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120.07KB ,
资源ID:229016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9016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研究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研究Word格式.docx

1、第8章 典型低阻油气层发育规律探索 218.1 低阻油气层的沉积特征规律 218.2 低阻油气层中粘土矿物特征及分布规律 21第1章 绪论1.1 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油田勘探与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对油气层认识的不断加深,勘探开发目标已由原来简单的高幅度构造油气藏逐渐转向以岩性圈闭为主的隐蔽油气藏,从1999年到2004年,中石油探明储量中岩性油气藏的比例由39已经上升到60左右,而且“十一五”期间岩性油气藏仍是中石油储量增长的主要目标。隐蔽油气藏勘探期间测井、地质、采油等专业间紧密结合,越来越多地发现了与常规意义上不同的各种特殊类型的油气层,其中复杂隐蔽、非常规的低阻油气层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

2、。近些年国内外各油田相继发现了低阻油气层,如委内瑞拉的Lagunillas层(Frass等,1995)、印度阿萨姆帮的BokabiI层(Chaudhary和Vashist,1992)、美国得克萨斯Yegua层(Silva和Spooner,1991)、阿根廷Chubut砂岩(Bateman,1984)、印度尼西亚Meruap油田(Worthington和Johnson,1991)等,国内的新疆、胜利、冀东、辽河、大港、华北、塔里木、江苏等油田也发现了众多的低阻油气层。实践证明这类油气层具有可观的储量和产量,1997-2002年中石油对40个区块老井复查取得了数千万吨低电阻油层储量规模,墨西哥湾油

3、田的低阻油层日产可达100t/d以上,低阻油气层已经引起了人的广泛关注。因此,低阻油层已成为隐蔽油气藏的重要勘探领域,其勘探潜力和油气产量对于油田勘探和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了测井需要极为重视的研究对象。低阻油气层的识别、评价与认识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困难的问题。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低阻油气层的电阻率分布范围较广,尤其是与水层电阻率差别较小的低对比度油气层,在油气层识别技术仍以电测井资料为主的现阶段,这类油气层的识别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目前,虽然测井分辨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测井信息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且已经形成了许多地区性的识别方法,但仍然满足不了准确识别和评价低阻油气层的需要,低阻油气层成为

4、影响测井解释符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开展低阻油气层识别评价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2 低阻油气层的概念关于低阻油气层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看法不一,目前主要以电阻率指数和含油饱和度的大小来定义。Zemanek J(1987)等将含油饱和度小于或接近50、电阻增大率小于3的油气层定义为低阻油气层,曾文冲(1991)、赵文杰(1998)等把电阻率小于或与围岩电阻率相近、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差别不大、电阻率绝对值小于4m、电阻率增大率小于3的油气层定义为低阻油气层,孙建孟(1998)等将低阻油气层归结为相对于邻近水层、电阻率值偏低并引起油水层解释困难的一类油气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

5、司油气勘探部(2000)、赵发展(2005)给出了电阻增大率小于2、甚至与水层电阻率相同的油气层为低阻油气层。从上面众多低阻油气层定义不难看出:低阻油气层并不是以电阻率绝对值的大小来定义的,而且大量的实际资料证实,虽然低阻油气层具有较高的不动水饱和度,但并不是所有低阻油气层的含油饱和度都低于50%,所以上面的低阻油气层的定义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本论文认为低阻油气层是广义上的概念,它系指在同一油水系统内油气层与纯水层的电阻率之比小于2,即电阻增大率小于2的油气层。一个油气层是否为低阻油气层,唯一的参照对象是同一油水系统内的水层电阻率,而不是邻近的泥岩层(围岩)或干层,更不能以油层电阻率值的高低来

6、划定。进一步细分,低阻油气层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即绝对的低阻油气层和相对的低阻油气层,所谓绝对低阻油气层是指电阻率绝对值较低、比邻近水层的电阻率还低的油气层,相对低阻油气层是指与邻近水层相比电阻增大率介于1和2之间的油气层。判断一个油气层是否为低阻油气层的重要依据之一是电阻率的相对大小,即电阻增大率,因此,不论油层电阻率绝对值的高低,只要其电阻增大率较低,都会给油层的识别带来极大困难。第2章 低阻油层特征2.1 储层特征2.1.1 岩性特征大量的低阻油气层实例证实低阻油气层岩性是以低能沉积环境下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往往具有较高的泥质含量。这就意味着低阻储层岩石的粒度较细,从岩石骨架的粒度分布

7、就可以断定是否能够形成低阻油气层。大量岩心粒度分析资料表明:低阻储层岩性较细,主要粒径分布在0.09mm0.21mm;高阻储层岩性相对较粗,主要粒径分布范围在0.13mm0.27mm,且主峰突出。当然也有一些低阻油气层会出现在一些粒度比较大的砂岩地层中,但仍然是与高粘土含量有关。事实上,砂岩粒间孔隙结构是由组成岩石骨架的颗粒粒度分布及其排列方式所规定,并由不同成分的粘土矿物以不同的分布形式充填所改造。砂岩粒度小,将使粒间孔隙相应更为复杂,即所谓孔隙弯曲度增大和孔隙直径变小,其结果表现为微小毛细管孔隙增加和束缚水含量增大,束缚水饱和度随着粒度中值变小而增大,而且有比较密切的相关性。特别是粒度中值

8、减小,束缚水饱和度的增大趋势更为明显。2.1.2 粘土矿物特征大量低阻储层岩石X-衍射分析资料及扫描电镜资料表明,低阻储层的填隙物以泥质成分为主,而且泥质成分中大多为粘土矿物,主要的粘土矿物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等,这些粘土矿物随着埋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中浅层地层以蒙脱石和高岭石为主,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粘土矿物蒙脱石向伊利石和高岭石向绿泥石转化,单独的蒙脱石成分不再出现,大多以伊蒙混层的形式出现。这就直接造成了粘土附加电导是中浅层储层电阻率降低的重要因素,而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逐渐演变为复杂孔隙结构型低阻储层。粘土矿物以不同的形式充填在储层岩石颗粒之间或者分布在岩石颗粒的表

9、面,如高岭石呈蠕虫状和书页状、蒙脱石呈蜂窝状和网状、伊利石呈片状和丝发状、绿泥石呈叶片、伊蒙混层呈薄膜状、掌状和丝发状等。粘土矿物充填在岩石颗粒间或分布在岩石颗粒表面的结果进一步改造了由岩石骨架颗粒以不同方式接触形成的粒间孔隙,充填过程中,粘土矿物往往与岩石颗粒和孔隙组合成“包裹状”或“薄膜式”粘土桥,甚至完全填满粒间孔隙,导致孔隙空间的几何形态更加复杂化,并在晶体或晶体集合体之间以及与岩石孔壁形成十分发育的微小孔隙,造成储层的不动水含量明显增大,进而导致储层电阻率降低。2.1.3 岩石孔隙结构特征低阻油气层的储层岩性及其填隙物(粘土矿物)决定了储层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点。低阻砂岩是以分选、

10、磨圆程度中等的细粒砂岩成分为主,结构成熟度和矿物稳定度均偏低,多为长石砂岩或岩屑砂岩。多数低阻储层岩石中不仅存在大量的粒间孔(原生和次生),而且微孔隙也很发育,微孔隙的产生可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低阻储层中长石淋虑、石英次生加大发育破坏原生孔隙,形成微孔隙;二是大量不同类的粘土矿物分布在矿物颗粒周围或者充填在颗粒之间的接触面上,造成次生微孔隙发育。低阻储层具有如下的孔隙结构特点:孔隙喉道半径普遍较小,微孔隙十分发育,孔喉分布出现双峰,分别对应着孔喉半径较大的主要孔隙和一般小于0.4m的微孔隙,或者单峰中细喉道,或者没有主峰位,这些孔隙结构系统都具有高不动水饱和度的特点。低阻油气层中以单峰细喉道和

11、无主峰孔隙结构居多,所以,低阻油气层有着十分发达的以小孔隙和微孔隙为主的孔隙系统,组成以不动水为主要成分的导电网络。2.2 测井相应特征低阻油气层的实质是以束缚水为主要成分的高不动水饱和度(低含油饱和度)油层,虽然导致储层低阻的因素有多种,但大部分情况下,最终结果都是导致储层具有较高的不动水饱和度。通过分析导致储层低阻的多种成因,结合低阻油气层的测井实例分析可知,常见低阻油气层一般具有如下的测井响应特征:高自然伽马值、低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咸水泥浆)、高声波时差、低密度值、高中子值,这些特征中最显著的就是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虽然大部分成因的低阻油气层都具备这些特征,但具体到每一种成因又有所区别。

12、高不动水、高阳离子交换量低阻油气层:高不动水饱和度型低阻油气层是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但它往往与高阳离子交换量型低阻油气层相伴而生。孔隙结构和粘土含量与储层岩性密不可分,岩性越细,往往粘土含量也越高,相应的孔隙结构越复杂,而粘土含量增加时,也会导致储层孔隙结构的复杂化。这类低阻油气储层的特征是岩性细、泥质含量较高、孔隙结构复杂,这是导致储层具有高不动水饱和度的主要因素,但以蒙脱石、伊蒙混层等有效粘土矿物为主的泥质成分又是其具有较高附加导电的根本原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是加剧了油层电阻率的急剧降低,使得油层与水层之间的电阻率差异较小,电阻增大率很低,有时甚至小于1,为测井油水层的识别带来极大

13、的麻烦。自然伽马、中子-密度曲线能够较好地反映储层岩性的变化,高自然伽马、间距较大的互容刻度下的中子-密度以及小自然电位异常幅度是这类低阻油气层的基本特征。如果粘土附加导电起主导作用,再加上高不动水饱和度因素,此时的储层电阻增大率就可能远远小于1。油水矿化度差异低阻油气层:油气藏的形成是油气多次运移、聚集的结果,而油气运移聚集的过程之中或者之后往往伴随有多种复杂地质现象的发生,复杂的地质现象可以导致复杂的油水关系,并可导致在一个很小的沉积层段,储层内流体(地层水)的性质有较大的变化。油气层往往保存有原始沉积环境下相对较高浓度的束缚水,而被破坏的油气层则往往被相对较低浓度的可动水充填,形成高阻水

14、层,由此导致了油、水层在电性上差异较小,形成低阻油气层。这类低阻油气层的本质特征是储层孔隙间水矿化度存在较大差异,但电阻率值并不一定低,与淡水高阻水层电阻率差异不大,其显著的测井响应特征就是自然电位信息,咸水泥浆条件下,油层自然电位也呈现为低幅度的正异常或者低幅度的负异常。砂泥岩薄互层低阻油气层:层状泥岩是泥岩在储层中存在的一种形式,随着层状泥岩厚度的变化,可以演变为泥质夹层,甚至形成砂泥间互储层。对于这类低阻油气层,单砂岩储层本身的电阻率并不低,但由于仪器纵向分辨率不高,泥质围岩影响而导致油气层测量电阻率大大降低。这类低阻油气层自然伽马整体数值增高,并呈锯齿状、自然电位幅度减小、中子声波孔隙

15、度增大、微球形聚焦电阻率呈剧烈的锯齿状,而且与双侧向电阻率数值差距较小。第3章 低阻油气层的类型3.1 地质因素形成的低阻油气层3.1.1 具有低含油气饱和度的低阻油气层具有低含油气饱和度的油气层是典型意义上的低阻油气层,是低阻油气层的主体,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分析表明,此类低阻油气层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它们的形成往往不是因为砂岩中泥质含量高或泥质砂岩中以阳离子交换能力强的粘土矿物为主,而是由于岩石细粒成分(粉砂及粉砂级别以上)增多或是粘土矿物充填富集导致储层孔隙结构发生变化, 特别是微孔隙含量的明显增加形成了微孔隙系统和渗流孔隙系统同时并存且以微孔隙系统为主的特殊结构。在这种孔隙结构下,产层孔

16、隙系统中的束缚水含量将明显增大,多为20%30%,甚至超过30%。虽然这种结构孔隙度很大, 但其中能存储流体, 并且流体能在其中可有效渗流的孔隙不多;因此,这种类型的低阻油气层,实际上是以束缚水为主要成分的高含水饱和度油气层,普遍含油气饱和度不高,甚至很低,其储层含水饱和度往往大于50%,个别储层可达到80%左右,电阻率指数(不局限于和水层之比,也可能是和围岩电阻率之比)小于3。这就意味着储层电阻率值和水层(或围岩)相近甚至交叉,造成识别难度加大。特别是在勘探初期,如果周围有较好储层,则识别难度更大。在同一地区高含油饱和度与低含油饱和度时常并存和伴生,其结果必然增加了识别的难度。我国低阻油气层

17、较为发育的油田如商河西油田、胜利油区利津油田、文留油田的油气层电阻率分别为2 3.3m、3.66 .0 m、72.5m, 相邻水层电阻率分别为1.82.6 m、2.66.4m、0.42.0m。3.1.2 地层水矿化度引起的低阻油气层地层水矿化度的大小能极大地影响电阻率值,地层水矿化度高或低均可能引起电阻率低值。(1)高-极高地层水矿化度条件下的低阻油气层。其储层一般不属于泥质砂岩,是含泥量较少的砂-粉砂岩储层,但电阻率指数较大,一般大于4,且电阻率也明显大于周围的水层。若周围有水层,则此种低阻油气层识别起来并不困难;若无水层,则识别起来难度较大。引起电阻率绝对值降低的原因主要在于产层中具有高-

18、极高的地层水形成的高导电网络,使油气层电阻率明显下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泥质附加导电性,其影响也很微弱。(2)低-极低含盐度淡水地层中泥质砂岩形成的低阻油气层。此类油气层系指含泥质或粘土矿物,在泥质或粘土矿物附加导电性这一主导因素的支配下所形成的低阻油气层。这类低阻油气层常发育在淡水地层中,在这种地层条件下泥质的附加导电性表现得十分突出, 从而引起储层电阻率急剧下降,下降的电阻率有与临近水层电阻率相靠近的趋势。但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含油饱和度相对较高的地层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由泥质或粘土的阳离子交换的导电网络所导致的电阻率降低才能成为主要因素。若含油饱和度不高而含水很高,则泥质导电不是主

19、要控制因素,属于由于地层水原因引起的低阻。3.1.3 高自由水饱和度引起的低阻油气层此类油气层的低阻成因主要是高自由水饱和度。这种油藏类型少,不多见,沉积相带、埋深和构造幅度是其油气层形成的主要地质因素。从剖面上来看,水层发育良好,油水分异作用差,油水过渡带宽。其突出的地质特征是储层孔隙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岩石类型以中砂岩、含砾砂岩为主, 泥质含量高,埋藏浅,成岩作用弱,粘土矿物以蒙脱石和高岭石为主,粘土含量中等,油层构造幅度较低,油气运移到此自身的烃原岩压力等消耗殆尽, 成藏动力以浮力为主。3.2 人为因素形成的低阻油气层3.2.1 钻井液对储层电阻率的影响钻井液特别是钻井液滤液对储层电阻

20、率的影响主要有以下3 个方面:(1)钻井液电阻率对储层电阻率的影响。钻井液的电阻率主要取决于钻井液滤液的浓度。当钻井液滤液浓度增大时,钻井液的电阻率值就会减小。盐水钻井液若含盐浓度大,其电阻率值要小于淡水钻井液。所以,当钻井液的电阻率值变小时,测井所得储层电阻率值偏低。有关研究表明,当储层电阻率为钻井液电阻率的10倍时,测井电阻率极大值接近地层真实电阻率值;当地层电阻率为钻井液电阻率的100倍时,测井电阻率值远小于地层真实电阻率值,仅为地层真实电阻率值的1/4。(2)钻井液浸泡时间对储层电阻率的影响。在钻开储层时,钻井液漏失到储层中的数量和深度随钻井液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污染程度也随着时间的

21、延长而加大。当钻井液电阻率值小于储层电阻率时,随着钻井液浸泡时间的增加,所测得的储层电阻率逐渐减小。上述情况主要发生在油田开发早期,当时人们对钻井污染的情况还不太了解。如在渤海湾地区早期钻井施工中,钻井液多使用盐水钻井液,并且钻井周期长,一般2 000m 的井要钻一个月的时间,盐水钻井液的侵入造成了储层低阻,这是外部人为因素造成的低阻。如今随着钻井技术的提高,钻一口井所需时间比以前缩短了许多,对钻井液污染储层的认识也有所加深,使得现在由于工程方面造成低阻的影响降低了很多。因此,在对老油田增产挖潜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低阻油气层的重新认识和解释显得尤为重要。(3)钻井液的侵入对特殊地层储层电

22、阻率的影响。含有裂缝的储层,由于钻井过程中有钻井液滤液侵入,驱替并取代了裂缝中的油气,造成电阻率明显下降,缩小了与水层和邻层电阻率的差别,甚至趋近水层和邻层的电阻率,从而导致解释上的失误。储层中的裂缝在钻井过程中被钻井液滤液充满,必然会造成储层电阻率的大幅度下降。对于有裂缝存在的油气层,或是亲水性突出的岩层,要特别注意分析由水基钻井液侵入引起的电阻率值降低,以防止漏掉可能的油气层。3.2.2 测井仪器对储层电阻率的影响测井仪器对储层电阻率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测井仪器的精度问题。但在一定时期内,测井仪器的精度相对稳定。随着测井理论的完善和仪器精度的提高,现在解释不清或模糊的地方,也会逐渐清晰起来。传

23、统意义上的高阻油气层和现在的低阻油气层,其油气的不同性质对电阻率也可能造成不同的影响。如东濮凹陷原油油质轻,溶解气量大,油水密度差异大,造成油气层低阻。第4章 低阻油气层的成因4.1 原始成因机理分析地质条件的特殊性是形成低阻油层的最根本原因。受地质条件影响导致电阻率低的油层属于原始成因范畴,可分为宏观成因和微观成因2 类。实际上,微观成因机理主要受控于宏观成因的地质背景,目前对微观成因研究得比较透彻,但对宏观成因研究得却很少。4.1.1 宏观成因4.1.1.1 构造应力通常在挤压背景下的强应力区,油层电阻率常低于围岩电阻率,主要是因为构造应力使围岩电阻率大大高于其正常范畴,导致油气层电阻率相

24、对变低。构造应力较大时,储层产生部分微裂隙,钻井时钻井液侵入程度高,易形成侵入型低电阻率油层。4.1.1.2 构造幅度低距离自由水平面的高度不同,烃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驱替水的能力就不同。油藏圈闭构造幅度低,距离自由水平面近,油层驱替水的能力小,使得油层含水饱和度高,电阻率变低。4.1.1.3 沉积背景含高束缚水的低电阻率油层,明显受沉积相展布规律的控制,主要因为其形成于某些特定的弱水动力变化带上。首先,弱水动力变化带的岩性以细、粉砂岩为主,不仅粒度中值很小,而且水动力的微弱变化使其以薄互层形式沉积。岩性与孔渗结构复杂,使微孔隙储集了较多束缚水,造成电阻率较低;其次,弱水动力变化带使大量呈悬浮

25、搬运的黏土矿物沉积下来,并吸附了大量的束缚水,使储层的黏土矿物具备了产生附加导电性的基本地质条件。4.1.1.4 油源因素油源因素是指由于后期油源供应的相对不足,容易造成边水活跃、含油高度有限、后期发生部分的水驱油以及大孔隙中含水,导致电阻率降低。4.1.2 微观成因4.1.2.1 高束缚水饱和度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一个基本原因。电阻率测井响应是反映油层的总含水量,它对可动水和束缚水都有同样的响应。储层中的束缚水包括微孔隙中不能流动的水和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上的水。若油层含有大量的束缚水,造成发达的导电网络,导致油层电阻率低。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双孔隙结构和岩石亲水性都与高束缚水饱

26、和度有关。4.1.2.1.1岩性细油层岩性细主要是指由细砂岩和粉砂岩组成,微孔隙发育,束缚水含量高; 同时由于岩性细,其比表面积增大,也使其表面吸附了大量的束缚水。4.1.2.1.2 泥质含量高泥质含量高导致油层低电阻率体现在3个方面:由于泥质呈分散状,填充于孔隙中,孔隙喉道变小,微孔隙发育,束缚水含量高;泥质含量高,其比表面积大,可以吸附大量的束缚水;同时泥质可以产生附加导电性,导致电阻率降低。杜旭东等利用模拟资料表明当地层中泥质含量达30%时,地层电阻率可降低80%。4.1.2.1.3 双孔隙度结构油层以细粒岩性为主,或石英、长石等不同程度次生加大填充了孔隙,导致微孔隙数量明显增加,形成了

27、复杂微孔隙与渗流孔隙并存的双孔隙结构,并以微孔隙为主的特殊孔隙结构特点。在微孔隙中束缚水占主导地位,形成发达的导电网络;同时渗流孔隙由于毛管压力的作用,也存在着一定量的束缚水。4.1.2.1.4 岩石亲水性岩石亲水性是控制岩层内流体含量和分布的基本因素,因此岩层导电能力与岩石亲水性有密切关系。储层岩石的亲水性使储层吸水能力较强,在岩石颗粒表面形成薄水膜,导致束缚水含量较高。如在亲水岩石蒙脱石中,在岩石颗粒表面吸附了大量的束缚水并占据岩石中细小的孔隙和喉道空间,束缚水相连接成一体,从而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导电网络,造成油层低电阻率。4.1.2.2 粘土矿物附加导电黏土矿物具有吸附和阳离子交换等特性

28、。阳离子交换特性是导致黏土具有附加导电性的直接原因,吸附在黏土矿物表面的阳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和溶液中的同性离子发生交换作用导致油层的电阻率降低。但不同种类黏土矿物,其阳离子交换能力也有差别。4.1.2.3 岩石骨架导电通常油层骨架是由不导电物质( 如石英等) 组成,但当油层骨架含有导电物质时,油层电阻率会降低。如塔里木盆地塔北油田,经重矿物分析发现,在油层骨架中富含黄铁矿,部分井黄铁矿含量可占重矿物含量的95%,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油层的电阻率。4.1.2.4 高地层水矿化度成因油层中的地层水矿化度和其邻近水层的地层水矿化度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在高矿化度条件下,溶液中离子的导电网络发达,从而

29、降低了地层水电阻率。4.2 工程成因机理分析在钻井之后,由于施工因素如钻井液侵入、围岩影响、测井系列不同等导致测井结果显示的电阻率小于油层实际的电阻率都属于工程原因。4.2.1 高盐度钻井液侵入油田开发早期,多使用高盐度的钻井液,储层电阻率随钻井液电阻率及浸泡时间而变化,钻井液电阻率越低,浸泡时间越长,油层越不易识别。钻开储层初期,钻井液侵入最剧烈,电阻率降低速度最快。随着浸泡时间( T) 的增加,电阻率(R) 降低速度减缓,直到最后降低速度不再变化。4.2.2 测井系列不同不同的电阻率测井系列,由于探测方式和测量时间不同,同一油层具有不同的测井响应值。因此,对于测井响应值偏低的油层解释,除了

30、原始成因低电阻率油层的响应外,也要重视测井系列的影响。4.2.3 测井探测范围有限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裂缝性油层中。在钻井过程中,由于井内钻井液液柱压力大于原始地层压力,使得钻井液容易侵入裂缝性油层,而在井眼周围地层形成很深的钻井液侵入带,排驱了井眼周围的油,使油层、水层深探测电阻率分辨率很低,测井结果上显示油层低电阻率。4.2.4 围岩影响薄层当油层为薄层时,虽然其电阻率绝对值正常,明显大于泥岩层和邻近水层的电阻率,但是上、下低电阻率围岩大大地抑制了砂岩层感应测井响应,使测井显示的视电阻率值很低。4.2.5 油层夹泥岩层若正常油层夹泥岩层,由于泥岩层电阻率值低,使在球形聚焦测井或感应测井图上显

31、示为低电阻率,导致油层不能准确判断。4.2.6 坏井眼由于钻井液的性能差和油层的稳定性差,在钻井过程中容易造成井眼垮塌,加上盐水钻井液滤液的侵入,导致油层电阻率明显降低。第5章 低阻油气层测井系列的选择先进适用的测井系列是提高测井资料反映储层含油性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准确识别低阻油气层、提高解释符合率的必要保障。依据低阻油气层成因研究结果,导致油气层低阻的成因是综合性的,一般不是单独的一种因素在起作用,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在某一个区块或某一个层位,一般都是一种或者两种成因机制起主导作用。在准确把握低阻油气层主导成因的基础上,要想获得与低阻主控成因相匹配的测井资料,测井系列和项目设计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更要强调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常规与特殊测井技术的有机结合,力争做到发现和评价并举,为低阻油气层识别与评价工作提供丰富、准确的技术信息。测井系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