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67.46KB ,
资源ID:230950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0950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交通工程学填空题.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交通工程学填空题.docx

1、交通工程学填空题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填空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填空题交通工程学是从道路工程学分化岀来的,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道路交通。交通工程学主 要解决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 中的科学问题。(P1)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可以概述为 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动态性,社会性和超前性交通工程学科发展阶段:1、 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2、 交通规划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3、 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末)4、 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

2、括 驾驶员、乘客和行人.(P12) 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 视觉特性:视力(静视力、动视力) 、视野(静视野范围最大)、色感2、 反应特性:知觉-反应时间3、 驾驶员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4、 疲劳驾驶汽车的动力性能通常用 最高车速、加速度或加速时间、最大爬坡能力 三方面指标来评最高车速:在良好的水平路段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km/h)加速时间:分为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汽车由第I挡起步,以最大的加速度逐步换至高档后达到某一预定 的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用高挡或次高挡由 30km/h或40km/h全力加速至某高速度所需的时最大爬坡能力:满载

3、时第I挡在良好的路面上可能行车的最大爬坡度 i max (%)度,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直行车流的交通特性: 群体性、潮汐性、离散型、赶超现象、并肩或并排骑行、不易控制道路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交通功能,土地利用诱导功能,空间功能 三个方面。道路的基本特性有 路网密度、道路结构、道路线形、道路网布局 。一个区域的路网密度等于该区域内道路总长与该区域的总面积之比。道路结构基本部分是 路基、路面、桥涵,另外还有 边沟、挡墙、盲沟、护坡 和护栏等。 道路线形是指 一条道路在平、纵、横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形状 ,传统上分为 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线形 。典型的公路网布局有 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

4、形 等。(P21)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有 棋盘形(方格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 等,历史古城如 南京、北京等布局以其中 棋盘形(方格形) 最为常见。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诵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按交通类型可分为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 。(一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方向的车辆数。 )17. 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 Volume是随机数)18. 流率:当时段不足1h时,所计算的平均交通量通常称为流率23.24.(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 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25.地点车速

5、: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通常以 20m25m作为测量距离行驶车速: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 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行程车速(区间车速):测量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 包括停车时间)比设计车速: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 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27.平均车速:即地点平均车速 V( P30)n运行车速:中等技术水平的司机在良好的气候条件、 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车速 临界车速:道路通行能力达到最大时的车速行车速度也是一个随机变量。对行车速度进行统计分析,车速频率、累计频率分布曲线 。中位车速:也称 50%位车速或中值车

6、速,是指在该路段上在该速度以下行驶的车辆数 与在该速度以上行驶的车辆数相等时的车速。 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50%位车速等于平均车速。85%位车速:85%v,限制车速15%位车速:15%v,低速限制85%位车速与15%位车速之差反映了该路段上的 车速波动幅度。28.时间平均车速: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某断面各车辆的 地点车速,这些地点速度的 算术又称车流密度 N =Q (辆/km)34临界密度:接近或达到道路通行能力时的车流密度 (交通流量最大,也称最佳车流密度)临界速度阻塞密度:交通流量趋近于零35. 车头间距:相邻两辆车的 车头之间的距离,其平均值称为平均车头间距 h100s k如果用时间表示

7、车头之间的间隔则称为车头时距 u 360 h =h (注意单位)Q s 3. 6极限车头时距(临界车头时距)使车辆安全行驶的最短车头时距,一般采用 2s。36. 交通调查使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的现象 ,获得调查数据并进行分析,掌握交通流运行的特点、 变化规律及存在问题,为交通运行设施设置及管理措施如道路几何设计、交通控制方式、运营计划安排、道路运行质量评价 等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交通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交通流现象。37. 浮动车法:可同时获得某一路段的交通量、行驶时间和行驶车速。 调查方法:1、记录与测试车 对向开来的车辆数2、 记录与测试车 同向行驶的车辆中,被测试车超越

8、 的车辆数和 超越测试车 的车辆数测定方向上的交通量 qcXa Ycta t3、 报告和记录时间及行驶时间qc 路段带测定方向上的交通量, Xa 测试车逆测定方向行驶时, 测试车对向行驶(即顺测定方向)的来车数;yc 测试车在待测定方向上行驶时,超越测试车的车辆数减去被测试车超越的车辆数(即相对测试车顺测定方向上的交通量)ta 测试车逆待测定车流方向行驶的行驶时间平均行程时间tc =tcYcqctc 测试车顺待测定车流方向行驶的行驶时间平均车速Vc丄60tc38. 行驶速度与区间速度调查的方法:1、牌照法2、流动车法3、跟车法39. 用于交通密度调查的出入量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写出计算公式并表

9、明各符号的意义。E(t)=E(to) + QA(t) - QB(t)=Q A(t) + E(to) - QB(t)t时刻AB路段内的交通密度为 K(t)= E(t)/LABE (t): t时刻AB路段内存在的现有车辆数;QA (t):从观测开始(t=t0 )到t时刻内从A处驶入的累计车辆数;QB (t):从观测开始(t=t0 )到t时刻内从B处驶出的累计车辆数;E (t0):从观测开始(t=t0)时,AB路段存在的初始车辆数;LAB : AB 段长度(km)40. 延误:指由于 交通摩阻 与交通管制 引起的行驶时间损失固定延误:由交通控制装置、交通标志等引起的延误,与交通流状态和交通干扰无关,

10、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停车延误:刹住车轮及车辆停止不动的时间,等于停车时间,包括 驾驶员反映时间行驶延误:行驶时间与计算时间之差。计算时间是相应于不拥挤车流的路线上, 以平均车流通过路线计算的排队延误:为排队时间与以畅行车速驶过排队路段的时间之差。 排队时间是指车辆第一次停车道越过停车线的时间。引道延误:引道时间与车辆畅行行驶越过引道延误段的时间之差( P60)荷载系数:实际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比值 V/C41. 行车延误调查方法:跟车法(调查公共运输车辆的延误和行车时间)输出一输入法(只适合与调查瓶颈路段拥堵状态下的行车延误) (P64)到达一离去曲线图中两曲线水平间隔为某车通过瓶颈路段所需的时间,

11、 垂直间隔为某一时段的阻车数,两曲线围成的面积即为受阻车 辆通过瓶颈段的总车时数。42.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最主要决定于车头时距或车头间距43. 车辆换算系数:在混合车流中有大、中、小三种车型,若以小车为标准,则需将大车及中车乘以各自的换算系数,成为 当量小车h中 h大a中 = a大=_h小 h小44. 信号交叉口饱和流量: 在一次绿灯时间内,进口道或冲突点上连续车队能通过停车线或冲突点的最大流量。45. 信号交叉口的饱和流量测定:用 测量车头时距 的方法来计算饱和流量46. 出行: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 。基本属性有:每次出行有起讫两个端点;每次出行有一定目的;每次出行采用一

12、种或几种交通方式。47. 出行端点:出行起点、讫点的总称。 每次出必须有且只有两个端点,出行端点个数为出 行次数的两倍(P75)境内出行/过境出行:起讫点都在调查区域范围内 /外的出行区内出行/区间出行:调查区域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讫点都在小区内 /分别位于不同小区间的出行。小区形心:小区内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小区内交通出行的 中心点,不是几何面积中心。期望线:连接各小区形心间的直线, 宽度表示区间出行次数。 反映人们期望的最短距离48. 出行产生:包括交通分区内下述出行端点: 家庭出行中的家庭一端端点, 不论其为出发点或到达点;非家庭出行的出发点。出行吸引:家庭出行中的

13、非家庭一端的端点, 不论其为出发点或到达点; 非家庭出行中的到达点。出行分布49. 起讫点调查方法:家访调查(个人出行) 、发表调查(车辆出行)、路边询问调查、明信片法”50. OD调查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51. 交通流理论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理论, 探讨人和车在单独或成列运行中的 动态规律及人流或车流流量、流速和密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以求在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 中达到协调,提高各种交通设施使用效果的目的。 (P83)52. 交通流理论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 即概率统计分布 的应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 的应用,流体力学模拟 (波动理论)理论的应用, 跟驰理论(动力学

14、模拟理论)的应用。53. 交通流由单个驾驶员 与车辆组成。54. 交通设施与交通流关系密切, 从广义上分,交通设施可以分为 连续流设施 与间断流设施两大类。连续流设置下,无外部因素会导致交通流周期性中断, 主要存在于设置了连续流设施的高速公路及一些限制出入口的路段。间断流设施是指那些由于外部设备而导致了交通流周期性中断的设置。 导致间断流的主要装置是交通信号,它使车流周期性中止运行。还有一些停车或让路标志。55. 表征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是 交通量,行车速度,车流密度 Q =Vs*K ( Vs空间平均车速)极大流量Qm : Q-V曲线上的峰值临界速度Vm :流量达到极大时的速度最佳密度Km

15、 :流量达到极大是的密度阻塞密度Kj :车流密集到车辆无法移动是的密度畅行速度Vf :车流密度趋于零,车辆可以畅行无阻时的平均速度( P85)56. 在一列稳定移动的车队中观察获得的不变的车头间距被称为 饱和车头间距。假设车辆进入交叉口耗时为h,那么一个车道上进入交叉的车辆数可用 s = 3600 ( S饱和交通量比率,单车道每小时车辆数; h饱和车头时距)57. 启动损失时间:将前几辆车的超时(即消耗的大于平均车头时距 h的时间)加在一起58. 离散型分布:1、 泊松分布:应用于车流密度不大,车辆间相互影响微弱。其他外界干扰因素基本上不存在,即车流是随机的。均值 m=方差d= y._t2、

16、二项分布:应用于车流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的车流。均值 M方差D3、 负二项分布:应用于车流波动性很大或以一定的计算间隔观测到达的车辆数 (人数) 其间隔长度一直延续到高峰期间与非高峰期间两个时段(所得数据方差较大)59. 连续型分布:1、 负指数分布:若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则车头时距就是负指数分布。适用于车辆 到达是随机的、有充分超车机会的单列车流和密度不大的车流。局限性:负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是随车头时距 t单调递减的,即车头时距约短,其出现的概率越大。这种情形在不能超车的单列车流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因为车头间距至少为一个车身长度,所在车头时距必有一个大于零的最小值 .。2、 移位

17、负指数分布:将负指数分布曲线从原点 0沿t轴向右移一个最小间隔长度 .。 适用于不能超车的单列车流的车头时距和车流的车头时距分布。局限性:越接近.,其出现的可能性越大。 这在一般情况下不符合驾驶员的心理习惯和 行车特点。从统计角度看,具有中等反应灵敏度的驾驶员占大多数, 他们行车时是在安全条件下保持较短的车间距离,只有少部分反应特别灵敏的驾驶员或较冒失的驾驶员才 会不顾安全去追求更短的车间距离。60. 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顾客(车辆或行人),不包括正在被服务的顾客, 排队系统则包含了两者。61. 排队规则:损失制一顾客到达时,若所有服务台均被占,该顾客就自动消失,永不再来等待制一顾客到达时,若所

18、有服务台均被占, 他们就排成队伍,等待服务。 服务次序有先到先服务和优先服务(如急救车、消防车等)等多种规则混合制一顾客到达时,若队长小于可接受排队长度,就排入队伍;若队长大于可接受排 队长度,顾客就离去,永不再来。62. 排队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方式M :泊松输入或负指数分布服务D :定长输入或定长服务Ek :爱尔朗输入或服务M/M/N泊松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N个服务台(多通道服务)63. 排队系统最重要的数量指标为 等待时间,忙期,队长64. M/M/1 系统65. M/M/N 系统:“多诵道服务”系统66. 跟驰理论是运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在无法超越的单一车道上车

19、辆列队行驶时, 后车跟前车的行驶状态的一种理论。在跟驰模型中,非自由状态(交通流密度很大、 车辆间距较小)行驶的车队的三个特性为 制约性,延迟性,传递性67. 由于跟驰车的加速度与两车相对速度成线性关系,故跟驰模型又被称作线性68. 把车流密度的疏密变化比拟成水波的起伏而抽象为 车流波。当车流因为道路或交通状况的改变而引起密度的改变时, 在车流中产生车流波的传播。 通过分析车流波的传播速度, 以寻求车流流量、密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因此该理论又可称为 车流波动理论。基本方程:Vw二q2 7,当q2 .q,k2 :ki时,V为负值,表明波的方向与原车流流k2 K向相反,开始排队出现拥塞。反之, 则

20、不致发生排队现象,或者是已有的排队将开始消散。69. 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求得道路在不用运行质量情况下 1h所能通行的最大交通量,亦即可求得在指定的交通运行质量条件下所能承担交通的能力。 因此通行能力分析过程中同时要进行 运行质量的分析。70. 通行能力的种类及其定义:1、 基本通行能力:道路组成部分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行车道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 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辆数2、 可能通行能力:一已知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 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 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行车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的均匀

21、段上或一横断 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道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 大辆数3设计通行能力:一设计中的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 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行车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 上,在所选用的实际服务水平下, 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道路上为标准汽车)的最大辆数71. 公路服务水平的定义: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 亦即公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能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72. 公路服务水平的分级及各级服务水平的运行质量描述: 在到达基本通行能力 (或可能通行能力)之前,交通量越大,则交通密度

22、也越大,而车速越低,运行质量也越低,即服 务水平越低。我国公路服务水平分为四级:以及相当于美国的 A、B两级,二三级分别对应于美国的C、D两级,四级相当于美国的 E、F两级73. 高速公路是有 中央分隔带,上下行每个方向至少有两车道,全部立体交叉,完全控制 出入的公路。高速公路是彻底的非中断性交通流设施。高速公路一般由以下三部分 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其中包括匝道主线连接处及匝道一横交公路连接处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理想条件包括:1、 3.75m _车道宽度 _4.50m ;2、 侧向净宽 1.75m;3、 车流中全部为小客车4、 驾驶员均为经常行驶高速公路且技术熟练、遵守交通法

23、规者。74. V/C是高速公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 V为在理想条件下的最大服务交通量,C为基本通行能力。75. 双车道一般公路路段车流运行特性:在双车道一般公路上,汽车超车时必须进入对向车道行驶若干距离后回到本向车道才能完成超车过程。 因此双车道公路的两个方向中任何一个方向的汽车流运行都 受到对向交通的制约。故不能对单个方向而必须对车行道双向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总的分析计算。理想条件:1、 设计速度大于等于 80km/h2、 车道宽度大于等于 4.00m,不大于4.50m3、 侧向净宽大于等于 1.75m4、 在公路上无“不准超车”区域5、 交通流中全部为中型载重汽车6、

24、两个方向交通量之比为 1:17、 对过境交通没有横向干扰且交通秩序良好8、 处于平原微丘地形76. 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主要道路上的交通量+次要道路上车量穿越空当能通过的车辆数最大等于主要道路路段的通行能力77. 穿越间隙:与次要道路上的车流通过交叉口的状态有关,还与穿越车流的流向有关(P162)Q 主 et078.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79. 道路交通规划的目的在于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在可能的资金、资源条件下,对道路交通系统的布局、建设、运营等方面从整体上做出最佳安排, 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80.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发展预测:四阶段法:出行生成(出行产生和出行吸引预测,

25、出行生成预测) 、出行分布(出行分布预测)、方式划分及交通分配出行分布预测:增长系数法分布预测(平均增长系数模型) 、重力模型法分布预测81.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规划方案步骤:1、 在现状交通网络交通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参考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中的路网系 统方案,根据城市形态及发展趋势确定一个初始的道路网络方案;2、 将预测的各方式出行 O-D量分配至路网方案上,预测每一交叉口,每一路段的分配 交通量及路段平均车速、交叉口平均延误;3、 分析评价每一路段每一交叉口的交通负荷、服务水平及网络总体评价指标4、 根据交通质量评价及网络总体性能评价结果,调整路网规划方案,返回至步骤 2, 直到规划方案可

26、行、合理。82. 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布局与形态取决于城市的 结构形态、地形地理条件、交通条件、不同功能的用地分布等。方格式(棋盘式)、放射环形式、自由式和混合式83. 道路网络交通分配分为平衡模型与非平衡模型两类, 以Wardrop第一、第二原理为划分依据。Wardrop第一原理:网络上的交通以这样一种方式分布,所有使用的路线都比没有使用 的路线费用小Wardrop第二原理:车辆在网络上的分布,使得网络上所有车辆的中出行时间最小84. 分配方法:最短路交通分配方法 (出行量分布不均匀,全都集中在最短路上,是基础) 、容量限制分配方法、多路径交通分配方法、容量限制一多路径交通分配方85. 道路

27、交通管理分为 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两大类。86. 道路交通系统的技术管理的两种基本模式为 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是一种 政策性管理,它的管理对象主要是 交通源;交通系统管理是一种 技 术性管理,它的主要对象是 交通流。87. 交通需求管理策略:优先发展策略、控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 交通系统管理策略:节点交通管理策略、干线交通管理策略、区域交通管理策略88. 道路交通标志(颜色、形状、符号)有主标志和 辅助标志之分,主标志有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 。89.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中的“点控制”的控制对象是 单个交叉口。90. 单点交叉口控制中的固定周期信号控制的三参数为 周期长度,绿灯时间,绿信比 。周期长度:各个行车方向完成一组色灯变换所需的总时间, 红灯时间+绿灯时间+黄灯时间绿信比:某一方向通行效率的指标,等于一个相位内某一方向有效通行时间与周期长度 之比。91. 绿波交通:指车流沿某条主干道行进过程中, 连续得到一个接一个的绿灯信号, 畅通无阻的通过沿途所有交叉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