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40.92KB ,
资源ID:229413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9413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甘肃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甘肃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1、2010年底,全省特色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2700万亩,比2005年增加470万亩。已初步形成1000万亩马铃薯、580万亩蔬菜、250万亩中药材、140万亩玉米制种、430万亩苹果和110万亩酿酒原料的种植规模;49个牛羊产业大县,肉牛存栏354万头、肉羊存栏1602万只,草食畜增加值占全省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稳步提高;全省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36家,农产品加工率达到34%,农民专业合作社4800个,带动农户47.59万户,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显著增强。4.农业适用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公共服务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牛、羊、猪、鸡等畜禽良种化程度

2、分别达到73%、77%、85%和95%;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施肥、灌区农田高效节水等一批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集成推广,促进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年度推广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年增产粮食120万吨以上。设施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产出水平明显提升;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占全省总饲养量40以上;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初步建立,应急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蔬菜、畜、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抽检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改造中低产田155.3万

3、亩,新修梯田491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7万亩;实施的动植物良种工程及疫病防控体系、农村能源、退牧还草及游牧民定居工程等一大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项目,使农业基础进一步改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农业综合执法试点逐步扩大,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兽医、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稳步推进。(二)基本经验。1.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确保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农业工作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宽,组织协调难度大。“十一五”期间,各级党委把农业放在突出位置,从省到县普遍设置了农村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了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中央连续出台7个1号

4、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三农”扶持和保护政策,组织实施了促农增收“六大”行动和扶贫攻坚计划,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贫困面明显下降,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2.坚持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是推进农业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十一五”期间,全省上下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坚持顺应天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面向市场需求,突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使全膜玉米及马铃薯种植面积双双突破1000万亩。草食畜牧业迅速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有甘肃特色的农业发展路子,培育出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使全省农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特色优势和产业经济优势更加凸

5、显。3.坚持持续增加农业投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保障。“十一五”期间,各地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各种农业补贴政策,落实中央和省级各类补贴76.87亿元,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大农业项目谋划与申报争取工作,落实中央农业基本建设投资38.5亿元,使农业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草原等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省级整合专项资金,强力推进“促农增收六大行动”,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长步入快车道。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根本出路。通过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攻关,加快农业科技

6、成果转化与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使农业的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农业发展方式开始转变,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得到发展。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领域进一步拓展。5.坚持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基本动力。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不变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促进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使农业的经营水平和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甘肃农业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吃饭问题。同时,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

7、提下,充分发挥生态和气候资源多样性的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农业特色优势初步显现,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得到有效发挥。但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农业的基础条件依然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依然不强,现代农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十二五”期间,将是推进甘肃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统筹谋划,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加快发展。(一)有利条件。1.农业发展的环境将不断优化。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指导“三农”工作的政策理论体系与措施日益完善。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设甘肃省循环经

8、济示范区以及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藏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搞好“三农”工作的行政推动力进一步增强。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量不断加强,齐抓共管“三农”工作的合力已经形成,为“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3.农产品刚性需求稳定增长。随着工业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的关联度、城乡统筹的能力和力度将进一步增强,为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供给提供了更大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标准要求,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遇。4.发展特色农业的区位优势明显。甘肃深居西北内

9、陆,地形狭长,地貌形态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特别是气温差别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隔离条件好,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各地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面向市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全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初步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子,为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业产业综合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二)不利因素。1.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仍然薄弱。甘肃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特殊,降水稀少,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严重短缺,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多发。近年来,灌区改造和小流域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小型农田基本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全省70

10、的耕地是山旱地,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生产水平长期低而不稳。近年来,中东部全膜覆盖技术推广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土地立地条件差的基本面貌没有大的改变。农业面源污染日趋加重,草原生态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农业生态保护任务艰巨。2.农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十一五”以来,在中央惠农政策和省级产业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尽管全省从总体上而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优势日趋明显,河西走廊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局部地方已向现代农业发展迈进。但广大中东部地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发展依然缓慢,传统农业比重大,农民收入水平低,而且差距仍在扩大,进一步增收的

11、难度较大。3.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十一五”以来,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虽然较快,但总量少,服务单一;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辐射带动力还不够强,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还不够紧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发展层次低,品牌建设滞后,市场认知度不高,运输成本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村金融发育迟缓,企业和农户融资渠道窄,融资困难。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和输转,农业劳动力的季节性、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更为严峻的是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出现结构性下降,老人、妇女成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要力量,使农业科技知识普及难度加大,培养新型农民及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2、任务艰巨。4.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三年来,全省农民收入增长虽然较快,但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2946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3.8%,而且省内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还在拉大;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村贫困面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难度大。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跌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自然灾害对种养业的约束加剧,重大疫情不断发生,农业生产的风险难以掌控,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难度加大;外出务工农民就业技能不高,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有限。第二章 发展思路、原则与目标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

13、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任务,立足省情,发挥优势,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积极发展设施高效种植、畜禽水产设施规模养殖和健康养殖;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开拓农产品新的市场空间,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二、基本原则(一

14、)坚持强化基础,保障有效供给。必须毫不松懈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及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二)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学研结合,提高对农业科技成果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力争在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与推广,着力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和应用转化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三)坚持突出特色,促进区域发展。立足特色资源,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布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做精做优特

15、色优势产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骨干龙头企业,聚集产业规模,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提升产业层次;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四)坚持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以草原为重点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同步推进循环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五)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和指导农民开展生产经营,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和资金扶持,调动农民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积极性。三、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和

16、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十二五”末,农业增加值达到760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粮食总产达到1100万吨(220亿斤),实现较高水平的总量平衡,“菜篮子”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把甘肃建成马铃薯产业大省、草食畜牧业强省和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调”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达到6000元;农产品加工实现增加值200亿元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320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第三章 区域布局、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一、区域布局与发展方向按照“

17、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区域互补、突出特色,分类指导、梯度推进,产业带动、提高效益”的原则,根据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区域所处功能区、农业自然环境条件、现阶段农业发展基础、生产方式等,将全省农业发展区域布局如下:(一)沿黄农业产业带。主要包括临夏州、兰州市、白银市的沿黄河灌溉农业区。菜篮子: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主要建设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该区域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交通条件优越,人力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产业聚集条件。发展方向:建设沿黄灌区粮食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高原夏菜、瓜果、奶牛和生猪为主的

18、设施养殖等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城郊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层次和贮运能力。(二)河西走廊农产品主产区。包括酒泉、张掖、金昌、武威4市的走廊绿洲农业区。该区域是我省农业资源条件较好、农业经济发展较快、水平较高的区域,是主要的灌溉农业区。该区域以建设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稳定玉米、专用春小麦、马铃薯等粮食生产,重点发展杂交玉米、瓜菜花卉为主的制种产业及蔬菜、棉花、酿酒原料等高效种植业;建设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专用马铃薯和酿酒原料(啤酒大麦、啤酒花、酿酒葡萄)基地;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和瘦肉型生猪规模养殖、冷水鱼养殖产业,建成牛羊产业和草产业基地;逐步形成种植、养殖、饲草(料)加工、农产品加工及冷

19、链贮藏物流体系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和循环农业发展。稳步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探索资源节约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三)陇东农产品主产区。包括平凉市、庆阳市所属县区。该区域土地面积大,雨养农业发展条件较好,是全省重要的农产品产区。以粮食生产为主体,大力发展优质苹果产业基地、蔬菜、苜蓿草、白瓜籽、黄花菜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建立名优及创汇农产品基地。积极推进猪、禽规模化,牛羊标准化养殖,提升水平和层次,实现陇东现代农业发展新突破。(四)中部重点旱作农业区。主要包括白银市会宁县、定西市所属县区、临夏州(

20、沿黄灌区除外)及天水市北部部分县。该区域降水较少,时空分布不均,是全省主要的旱作农业区,也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十二五”时期,随着旱作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农业结构的调整,将是全省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区域和果品、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主产区。该区域以旱作集雨高效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调整结构,继续实施压夏扩秋,重点发展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马铃薯等高产高效粮食作物,积极发展区域特色小杂粮生产与加工;推进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建设优质中药材基地,开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推进猪、禽规模化、牛羊标准化养殖,提升水平和层次。(五)陇南及天水南部山地特色农业区。包括陇南市所属县区、天水市南部县

21、区。该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好,降雨充沛,气候湿润,农业生物资源丰富,果品、蔬菜、中药材和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区域优势明显。该区域以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积极发展马铃薯,适当压缩山地感锈小麦面积,稳定粮食生产;突出发展油菜、特色林果、冬春蔬菜、中药材、猪(禽)养殖、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产品);建设特色林果基地、建设渭河流域及“两江一水”流域设施及冬春蔬菜基地、特色中药材基地、猪(禽)规模养殖基地;积极发展茶叶、油橄榄、蜂产品及蚕丝等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全力推进产品质量认证,创立品牌、拓展市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六)甘南及祁连山等高寒牧区。包括甘南州及祁连山区。该区域是我国西部青藏高原地区及河

22、西走廊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屏障,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该区域以保护生态、突出特色、发展生态畜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落实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乳制品、清真牛羊肉等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抓好青稞、油菜、藏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在适宜地区建设补饲和救灾牧草基地。二、行业发展重点(一)种植业。按照“稳面积、攻单产、提质量、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实施四个1000万亩工程,促进粮食、蔬菜、水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开展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和品牌创建,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以旱作农业、节水高

23、效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和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推广小麦全膜穴播覆土栽培,推行农作物机械化耕种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效益。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做强现代特色种业。着力打造以河西地区及沿黄灌区为主的玉米制种、以定西市为主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以临夏州等地为主的油菜制种等三大种子生产基地,力争在“十二五”建成国家级高水平标准化种子基地。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积极建设蔬菜、花卉制种、中药材、水果、蔬菜、酿酒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地方性特色产品。以建设小杂粮、黑白瓜籽、食用菌、兰州百合、庆阳黄花菜等特色产品生

24、产基地为重点,以提高品质、规模发展、品牌创建为抓手,全力提升特色产品的发展层次和效益。(二)畜牧业。依托农作物秸秆资源、人工种草和草原牧草资源,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人工种草、草产品和饲料加工,建设饲草储备大省和草食畜牧业强省;积极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畜禽疫病防控、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做大做强牛羊产业。以牛羊产业大县为重点,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推广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能繁母畜比例,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积极发展清真牛羊肉加工,大力培育产品品牌,提高畜牧产业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25、。积极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立足牧区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畜群结构,以牦牛、藏羊、甘肃高山细毛羊为重点,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加强牧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草畜平衡发展。逐步形成农区、牧区互动发展的牧区畜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猪禽产业。建立和完善猪禽良种繁育体系,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养殖管理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发展肉蛋加工,推动加工转化升值。积极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天祝白牦牛、早胜牛、河曲马、甘肃黑猪、陇东黑山羊、河西绒山羊等地方畜种资源保护,积极开展肉牛、肉羊品种选育、改良和开发,形成畜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在适宜地区积极发展养蜂、养蚕及特种养殖,拓宽畜牧养

26、殖新领域。(三)渔业。坚持特色、生态、安全、高效和市场导向原则,发挥高原冷水渔业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鲑鳟鱼、鲟鱼等为重点的特色渔业,建立健全特色渔业产业体系;加强渔业资源保护,推进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推进休闲渔业发展,拓展渔业发展领域和功能。(四)农机服务业。用足用活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持续提高农机总动力,为现代农业提供装备保障;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因地制宜推广山地型、小型、新型农机具,促进大中小型农机具共同发展,扩大农机化覆盖面;大力推进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和资源节约型农机化技术,构建农业机械专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加强农机安

27、全监理,提高监管服务能力。(五)农产品加工业。依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着力发展以马铃薯、草食畜、中药材、制种、果蔬、乳品、酿酒原料为重点的特色农产品产地加工业。推进农产品加工由传统粗加工向现代精深加工转变,尽快改变长期以来以出卖原料为主要方式的落后局面,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布局由分散向园区集中,扶持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优势产区园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做大总量、提高层次、做优品牌,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第四章 主要任务与重点产业一、主要任务(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及物质装备条件建设。加强农田基

28、础设施建设。灌溉农业区,加快田间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增灌溉面积50万亩;旱作农业区,新修梯田750万亩。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培肥地力技术,确保农田土壤肥力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加强农田路、渠、林网配套,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装备机械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机遇,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小型、专用型农业机械,实现大中小、高中低、动力与机具、粮食机械与其他机械合理配置,促进农业机械化区域间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扶持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种植,加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提高设施农业和标准化养殖水平。(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密切协作。加强自主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技术集成配套和行业协调发展。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着力推进玉米、脱毒马铃薯等现代种子产业发展,实现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的转变;组织农业科研机构、企业协作攻关,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种养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精深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