜色呈咖啡色,生熟度适中,水分控制在 65%70%(握紧有 5 滴7 滴水滴下为宜),pH 值 7.58.5。二二次发酵次发酵:将一次发酵料迅速搬进菇房,均匀堆放到床架上,底下二层不放料。料进房后先密闭门窗促其自然增温1天,待温度达48 52 时,再进行巴氏灭菌。采用室外产汽加温器蒸汽加温,使料温达到60 以上保持6小时10小时,以后控制炉火保持料温48 52 继续培养5天7天,期间每隔3小时4小时换气15分钟,以补充氧气促进自然发酵。二次发二次发酵后的酵后的培培养料标准养料标准:二次发酵结束培养料呈棕褐

30、色,腐熟均匀,富有弹性,含水量 65%左右,pH 值 7.27.5,无氨味,有甜面包的香味。播种播种:每平方米用种量 0.5 kg0.7 kg。将培养料均匀分摊至各层床架,上下翻透抖松,平整料面。当料温稳定在 28 时,将栽培种采用混播加面播的方法播种,均匀撒布于料内和料面,并压实打平,关闭窗门,保温保湿促进菌丝萌发。发菌发菌:播种后 2 天3 天内关闭门窗以保湿为主,菇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80%。若料温超过 28 应适当通风降温。3 天后当菌丝定植发白并向料面生长时适当增加通风量,7 天10 天菌丝封面后逐渐加大通风量,促使菌丝整齐往下生长。覆土:覆土:砻糠河泥覆土:每 110 m2的栽培

31、面积,选取清洁无害的河泥 2 500 kg3 000 kg,无虫害、无霉变的新鲜砻糠 250 kg300 kg。砻糠在 3%5%的石灰水中浸泡 48 小时,捞起沥干水分与河泥拌匀后成堆,用甲醛 2 kg 密闭熏蒸48 小时72 小时,隔天覆土。泥(草)炭混合覆土:每 110 m2用泥(草)炭 1 000 kg1 200 kg、细土 1 000 kg2 000 kg,并加石灰粉,混合均匀,调节 pH 至 7.27.5。用甲醛熏闷消毒 4 天5 天,待土堆中甲醛散尽后,即可覆土。覆土前料面应整平压实,覆土均匀一致,覆土厚度 2.5 cm3 cm。出菇期管理出菇期管理:砻糠河泥覆土后开门窗通风,至覆

32、土表层不粘手时关闭门窗,并结合早、晚开窗通风换气,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开始时换气时间以 30 分钟60 分钟为宜,以后逐渐延长。泥(草)炭混合覆土后,第二天可用 2%石灰清水喷湿覆土层,以免泥(草)炭失水,土表水渍干后关闭门窗;当 80%土面及土缝中出现菌丝时打开门窗通风,喷结菇水。待 75%子实体形成长到黄豆大小时,结合早晚通风换气,保持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 90%左右。调水原则:高温不调水,雨天不调水,采菇前不喷水,忌打关门水,合理调节好喷水、保温、通气三者关系。采摘前停止喷水,子实体长到直径 3 cm5 cm,及时采摘,不留大菇,薄皮菇,采摘时进行分级存放,及时包装销售。工厂化工厂化 栽

33、培栽培 -2 2天天-3 3天天 0 0天天2 21 1天天 2 22 2 天天3 35 5 天天 3 36 6 天天7575 天天 5555天天7 75 5天天 配方配方:麦草3 700 kg,鸡粪3 000 kg,菜籽饼90 kg,石膏130 kg。原料要求原料要求:质量安全应符合NY 5099的要求。预湿预堆:预湿预堆:麦草预湿,用装载机翻料,使麦草和鸡粪、辅料充分混合后预堆 2天3天。一次发酵:一次发酵:各组分原料预湿混合、预堆后,用装料机送入隧道堆制,含水量在 75%78%,进料结束后,温度探头要插入料堆深 1 米左右观察料温;根据料温情况,及时调整风机频率和起停时间,使料温达到和保持 70 80。分别于第 4 天、第8 天、第 11 天转仓,共转仓 3 次。第三次转仓后到第 14 天即一次隧道发酵完成。二次发酵:二次发酵:一次发酵结束后,堆肥抛入二次发酵隧道堆积均匀,当料进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