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7.53KB ,
资源ID:2290902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9090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十一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十一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docx

1、十一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第卷一、选择题(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可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列宁得出以上结论的基本依据是()A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论述B二

2、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D社会主义运动自身的发展规律2. 1917年3月9日,俄国彼得格勒一半的产业工人发动大罢工,并提出“要面包!”“打倒专制!”“打倒战争!”等口号。这些口号反映了当时俄国人民的愿望是() 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退出一战,实现和平渴望获得土地和面包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A B C D3列宁的“四月提纲”最初被彼得堡委员会以13票反对、2票赞成、1票弃权否决。但是,列宁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频繁地向中央委员会的同志们宣传和解释,并在不同的组织层面上进行辩论,终于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这表明()A俄国不具备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B列宁的

3、革命主张在党内并没有获得支持C俄国从此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列宁的执着精神有利于十月革命的爆发4列宁在总结十月革命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其中“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A用两个政权并存的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采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来夺取政权D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5(2017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A开创了人

4、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B促进了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C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D借鉴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6下图是苏俄1918年的政治招贴画。画中前面是一个工人和一个农民站在旧政权的象征物和锁链上,背后是欢乐的人民自信地向繁荣的工业化未来进军。结合所学判断,该画的用意是()A号召工农联盟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庆祝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一周年C宣传新经济政策D拥护有计划地开展工业建设71919年2月14日,俄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成立公社和协作社。许多地方当局通过决定,规定在1919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这些决定()A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

5、复和持续发展B直接导致苏俄经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C体现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向D反映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迫切心态8(2016北京平谷一模)1921年3月21日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通过一项政策法令。法令规定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下面是对这一法令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它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次大胆探索法令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法令的目的是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20年代末,这一法令停止实施A B C D9(20

6、17武汉调研)有学者认为:“(该政策)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该学者评价的是()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苏联的斯大林模式C西方的“混合经济” D美国的“新经济”10(2016常州一模)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所造成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加强,其本身就是危险的加强”。新经济政策应该“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退到由国家来调节商品和货币流通”。这表明,列宁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要()A退之有度 B以退为攻C以攻为退 D彻底退却11(2016黄冈二模)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认为,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

7、点为依据。后来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列宁的“改良”是()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自由贸易12前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认为:“加速流通,扩大市场,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这里就有可能进一步降低价格,进一步扩大市场。这是我们的生产道路。”“扩大市场的容纳量,提高商品总量,加速工农业之间和工农业内部的流转是加快我们经济生产速度的主要方法”,它“将提供使生产力得到最充分发展的余地。”此观点的核心是()A利用市场是发展经济的合理手段B价格降低是生产发展的必要前提C加速流通是扩大市场的唯一措施D扩大总量是加快

8、生产的主要方法13据苏联真相记载,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苏联的这一做法()A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B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C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D有利于新的经济体制的形成141929年,斯大林认为苏联“小农经济的大部分不仅不能实现逐年扩大再生产,相反地,连简单再生产也是很少有可能实现的”。该观点()A客观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状况B为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提供依据C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D准确揭示了农

9、业长期落后的根源15从1928年起,苏联政府广泛推行农产品的预购合同制,向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采购粮食。下表是1928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和国家采购粮食数量的统计。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粮食总产量(百万公担) 773.2 717.4 835.4 694.8 国家采购量(百万公担) 107.9 160.8 221.4 228.3 这表明()A政府禁止农民自由买卖粮食B农业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C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D政府大量采购粮食提高农民收入16(2016益阳一模)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简表时间 大 事 1921年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5年 联共(布)确定

10、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927年 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 1928年 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年 苏联宣布停止新经济政策 据上表,导致新经济政策停止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制裁B经济所有制性质发生冲突C个人崇拜盛行D新经济政策收效甚微17布哈林说:“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对布哈林的话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要加速发展工业B强调国民经济结构的平衡C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D强调货币供应量要与实体经济相适应18(2016贵阳一模)20世纪30年代,当

11、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材料从根本上反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19(2016临沂一模)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急跌,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但苏联得以避免经济危机的波及,主要原因是()A工商业基础落后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C实施“中立法案”D实施计划经济政策20苏联在实施斯大林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

12、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C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D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21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这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A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B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C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D导致地方的失业率偏高22刘继峰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写道:“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

13、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由此可知斯大林模式()A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产物B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C是普遍有效的现代化模式D符合社会主义制度23对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生产能力的变化情况表解读正确的是()数量部门 企业数企业工人数(万人)总产值(亿卢布)1956年1965年1956年1965年1956年1965年国防工业部 210196111.18 111.85 293.65 483.60 航空工业部 22019297.22 123.14 271.50 426.62 造船工业部 13518838.30 55.10 157.00 275.33 无线电技术工业部 2

14、1629038.30 80.66 104.60 345.40 A.苏联的重工业经济进一步得到了强化B赫鲁晓夫选择工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C苏联由此形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体制D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增强24(2016潍坊期中)1970年5月,苏共中央决定化学、石油、煤炭工业实行“部工业联合公司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取消局,消灭了多级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B局部调整斯大林体制C将国家计划与企业自主相结合D注重运用价值规律25(2017聊城质检)1990年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

15、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领导层内的斗争不断加剧,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说明苏联()A经济体制改革未触及斯大林模式B思想僵化引发社会各种矛盾C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导致政局失控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出师不利第卷二、非选择题(第26题30分,第27题20分,共50分)26.(2016洛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即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

16、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是一种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材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1956年,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

17、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1)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与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异同。(20分)(2)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前后新中国对苏联工业化模式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历史背景。(10分)27.(2016北京朝阳期末)关于俄罗斯的工业化,有观点认为“自上而下”是其实现农业大国向工业国转型的重要手段。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工业化与西欧有很明显的不同,其发展的动机是政治和军事,驱动力的来

18、源不是源于企业而是政府。进入二十世纪,列宁和他的支持者,不得不为保卫政权抵御敌人进行了快速的国有化进程。1921年,列宁表明了他的实用主义的倾向,他决定实行与激进的经济手段相反的政策。随后,斯大林及联共党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苏联资源与劳动力的最大限度的集中。当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崩溃边缘蹒跚行进的时候,外部世界的人们怀着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的变化。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以“国家与工业化”为主题解读上述材料。(20分)答案精析1. C材料中列宁已认识到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故A项错误;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与“1916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首先在一个或者

19、几个国家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可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故C项正确;D项表述空泛,难以作为直接的基本依据,故D项错误。2A“要面包!”体现了俄国人民渴望获得土地和面包,“打倒专制!”体现了要求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打倒战争!”体现了退出一战,实现和平的愿望,故正确,1917年3月9日正是二月革命期间,还没有建立临时政府,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3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因此具备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最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多数票通过,列宁的主张在党内获得支持,故B项错误;俄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七月事件,故

20、C项错误。4D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俄国甚至人类开创了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故D项正确。5A“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强调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影响:开辟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俄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不是对俄国本身,故B项错误;俄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模式,但并未否定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故C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6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的任务,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1918年的政治招贴画反映的是

21、对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的庆祝,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出台是在192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有计划地开展工业建设是斯大林提出的计划经济体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7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与材料中“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规定在1919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相符,故D项正确。8B根据材料“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可知新经济政策破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希望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的幻想,是特殊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一次探索,故正确;“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22、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之下有限度的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故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持续推行给苏俄政权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在此情况之下推行新经济政策旨在缓和政治经济危机,故正确;苏联20年代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新经济政策就被停止施行,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9A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材料中“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也允许大量的私人贸易存在”与新经济政策吻合,故A项正确。10A根据材料“资本主义关系的加强,其本身就是危险的加强”, “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退到由国家来调节商品和货币流通”可知,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允许在一

23、定范围内存在,新经济政策要退之有度,以退为攻、以攻为退、彻底退却不符合材料意思,选择A项符合题意。11B固定粮食税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体现改良的特点,故A项错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是列宁采用的退一步进两步的策略,采用向社会主义缓进而非激进的措施,故B项错误;无论在内战时期还是内战后,苏俄(联)都有不同程度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改良无关,故C项错误;取消实物配给制能够推动商品贸易的繁荣,而非资本主义社会独有,故D项错误。12A利用市场与材料中“加速流通,扩大市场,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 “扩大市场的容纳量是加快我们经济生产速度的主要方法”相符,故A项正确。13D根据材料可知

24、斯大林描述的是一种牺牲农业、农民来积累资金以发展工业的做法。新经济政策未涉及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未涉及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故B项错误;这种做法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长远来看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故C项错误;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斯大林模式”的特征之一,故D项正确。14B根据材料“简单再生产也是很少有可能实现”与所学新经济政策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受到广大农民支持,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不符,故A、D项错误;材料否定了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斯大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新经济政策并

25、未否定、改变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故C项错误。15B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政府对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态度,故A项错误;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8年时已经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政府是以极低的价格采购粮食,不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故D项错误。16B题干的表格中并未提到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制裁,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个人崇拜,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为苏联恢复经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故D项错误。17C强调要加速发展工业的观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结构是一国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不仅而且应当保证这

26、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体现协调好现在与未来的关系,故C项正确;“不仅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更强调供应,故D项错误。18D根据材料“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是愚蠢之至”可知,斯大林统治时期,主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发展自己,故D项正确。19D工商业基础落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带来的创伤但不是主要的方面,故A项错误;无产阶级专政与是否受到经济危机的波及并无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实施“中立法案”是苏联国家在外交层面的表现,故C项错误;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逐渐走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政府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

27、行计划能够有效的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故D项正确。20A“斯大林模式”在工业方面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农民没有居民证不能异地流动”说明苏联希望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发展农业生产以支援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生产,故A项正确。21A依据材料“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得知,苏联国家工业化建设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地方利益,故A项正确。22A从“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可知,斯大林模式是符合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故A项正确。23A从材料中1956年与1965年的军事工业数据可知,苏联的军事工业持续发展,故A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是从农业开始,而不是选择工业作

28、为改革的突破口,故B项错误;苏联形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时期,“由此”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增强,但从材料中1956年与1965年苏联军事工业的数据可知,1965年即勃列日涅夫改革初期企业数量增加不明显,“军事实力增强”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24B“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但没有体现这一做法的实质,故A项错误;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故B项正确;此时还未突破斯大林模式,不可能实现企业自主,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管理方式的变化,与运用价值规律无关,故D项错误。25C26(

29、1)相同: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同:苏联一味片面发展重工业;新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意识到兼顾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比例的重要性。 苏联工业化模式过度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新中国主张把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 苏联工业化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苏联的援助。(2)变化:由“以苏为师”转向“以苏为鉴”(或从全盘肯定变为部分否定)。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苏共二十大召开破除了对斯大林及其发展模式的迷信;总结了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教训。27解读: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农奴制,为工

30、业化发展提供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的支持;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把俄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激进手段实行工业国有化;新经济政策规定大企业国有,其他企业多种方式经营,工业生产好转;斯大林时期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短期内实现了工业化,增强了国防力量和经济实力。 俄罗斯的工业化起步较晚,政府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短期成效显著也存在着国民经济比例不平衡。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农奴制,跨出了俄罗斯近代工业化重要一步;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俄罗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政治前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激进手段实行工业国有化,利弊得失需一分为二地看待;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完善,适应了当时俄罗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