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器的功能是接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不同刺激,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或神经兴奋,并借感觉神经传入中枢,经过中枢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整合后,产生感觉;再有高级中枢发出神经冲动,经运动神经传至效应器,对刺激做出反应。第二节 视 器视器visual organ俗称眼。由眼球和眼副器两部分组成。视器的功能是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皮质视觉中枢,产生视觉。一、眼球眼球eyeball是视器的主要部分,居眼眶内,外形近似圆球,前部稍凸,后部略扁。与视神经相连。眼球由眼球壁和折光装置两部分组成。(一)眼球壁眼球壁分为3层:外膜为纤维膜,中膜为血管膜,内膜为视网膜(图9-1)。 1外膜外膜亦称
2、纤维膜,组织强韧,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对眼球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角膜cornea位于眼球正前方,圆凸如球面,占纤维膜的前1/6,坚韧而透明,有折光作用。角膜无血管,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因而感觉灵敏,对任何损伤或异物都会感觉疼痛,如遇刺激即引起闭眼反应(称角膜反射)。图91眼球的三层膜当麻醉全身时,角膜感觉最后消失。所以,角膜反射是否存在及其存在的程度如何,可作为区别昏迷程度的依据之一。其营养由角膜周缘血管和房水供应。 巩膜sclera 位于角膜后方,占纤维膜后56,质地坚韧不透明,呈乳白色,对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球内部组织有良好的作用。2. 中膜中膜亦称血管膜,由疏
3、松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色素细胞、血管丛及神经。中膜由前向后依次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图7-2)。虹膜iris 位于中膜的最前部,角膜之后,晶状体前方,呈圆盘状,其中央有一圆孔称瞳孔pupil(图9-1,2),为光线进入眼球的通路。在活体,透过角膜能见到虹膜和瞳孔。在虹膜内,位于瞳孔周围有呈环行排列的平滑肌纤维称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使瞳孔缩小,如在强光下或看近处物体时。在瞳孔括约肌的外侧有呈放射状排列的平滑肌纤维,称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使瞳孔开大,如在弱光下或看远处物体时。可见瞳孔大小的变化能调节进入眼球光线的多少,正常时在弱光下扩大,强光下缩小,很像照相机的光圈。虹
4、膜的颜色因人种而不同,可有黑、棕、蓝和灰色等,黄种人大都呈棕色。虹膜把晶状体和角膜之间的腔隙分成二部分。在角膜和虹膜之间较大的腔隙称眼前房;虹膜和晶状体之间较小的腔隙称眼后房。两者之间借瞳孔相通,内含透明液体称房水或眼内液。图9-2 眼球前半部睫状体ciliary bod是中膜的中间部分,虹膜后外方的环形增厚部分,位于巩膜与角膜移行的内面。它的前缘与虹膜根部相连,后缘与脉络膜相接。睫状体后部平坦,睫状体前部呈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称睫状突ciliary process。睫状突上有睫状小带(或称悬韧带)与晶状体相连。睫状体内含有纵行和环形的平滑肌称睫状肌ciliary muscle (图92),受副
5、交感神经支配。当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使晶状体凸度增加。当视远物时,睫状肌舒张,使睫状小带拉紧,使晶状体凸度减小。 脉络膜choroid(图9-1,2) 占血管膜后部2/3,前端起于睫状体,后方有视神经通过。脉络膜内富有血管和色素,有营养眼球和遮光的功能。3.内膜内膜即视网膜retina,位于眼球壁的最内层,为眼球的感光部位,在活体呈紫红色。由前向后依次为虹膜部、睫状体部和视部三部分。虹膜和睫状体部无感光作用,故称盲部。视部具有感光作用(图9-1,2)。在视网膜后端有视神经穿出,该处呈圆盘状隆起,称视神经盘optic disc,亦称视神经乳头optic papilla。在视神经盘
6、的颞侧稍偏下方有一浅黄色小区称黄斑macula lutea。其中央部凹陷,称中央凹fovea centralis,是视力最敏锐之处(图7-3)。图9-3眼底示意图视网膜主要由四层细胞组成,自外向内依次为:色素上皮细胞层、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节细胞层。 (图94)。(1) 色素上皮细胞层 吸收过强的光线,保护视细胞免受强光损伤。图9-4 人视网膜结构示意图(2) 视细胞层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视细胞属光感受器。视锥细胞数量多,能合成感光物质视紫蓝质,对光敏感度较差,它不仅能感受强光的刺激,还能辨别颜色和物体微细结构。正常人有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具有感受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视色素。有的人缺乏识
7、别某种颜色的功能,就是因为缺少某种视锥细胞,故称色盲。视杆细胞的数量相对较少,在维生素A的参与下,它能合成感光物质视紫红质,对光敏感度较高,能感受弱光的刺激,但不能辨别颜色,感光精确性差。当人体维生素A供给不足时,视紫红质缺乏导致弱光视力减退,称夜盲症。在视神经盘处无视细胞,因此无感光作用,称盲点。在黄斑处,视锥细胞最密集。远离黄斑,视锥细胞逐渐减少,视杆细胞逐渐增多。在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而且是一个视锥细胞与一个双极细胞形成突触,故此处感光最敏锐。 (3) 双极细胞层(级神经元),双极细胞的周围突与一个或多个视细胞形成突触,它的中枢突与节细胞形成突触,因此它是连接视细胞和节细胞的神经元。
8、(4) 节细胞层(级神经元)节细胞位于视网膜的最内层,是多极神经元。它的轴突细而长组成视神经。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具有传导视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的功能。(二)折光装置眼球的折光装置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们都是无血管分布的透明结构,具有折光功能,使物体在视网膜映出清晰的物象(图95)。图95眼单球面折光成像示意图1角膜(前已述)。2房水aqueous humor 位于眼房内,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折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维持眼内压的功能。如房水循环障碍可引起眼内压升高,视力受损,临床上称其为青光眼。 3晶状体lens 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图9-1,2)。为双凸面的扁形弹性无色透明体,后面
9、较前面凸,无血管和神经分布,其所需营养完全通过房水来供给。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的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晶状体周缘借睫状小带悬挂和系于睫状突上。晶状体曲度可随所视物体远近而改变。当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周缘被牵拉的力量减弱,晶状体因本身弹性而变凸,折光率加强,使物象清晰地显在视网膜上。当视远物时,与此相反晶状体受拉变薄。【知识与应用】近视形成的原因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近视主要是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多与遗传因素有关,67%是在10岁以前发病。后天近视一般低于600度,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
10、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我们知道当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弛,使晶状体凸度增加。如我们长时间近距离地注视某一物体时,就会使睫状肌一直处于紧张地收缩状态而得不到应有的放松,长期下去,就会失去对晶状体凸度的调节,从而使眼前的物品变得模糊不清,成为近视眼。矫正方法是配带凹透镜。4玻璃体vitreous body 位于晶状体后面,为无色透明具有光学性能的胶质体,填充在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约占眼球内容积的45,表面覆盖着玻璃体膜。玻璃体本身无血管,代谢能力极低。除有折光作用外,还有保持视网膜
11、的方位、维持眼球形态的作用。若支撑作用减弱,可导致视网膜剥离。若玻璃体混浊,可影响视力。眼球的结构为“一孔二体三层膜”,一孔为瞳孔,二体为晶状体和玻璃体,三层膜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眼球的结构也可形象地比喻为照相机,镜头盖为眼睑,角膜为镜头,瞳孔为光圈,晶状体为聚光镜,视网膜为胶卷。二、眼副器眼副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肌等。眼副器对眼球起保护、运动和支持作用。 (一)眼睑眼睑eyelids 俗称眼皮,位于眼球前方,是一层能活动的皮肤皱襞,对眼球起保护作用,避免异物、强光、烟尘对眼的损害(图9-6)。图9-6睑外观眼睑分上睑和下睑。游离缘叫睑缘,生有睫毛。上、下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睑裂的
12、内、外端形成的夹角分别称为内眦和外眦。在内眦附近的上、下眼睑缘上各有一小孔,称泪点,是泪小管的开口。 眼睑的皮肤薄而柔软,皮下组织疏松,可因积水或出血而肿胀。 (二)结膜结膜conjunctiva 是一层薄而光滑、透明且富有血管的粘膜,覆盖在眼睑内面与眼球前面。结膜内有粘液腺,能分泌粘液润滑眼球,以减少结膜之间及与角膜的摩擦。该部位易患结膜炎和砂眼,患结膜炎时易显肿胀与水肿,所以平时保持眼睛卫生非常重要,否则既影响视力,也影响心灵。(三) 泪器泪器由分泌泪液的泪腺和导流泪液的泪道组成。泪腺分泌的泪液,具有冲洗和湿润眼球,维持角膜透明,抑制细菌繁殖和抗炎的作用。泪道是泪液排泄的通道,包括泪点、泪
13、小管、泪囊、和鼻泪管四部分组成(四) 眼球外肌眼球外肌包括运动眼球和运动眼睑的两组肌肉。运动眼球的肌肉有4条直肌和2条斜肌(图9-7)。4条直肌:上直肌superior rectus、下直肌inferior rectus、内直肌medial rectus、外直肌lateral rectus。分别位于眼球的上面、下面、内侧面和外侧面。当其收缩时,分别能使眼球向上、向下、向内、向外转动。除外直肌受展神经支配外,上直肌、下直肌和内直肌均受动眼神经所支配。当观看魔术表演时,人们的眼球随着魔术演员的手式转动,这是眼球外肌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2条斜肌:上斜肌superior oblique和下斜肌infe
14、rior oblique。上斜肌是眼肌中最长条,收缩时使眼球转向下外方。受滑车神经支配。下斜肌位于眶底前部,收缩时使眼球转向上外方。受动眼神经所支配。眼球的正常运动,并非单一肌肉的收缩,而是两眼数条肌协同作用的结果。当某一肌出现肌麻痹时,可出现斜视和复视的现象。运动眼睑的肌肉:上睑提肌levator palpebrae superioris,位于上直肌上方,有提上睑、开大眼裂的作用。受动眼神经支配。图9-7眼机三、光信息在眼内的传导途径光线通过角膜、前房水、瞳孔、后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后到达视网膜,在视网膜上成像,由视细胞感光并发出神经冲动,经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出眼球,通过视神经到达外侧膝状
15、体,并在外侧膝状体换元后再传到大脑皮质视觉中枢产生视觉。第三节 前庭蜗器前庭蜗器vesetibulocochlear organ俗称耳。按其位置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图98)。内耳既有感音器官的耳蜗cochlea,又有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的前庭器vestibular organ。外耳和中耳是收集声波和传导声波的装置。图9-8前庭蜗器全貌示意图一、外耳外耳external ear 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1耳廓auricle位于头的两侧,呈漏斗状。大部分以弹性软骨为基础,外覆皮肤。但耳廓下端的耳垂无软骨,由结缔组织与脂肪组成,是临床采血的部位。2. 外耳道external acoust
16、ic meatus (图98) 指外耳道口至鼓膜的弯曲管道,成人全长约2.5cm,由骨和软骨两部分组成,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性部。外耳道的内表面覆盖着皮肤,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毛囊、皮脂腺及耵聍腺等。耵聍腺能分泌耵聍,耵聍除有润滑皮肤的作用外,并和耳毛一起防止异物进入外耳道深部,起到保护鼓膜的作用。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通道,可提高声压。3. 鼓膜tympanic membrane(图98) 位于外耳道与中耳之间, 是一椭圆形半透明的纤维组织薄膜,活体具有光泽和较强的韧性。鼓膜除分隔外耳和中耳外,还具有传导声波的作用。二、 中耳中耳middle ear 位于外耳与内耳之间,由鼓
17、室、咽鼓管、乳突小房组成的,具有传导声波功能的重要器官。内有听小骨、肌肉、韧带、血管和神经等结构。鼓室中的听小骨有3块(图98),从外向内依次为锤骨malleus、砧骨incus和镫骨stapes。3块听小骨彼此以关节相连,组成一个曲折的杠杆系统,称为听骨链。锤骨借柄附于鼓膜内面,镫骨底借韧带连结于前庭窗的周缘,封闭前庭窗。当声波振动鼓膜时,听骨链也随之运动,使镫骨底在前庭窗上产生振动,将声波振动转换成机械能传入内耳。炎症会引起听骨粘连、韧带硬化等,使听骨链的活动受到限制,可使听觉减弱。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有维持中耳和外界气压平衡的功能。咽鼓管的特殊解剖位置和结构特点使其成为中耳感染的主要途径
18、。一般情况下,因咽鼓管粘膜为纤毛柱状上皮,纤毛向鼻咽部运动,使鼓室内的分泌物得以排除。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粘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致病菌可乘虚侵入中耳;在不洁的污水中游泳或跳水,因呛水或鼻腔进水后不适当的擤鼻等,均可导致细菌沿咽鼓管侵入引发中耳炎。成人咽鼓管内低外高斜行走向,而儿童的咽鼓管比成人的短、粗而平直,鼻及鼻咽部感染时较成人更易患中耳炎。因此,游泳运动应在卫生条件合格的正规场所进行,有上呼吸道感染、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者均不宜游泳。一旦鼻腔进了水,正确的做法是:赶快用手指紧压一侧鼻孔,缓缓擤出另一侧鼻孔的水,左右反复多次,避免用力过猛,也不要同时捏住两个鼻孔用
19、力擤,或用力抽吸到后鼻孔再从口内吐出,以免引发中耳炎及鼻窦炎。三、内耳内耳internal ear (图98)位于颞骨内,由构造复杂的弯曲管道系统组成,故称迷路。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一)骨迷路骨迷路bony labyrinth 由耳蜗、前庭和骨半规管三部分组成。 (图99,10)。图99骨迷路(右)1.耳蜗耳蜗cochlea外形似蜗牛壳,位于前庭的前方(图99),由锥体形的蜗轴和环绕蜗轴外周两圈半的中空骨性管道蜗螺旋管构成,蜗轴内有蜗神经节和血管分布,蜗神经从蜗底穿出。由蜗轴伸入骨螺旋管内的薄骨板(形似螺丝钉的螺纹),称骨螺旋板。此板上方称前庭阶;下方为鼓阶(图910)。前庭阶和鼓阶
20、内充满着外淋巴。图910鼓阶、前庭阶及膜蜗管示意图2. 前庭前庭vestibale是位于耳蜗与骨半规管之间不规则的椭圆形小腔(图9-9)。前庭外侧壁上方有前庭窗,与前庭阶相通。下方有蜗窗,与鼓阶相通。内侧壁是内耳的底,有前庭神经通过。后上方有5个小孔,与骨半规管相连通。前下方有一较大的孔通耳蜗。3. 骨半规管骨半规管bony semicircular canals 位于前庭的后方,为3个“C”字形的相互垂直排列的弯曲骨管(图99),按其位置分前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和外骨半规管。每个骨半规管均有两个骨脚连于前庭,一骨脚膨大称壶腹骨脚,脚上的膨大称骨壶腹;另一脚细小无膨大称单骨脚;前、后骨半规管的
21、单骨脚合成一个总骨脚。所以,3个半规管只有5个孔开口于前庭。(二)膜迷路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 (图9-11)。包括位于前庭内的椭圆囊和球囊、半规管内的膜半规管、蜗内的蜗管等三部分,各部分之间互相交通,腔内充满内淋巴。图911 膜迷路1. 蜗管图912螺旋器结构示意图 蜗管cochlear duct 位于蜗螺旋管内的膜性细管,(图911)。其内充满内淋巴。蜗管横切面呈三角形,有3个壁:上壁为前庭壁,外侧壁是螺旋管增厚的骨膜,下壁为基底膜(螺旋膜)。在螺旋膜上,上皮局部增厚形成隆起称螺旋器(又称Corti器),是听觉器。螺旋器由毛细胞、支持细胞和盖膜构成(图912),毛细
22、胞为感觉细胞,表面有听毛,底部与蜗神经末梢相连。毛细胞周围有支持细胞,支持和营养毛细胞。盖膜为骨螺旋板边缘伸出柔软的薄膜,悬浮于内淋巴液中,盖在毛细胞上方与听毛接触。当声波引起内淋巴振动时,盖膜也随之震动,接触听毛使其弯曲或移动,这可导致毛细胞受到刺激而引起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蜗(听)神经传向大脑皮质听觉中枢,产生听觉。2. 膜半规管膜半规管 memdranous semicircular ducts分前膜半规管、后膜半规管和外膜半规管。各膜半规管亦有相应的球形膨大部分,称膜壶腹。其壁上粘膜增厚形成嵴状突起称壶腹嵴ampullary crest(图913),由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毛细胞也是
23、感觉细胞,其底部与前庭神经末稍相连。壶腹嵴表面覆盖是帽状的结构称为终帽。当头部作旋转变速运动时,终帽将随膜半规管内淋巴的流动方向和速度的改变而产生倾斜,刺激毛细胞引起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经前庭神经传入脑,产生旋转运动感觉;并通过平衡觉传导路,调节肌肉张力的变化,以维持身体平衡。因此,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图713壶腹嵴3. 椭圆囊和球囊椭圆囊utricle和球囊saccule(图911) 壁上的粘膜增厚分别形成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二者均由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毛细胞底部与前庭神经末稍相连。在毛细胞表面覆有碳酸钙结晶体,称位觉砂(图714)。当人体头部位置变动或作直线变速运动时,刺激毛细胞,而产生神
24、经冲动,经前庭神经传入脑,产生头部位置变动或直线变速运动感觉,并通过平衡觉传导路,调节肌肉张力的变化,以维持人体平衡。故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也是位觉感受器。图914囊斑四、声波在耳内的传导途径声波在耳内的传导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条途径(图915)。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骨传导的功能意义不大,但骨传导在听力检查时较为重要。在此仅介绍空气传导的途径。图915声音传导示意图空气传导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声波通过外耳道振动鼓膜听骨链的机械振动前庭窗引起前庭阶的外淋巴波动经蜗孔随之引起鼓阶的外淋巴波动引起蜗管中内淋巴的波动和螺旋膜的振动螺旋器(Corti器)感受声觉经蜗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这是在正常情况
25、下最主要的听觉传导途径。第二种,声波鼓室蜗窗引起鼓阶的外淋巴液波动基底膜引起蜗管中内淋巴液的波动螺旋器Corti器感受声觉经蜗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此通路仅在第一种传导途径发生障碍,如鼓膜穿孔、中耳疾患,正常功能遭受破坏时才起一定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第一种声波的强度比第二种要大1000倍。骨传导是指声波经颅骨(骨迷路)传入内耳的过程。声波的冲击和鼓膜的振动可经颅骨和骨迷路传入,使内耳内的内淋巴流动,亦可使基底膜上的螺旋器产生神经兴奋。外耳和中耳疾患引起的耳聋为传导性耳聋。此时空气传导途径阻断,但骨传导尚可部分的代偿,故不会产生完全性耳聋。内耳、蜗神经、听觉传导通路及听觉中枢疾患引起的耳聋,为神经
26、性耳聋。此时空气传导的和骨传导的途径虽属正常,但不能引起听觉,故为完全性耳聋。第四节 本体感受器本体感受器是指位于在肌肉、肌腱、关节囊中的感受器。它们具有感受肌肉被牵张、肌肉收缩和关节伸展的程度的功能,并将这些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以调节骨骼肌的运动。本体感受器主要包括肌梭和腱梭。一、肌梭 (一)肌梭的结构图916肌腱及其他神经末梢(肌腱特别放大)肌梭是位于骨骼肌内的梭形小体。由一些特殊的肌纤维、神经末梢和被囊组成的 (图916)。肌梭内含有612条肌纤维,称梭内肌纤维。而肌梭外的肌纤维称梭外肌纤维。梭内肌纤维比梭外肌纤维细,按其长短和核排列的方式分为两种:核袋纤维的中段充满细胞核
27、,膨大似袋状,无横纹,也无收缩能力,肌纤维较长,以致有小部分伸出被囊外,对快速牵拉较敏感。核链纤维,中段的细胞核纵行排列,呈链状,无膨大,肌纤维较短,一般不伸出囊外,对缓慢持续牵拉较敏感。肌梭内还含有两类感觉神经纤维:一类是较粗的感觉纤维,末端呈螺旋状,环绕在梭内肌纤维的中段,称螺旋末梢;另一类是较细的感觉纤维,呈花枝状,末端略膨大,分布在螺旋末梢的两端,称花枝末梢或花簇末梢。肌梭内也有运动神经末梢,它起于脊髓前角的r运动神经元,末梢分布于梭内肌纤维的两端,支配梭内肌纤维收缩。(二) 肌梭的功能肌梭是一种肌肉长度感受器,能感受动力工作中肌肉长度的变化。当肌肉受牵拉或主动收缩时,肌梭内的感觉神经
28、末梢能接受刺激而兴奋,并由感觉神经纤维将神经冲动传至中枢产生本体感觉。肌梭对肌肉所处状态的信息提供反馈,它涉及肌肉活动的协调和效能,即所得敏感性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之下通过运动神经元实现的。二、腱梭(一) 腱梭的结构腱梭亦称高尔基腱器官或腱器。分布在骨骼肌的肌腹与肌腱的连接处。其结构与肌梭相似,亦呈梭形,表面被结缔组织的被囊所包裹,囊内有数根腱纤维束,也有1-2条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腱纤维束上。(二)腱梭的功能腱梭是一种肌肉张力感受器,能感受静力工作中肌肉张力的变化。当肌肉被拉伸或主动收缩时,腱梭内腱纤维张力发生改变,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冲动,传入中枢产生本体感觉。另外,传入的冲动相对于同一块肌
29、肉来说,肌梭的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而腱梭的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例如,当肌肉受到牵拉时,首先肌梭兴奋引起反射活动,导致受牵拉的肌肉收缩以对抗牵拉,当牵拉力量进一步加大时,则可兴奋腱梭抑制该肌肉收缩,以避免被牵拉的肌肉受到损伤。第五节 体育运动对感觉器官的影响在运动时掌握环境情况、产生空间感觉、控制自身动作等很重要,经常从事球类运动的练习,可以提高人的视野、立体视觉、眼肌的抗疲劳能力等,功能的改善有时能影响相应的组织结构。有研究发现:射击运动员的眼前房较其他运动员浅,而晶状体较厚。这是因为射击运动员长期从事射击训练(长时间高度凝视枪上准星和缺口等),眼内睫状肌持续收缩,逐渐形成晶状体增厚,眼前房变浅。但优秀射击运动员视觉调节能力强,能适应射击训练环境,眼前房变浅不明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