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3.83KB ,
资源ID:228939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8939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内阁.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内阁.docx

1、高中历史内阁高中历史内阁(考试总分:170 分 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30 小题,共计 120 分)1、(4分)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 )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阁臣多来于翰林院2、(4分)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 ( )A汉代的尚书令 B唐代的尚书省 C元代的中书省 D明代的内阁3、(4分)内阁

2、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 )A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C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D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4、(4分)明史解缙传记载:永乐元年,明成祖设立内阁,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解缙等人随侍成祖,“从容献纳”,“朝夕左右”,“勤慎”有加。内阁并没有固定官署,没有属员。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选项材料结论A永乐元年,明成祖设立内阁由此解决了相权问题B随侍成祖,“从容献纳”,“朝夕左右”,“勤慎”有加协助皇帝,监察百官C内阁并没有固定官署,没有属

3、员内阁属于临时机构D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内阁官员地位不高5、(4分)朱元璋下令废掉宰相职位,但不久后就不得不承认“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就在身边设置了内阁大学士来协助他处理政务。内阁大学士起初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性质的职务,后来又演变为实际的宰相,称为“阁臣”“辅臣”“首辅”。这体现了 ( )A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 B君臣之间的和谐C宰相对皇帝专权的制约作用 D皇帝制度中君权的至高无上6、(4分)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认为:“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这一机构是 ( )A内阁 B南书房 C军机处 D文渊阁

4、7、(4分)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核心权利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B早期民主思想开始出现C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D古代行政体制日益完备8、(4分)据明史记录可知,从明英宗朱祁镇开始,后面的皇帝多为荒怠懒惰或宠幸宦官之人,他们往往会将政务交给内阁处理,于是内阁地位进一步提高。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地位变化与政治现实相关,C在明英宗时期开始参与国事 D大学士可

5、正式统率六部百司9、(4分)明朝中期以后,内阁权威逐渐扩大,到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内阁不但掌握“票拟”,地位也凌驾于六部之上。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太监权力也不断上升,一度出现了宦官专权。对这一历史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 )A明朝皇权较前朝有所加强B内阁和宦官分权制衡,有利于民主政治C内阁首辅成为事实上的宰相D内阁和宦官权力的扩大破坏了君主专制10、(4分)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同时又重用司礼监宦官,并给予宦官“出使、专征、监军”等大权,与内阁的权势相抗衡。明成祖此举 ( )A表明皇权渐趋衰弱 B意在加强君主集权C促使内阁取代六部 D造成首辅权力失控11、(4分)清顺治皇帝

6、说:“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这说明 ( )A军机处分割了内阁权力 B内阁的票拟权被剥夺C内阁制约着皇权的滥用 D内阁权力受到了限制12、(4分)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这反映了 ( )A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B皇帝与司礼监关系密切C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D内阁与司礼监互相牵制13、(4分)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诏罢中书省”,但相权被废使皇帝与六部之间产生了一个权力真空。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明代皇帝 ( )A提高六部的政治地

7、位 B设立内阁来辅助施政C任用宦官来参预朝政 D以特务机构充当耳目14、(4分)明史宰辅年表指出,在明仁宗之后,内阁大学士已经地位尊崇,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内阁职责已等同宰相 B明朝政体运作发生变化C君主专制不断地加强 D内阁的权力已经失控15、(4分)“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由此可见,明朝内阁 ( )A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C地位很

8、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16、(4分)朱元璋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主要惩罚对象事不法官吏。这主要说明朱元璋 ( )A强化专制皇权 B实行轻罪重罚 C注重整顿吏治 D强调以法治国17、(4分)明朝中后期,内阁大臣夏言、严嵩擅权用事,但“大学士委寄虽隆,而终明世秩止正五品,故其官仍以尚书为重,其署衙必曰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这是因为 ( )A内阁主要体现皇帝意志 B尚书掌握实际的行政权C内阁非法定的权力机构 D内阁成功地控制了六部18、(4分)满清崛起与白山黑水

9、之际,实行军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军国大事由八旗旗主及满族王公共同讨论决定。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天聪十年(1636年)仿明朝制度将文官改为内三院。满清入关后,顺治帝将内三院改为内阁,设大学士,行使原先明内阁的职责。这一政治制度的演变 ( )A提高了政府决策科学性 B有利于君主专制C加速了满族的汉化进程 D有利于社会稳定19、(4分)明代皇室有规定,大凡公主的婚配,多选择民间英俊善良的男子,不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为妻。这主要是为了 ( )A加强中央集权 B保护科举制度 C打击贵族势力 D强化专制皇权20、(4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变化大体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政治家的立法

10、创制,另一种是在适应统治形势变化过程中发生的日积月累式的变迁。下列各项符合材料中“政治家的立法创制”的应是 ( )A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 B从幕镇割据到重文轻武C从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 D从设立内阁到置军机处21、(4分)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认为:“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这一机构是 ( )A内阁 B南书房 C军机处 D文渊阁22、(4分)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有违史实的有 ( )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台湾1895中李鸿

11、章说出了“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A B C D23、(4分)明太祖朱元璋处理胡惟庸案后为解决丞相专权,废除自始皇来的丞相制度,由一些低级别的翰林学士组成内阁,只是一个给皇帝提供意见的机构,明成祖以后,由于继任皇帝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内阁的成员权力开始扩大,有了票拟的权力,并开始出任一些高级官职,内阁成为明朝统治的核心机构。由此可见明朝的内阁 ( )A已经成为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B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C已经成为正式机构 D成员权力有所扩大24、(4分)明神宗改变国家机构的运作机制:以内阁监控六部,六部监控部院,部院监控地方抚按,最后使“部权尽归内阁”。这主要表明 ( )A内阁替代丞相成

12、为中央行政机构 B地方权力逐级归于内阁掌控C六部摆脱皇权听命于内阁 D部分皇权转移到了内阁手中25、(4分)明武宗正德初,刘瑾为首的八太监弄权,内阁首辅刘健,次辅谢迁上章弹劾,皆被罢斥。天启年间,因弹劾太监魏忠贤专权误国,遭迫害的更是不可胜数。乾隆进,御史曹锡宝上疏揭发大贪污犯和珅,结果反被诬为“妄言”而获罪。表明明清时期 ( )A内阁制度并未最终形成 B君主专制统治强化C监察体制名存实亡 D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26、(4分)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核心权利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

13、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B早期民主思想开始出现C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D古代行政体制日益完备27、(4分)帝尝召缙等日:“尔七人朝夕侍左右,朕嘉尔勤慎因各赐五品服。”又以立春目赐缙等金绮衣,与尚书埒(等同),缙等入谢,帝日:“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稗益不在尚书下也。”据此判断,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说法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两个“帝”是指明太祖 B内阁官员与六部尚书地位相等C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国政的重要机构 D内阁代替皇帝处理机密的重要事务28、(4分)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

14、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材料中的现象 ( )A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 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C说明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 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29、(4分)自隋唐建立二省六部制以来,六部尚书的品秩一般是正三品,侍郎是正四品;明初改尚书为正二品,侍郎为正三品。明初官秩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笼络开国功臣的需要C内阁制度的实施 D加强皇权的必然选择30、(4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随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发展,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下列有关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秦以后,

15、中国出现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B元朝实行一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C明初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D清朝时期,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二、 非选择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共计 50 分)3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中国外国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

16、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32、(10分)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

17、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2)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布卢姆说:“1

18、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美国的历程(3)依据1787年宪法,所建立的“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3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19、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迨仁、宣朝,大学士以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望益尊。而宣宗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奇等参可否。虽吏部蹇义、户部夏元吉时召见,得预各部事,然希阔不如士奇等亲。自是,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明史卷72职官材料二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关心。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罗伯特沃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首

20、相。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的亨利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财政大臣,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的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和英国内阁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国内阁产生的影响有何不同。34、(10分)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

21、,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不断用近臣外派来掌控国家,一旦权重,即被替代闲置。)请论证材料中关于中国丞相制度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35、(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面是明朝内阁的具体权力:(一)票拟、批答。即对各衙门、臣僚进献的奏章,草拟答复或处理意见,以供皇帝参考决策起初大学士们经过商讨后草拟处理意见,然后交由皇帝斟酌批复,若意见不合,則发还修改,这样就形成了皇帝与大学士之间的政治协商。(二)草拟诏敕与封驳。诏敕的拟订初由翰林院执行,内阁制度完备后,翰林院与内阁分置,诏敕的拟订专由内阁执行。所谓封驳,就是当阁臣认为皇帝的旨意有欠周详时,便可以封还不受,

22、或拒绝草拟。由于诏敕需由内阁发出,这就意味着皇帝的意志无法向下传达。(三)顾问咨询与劝谏。可分为顾问咨询和密疏进言两类(四)会议决策与会审。这是内阁权力由内廷转向外廷的一种体现。内阁会议由内阁、六部、六科、九卿等共同参与,共商国是,其建于内阁建立之初。由于政务“必下内阁而后行”内阁的日常行政权力由此得到巩固。材枓二 顺治十五年(1658年),皇帝第一次宣布改内三院为内阁,规定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內阁。当时规定:在内阁设置满、汉大学士各2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1人;学士,满人6人,汉人4人。其下还有人数众多的侍读学士、侍读、典籍、中书等工作人员,有满本房、汉衣房,蒙古房、

23、满票签处、汉票签处、诰敕房、稽察房、收发红本处、副本处、批本处等一系列办事机构,成为一个组织庞大的中央辅政机关事实上,清朝的内阁一直只能办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从来没有掌管过重大的机要。因为清王朝一直设置有由皇帝直接掌控的机要办事部门与内阁制度同时存在,并且不容许内阁插手。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简析内阁制度在明、清两代的历史沿袭及差异性(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朝内阁制度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内阁与明朝内阁的不同。(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指出明清内阁制度变化反映的趋势。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30 小题,共计 120 分)1、(4分)【答案】C【解析】材料不承认内阁制度的合法性,“将内

24、阁职权附于翰林院之下”,说明内阁不是法定机构,故选C;材料中毕竟赋予内阁的职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皇权问题,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内阁的来源,排除D。2、(4分)【答案】D【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明成祖朱棣为减轻皇帝沉重的负担,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即“虽无相名,实有相职”;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没有决策权即“既有相职,却无相权”;内阁首辅是皇帝直接任命并且担任皇帝的最高幕僚即“既无相权,却有相责”,故D项正确。汉代的尚书令是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不符合“虽无相名,实有相职。”的说法,排除A;“唐代的三省制”其长官是宰相,不符合材料“无相名”的说法,排除B;元代的中书省是最

25、高行政机构,C不符合题意。3、(4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加强君主专制的产物,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也在强调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现象而非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内阁大臣不等同于宰相,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皇帝只是在法理上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4、(4分)【答案】D【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解决了相权问题,排除A;内阁没有法律赋予的实际权力,不能监察百官,排除B;内阁是明朝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并非临时机构,排除B;由“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说明内阁官员地位不高,故选D。5、(4分

2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所举的事例可知,明太祖废丞相后,所设内阁大学士逐渐演变为实际的宰相,这印证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矛盾,A项正确。这一事例主要是针对宰相制度的废除和实际上的恢复进行论述的,B、D与此不相对应,排除;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6、(4分)【答案】C【解析】内阁是明成祖设立的,排除A;南书房是康熙皇帝设立的,排除B;军机处是雍正皇帝设立的,它是中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标志,故选C;文渊阁刚开始是内阁的办公地点而已,排除D。7、(4分)【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A与之意思相反,排除;票拟的作用在于对专制皇权有一定的抑制,使行政体制趋于合理,而非否定君

27、主专制,故排除B,选D;材料涉及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故选D。8、(4分)【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荒怠懒惰或宠幸宦官的政治现实使明朝内阁地位提高,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明太祖时期尚未正式设立内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英宗之前明朝内阁也是参与国事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大学士是不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9、(4分)【答案】A【解析】材料中内阁和司礼监的权力都是来源于皇帝,他们都是皇帝的私人机构,所以体现出的是君主权力的加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内阁和宦官之间并不是分权制衡的关系;C选项错误,内阁首辅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与宰相

28、是制度自身赋予的权力是不一样的;D选项说法没有理解材料的真实含义。10、(4分)【答案】B【解析】明朝内阁是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的辅助机构,在设立内阁的同时,重用司礼监宦官,显然皇帝的目的是分散内阁的权力,以便加强君主的权力,故B项正确;内阁的设立表明皇权空前强化,故A项错误;内阁是皇帝和六部之间的中枢机构,内阁并不能取代六部,故C项错误;内阁是皇帝的附属机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显然内阁首辅的权力并没有失控,故D项错误。11、(4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清朝内阁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联亲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9、,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内阁大学士权力受到限制,D项符合材料的描述,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军机处,排除A;B项“被剥夺”的说法错误,只不过是“照例拟旨”罢了;C项说法明显与题意背离,排除。故选D。12、(4分)【答案】A【解析】明朝时期,内阁的设置本身就是加强皇权的表现,而用司礼监太监牵制内阁,更是表现了对内阁专权的一种预防,所以同样是为了加强皇权,所以这些反映了专制皇权空前强化,故选A。13、(4分)【答案】B【解析】废除宰相后皇帝又设立内阁来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六部的政治地位未提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设立内阁而非任用宦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设立内阁而非以特

30、务机构充当耳目,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4、(4分)【答案】C【解析】在明太祖废丞相之后,所有中枢机构中的官员的职责都不再等同于宰相,故排除A;题干说到明仁宗之后,内阁大学士的地位尊崇,并不能说明政体运作发生了变化,根本上来讲,内阁权位的高低完全取决于皇帝,而不能制约皇帝,故排除BD而选C。15、(4分)【答案】A【解析】明朝设置的内阁地位并不高,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它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BC错误。内阁是明朝皇帝废除丞相后,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侍从顾问机构。即使内阁地位提高,仍然是皇帝巩固自己统治的工具,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故A正确。内阁只拥有票拟权,最终决策仍然看皇帝的批红而定,不存在“相互”制衡。故D项错误。16、(4分)【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朱元璋对于贪官和不法官吏实行严厉的处罚措施,主要目的是整顿吏治,故C正确;材料目的是惩治贪官,故A错误;材料显示刑罚和违法的官员,故B错误;古代封建社会是人治社会,不是法治,故D错误。17、(4分)【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