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187.81KB ,
资源ID:2300871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0087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钻孔原始地质编录.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docx

1、钻孔原始地质编录钻孔原始地质编录黄与能二八年四月钻孔原始编录重点提示1注意开孔及终孔验收。2编录前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岩矿心并照相。3残留岩心处理。(1)认定:回次岩心长回次进尺。(2)处理:该回次采取率按100%计,超出部分岩心依次上推,并重新计算影响到的回次采取率。(3)砂、粉状及不同岩性的反循环岩心不准上推。4观察分层:每一分层界线处都应放入分层隔板。5换层井深计算:(1)回次内换层:孔深=上回次孔深+本回次进尺(岩心长采取率)。(2)两回次间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3)空回次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一半。6分层采取率分层井深是重要计算、记录数据。7布样原则:遵守“五不

2、”原则,即同一件样不跨孔径、不跨不同的矿种、矿层,不跨矿石类型及品级、样品厚度不超过可采厚度,不跨采取率相差大的回次。8每件样都应在岩心箱内放入采样隔板,计算样品井深(同于分层井深计算)。9注意钻孔六大质量指标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钻进及采心工艺有无造成风氧化矿石的贫化问题。10采样质量检查:布、采井深吻合性,重量误差。11钻孔柱状图:据编录资料、用计算机成图(非素描图)。目 录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 11.1 钻孔布置 11.1.1 不同阶段钻孔布置 11.1.2 矿体产出的形态特征与布钻的关系 11.1.3 地形与布钻关系 21.1.4 钻坑结合施工 21.1.5 钻孔控矿间距的确定

3、21.1.6 取样钻的布置 31.2 钻孔设计书编写 32开孔及终孔验收 42.1 开钻前检查验收 42.2 终孔验收 43.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93.1 业务准备 93.2 工具、材料、表格准备 93.2.1 工具、材料: 93.2.2 表格及标签: 94.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94.1 现场指导 94.2 检查钻孔班报表 105.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115.1 残留岩心认定 115.2 残留岩心处理原则 115.3 回次记录 12钻孔回次记录表 126.观察分层 136.1 岩心照像 136.2 记录回次数据 146.2.1 记录回次数据 146.2.2 计算回次采取率 146.

4、3 地质观察 146.4 分层 146.4.1 分层 146.4.2 记录分层数据 156.4.3 换层井深计算 166.4.4采取率计算 187.布样 187.1 布样原则 187.2 夹石及岩脉剔除原则 207.3 矿层的顶底板控制样 207.4 布置化学样品 207.4.1 样号 207.4.2 样段井深 217.4.3 样品岩心编号 217.4.4岩矿心取样方法 218.地质记录描述 228.1 描述观察的主要目标层 228.2 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 228.3 测量轴夹角 238.4钻孔编录用语及代号 249.质量检查及资料整理 249.1 质量检查 249.1.1 钻孔质量验收 2

5、49.1.2 采样质量检查 249.1.3 地质编录质量检查 259.2 钻孔资料整理 259.2.1文、图、实物整理校对 259.2.2分析编录资料,指导钻孔施工 2510.钻孔柱状图的编制 2510.1 柱状图编制必须的资料 2510.2 柱状图的格式及内容 2610.2.1 鼓励计算机成图 2610.2.2 钻孔柱状图格式及内容 2611.资料成果 29钻孔原始地质编录1 钻孔布置及编制钻孔设计书 1.1 钻孔布置1.1.1 不同阶段钻孔布置预查钻:可以在矿致异常或矿(化)体的有利部位布置个别钻孔,验证、了解矿体的存在、延深、产状、厚度、质量等;普查钻:按确定的工程间距布置稀疏钻孔,圈定

6、333资源量;1.1.2 矿体产出的形态特征与布钻的关系矿体形态较简单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探(图1);图1 矿体形态与钻坑工程矿体有益组分(品位)较稳定适合布钻,反之适合坑道;矿体产状的影响:直孔:矿体倾角较缓,适合布置直孔。斜孔:矿体陡倾斜适合布置斜孔(钻孔与矿层夹角应30)。水平孔:当矿体厚大,地表掩盖严重,地形有利时,可施工水平钻,代替槽探,控制矿体近地表的位置、厚度、矿石质量。直立产出的矿体在地形有利时适合布置水平孔(图2)。图2 矿体产状与布钻1.1.3 地形与布钻关系 地形不利于机场平整及设备运输时,一般不施工钻孔。1.1.4 钻坑结合施工坑内钻:矿体上部盖层很厚,而下部有完工坑道

7、或拟施工坑道可利用时,适合布置坑内钻,且在坑内施工钻孔控制深部矿体较地表施工钻孔控制相同目的层可以节约较多工作量时,宜采用坑内钻探;而不适合地表钻(图3)。 矿区以钻探控矿为主时,应有少量坑道 图3 坑内钻验证钻孔资料。1.1.5 钻孔控矿间距的确定 钻孔布置位置与矿体控制间距有关,这个间距是指沿矿面的钻孔实际距离(图4).图4 孔距的确定1.1.6 取样钻的布置当地表植被、森林丰富等不适合施工槽、井工程,或由于盖层较厚,槽、井探工程不能达地质目的时,可择优(较坑、井而言)使用取样钻控制矿体的近地表部分(350m)代替槽井探,深度以揭露到基岩12件样长的深度为宜,一般510m,直孔与斜孔结合。

8、1.2 钻孔设计书编写 钻孔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 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可用颜色表示)、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采取率要求(按矿区设计执行) 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2开孔及终孔验收 2.1 开钻前检查验收 地质人员应重点检查孔口位置是否符合设计,钻机立轴方位(斜孔)和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岩心箱质量临时岩心棚的安全性。水文人员检查涉

9、及水文、工程地质方面工作质量。检查合格后,由地质、水文填写钻孔开孔通知书,交矿区有关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交机台,方可开钻。 2.2 终孔验收 钻孔已达到设计地质目的,或未达地质目的而被迫终孔时,都应有地质主管人员的终孔通知书。终孔后,应组织地质、水文、测量人员按有关要求验收,每个钻孔都应有正式的质量验收报告书。钻孔质量验收报告矿区钻孔单 位矿区技术负责矿区行政负责地质组长探矿组长水文地质组长机 长地 质 员水文地质员年 月 日孔口坐标X= Y= Z=施工日期开孔日期年 月 月终孔日期年 月 月设计深度m设计方位角钻机类型施工结果终孔深度m设计倾角机 号钻孔结构孔径(mm)孔深(m)套管长度(m

10、)孔深较正次数12345678质量评定记录孔深m)丈量孔深m)误差m)应测次数实测次数超差次数弯曲度测量次数12345678质量评定记录孔深丈量孔深误差应测次数实测次数超差次数封孔应封闭位置封孔位置木塞位置长 度材料用量封孔方法树桩情况质量评定原始记录班报表应记次数实记格次 数合格率(%)质量评定岩心签应填次数实填合格次数合格率(%)其它简易水文观测孔内水柱应测次数实测次数合格率(%)质量评定冲洗液消耗 量应测次数实测次数合格率(%)其它孔内遗留物 件钻孔质量验收报告岩矿心采取率岩矿层名称起止井深厚度(m)长度(m)采取率(%)矿层总厚度(m)要求实际岩层矿层矿心总长度(m)矿层平均采取率(%

11、)采 取 率 达 到要求的矿层厚度(m)采取率达到要求的矿层数占矿层总厚(%)采 取 率 达 到要求的矿层厚度(m)采取率达到要求的分层数占分层总数的(%)质量评定其它分队或矿区验收意见地 质 组探 矿 组项目主管单位审定意见备注3.钻孔编录准备工作 3.1 业务准备 3.1.1 了解矿区的基本地质情况,如地层、岩石、矿产、构造、岩矿石特征及岩层划分单元等; 3.1.2 熟悉钻孔原始地质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等; 3.1.3 熟悉矿区地质工作部署及工程布置情况; 3.1.4 了解,熟悉钻孔施工设计即钻孔指示书。 3.2 工具、材料、表格准备3.2.1 工具、材料:图包、地质锤、放大镜、三角

12、板量角器、钢卷尺、文具盒(内装铅笔、橡皮擦、铅笔刀、防水墨笔等)、讲义夹、数码照相机、计算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白胶布,标本包装纸、样品袋等。 3.2.2 表格及标签: 表格: 钻孔地质记录表、钻孔采样记录表、标本登记表、矿石体重记录表、 照片记录表、录相记录表、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 标签: 钻孔回次标签、岩矿心分层签、岩矿心采样签、 样签、标本签 4.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4.1 现场指导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编录应随钻孔施工的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4.2 检查钻孔班报表 4.2.1 正式编录前应详细检查机台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变曲

13、度测量记录、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水文观测资料等是否齐全,无误。 4.2.2 根据编录场地大小,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若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应正确地予以调整,若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的拉长现象时,应正确地压缩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更正班报表。 4.2.3 检查回次标签:孔深、进尺;岩心长度、残留岩心长度、回次号、回次岩心编号等数据准确无误。若发现有误,应通知机台更正。 4.2.4 检查岩心是否有错放,一旦发现,应正确地予以调整并重新编岩心号。4.2.5 岩心编号:大于10cm以上的岩心及大于5cm以上的矿心

14、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下同)编上号,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例:某孔中第7回次,有4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7 (图5).图5 岩心编号4.2.6 对长度较长的矿心,不方便采样,应加编岩心号(图6)。图6 加编岩心号5.检查处理“残留岩心”5.1 残留岩心认定 某回次的岩心长度大于回次进尺时,超过的岩心为“残留岩心”。如某回次进尺2.10m,但完整的岩心有2.56m,超出进尺0.46m的岩心即为“残留岩心”。 残留岩心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在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时,残留岩

15、心处理由编录人员进行。5.2 残留岩心处理原则 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岩心采取率为100%,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可继续上推,最多只能上推三个回次(图7)。图7 残留岩心处理例:上图中第9回次进尺4m,岩心长4.9m,大于该回次进尺0.9m的岩心作为残留向上推到第8回次(第9回次采取率现为100%)。 第8回次原进尺4.5m,岩心长4.2m,现加上第9回次上推的0.9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4.20.9=5.1m,超过进尺0.6m继续上推至第7回次,则第8回次采取率现为100%(该回次原采取率93%应更正为100%)。 第7回次原进尺4m,岩心长2.9m,采取率73%,现加第8回次

16、上推的0.6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2.90.6=3.5m,采取率为88%,岩心长度小于进尺,无残留上推,至此,第9回次残留岩心处理完毕(第7回次原采取率73%,应更正为88%)。如残留岩心处理中,上推三个回次仍继续超出,应寻找其原因,再作处理。 如岩心破碎为砂状、粉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采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准上推。5.3 回次记录 将钻孔回次有关数据:孔深、岩心采取率、残留岩心处理数据等填入钻孔回次记录表中。钻孔回次记录表矿区名称:乐山市金口河铅锌 工程编号:ZK101 第 1 页回次编号下界记录孔深岩 心孔深校正量下界校正孔深备注块数长度上次残留处理后岩心长回次采取率(%)1

17、2.5842.5810025.4272.8410038.5182.789042546.8942.80852649.8352.562.9199875049.902753.5054.020.353.67100282930注:长度单位:m记录人:李小林 日期:2007.04.25 检查人:周小林 日期:2007.04.286.观察分层6.1 岩心照像 岩矿心检查整理后,应用数码相机按顺序按箱为单位逐一对岩心进行拍照,并作好原始资料存档。钻孔岩心照相记录表金口河铅锌 矿区 ZK101 钻孔 数码图像文件 ZK101.JPG 照片编号岩心编号岩心回次岩心直径起止1113107cm224775cm3379

18、5cm 449135cm照相:周小林 日期:2007.04.256.2 记录回次数据 6.2.1 记录回次数据 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个回次的编号、止孔深、岩心长、残留岩心、进尺、采取率等记录至钻孔地质记录表的回次栏目内。 其中:“止孔深”应为经过校正的孔深; “岩心长”应为经过编录人员检查、整理并认可的实际岩心长度;6.2.2 计算回次采取率 回次采取率计算:允许同一岩性段内连续五个回次的总进尺大于或等于该岩性段岩心总长度时,计算五个回次平均采取率(“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上一回次止孔深,如本回次止孔深89.63m,上回次止孔深为85.24m,则本回次进尺为89.6385.24=4.39m)。

19、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有特殊要求计算回次采取率,以及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板3-5m应计算采取率,回次采取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回次“采取率”= 6.3 地质观察 观察岩矿心岩石特征(包括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等)、矿化特征及蚀变、次生构造(断裂,褶皱、节理等)、古生物及遗迹化石等。 在综合观察分析基础上,根据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进行分层,确定并计算分层井深,分层岩矿心采取率。在计算换层井深和分层岩矿心采取率前,检查回次中是否出现“残留岩心”。 6.4 分层 6.4.1 分层首先对尽可能长的井段直至全孔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并根据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对岩矿心进行分层。例如:某钙芒

20、硝矿区ZK402孔中,按不同的岩性、矿石类型划分出:第四系冲洪积层、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紫红色白云质粉砂岩、中细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构造角砾岩、粗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等8种岩性的17个分层。 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或分层隔板),如遇分层界线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完整岩心中(图8) 。图8 完整岩心中分层示意图6.4.2 记录分层数据分层数据对应于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左侧的回次位置填写,如下图: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项目(矿区)名称 工程编号 第 页层号起止分层采取率分层进尺换层孔深轴倾角分层真厚度岩矿石名称

21、花纹代码地 质 描 述备注回次号岩心长回次号岩心长114.2023.151007.357.35220.5572.509011.1718.52370.85121.529113.5032.0245注:长度单位:m,角度单位:,真厚度轴夹角的正弦值记录 日期 检查 如在第2回次中分层,则对应于2回次横格中填写 序号:为本分层的顺序编号: 回次岩心长: 为本分层所处回次内属该分层的岩心长度。 如图9中:第2分层底界在第7回次的7至7岩心之间岩心长为:1.31.22.5m。在一块岩心内部分层也如此处理。图9 回次岩心计算图6.4.3 换层井深计算从一个分层变换为下一个分层时称为“换层”,换层时所处钻孔深

22、度称为换层井深。根据换层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回次内换层、回次间换层及空回次换层三种情况计算换层井深。 在某一回次内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如图10:图10 回次内换层孔深计算示意图两回次间换层: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如图11:在5回次与6回次之间换层图11 两个回次间换层孔深计算示意图第一,5回次无残留岩心时换层井深5回次终止孔深25m。第二,5回次有残留岩心时。换层井深5回次终止孔深5回次残留岩心长=25-0.2=24.8m。空回次换层时,计算公式为: 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二分之一(是否二分之一,可根据上下层岩石的硬度、破碎情况而定),如图1

23、2。图12 空回次中换层孔深计算示意图分层进尺本分层底板的换层井深前一分层底板的换层井深135.431287.43m6.4.4采取率计算回次采取率计算:允许同一岩性段内连续五个回次的总进尺大于或等于该岩性段岩心总长度时,计算五个回次平均采取率(“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上一回次止孔深,如本回次止孔深89.63m,上回次止孔深为85.24m,则本回次进尺为89.6385.24=4.39m)。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有特殊要求计算回次采取率,以及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板35m应计算采取率,回次采取率的计算方法如下:回次“采取率” 分层采取率 (见图13)。图13 分层采取率计算图分层计算结

24、束后,将有关数据填进地质记录表的分层栏目,同时将分层孔深填入岩心分层标签。7.布样 7.1 布样原则 布样应在观察、分层的基础上进行样品布设,样品应分矿石类型、品级、分段连续布置。 布样时一般应遵守五不原则: (1)同一件样不得跨越不同孔径(图14)图14 不同孔经分采(2)同一件样不得跨越不同矿种及矿层(图15)图15 不同矿种及矿层分采(3)同一件样不得跨越不同矿石自然类型及不同工业品级 (图16)图16 不同矿石类型及不同品级分采(4)单样样长所代表的真厚度一般不超过该矿种工业指标的可采厚度(图17)图17 样长与可采厚度(5)同一件样一般不跨越回次采取率相差较大的回次(图18)图18 样长与采取率7.2 夹石及岩脉剔除原则 矿层中岩脉(夹石)较发育 时,其规模较大(指大于规定的夹石剔除厚度并可从矿石中明显简单地剔除时)可在采样时剔除。无法剔除的较小岩脉(夹石),采在样品中自然贫化(图19)。 图19 岩脉剔除原则7.3 矿层的顶底板控制样 矿层的顶底板必须各有一件控制样品 7.4 布置化学样品 按照上述布样原则逐步布置化学样品,每件样都应填写“岩矿心样品签”(或采样隔板),放入岩矿心中该件样品的底界处,同时在地质记录表中记录样品号,井深。 样品签主要栏目填写、计算如下:7.4.1 样号 样号全称:化学样代码钻孔号该孔中化学样顺序号。如402孔的第1件化学样,样号为: HZ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