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济南第一中学等四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18年2月)参考答案(1、4、5选择题,每题3分,7-9 选择题,每题3分,14-16选择题,每题3分。)一、(26分)1.D(A“强调今天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理解错误。“平淡无奇”暗示对平介来说看起来今天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其实大为不同。B“表现了女儿的任性和不懂事”理解错误C“意在说明平介的粗枝大叶和不拘小节”不正确。)2.对情节的发展起作用,使下文平介发现“车祸”发生的情节非常自然;也为后文情节突转作铺垫,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对刻画人物形象起作用,刻画了平介这个生活平庸、爱好单一
2、的中年男子的形象,使这个形象显得真实感人。(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5分。)3.工作勤奋,不辞辛劳。常常深夜加班,补贴家用,被提升为组长。关爱家人,有责任心。对妻子女儿关爱有加,虽工作繁忙仍抽时间陪伴家人。爱好单一,生活面狭窄。工作之余只喜欢看看电视上的体育赛事。(每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4B“慢就业不是毕业时的最佳选择”妄加推论,“慢就业”对部分人来说是最佳选择。5C A“慢就业并不是大学生的主动选择”范围扩大,原文是说不是部分大学生的主动选择。B“掩盖了有关部门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事实”夸大事实,文中只有“如果相关职能部门以此作为说服或者麻痹社会的依据,那就有些令人担心”这
3、样的假设。D“所有学生的家庭”概括不当,原文是“没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孩子不工作的现实”,可见不是所有家庭都会有收入压力。6人民日报立足于扭转人们“慢就业”的看法,肯定其客观可行性,认为“慢就业”可以给高校和毕业生都“松绑”。新华社立足于批判媒体用“慢就业”一类新词麻痹社会的做法,认为提倡这种观念于事无补,有关部门应该实事求是想办法解决问题。(每答出一点给3分,共6分。)二、(44分)7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本题可用排除法,首先“徙为太常丞”表示变动官职的意思,排除BD。再看AC两句,C项“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显然有误,所以A更好。8A试
4、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A徙,无提拔之意。9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B文中未提到他被百姓唾弃。10(1)边境不时有警报,臣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2)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朝廷。”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第一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风尘之警:是指战争或骚乱的警报。被坚执锐: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坚、锐”都是形容词做名词。当矢石:当:遮拦,阻挡;矢:箭。亲自阻挡敌人的箭、石,不怕牺牲。第二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长缨:长绳子。羁:束缚,拘束。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参考
5、译文:终军,字子云,济南人。年轻时喜好学习,凭着广博善辩、会写文章,在郡中闻名。十八岁时,选为博士弟子。到郡府接受遣送,太守听说他有奇才,召见了终军,认为他确实奇异,与他结交。终军告别大守离郡,到长安上书论事。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拜终军为谒者,供职宫禁中。元鼎年间,朝廷派博士徐偃到郡国巡视风俗。徐偃假称受诏,让胶东、鲁固煮盐铸铁。返京后,汇报情况,调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称受诏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徐偃认为,春秋经义,大夫出国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张。张汤能施加法律,却无法驳倒他。皇上有令让终军去审讯,终军反问徐偃说:“古时候,各个诸侯国习俗不同,百里之外消息不通,不时有朝见天子和参加盟会之类的事情,安危形势,瞬息万变,所以有未得到君主诏令允许就自作主张的道理;现在天下统一,万里风俗相同,你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却说是出疆,什么道理?再说盐铁,各郡均有储蓄,国家不值得当作大事,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为什么?”又反问徐偃说:“胶东南近琅琊,北接北海,鲁国西靠泰山,东有东海,从四郡得到盐铁,徐偃你估计四郡的人口田地数目,日常的用具器物食盐,不够用来同时供给二郡国吗?竟然假称受诏,自作主张,作威作福,顺从百姓心愿,沽名钓誉,这是圣明天子必须加以严惩的。”徐偃理屈辞穷,承认有罪该死。皇上认为他的反驳很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