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2.89KB ,
资源ID:23014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014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东巴文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刍议.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东巴文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刍议.docx

1、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东巴文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刍议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东巴文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刍议胡莹王雪飞2012-12-20 20:29:08来源:山西档案2012年01期【英文标题】Rescue & Conservation of Dongba Archives Based on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作者简介】胡莹(1981),女,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王雪飞(1979),女,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内容提要】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的大力实施,东巴文档案作为纳西族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不可忽视地成为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

2、遗产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其开展科学有序的、快速及时的并且可持续发展的抢救与保护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对纳西族东巴文档案是否归于我国民族文化遗产这一质疑进行了必要的理论界定与价值分析,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视角下,通过剖析纳西族东巴文档案的保管现状,提出一系列适用于其抢救与保护的实施策略,以便有效地传承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巴文档案; 保管现状; 抢救保护东巴文档案,作为纳西族传统文化百科全书的原始记录载体,反映了纳西族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民族关系等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发展进程。东巴文档案是人类古老文化的残存,其作为记录着

3、人类文化的活化石,吸引着世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官方定义,以及结合我国的实际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的划分,我们可将承载着东巴文化的东巴文档案归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东巴文档案的理论界定与价值体现档案界之前对东巴档案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对东巴经的探讨,然而在传统的东巴文化被现代文明浪潮冲击并面临消亡的今日,我们应该以更加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东巴文档案的概念。从这个角度来看, 围绕东巴文化形成的、并以东巴文为书写文字的文献就可以被称为东巴文档案。(一)东巴文档案的理论界定本文所说的东巴文档案,其内涵是指以东巴文为书写形式,围

4、绕东巴文化的产生、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记录。其外延则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用东巴象形文书写的文献,不仅包括众多的东巴经典,而且还有东巴象形文书写的实用性书稿材料,如对联、帐册、书信、东巴绘画、东巴舞谱等;其次是那些非文字图画类的材料,比如以石刻、照片、 磁带等记载有东巴文字、反映东巴文化的资料;再次是一部分以声像材料保存的经文类的口诵材料,比如节日庆典、宗教法事时,东巴与东巴教徒们通过口诵的方式来表达思想的口述资料。综合上述纳西族东巴文档案的内涵外延,笔者认为纳西族东巴文档案的概念可以表述为:由纳西族社会机构、组织以及个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以东巴象形文字书写、

5、表述或记录的,反映纳西族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科技、文化、宗教和民俗等社会历史情况,具有保存、参考和凭证价值的各种载体形式以及口述的历史记录。(二)东巴文档案的价值体现纳西族东巴文档案涉及到古代纳西族社会生活和风俗民情等诸多方面,其研究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首先,东巴文档案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其中多种题材的神话,是构成东巴文学的主体。在东巴经中,有不少东巴画具有艺术价值:如东巴舞蹈虽是原始多神教的舞蹈,以东巴舞谱表现出的内容简直就是纳西人民生活的图影,保留了民间舞蹈的精华。东巴文档案无论是从载体还是内容,都完美体现出其作为东巴文化的物化载体,肩负着东巴文化的传递使命。其次,东

6、巴文档案具有深远的历史研究价值。纳西族象形东巴文档案,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纳西象形文字的产生和东巴经典籍的流传,对纳西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东巴文档案的整理保护以及编纂利用于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研究区域民族发展、祖国历史的发展等多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力。东巴文字随着学术界对东巴文档案的研究而持续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对于一个民族群体自豪感与自尊心的培养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再次,东巴文档案具有还原纳西族原始的民俗与宗教的积极作用。东巴文的使用最初源于东巴教在纳西族生活地区的盛行,当时负责主持纳西族村寨祭祀等宗教活动的东巴是不脱产的农民,东巴文在人们日常生活

7、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式便是记录和表述当地与宗教相关的一切活动。这些宗教活动对于人们的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也丰富着当地纳西族人民的业余生活,各项活动也完整而充分地再现了纳西族人民生产劳作的民俗场景。该民俗与宗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联系部分,目前在对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持包容理解的背景下,就应该被积极加以保护。东巴文档案作为其物化载体,不仅可以真实还原当地的原始民俗,把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反映出来,而且对宗教研究学者也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最后,东巴文档案具有积极的自然环保价值。东巴文档案的自然环保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源于它的书写材料用料与制作工艺。东巴纸是用丽江地区特定植物的树

8、皮,加入其他原料熬煮七八十个小时,再经过沉淀、制模、晾晒等工艺制成的。由于作为原料的树皮含有剧毒,经各种工序去除其绝大部分毒性之后,对人已无伤害,但任何蠹虫和霉菌都无法在其上生存,因此用东巴纸书写的书籍,千年不腐,字迹如新。这给当代仍以纸张为主要书写载体的文件与档案如何进行长久保存带来了许多启示。其二源于东巴文档案的内容。东巴经典虽然含有宗教色彩,但是大部分典籍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如著名三大祭祀之一的祭署中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兄弟关系, 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在 “人与自然是兄弟”这样的思想观念的指引下, 纳西族人民自古崇尚自然, 热爱自然, 尊重自然, 并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自觉维

9、护自然生态平衡。 这些良好生态道德观和行为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具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二、 东巴文档案的管理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品经济浪潮影响下急功近利、浮躁浅薄的社会风气直接反映在了目前绝大多数东巴文化的开发措施上,传统的东巴文化在现代文明浪潮冲击下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基于对东巴文化的无序混乱开发,作为其物化形式的东巴文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不言而喻。在开展抢救保护工作之前,弄清楚东巴文档案的管理现状显得尤其必要。(一)保存机构分散,管理部门之间互动性差历史上东巴经的数量本来很大,但近现代以来,由于天灾人祸的原因,东巴经的数量已锐减过半,据纳西东巴文化要籍及传承概览 统计

10、的“东巴古籍国内外收藏情况”约是32746 册。但是,东巴经的流失很严重,现存的三万多册东巴经就有三分之二是流失在海外的,国内的也分散于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档案馆、私人收藏以及民间。保存东巴文档案的机构各自独立,虽然大部分都可以通过网络工具链接,然而真正能互动交流的却几乎为零。(二)东巴文档案保管条件地区差异大,难以推行统一化的标准受到历史、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许多东巴文档案已经或者正在遭受着严重的损毁。东巴文档案不仅包括以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文字档案,也涵盖了东巴舞蹈、绘画、音乐、工艺、占卜、祭祀仪式等方面的内容,载体与内容的多元性也决定了东巴文档案的保管难度。然而东巴文档案的保存机构又相

11、当分散,不同地区的机构存在着巨大的内外部差异性,从库房建设、人员配备到库内设备的购买、安装,再到具体的修复经费都无法达到相同的水平,这样的现状也给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管理标准的进程带来巨大的障碍。(三)编研工作进展缓慢,困难重重实施对东巴文档案的有效开发利用,首先得实现高水平的编研工作。设在丽江的云南省社科院东巴文化研究所全体人员经过 20 年的艰苦努力,于 2000 年9 月出版100 卷的四对照本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这部著作为社会各界研究东巴文化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信息。然而,通过祭祀仪式形成的档案必须通过特定的祭祀主持人才可以译读以便还原其真实的内容。据目前调查与统计的结果表明,可以参加文化

12、部门组织的东巴文献译读工作的老东巴几乎全部过世了,这对东巴工作的传承提出了挑战。(四)东巴文字识读人才培养困难,传承工作面临断代纳西族语言使用情况比较复杂,文字的使用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东巴象形文书写方法并非逐词逐句标音,而需要靠东巴们的死记硬背,所以其具有明显的原始性、适用面特别窄、不能清晰表达当代的语言实际等先天的缺陷,并没有发展成为整个纳西族共同使用的书面交际用语。为了切实可行地抢救保护、延续传承纳西族灿烂的东巴文化,就必须培养更多的东巴文字识读人才。然而开展此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给当地政府以及民间组织都带来极大的压力。人才培养需要从年轻人抓起,就目前情况看,大多数年轻人都以外出就

13、业作为首选,留守本地的人群中,又肩负着许多农活,学习东巴文字无形中又挤压着他们本来就不富余的空闲时间,因此本项工作的推进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培养工作的缓慢曲折发展最终影响的将会是整个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传承。(五)东巴文档案保护修复工作缺乏技术支持,抢救速度滞后绝大部分的东巴文档案都具有相当长的历史,这些档案有一些是纸质的,还有一部分档案则由各种木牌、器具、布料等构成。载体材料的多样性还体现在目前为了抢救老东巴们口口相传下来的、关于当地民俗或宗教活动的内容,学者们对这些非实体信息资源进行了现代化的采集,从而形成了很多以声像设备为记录载体的口述档案。这些东巴文档案的种类繁多,给保护技术工作的开展带来了

14、实际困难。众所周知,我国档案保护技术虽然有许多历史留下的宝贵经验,但是对于档案载体微观的变化及其保护却远远落后于国外。对于散落于国内外民间各处的东巴文档案,我们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保护预防措施;对于保存于国内外各类博物馆、图书馆与档案馆内的东巴文档案,我们目前缺乏科学合理的保护标准与抢救方法。正因如此,许多东巴文档案的抢救速度跟不上损毁速度,给我国切实推行“非遗”工作带来了无限的阻力,也给档案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三、东巴文档案的抢救保护基于目前对于东巴文档案的管理现状分析,笔者深感东巴文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的迫切与严峻。在全国掀起“非遗”保护热潮的背景下,作为东巴文化承载物的东巴

15、文档案,也应该被因势利导地加以深层次、可持续性的研究,并且赋予其正确健康的开发形式。下面,笔者将从政策理论与实践技术两个层面对如何抢救保护东巴文档案进行论述。(一)汇编国内外现存东巴文文献目录,搭建抢救与保护东巴文档案的数据平台将分散在国内外各级研究、收藏文化机构保存的东巴文目录进行汇总,编制国内外统一的东巴文文献目录,公开向社会出版发行。汇编目录可提供国内外东巴文历史档案的收藏线索,实现档案文献的资源共享,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东巴文档案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东巴文档案信息资源可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文化交流,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通过网络浏览使用东巴文献,并可在网络上直接进行学术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二) 开展对东巴文档案载体的数字化保护与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在此,笔者只针对东巴文档案中数量相对多的东巴文纸质档案、东巴文木牌档案以及记述祭祀等社会活动而形成的东巴文声像类档案作为载体进行相应分析,东巴文档案保护工作需要根据其载体多样性而适当地进行选择,从而解决载体寿命有限性与利用需求长久性之间的矛盾。东巴文纸质与木牌等载体的档案都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因此在收藏进馆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修复与还原。一方面对其内部是否含有微生物与有害昆虫做出相应的评估与处理,另一方面借助先进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录入,如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