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释文、赏析1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释文】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年年枯萎呵又年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呵,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赏析】这是白居易青年时代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次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虽烧而“不尽”,
2、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寥寥10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无边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最后两句补足“侵”“送别”之意,感情深沉但并不悲伤,表现出青年诗人开朗积极的情怀。2鹿柴唐王维【释文】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听见说话的声响。夕阳的光线映入深林,重新照射在青苔之上。【赏析】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表达出自己淡泊闲远的内心
3、感受。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游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夕阳的余晖,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一个“复”字透露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这首小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3江雪唐柳宗元【释文】千山寂静鸟儿都飞走不见,条条小路上已经人迹稀少。小船上渔翁穿戴蓑衣斗笠,独自一人冒寒雪江上垂钓。
4、【赏析】在这样寒冷的雪天,江上垂钓的渔翁也许什么也钓不到。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孤独和严酷的环境算不了什么,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把我们摧垮。诗里的渔翁实际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孤独而坚强,虽然屡遭流放,屡遭打击,但他一直不屈不挠,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坚守自己的理想。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好好体会。4墨梅元王冕【释文】长在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儿朵朵都染上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奖它颜色美好,只求得让清香之气充满乾坤。【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墨梅不求人夸,只留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这是一首题画诗。梅花本是红色,它不会因为墨池水的浇灌而变成
5、黑色。显然,这墨梅不是现实中所有,而是出自诗人的画笔,同时,这也不是对梅花外表之美的描摹,而是对梅花品格的赞美。试想,那傲霜斗雪的梅花,即便没有娇艳的红色,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和凌寒独开的高洁品格,不照样值得我们去歌唱吗?这同诗人自己不畏权贵、蔑视功名利禄的高洁情怀是多么一致。所以在诗人看来,他画笔之下的梅花不需要有美丽的颜色,只要能长久保留住清香之气就足够 了。这是诗人对梅花精神的独特体会,也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5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释文】早晨细雨润湿了渭城的浮尘,旅馆中看到柳色青翠又清新。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故人。【赏析】这是唐代送别诗中非常著名的一首,诗人对好
6、友元二依依惜别,并衷心祝愿好友。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新;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渑”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
7、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6凉州词唐王之涣【释文】奔腾的黄河像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羌笛呵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赏析】全诗将深情与悲壮合为一体,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不愧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将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调更能引起边疆将士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7游子吟唐孟郊【
8、释文】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呵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赏析】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孟郊50岁才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迟迟不归,就把针脚缝得非常 细密,希望它能更结实一点。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这一平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了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
9、对小草 的 哺育,是无穷无尽 的。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千古流传。8山行唐杜牧【释文】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鲜花。【赏析】在寒山的萧瑟背景上,红胜二月春花的枫叶洋溢着旺盛的生机和无穷的生命力,饱含着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诗人在深秋的一个午后出游,来到林木萧条的山前,一条石路蜿蜒而上,仿佛在黄绿的草木中画出一条白线,而这白线的顶端是 山巅缭绕的白云,白云下面隐约可见有些房屋。那里居住的一定是世外高人吧?诗人很想去拜访他们,可是他突然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在落日的映照下,经霜后的枫林如火如茶,每一片
10、叶子都像燃烧的火焰,比二月的春花更红艳。他停下车来,静对这自然生命的壮观,心里充满感动,不由得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不只是美的联想,色彩的比较,更是生命的礼赞。9元日宋朱熹【释文】爆竹声中已把那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新年的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决心和信心。诗中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
11、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对这首诗,人们更乐意把它当作是一首描绘社会风情的小诗来欣 赏。10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释文】经常打扫的院子洁净得连青苔都不长,整齐的花草树木全是主人自己亲手栽。一道蜿蜒的溪水呵护着田地里的庄稼,门外两座山带着青翠好像要推门进来。【赏析】这首诗通过写庭院内外的整洁、优美,表达了作者隐居后淡泊名利的闲适心情。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这个家庭的院子干净,花木整齐,体现出 主人的勤快和生活有规律。是主人的勤劳创造了这“净无苔”与“花木成畦”的庭院。诗中的“长扫”“自栽”都点明了劳动的情景,同结果联系得很准确、紧密。后两句诗人把目光从院子里移到 外
12、面,山水的美景跃入眼 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在诗人心里,山水有灵性,有生命力。那“护田”和“绿绕”让水变得有情有意,那山“排闼送青”显得活灵活现、生气勃勃。11春晓唐孟浩然【释文】春睡中不觉得天色已晓,晨光里到处是鸟儿啼叫。曾记得昨夜里风雨声声,不知道花儿已落了多少。【赏析】诗人用平易浅显的语言,描写了春日雨后 清新美丽的早表达了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春天是美丽的,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你看,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那春鸟的啼叫声声。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乌鸣声声,也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是,昨夜里
13、曾有过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酒的春雨声声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沁人心脾,使人陶醉。12春夜喜雨唐杜甫【释文】及时雨呵知道时节,在春天它应运催生。随着春风潜入夜色,滋润万物悄然无声。乡间路与云一样黑,江船渔灯孤影独明。花枝拥簇锦官城中。早晨放眼红湿一片,【赏析】诗人以极大的喜悦,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对春雨的描写绘声绘形,入化传神,是一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春雨正是在万物最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地出现。更重要的是,春雨的到
14、来是在夜色中“细无声”地“随风潜入”,这描写了春雨的状态,甚至活画出了春雨的灵魂。下一 联写野径和漆黑的天空,整个春夜在一两盏渔火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寂静、安宁,只有春雨在默默地滋润着这个睡着了的世界,悄悄 地孕育了一个花团锦簇的黎明。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明天的早晨,雨后的春花应当更为娇艳,整个锦官城中,应当满是湿漉漉、沉甸甸的花簇了。一个“重”字,传达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花的世界,从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压抑不住的兴奋和喜悦。13游园不值宋叶绍翁【释文】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赏析】这首诗通
15、过写诗人游园恰遇主人不在而别有所得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无处不在的欣喜之情。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没有访到主人,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16、!14三衢道中宋曾几【释文】梅子黄了的时候日日都是晴和的好天气,沿小溪乘舟至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苍翠的树木与上次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新添的是几声黄鹂的欢唱。【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初夏时生机勃勃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梅子黄时”的五月往往多雨,但现首句写出行时间,表达了诗人的愉快心情。次句写出行路线,在却“日日晴”先泛舟小溪再改山行。读到第三、四句,才知道诗人不久前经过三衢道中一次,诗人不去追述“来时路”的情景,只顺便点出,并与这次所见所闻对比,突出此次旅行的新鲜感受:山路依然绿阴夹道,不同的是时而传来几声黄鹂的歌唱。在构思和剪裁上都颇具匠心。15长歌行汉乐府【释文】园中的
17、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赏析】本诗用园中葵菜作比喻,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让百草凋零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 的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
18、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16咏柳唐贺知章【释文】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柳树高高,万千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细细的柳叶是谁为它裁出,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赏析】诗中描绘了早春垂柳的迷人姿态,并将春风比喻成剪刀,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使这首诗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刻地抓住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宛如美人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二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
19、恰相呼 应一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 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是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这种比喻多么新颖,想象多么奇特!17题西林壁宋苏轼【释文】横看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不相同。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身处在这层峦叠嶂深山中。【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借景说理,体现出作者深刻的哲理思考。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
20、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各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因为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18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释文】京口与瓜洲分别在长江两岸,回头望钟山家门只隔几重山。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千里岸边,问明月何时能照我再返家园?【赏析】这首诗通过写泊船瓜洲,眺望江南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作
21、者从江宁(今江苏南京)家中出发,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今河南开封)任职。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别之情。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 隔着几重山也已经看不到了,这更涌起了对它的无限眷恋。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虽然此次赴京,是因为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自已也很高兴。但还是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这首诗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 绿” 字,据说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绿” ,成为精心修改 诗作 的一段佳话。一个“绿”字,不
22、但充满了色彩感,而且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19江南春唐杜牧【释文】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赏析】这首绝句写春日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没有细致刻画景物,而是从大处着眼,抓住花鸟、酒旗、寺庙几个江南最常见的景物,淡淡几笔点染,就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烟雨的江南。梁朝丘迟与陈伯之书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描写江南春景最脍炙人口的名句,杜牧将它的意思融化在诗里,让人在读诗时联想到丘迟的话,可以生发无穷的遐想,无形中拓展了诗歌的空间。前两句是写风和 日 丽的景
23、色,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起雨中的江南景色来。如烟似雾的潆潆细雨,白茫茫一片,被烟雨笼罩的景物变得缥缥缈缈,朦朦胧胧,这是江南独有的美景。南朝留下的寺庙最多,被烟雨包围着,越发显得幽深和神秘,使人产生不尽的历史联想。20清明唐杜牧【释文】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潆潆,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赏析】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清明的连绵阴雨中奔波,希望找到酒家驱散沮丧的心情,令人回味无穷。这是杜牧最为人所传诵的诗篇,明白如话,而情趣盎然。清明节本是郊游踏青、祭扫祖先坟墓的日子,出门在外的旅人却必须奔 波赶路,偏又赶逢阴雨天,他的心情可想而知。诗人 用“欲断魂”来形容他
24、的精神状态,很准确传神。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憩,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 动。“ 借问酒家何处有” 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 告诉人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 示酒家。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相照应的写法叫做“ 互文”。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结尾“ 牧童遥指杏花村”开拓了一个新的场景,启发人去想象更多的 内容,这就是这首诗含蓄不尽的妙处。21寻隐者不遇唐贾岛【释文】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何处。【赏析】这首诗写作者访问一位隐者,却没有见到的
25、情感变化过程。让读者生发出无限的联想,想象那云山深处的美景和隐者那林泉高致 的生活。前两句既说明隐者不在家中,同时又暗示这位隐者是一位以采药为生的高人,让人敬仰他有青松一样的风骨。后两句既说明隐者所去之处,又暗以高山白云象征这位隐士的人格高洁。由此,我们再来体会作者心情,他本想来瞻仰这位隐者的仙风道骨,现在却不遇而归,自然也就更能领悟这首诗的独特韵味了。22塞下曲唐卢纶【释文】没有月光的夜晚,野雁惊起高飞,被围困的单于和他的军队想要乘机逃跑。正准备命令精锐骑兵立即追赶他们,谁知弓弩刀剑上很快落满了大片雪花。【赏析】这首边塞诗,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大雪之夜,边关有军情,将士准备作战的情景,字里
26、行间无不透露出英雄气概和无畏精神。“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开篇就点明出现军情的时间 和特殊情况。敌军趁着漆黑而沉寂的夜晚,要偷偷逃跑。“夜遁逃”,可以看出敌军已经没有抵抗能力,显出败军的样子。尽管黑夜无声,边塞将士还是迅速发现了情况,作出了“欲将轻骑逐”的快速反应,马上准备追赶。而“大雪满弓刀”,是极短时间里出现的,可见雪下得又大又密,这是多么艰苦的战斗环境啊。诗人在诗中捕捉到的 形象都是短暂出现的,既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让人惊心动魄。23静夜思唐李白【释文】床前的月光如此明亮,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仰望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远方的家乡。【赏析】静夜思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诗人用平实朴素的语言,
27、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便从时间、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中,写出了游子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如话,音韵流畅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却含蓄深沉,引人遐思。2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释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朝向大海滔滔奔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努力再登上一层高楼。【赏析】此诗是作者登楼而作。前两句描写登楼所见之壮阔景象,后两句境界陡然升华,表现了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那是一个日落前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滚地向大海奔去。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
28、描摹入神,真是景象壮阔,气势不凡。诗写到这里,虽只两句,似乎笔力已尽。谁想作者却又翻空出奇,把读者带入更高的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只有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真是登高写景的绝唱。25悯农(其一)唐李绅【释文】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赏析】这首诗写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
29、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来的啊!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真切同情以及对不平等的现实深沉的愤懑。26丨27四时田园杂兴(二首)宋范成大【其一】【释文】白天出去锄草夜里绩麻,农家儿女都能各自持家。小孙子还不会耕田纺织,也靠近桑树阴学习种瓜。【赏析】这首诗通过写农家辛勤劳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本篇写的是夏日村庄的生活场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无穷。
30、最精彩的是后两句。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农村孩子的游戏,也多是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模仿大人的劳动。一个生活情趣。诗中没有出现老人的形象,但称农夫农妇为“儿女”,称小孩为“童孙”,分明是老农的口吻,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家乐事图。这里有写实的成分,更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语言通俗浅显,文笔清新轻巧,是范成大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其二】【释文】树上的梅子黄澄澄,杏儿个个都很大,田野中麦花白如雪,莱花却稀少起来。长长的夏天,篱笆前见不到一个人影,只有蜻蜓和蝴蝶儿在那里飞来飞去。【赏析】这首诗描写江南农村夏日田园景色,同时表现了农事正忙的劳动景象,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前两句写梅、杏、麦花、菜花,都是植物,是静景,且富于色泽美。最后一句写蜻蜓、蛱蝶,是昆虫,是动景,又见流动美。写“菜花”又“稀”而“杏子”正肥,“麦花雪白”而“梅子金黄”以民歌的形式写成对偶句,调子清圆,更具有吸引力。只第三句叙事,却是诗中最具意味的一笔,江南四月,割麦分秧,农事正忙。农人在田,早出晚归,故而虽夏日昼长,篱边却少有人过。第三句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了劳动情况,第四句用一“唯”字与之照应,笔法巧妙,韵味悠长。28敕勒川北朝民歌【释文】辽阔的救勒草原,舒展在阴山脚下。天空像巨大的圆帐篷,笼盖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