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8.60KB ,
资源ID:230013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0013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章+商品与货币.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docx

1、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本章通过对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即商品和货币的分析,揭示了商品和货币所体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阐明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为学习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节商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的。这是因为,简单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起点,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资本主义生产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社会财富表现为一个惊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所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一、商

2、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如有的商品(粮食、衣物等)可以当做生活资料直接满足人们生活消费的需要,有的商品(如机器设备、电力等)可以直接当做生产资料满足人们生产消费的需要。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体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的。同一种商品具有多种自然属性,因而具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如煤可以作为燃料,又能作为化工原料等。不同种商品具有不同的自然属性,因而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商品的多方面的使用价值,是随着人们生产经验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被发现的。在一

3、切社会形态中,使用价值都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例如小麦,不管是奴隶、农奴还是雇佣工人种植的,都具有同样的使用价值。但是,这里考察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第二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第三必须是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商品的使用价值又是一个历史范畴。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例如10kg盐换40kg谷物,40kg谷物就是10kg盐的交换价值。盐和谷物的交换比例,会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能够按

4、照一定比例相交换,表明它们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有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共同的东西是商品的效用。他们认为,商品的效用越大,它的交换价值越大;反之,效用越小,交换价值也越小。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不同质的东西在量上是无法进行比较的。可见,不同商品相交换,它们所具有的共同东西不是使用价值。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就只剩下一种属性,即一切商品都是劳动产品这种属性,在它们身上都凝结着一定数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无差别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钻石和

5、水的价值悖论亚当斯密(1723年1790年)在国富论第一卷第四章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悖论:“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几乎不能购买任何东西相反,一块钻石只有很小的使用价值,但是通过交换可以得到大量其他商品。”西方经济学家都认为,亚当斯密在他写作经典的国富论前十年发表的一篇讲演中就解决了钻石和水的悖论。钻石和水价格的不同是稀缺性不同,斯密说:“仅仅想一下,水是如此充足便宜以至于提一下就能得到;再想一想钻石的稀有它是那么珍贵。”斯密注意到一个迷失在阿拉伯沙漠里的富裕商人会以很高的价格来评价水。如果工业能成倍地生产出大量的钻石,钻石的价格将大幅度下跌。然而十年后写作国富论时,斯密突然从价格中分离出效

6、用,他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区分开。水很有用途,但有很小的“价值”;一颗钻石几乎没有用途(这指钻石被用于工业之前),但有巨大的“交换”价值。斯密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二分法对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影响远远比他意识到的要强,因为这一区分的本质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是“为赚钱而生产”并非“为使用而生产”。因此,二百多年来,所谓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斯密的这一观点持批判态度。他们认为,19世纪70年代,三个经济学家: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分别说明价格由它们的边际效用来决定,而不是由它们的全部效用决定,因为水是丰富的,增加一单位水很便宜,而钻石是极端稀缺的,增加钻石是昂贵的。这已经“科学的”解决了钻石和水的价值

7、悖论。他们追溯到学院派甚至亚里士多德的边际传统的恢复。西方经济学在向经济学的边际革命发展的同时,卡尔马克思却继承并发展了亚当斯密价值理论,建立了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区分了“价格”和“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供求”只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而“价值”才是价格的决定因素。马克思继承和完善了亚当斯密的“交换价值”理论,指出交换价值的基础是价值,交换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这主要表现在:任何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因而不是商品。例如,生产中出的废品,没有使用价值,即使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会形成价值,因而

8、也不能成为商品。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虽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不能成为商品。例如,空气、阳光、天然草地等。有些物品虽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为了交换,而是用于自己的消费或无偿提供给别人消费。这种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例如,农民自己生产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农产品以及给地主缴纳实物地租的农产品。由此可见,任何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既是统一的,又是互相矛盾的,即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这主要表现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于生产者和购买者来讲,只能实现

9、其中一种属性,不能同时两者兼而有之。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交换,商品对他来讲,有意义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但他要实现价值,就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商品购买者购买商品是为了消费,商品对他来讲,有意义的是使用价值。他要获得使用价值,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一旦交换失败,就意味着商品价值不能实现,使用价值不能进入消费,商品的内在矛盾也就充分地暴露出来了。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中,人们为了生产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商品,就

10、要进行各种特定形式的劳动,这些劳动的目的、对象、手段和结果都是不同的。这种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作为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不以社会形态的变化为转移的。生产商品的劳动,除了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这一面外,还有共同的一面,即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力的支出,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的耗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一般人类劳动。这种撇开其具体形式的劳动,叫做抽象劳动。商品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实际上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抽

11、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特殊形式,同价值一样是一个历史范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支出的劳动。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它解决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但它并不是所生产的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首先由马克思发现并加以科学论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创立使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它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三、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价值

12、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两方面。从质的规定性讲,它是物化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从量的规定性讲,它是由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又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要考察商品价值量的规定性,必须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由于各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条件、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的不同,他们生产同一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各不相同。这种千差万别的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

13、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当时社会上某一生产部门内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在这种条件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大多数生产者所能达到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为准。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对于商品生产者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某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那么他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就会得到完全的补偿;如果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商品也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4、的价值量进行交换,那么他生产这个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就有一部分得不到补偿,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果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那么他的劳动不仅能全部得到补偿,而且还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由此可见,个别劳动时间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和命运。(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专门训练和学习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则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学习的,是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是不

15、相同的。一个小时的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往往高于几个小时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因而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在商品交换中,不仅要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而且也要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复杂劳动换算成简单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是相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过去的复杂劳动,现在可能成为简单劳动。整个社会区分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标准会不断提高。但就一定时期而言,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区分的标准,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三)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不变

16、。但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是一个不变的量,它是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研究商品价值量,还必须考察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表示:一是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低;一是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时间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低。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生产率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

17、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各种自然条件等。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是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只影响单位商品内包含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少,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多,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例如,某个劳动者原来每小时生产2件产品,每件产品价值为二分之一劳动小时。现在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每小时生产4件产品,每件产品的价值是四分

18、之一劳动小时。因此,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2 四、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私人劳动,又同时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这是由商品生产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决定的。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各个生产者独立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完全是他个人的私事,劳动产品也归他私人占有和支配,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每个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而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又总是依靠别人供给的。商品生产者

19、之间总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即直接的私人劳动和间接的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直接私人劳动的产品,是否在品种和数量上符合社会需要,只有通过市场的商品交换,把商品卖出去之后,他的私人劳动才被社会承认。一旦商品卖不出去,他的私人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尽管他在生产这些商品的时候曾进行了一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了一定的使用价值,但是商品不为社会所需要,他的劳动就没有被承认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没有被承认为抽象劳动,产品不仅失去了社会使用价值的意义,而且也

20、不会实现它的价值。由此可见,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都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对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商品的其他矛盾都是这对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也取得了不同的转化形式。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为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第二节货币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因而商品也就具有二重形式:使用价值形式和价值形式。使用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体本身的物质形式,即商品的自然形式。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形式,以货币来表

21、现价值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研究价值形式及其发展,是为了说明价值以及价值量如何通过价值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也是为了揭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一致的。它经历了四个阶段。(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例如1只绵羊和2把斧子相交换,1只绵羊的价值就表现在2把斧子上。用公式表示:1只绵羊=2把斧子这一价值形式发生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商品生产处于萌芽状态,交换带有偶然的、个别的性质,其价值表现是简单的。但这种简单的价值形式包含了一切价值形式一般的本质规定。在1只绵羊=2把斧子的价值形式中

22、,绵羊和斧子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绵羊起主动作用。它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斧子起着被动作用,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只是充当绵羊价值的表现材料,起着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价值形式的两极,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绵羊,离开了处于等价形式的斧子,其价值得不到表现,绵羊就是绵羊;同样,处于等价形式的斧子,离开了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绵羊,就不能充当价值的表现材料。同时,它们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同一商品不能同时处在价值形式的两极,即绵羊在交换关系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就不能同时处于等价形式,同样,斧子在交换关

23、系中处于等价形式,就不能同时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否则就是1只绵羊=1只绵羊或2把斧子=2把斧子。这是毫无意义的。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只是直接作为使用价值出现的,它的价值必须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只是作为价值出现的,它的使用价值变成了表现另一商品价值的材料。这样,商品(绵羊)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表现为两个商品(绵羊和斧子)的外部对立。简单价值形式只是价值表现的萌芽形式。这种价值形式既是不完全的,也是不充分的。随着进入交换的商品种类的增多和范围的扩大,简单价值形式必然向扩大的价值形式过渡。 (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出现了

24、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分工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发展,剩余产品增多了。这样,交换的范围扩大了,交换已经不是偶然的行为,而是经常的行为了,从而简单价值形式发展为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用公式表示:=50斤谷物1只绵羊 =2把斧子=40尺布=5克黄金=其他种种商品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其价值表现在一系列的商品体上,取得了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在这里,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则是一系列的特殊等价物。这时,绵羊的价值第一次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商品价值的

25、表现比简单价值形式表现得更加充分,但这种价值形式仍然存在许多缺陷。从相对价值形式方面看,它的价值表现是不完全的,因为处于特殊等价形式上的商品是没有穷尽的,组成这个系列的商品种类不同、千差万别,商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从等价形式方面看,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谁都能够接受的统一的等价物。商品交换仍然是物物交换。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例如,绵羊的所有者需要斧子,有斧子的人却需要谷物,而不需要绵羊,如果谷物的所有者需要绵羊,则绵羊的所有者要先用绵羊去换谷物,再用谷物去换斧子,才能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如果谷物的所有者不需要绵羊,困难就会更大一些。这种情况,不利于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

26、,扩大的价值形式需要向更完全的价值形式发展。(三)一般价值形式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商品中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直接的物物交换,就为以一般等价物做媒介的商品交换所代替,从而使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统一地表现在一种商品上。用公式表示:50斤谷物 =1只绵羊 2把斧子 =40尺布 =5克黄金 =其他种种商品 = 一般价值形式在价值形式发展史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第一是简单的,因为各种商品的价值只表现在一种商品上;第二是统一的,因为各种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同一商品上,从而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中存在的缺陷。在一般价

27、值形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曾有不同的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在历史上,牲畜、贝壳、盐、布帛等都起过一般等价物的作用。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般价值形式发展为货币形式。(四)货币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之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品交换的范围更加扩大,参加交换的品种日益增多,客观上就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种商品上,于是产生了货币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地、统一地表现在一种贵金属商品如黄金或白银上。用公式表示: 50斤谷物 =5克黄金 2把斧子 =40尺布 =1只绵羊 =其他

28、种种商品 =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比较,并无本质变化,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贵金属黄金或白银独占一般等价物的地位。由于黄金或白银具有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体小值大、便于携带、不易腐烂、便于保存等优点,使它成为理想的货币材料。所以,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3黄金或白银之所以能成为货币,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因为它具有什么神秘的力量。由此可见,货币的产生过程就是价值形式发展的过程,也是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二、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

29、结果。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作为价值的代表,用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作为商品,它同普通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它又和普通商品不同,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即货币商品。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一系列内在矛盾外在化了。内在于商品中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简单价值形式中表现为商品与商品的外部对立,现在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整个商品世界划分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另一极是货币。从而一切商品必须转化为货币,它的价值才得以实现。货币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密切的联系,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货币的本质还

30、体现在它的职能之中。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决定的。货币的职能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备。货币的主要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一)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标准。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正如计量物品长度的尺子,本身必须具有长度一样。作为价值,货币和其他商品一样,都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因此,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不过是商品内在尺度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外在表现形式。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可以是想像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因为货

31、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所以,可以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需要想像的、观念上的货币就行了。但是,这种想像的、观念上的货币必须以现实的货币为基础。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商品价格的变化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如商品价值不变时,单纯货币价值的变化就会引起价格的变化。同样,商品价值的变化也并不一定带来价格的变化,如在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按同方向、同比例变化时,商品价值变化并不引起价格的变化。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衡量各种商品的不同价值量,就是要把不同的价值量表现为不同的货币量。这就要求货币自

32、身有一个确定的计量单位,以计量货币自身的不同量。于是,在技术上就有必要用一定的贵金属的重量如金或银的重量作为计量单位即货币单位,这个计量单位又分为若干等份。这种计量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叫做价格标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货币单位,因而有不同的价格标准。如中国历史上用白银作为货币材料时,就曾用“两”作为计量单位,即货币单位,而“两”又分为“钱”、“分”等。又如美国的货币单位是美元,英国是英镑,法国是法郎,它们各自又分为不同等份,都包含有一定的贵金属重量。在历史上,货币单位的名称曾与重量单位名称相一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货币单位名称同重量单位名称逐渐分离了。这时,货币单位名称便纯粹是法定名称了。(二)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不能是想像的、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是商品流通发展的必然结果。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交换采取的是物物交换的形式,即商品(W)商品(W),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