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0.60KB ,
资源ID:231165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1165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常用统计指标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docx

1、常用统计指标解释统计指标解读统计的基本任务:统计是指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统计活动的总称。政府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统计调查项目: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全国性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他部门的地方性统计调查项目。统计调查的方法:政府统计机构主要通过普查、抽样调查和全面定期统计报表等统计调查方法,收集、整理统计资料。已初步形成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

2、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中所有的单位全部进行调查,其主要目的是要取得总体的全面、系统、完整的总量资料。非全面调查对被调查对象中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的种类(2):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是随着调查对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而随时对变化的情况进行连续不断的登记。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他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是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登记。统计调查的种类(3):按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制

3、度和专门调查。统计报表制度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自下而上的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报表制度。专门调查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包括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全面准确地了解某项重大国情国力状况,针对某类统计总体的全部单位,按照统一的普查方案和工作流程,在统一的标准时点,组织开展的大规模、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周期性普查是每隔一段时期定期开展的普查,如全国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抽样调查:是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据以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的一

4、种非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所进行的调查。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从众多统计调查对象中,有一是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周密、系统的调查。在地统计:顾名思义就是按被调查单位坐落地点的行政区划进行统计。是指按照现行行政区域,对该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单位,除少数不宜按区域划分其经营活动的单位外,不论其行政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经营方式,均由其所在区县的政府统计机构依法行使统计职能。三次产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5、,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在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它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为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而指定的一整套标准和规范,包括指标体系、分类标准、核算方法及相应的表示形式等;二是指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目前,由联合国公布和推荐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标准称为“国民账户体系”(SNA)。我国的核算体系与SNA基本一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活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

6、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是反应经济总体状况最重要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按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等于三次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之和。按收入法核算,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水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按支出法核算,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一定时期内GDP与同期人口平均数的比值。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在核算制度中规定,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计算人均GDP时,人口平均数采用同期平均常

7、住人口。人均GDP与人均收入的区别和联系: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指标。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计算的全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它包括国家收入(也就是各项税收)、企业收入(也就是企业利润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于人均收入,也就是说,个人收入(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个构成要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反应了一定时期内社会最终成果的食物量规模的变动情况。由于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不同时期价值量规模的变动既包含了数量变动,又有价格变动因素,故在对不同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比较时,首先要消

8、除诸如价格变动、计算口径变动等各种不可比因素,得到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然后再计算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科学看待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目前世界通用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具有综合性和简便易行的优点。但它只是反映生产活动的“正面效应”,没有消除生产活动的“负面效应”;只表示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没有扣除生产活动中的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因此,GDP不能全面反映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的状况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也不能全面反映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要科学的看待GDP,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财政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征税、收费等而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

9、是国家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保障。按收入性质划分,财政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组成。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财政收入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收入: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后,属于中央财政的收入包括关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75%部分,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60%部分,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交的利润,个人所得税60%部分,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证券交易印花税97%部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中央非税收入等。地方财政收入:属于地方财政的收入包括营业

10、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印花税,增值税25%部分,纳入共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40%部分,个人所得税40%部分,证券交易印花税3%部分,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地方非税收入等。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关税、耕地占用税等。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型收费收

11、入、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等。财政支出:是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持。主要有:保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各级政府政权建设的支出;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全民素质、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的支出;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较强外部经济效应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必要调控的支出。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功能划分,即按政府主要职能活动分类,反应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主要有: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文教科卫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农林

12、水事务支出、交通运输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等。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经过初次分配和一系列复杂的再分配过程,最后形成最终分配,其最终分配形成三部分的资金流向,其中一部分是以各单位和个人上交工商税收、所得税等形式上交财政部门,形成国家所得,它的主要部分财政收入;第二部分是企事业单位以净利润(留利)、公益金、提取的折旧基金等形式留成,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形成集体所得;第三部分是以劳动者报酬、福利费、各类津贴等形式向居民支付,形成个人所得。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在国内生产总值分配中,国家所得占的比重。一般来说,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国

13、家财政收入越多,国家财力越充足。但应注意,作为一项监测指标,在经济增长环境稳定的条件下(如税率、预算内与预算外的比例关系稳定),这个比率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即财政收入的规模应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上升,财政预算也应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适应。常住人口:指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1.除离开本地区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2.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离开户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3.调查时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

14、办理常住户口的人。城镇化率: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反应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口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它等于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之差,反应人口再生产的强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增加值:指常住单位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加值和固定资

15、产的转移价值。它可以按生产法计算,也可以按收入法计算,按生产法计算,它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按收入法计算,它等于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增加值反应生产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本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反应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全部工业增加值包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采用全面调查取得,规模

16、以下工业企业的数据采用抽样调查搜集。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也简称为工业增长速度,它是以工业增加值作为总量指标计算出来的,是反应一定时期工业生产增减变动的相对数。目前工业增长速度是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即利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消除产品价格变动因素,计算出与基期价格可比的工业增加值,再计算工业增长速度。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是指农村住户年内从各种来源得到的全部实际收入(包括现金收入和实物收入),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组成。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指农村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或个人而获得的全部收入。具体包括:(1)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2)在本地劳动得到的收入;(

17、3)常住人口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按行业划分为农业、林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农村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指家庭的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如利息、股息和红利、租金、出让无形资产净收入、储蓄性保险投资收入、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等。农村居民家庭转移性收入: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收入,不包括无偿提供的用于固定资本形成的资金。如亲友赠送收

18、入、粮食补贴收入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家庭总收入扣除有关费用性支出后,最终归农村居民所有的收入总和,按照农村住户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它反映的是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计算方法:纯收入=总收入-税费支出-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调查补贴-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区别:纯收入是一个代表年度情况的综合数据指标,是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家庭总收入扣除有关费用性支出后,最终归农村居民所有的收入总和,包括现金纯收入和实物纯收入。现金收入是指农村住

19、户调查期内从各种来源得到的货币收入,是总收入的一部分,尚没有扣除各种费用性支出。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指调查户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得到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不包括出售财物和借贷收入。收入的统计标准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准,无论收入是补发还是预发,只要是调查期得到的都应如实计算,不作分摊。城镇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他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它劳动收入。城镇居民家庭经营净收入:指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生产经营收入扣除生产成本和税金(但不扣除个人所得税)

20、后所得的收入。城镇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土地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城镇居民家庭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亲友间的赠送和赡养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将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和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之后,按照居民家庭人口平均的收入水平。计算方法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21、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的计算: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是指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影响后计算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报告期收入/基期收入)价格指数-1(或100%)。如:2008年陕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8元,比上年增长19.5%(名义增长),而同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2%,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119.5%106.2%-1=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区别:第一是调查范围不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收入,包括家庭成员中职工与非职工;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反映城镇在岗职工的

22、工资性收入,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第二是反映内容不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中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因此它首先是一种现金收入,而且是扣除所得税等项以后的收入;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指工作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它可以是货币形式,也可以是实物形式。新使用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原口径“农民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区别与联系:据国家统计局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方案指标解释,“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户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五项,分别为:

23、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计算公式:1、居民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其中: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财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支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原口径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财产性和转移性支出。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原口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实物净收入及服务。三大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常被称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需

24、求是指全社会形成的对最终消费品(包括货物和服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量。消费需求作为一种统计范畴,从广义来看,就是最终消费总额,包括实际支出的购买力和虚拟支出的购买力。投资需求指作为GDP的最终使用的资本形成总额,分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国外需求是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指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之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它既是反应

25、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优势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按统计范围划分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又分为城镇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两部分。能源消费总量:指一个国家(地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生活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是观察能源消费水平、能源构成和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单位GDP能耗: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地区)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当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为万元时,即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计算公式为: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国内(地区)

26、生产总值(万元)。计算时,使用不变价GDP。单位GDP能耗的影响因素:一是能源消费构成,同等量的不同品种能源的热值和利用程度是不同的。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的经济增长,相比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耗较高。三是自然条件、地域产业分工等原因形成的产业结构或行业结构,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第二产业小的多。四是设备技术装备水平、能源利用技术水平和能源生产、消费的管理水平。五是自然条件,如自然资源分布、气候、地理环境等对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产生一定影响,也间接影响单位GDP能耗的大小。单位GDP能耗的基本用途:一是直接反映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单

27、位GDP能耗反映每创造一个单位的社会财富需要消耗的能源数量,单位GDP能耗越大,说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以来程度越高。二是间接反映产业结构状况、设备技术装备水平、能源利用效率等多方面内容。三是间接计算出社会节能量或能源超耗量。四是间接反映各项节能政策措施所取得的效果。总量指标:是反映客观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它揭示总体数量的绝对规模和水平,也可以表现为某现象总体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数量增减变化的绝对数,其数值大小受总体范围和包含单位数的制约。按总量指标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使其指标和时点指标(也可称为流量指标和存量指标)。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发

28、展过程的总量指标,如GDP、投资总额、产品产量等。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瞬间)上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如年末人口数、月末商品库存等。相对指标:是指通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而得到的统计指标,其具体数值表现为相对数。相对指标按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和计划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平均指标反应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空或时间上的平均数量状况,一般用平均数形式表示。平均指标可以反映现象总体的综合特征,次数分布数列中个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平均指标经常用来进行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从而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揭示现象

29、在不同时间之间的发展趋势。权数:在统计计算中,用来衡量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在总体中作用大小的数值叫权数。权数决定指标的结构,权数如变动,绝对指标值和平均数也变动,所以权数是影响指标数值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权数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绝对数(频数)表示,另一个是用相对数(频数)表示。相对数是用绝对数计算出来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的,又称比重。平均数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总体中各单位的指标值(变量值)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各指标值出现的次数(频数),由于各指标值的次数对其在平均数中的影响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因此叫做权数。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成为指数;狭义的

30、讲,指数是用于测定总体各变量在不同时期和空间条件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如物价指数、股票指数等。统计学讲的知识的理论和方法,一般都是狭义概念上的指数。指数的编制最先起源于英国人的物价指数。当前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晨练、登山、洗车等指数,属指数的“泛化”,与狭义上的指数概念不尽相同。统计指数:是综合反映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内平均变动程度的相对数,一般以基期为100表示。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如个别商品价格指数),综合指数(如消费品价格指数);按其对比期不同,可分定基指数、环比指数。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指综合衡量地区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的一种特殊相

31、对数,可以较为全面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它由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成本费用利润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七个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组成。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计算方法: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以各项工业效益指标实际数值分别除以该项指标的全国标准值,再乘以各自的权数,加总后除以总权数求得。标准值一般采用该指标的一个时期的平均数;权数一般依据各项指标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在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中重要程度的大小和各项指标之间相关程度的强弱,由专家调查法确定。价格指数:指从生产者、购买者和市场的角度,分别反映不同时期货物和服务商品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幅度的相对数

32、。目前编制的价格指数主要有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应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通常被用作反映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程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的调查内容是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主要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居住等八大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是反映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但二者的角度不同,居民消费价格是从居民购买角度看物价变动的,包括商品和服务;而商品零售价格是从零售角度看价格变动,不包括服务价格的变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工业品价格在某个时期内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与CPI相比,CPI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反映市场物价的变化趋势,PPI是从生产者的角度反映产品的价格变动情况。企业景气指数:企业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和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