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教学课后习题1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B)。A教育B教学C教授D学习2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D)。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B教学就是上课C教学就是智育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A教学B管理C课外活动D后勤工作4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C)。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学记D论语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D)。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6“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C)。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2、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7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8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A)。A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9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B)。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10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B)。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12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B)。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
3、凯洛夫13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14(A)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A教学B教育C自学D智育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B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这两者等同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17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18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
4、材和(D)。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巩固知识D理解教材19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A)。A获得直接经验B进行科学实验C进行社会实践D学习间接经验2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21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D)。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22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C)。A发展智力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D发展个性23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26
5、在西方,古罗马的(C)在他所写的演说术原理中,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A奥古斯丁B苏格拉底C昆体良D西塞罗2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C)结论的五步,简称五步教学法。A检验B论证C验证D说明28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者是(D)。A赫尔巴特B布鲁纳C凯洛夫D巴班斯基29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C)。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3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
6、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B)。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生产经验D生活经验32以下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错误的是(D)。A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B教学原则是人们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C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D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完全无关33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C)。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3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教学原则。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35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D)。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直观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36孔子提出的“不
7、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B)教学原则。A直观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37“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由(C)提出。A孔子B孟子C朱熹D老子38“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C)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39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D)。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40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A)。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
8、原则D巩司性原则41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C)。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指导法4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43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C)。A坚持以教师为中心B坚持以教材为中心C实施因材施教D实施标准化考试45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实践法46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
9、识的方法称之为(D)。A实验法B讲解法C讨论法D演示法47(A)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4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被称为(C)。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49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B)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50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地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是(D)。A讨论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研究法51下列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D)。A教学策略受制于教学方法B教学策略
10、从层次上低于教学方法C教学方法的采用不受教学策略的支配D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52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53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B)。A研究探讨法B发现学习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54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B)。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先55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C)。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
11、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56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C)原则。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直观性D巩固性57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12、(C)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58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D)。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5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感知教材B理解教材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1(D)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2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B)。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班级上课制3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B
13、)。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B)。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画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9我国学校的教学以(C)为基本组织形式。A个别授课B个别辅导C班级授课D讲座11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B)。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1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以及(A)。A课外辅导B钻研教材C了解学生D考试1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17教学活
14、动的根本因素是(C)。A教师B教学内容C学生D教学方法20(B)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A教学大纲B教科书C参考书D教学进度计划 22一节综合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B)。A组织教学B讲授新教材C巩固新教材D检查复习32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B)。A形成性测验B诊断性测验C总结性测验D安置性测验45实施“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哪些学生得到发展?(D)。A特长学生B优秀生C后进学生D每个学生46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A)。A理解B巩固C应用D迁移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_学一思一行_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2学校进行全面发展
15、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教学_。3_教学_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4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_学生的学_两方面活动组成的。5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_多样性_的统一。6教学任务的决定受教育目的、_学生的年龄特征_、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7教学是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_教育目的_的基本途径。8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教学价值取向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9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_认识过程_。1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_系统化_的过程。11在教学中,学生以学习_间接_经验为主。12按照朱熹对
16、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的解释,“心求通而未得”谓之_愤_。13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_直接经验_为基础。14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_基本技能_,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15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_主导_作用。1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_组织者_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7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因此,在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地位的同时,也要承认学生作为_学习主体_的地位。18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是有领导的认识,“三体结构”指作为中介的_教师_、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客体的课程和教材。19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
17、的关系来看,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_基础_,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20智力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_思维力_是智力的核心。21_创造能力_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而且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决心的体现。22一般来讲,教学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包括:_激发学习动机_、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23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上,曾长期存在形式教育论和_实质教育_论之争。24教学过程的一般结构:一是引起学习动机;二是_领会知识_;三是巩固知识;四是
18、运用知识;五是检查知识。25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_内部动力_。26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_教材_。27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_认识的教育性_、有领导的认识等方面。28_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_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29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_教学原则_。30我国的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原则、_启发性原则_、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31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_认识发展_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9、,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原则。32“因材施教”源于宋代_朱熹_的“孔子施教,各因其才”。33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_启发性_原则。34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体现了_巩固性_原则。35“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体现了_循序渐进性_原则。36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是_因材施教_原则。37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
20、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是_理论联系实际_原则。38由于小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总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因此,坚持教学的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39常用的6种教学方法是教授法、谈话法、讨论法_、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40讲授法可分讲述、讲解和_讲演_三种方式。4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是_实验法_。43课堂教学方法有多种,其中,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性手段来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被称为_演示_法。4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讲授法_。45古往今来,许
21、多教育家对教学原则进行了各自的概括,其中孔子提出启发式原则,布鲁纳、赞可夫提出_发展性_原则。三、简答题。1教学的概念答: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2教学与教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主要的任务是育人,而教学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渗透育人的这一方面,教学是教育的一个手段和方式。用教学来实现教育!4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答:双边性与周期性认知性与个性化实践性与社会
22、性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答:(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简介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只是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四)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性相结合11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教育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16子路和冉有两学生都问孔子“闻斯行诸”的意思,孔子回答子路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你干什么事情都
23、得先听他们的意见再做。”而回答冉有则说:“听到一个道理就去做做看。”公西华很奇怪,问孔子为什么同一句话解释不一样,孔子说:“冉有胆小怕事,所以我鼓励他;子路好勇自负,所以我要遏制他。”请分析孔子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答: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就很了解,他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四、论述题。1试述学校工作为什么必须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
24、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因如下:(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通过教学能较简捷地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保证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即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如何使学生适应这种时代的发展,教学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按预
25、期的要求发展。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保证人才质量。因而,教学成了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要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质人才,就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间接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当然,以教学为主,并非教学唯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通过教学,而且要通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劳动等途径才能实现。2试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
26、识的不同阶段,具体如下:(1)引起学习动机。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责任感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领会知识。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与理解教材。感知教材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形成清晰的表象与鲜明的观点,为理解抽象概念提供感性知识,并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理解教材可以有两种思维途径:一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二是从已知到未知,不必都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3)巩固知识。教师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复习,使学生对学习过的材料再记忆,并在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联系。知识的巩固是不断吸收新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的基础。(4)运用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组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以形成技能技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5)检查知识。教师通过作业、提问、测验、调查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学习的方式和步调,提高学习效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