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4.80KB ,
资源ID:230080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0080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docx

1、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 2013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 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十则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三中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 八年级下册 (七)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2、、策之不以其道:驾驭;方法 2、执策而临之 鞭子;面对3、其真无马邪: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喂;通“才”指才能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一样 9、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出来10、故虽有名马: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日行千里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

3、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八)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4、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1、文学常识、作者 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 2、重点字词解释。益慕圣贤之道:仰慕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热水;蒙盖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超

5、过期限 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 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叩,请教。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

6、和些。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等待,等。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隆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至)舍:学舍,书馆。僵劲:僵硬。(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 (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腰(白玉之环):腰,腰佩。 (右备)容臭:容臭,

7、香袋。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3、理解背诵。(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思考、(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2)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

8、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4)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5、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

9、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5、余立侍左右,援

10、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

11、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吃

12、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九)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

13、,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一、词语:水尤清冽:格外。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路;出现。为坻,为屿,为嵁: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凄清;停留。 隶而从者:跟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下见小潭:在下面。 日光下澈:往下。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一样;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凄凉;使-寒冷。 记之而去:离开。二、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

14、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6、其岸势

15、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三、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

16、凉、凄怆的情感。(十)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

17、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生字谪(zh)守 朝晖(hu)夕阴 霏霏(fi)薄暮冥冥(mng)淫(yn)雨 心旷神怡(y) 皓(ho)月 宠辱偕(xi)忘潜行(qin) 浩浩汤汤 (shng)潇(xio)湘 属 ( zh 同“嘱”)二、重点解词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18、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何极:哪有穷尽。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到了第二年,政事

19、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

20、上面说的那两种心情不同。(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四、文章知识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

21、的缘由。(记叙)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

22、下文的抒情)五、理解背诵、(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答:静影沉璧。(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8)

2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属予作文以记之。(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

24、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六、思考(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

25、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七、词语欣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1分)八、重点字词

26、语句翻译: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越明年 :到了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规模。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属予作文以记之:我;来。 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胜景。衔远山,吞长江:连接。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边;日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描述;详尽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虽然如此,那么;尽。迁客骚人:降职远调的人;诗人。淫雨霏霏:连绵的雨;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放晴;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迫近;离开。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日光;鸟停息在树上。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小草;小洲;穷尽。 宠辱偕忘:荣耀;:一起。把酒临风:持。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

27、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或异两者之为:或许;指两种心情。庙堂:朝廷。江湖:民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之前;在之后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没有;这;归依。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不以物喜:因为。 心旷神怡 :愉快。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