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2.02KB ,
资源ID:228877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8877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论文 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教学地球与地图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论文 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教学地球与地图文档格式.docx

1、利用地球仪,人们可以较为方便地认识和研究地球概貌。因此,对于地球仪的学习应本着了解地球仪的作用,以使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至工作中能利用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的作用,以及利用地球仪,关键是认识经纬网,前提是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 地理学是研究空间的科学。地球及其运动的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7年级学生在学习地理的一开始就学习地球及其运动,在建立空间概念方面是比较困难的。利用地球仪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引发学习兴趣。利用地球仪,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表海陆分布、一些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等,还可以形象地演示地球的运动,帮助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有关“地

2、球”的课程标准?(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在16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更何况一幅地球卫星照片可以让学生直观看到地球的形状。因此,在让学生认识地球是球体时,没有必要转着弯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然而,我们有理由要求学生认识,地球是球体这样的结论,在今天来看很容易得出,可是,在人类的历史上,祖先们为摸索地球的形状却经过了漫长、艰苦的探索和实践。从这一点看,本条“标准”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认识地球的形状上,而是把重点放在“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上,目的是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人类对自然认识过程的一部分。一定历史时期的认识水平受科

3、学技术水平和所积累的知识、思想的限制。本条“标准”将学习重心落在“过程”,即重在讲历史;行为动词为“了解”,要求较为简略。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要求通过在“认识”史上具有重大阶段性意义或突破性意义的事例,简略勾画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历史线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探索过程,从而实现其教学目标。(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学生在16年级也已学过,到了79年级,学习此内容的要求要有所提高。由于地球太大,很难用学生能直观感受的物体作比较说明地球的大小,因此,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描述地球的大小。可见,知识要求是次要的,而培养能力(描述地理事物)是主要的。

4、从“标准”的表述看,这里不要求学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数字,而只是要求学生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会进一步要求了解“地球的赤道略鼓,两极略扁,南北两极不对称”。其实,地球的赤道半径和两极半径之间的差别,与庞大的地球相比,是很微小的,在地球仪上,这种差别就很难表示出来了。对于79年级的学生,没有必要作此深入学习。很明显,本条及上一条“标准”不提倡这样做。(3)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运动虽然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但是,与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对此内容的要求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又具有很大的弹性。分析本条“标准”,我们可以得出

5、以下结论:第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等被看作是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因为学生在16年级已经学过了;第二,考虑到该年龄段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限,要求通过模拟演示使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演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即让学生在自己参与演示的过程中,获得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由于多年的商业开发,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演示地球自转、公转的学具,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利用这些学具。同时,很多地理老师摸索出因地制宜的、即兴的演示地球运动的方法,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简要列出学生扮演地球演示地球公转课堂活动的设计思路和主要过程。(4)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6、是理解地球上多种地理现象分布规律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难点。本条“标准”一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必要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地降低难度。其一,没有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并且还有意用“地理现象”代替“地理意义”。其二,对于有哪些地理现象也没有作明确的要求。第三,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要求学生能用地理现象说明。第四,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运动,也可以理解为地球运动产生哪些地理现象。通过以上的分析,对于本条“标准”,我们可以获得更为明确和更为完整的理解,即如果学生分别能用地理现象(哪怕是一种)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或者说学生能分别说明哪些地理现象(哪怕是一种)是由自转或公转产生的,

7、就可以说达到了“标准”的要求。一般来讲,昼夜交替是人们每天都能感觉到的地理现象,用它来说明地球的自转,学生也很容易理解。由昼夜交替而产生的不同地点的时间差异,可以作为说明地球自转的另一个地理现象,但是,学生由于受活动范围的限制,对不同地区时间差异的理解是较为困难的。解决这个难题不妨从昼夜交替开始,然后说明同一时间有的地方日出,有的地方日落,或者有的地方是白天,有的地方是黑夜。至于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地球形状等方面,一般不要求学生了解。在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中,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是学生容易通过事实理解的地理现象。而对于这两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如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角的

8、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等需要较强空间思维能力的内容,一般不作深入分析,这些概念也应在教学中设法避免。(5)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对于地球仪,传统上需要介绍的内容很多,如地轴、南北极点、特殊的经纬线等,课程标准只是抓住最主要的内容经纬线和经纬度。本条“标准”实实在在地把地球仪当作学习的工具来看待,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看出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没有必要介绍人们是如何划分经纬线和经纬度的。至于地轴、南北极点、特殊的经纬线等,学生在观察经纬线和经纬度划分的过程中,可顺带观察出来。进一步,可让学生观察经线和纬线的特点。(6)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熟悉地球仪、认识经纬网

9、,目的是为了运用,前一条“标准”的要求也体现了这一目的。本条“标准”明确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这是学习地理应达到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一技能,就需要经过反复训练。训练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其一是给出几个地名,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读出各地点的经纬度;其二是给出一些经纬度,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地名。在训练过程中,可通过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把经纬度写明确(“东、西经”“南、北纬”“度数”)是多么的重要。下面的例子说明经纬度不明确所造成的麻烦:“小明收到美国小朋友杰克寄来的一封信。杰克在信中邀请小明假期到经度116、纬度40的地方参加地理少年营活动。信中所写

10、的地点在哪里?小明对着地球仪一片茫然。”专题二:有关“地球”的课例分析让学生动手使用地球仪演示:老师:进入第一个板块,我会演示正确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势,大家知道是哪两种吗?学生: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自转咱们前面学过了,咱们快速来回忆一下,自转的中心是什么?地球。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大家翻开课本11页,仔细阅读课本的11页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到了就请举手。学生1:公转和自转的相同点都是自西向这样转。不同点就是地球自转,转是地球,公转是围太阳转。还有补充学

11、生2:还有一点,不同点是自转一周是24小时,而公转一周是是365天就是一年。说的很好,地球自转和公转他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中心就不同,而且周期也不相同,而且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大家看,这幅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在公转过程当中,他的姿势是很独特的,是什么样的独特姿势呢?倾斜。同学看出来是倾斜的了,你再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本是怎样描述这个的独特姿势的?你来说。地球在公转的时候,地轴是倾斜的,而且保持着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很好大家把这句话划下来。划完之后,请同学先看地球公转示意图,思考一下,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是什么意思呢?自己先体会体会。看大屏幕,这句话是指地球在公转过程当中

12、,地球的北端始终指向宇宙空间当中的北极星附近,如果按这幅示意图所指示的,这个方向是北,这幅图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在北极上看地球自转,大家看地球公转,大家看在围绕太阳逆时针转还是顺时针转?逆时针。好,现在请看你手种的学案,学案的正面也有一幅地球公转示意图,下面请你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公转,下面就用老师发给你的教具来自己动手演示公转,这是什么?地球仪。地球仪大家都很熟悉,下面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教具新朋友,在这个教具它的中心表示太阳,这个椭圆面就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这个椭圆面的外延这一圈就表示地球公转的轨道,所以等会同学们在演示的时候,一定要让地球仪沿着这个轨道

13、来转动。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个椭圆教具像老师这样平放到你们桌子中间,注意下面不要垫书,放好之后,你看到太阳两个字是正着摆的,不要放倒了,然后请同学们把地球仪,也放到椭圆轨道旁边,大家注意了,现在我们假设请同学们注意看,假设这个方向是北方向,所以你把地球仪摆放到轨道旁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地球的北端朝向我们假设的北方向,刚刚谁北摆的不对赶快就这一下。现在请你参照咱们课本上这个地球公转示意图,让地球公转起来吧。我刚才发现同学在演示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在让地球公转的时候,同时还让它自转,这很好,说明这样的同学考虑问题很全面,它注意到地球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很棒,但是我们今天讲的是地球公转,为了更清楚地球公

14、转的特点,所以咱们在演示的时候,先忽略这一块,我还发现同学们在转的过程中,有这样转的。哪错了。这地球是自西向东转,这样子地球就成了自东向西转了。这是转的方向转翻了,这是第一种。第二种现象,有的同学这样来转。对不对?为什么不对谁来说?地球是倾斜的,它的指空间指向不变,这样空间指向就变了。空间指向变了,很对。还有同学这样来转的,他觉得地球仪真新鲜,拿地球仪来了?为什么不对? 学生2:因为就使地球脱离了运行轨道。 老师:很好,同学们眼光都很犀利,通过刚才大家纠错的过程,我们发现,要想正确地演示地球公转,要注意以下三点。大家来看我这,我给大家边演示边说一下,一个是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就是地球在公转过程当中

15、,一定要让地轴的北端指向我们的假设的北方向,而且公转过程当中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是在同一个轨道平面上,看清楚了。现在在按正确的方式再来演示一边,每个同学演示一圈。专题三: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直观方法学生自身做道具:在我们熟悉地球公转的概况之后,老师想两位同学来演示一下地球的公转。谁愿意当太阳?这位同学。我觉得他今天的衣服特别适合当太阳。哪一位同学愿意挑战自己,演示公转。好你来,老师发现今天的舞台特别适合你。站这个位置。你拿着地球仪。其实同学注意观察他在演示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男生1:如果她是太阳的话,这个地球就围绕着他转了一周。好,他公转了一周,其实同学来评价一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来。男生

16、2:方向好像转反了。应该是怎么转?公转。自西向东转。自西向东,他成了自东向西,请坐。谁还发展什么问题了?刚才我们指的这几点,他地轴的指向发生改变了吗?男生3:他的地轴应该是倾斜的,他的那个是直的。地球仪本来是倾斜的,他拿的过程中,直着拿起来了,观察非常仔细,请坐。你观察发现他的地轴的指向有没有发生改变?没有。那应不应该发生改变?地轴的指向?不应该。你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在来正确地演示一下。还是以她为太阳,这样围着她转一圈。这一次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地轴转动的过程当中,地轴的指向改变了,没有永远冲着北,没有指向北,不过非常感谢你们两个同学的参与。好请回。很形象直观地告诉我们地球是怎么公转的。每组在

17、上次活动做的地球仪中选出一个做得比较好的地球仪,在上面比较准确地画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如图一(1)所示。并将一个乒乓球切成两半,一半当太阳,固定在椭圆形的纸板上,纸板作为地球公转轨道面模型,如图一(2)所示;另一半当昼半球,罩在地球仪上,对准地轴剪两个口子,并在半球的中间扎一个小孔(当做太阳直射点),如图一(3)所示。对照教材第11页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地球公转轨道面上标出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个点,并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如图二所示。2用自制的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提醒学生注意:演示时,公转轨道面模型与地球仪的交点就是太阳直射点。先将地球仪放在冬至的位置,将公转轨道面移至南回归线上

18、,固定轨道面,如图三所示。水平移动地球仪到春分、夏至、秋分其他三个位置,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3将当做昼半球的另外半个乒乓球罩在地球仪上,扎的小孔当作是太阳的直射点,演示地球的公转,提醒学生注意,地球是一边自转一边公转,当地球运行到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个位置时,观察在地球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演示过程如图四六所示。(秋分图与春分图相似,略)使用地球仪:这是安装在一所初中校地理专用教室中的大型地球运动模拟演示设备,一个模拟地球绕太阳运动的仿真电子模型,是安装在教室天花板上的。它可以比较真实地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围绕地球的公转。学生操作起来也很方便。它的功能如下:(1)演示地球的自转时,可以自西向东

19、,也可以自东向西。这样可让学生比较在两种情况下,晨昏线的移动,昼夜交替,日影方向的变化,不同经度的地方时的差异等问题。(2)通过地球公转的演示,可以让学生模拟观察太阳直射点在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时的具体位置和不同时期的移动情况,为理解季节变化打下基础。(3)在演示地球公转时,通过模拟观察地球同一经线上南北半球的两个相同标志物(距赤道等距)正午日影的长短变化,日出日落的时间变化,理解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进一步从天文含义来理解四季的变化。(4)调节地球仪器的倾角(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可在90度45度之间任意调节)时,让学生模拟观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南北两极周围极昼、极夜的

20、变化情况,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地球公转的特点所决定)及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依据。运用该设备可以解决课本上学生最难理解的难点问题。如昼夜半球,昼夜更替,晨昏线,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等等。计算机软件地球的公转四季的变化南北回归线霍勇四季节气变化霍勇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其他演示方式:太阳的直射,我们现场做一个实验,大家注意观察。大家观察这个杯子,当我垂直照射这个物体的时候,大家观察它的影子,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大家。一起说。影子短,当我倾斜着照射这个物体的时候,大家再观察它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影子变

21、长了。这就是说,影子的长短与太阳的照射有关,直射的时候,影子短,斜射的时候影子很长,同样的道理,平行的光线照射的话。如果垂直照射,阳光直射这个时候,就比较短而且他照射的时候,照射的范围比较小,太阳光比较集中,这个时候地面获得的热量,多还是少啊?多。老师,太阳光比较集中地照射这个位置,太阳光集中的情况下,地面获得的热量是多还是少的?斜射的时候,影子比较短,同时这个时候,太阳照射的范围比较大,太阳光比较散,这个时候地面获得的热量比较少。l 用手电筒垂直照射黑板,再用同一手电筒在同一位置倾斜照射黑板l 利用教科书中的图片l 活化地球仪地球之“经纬网”部分内容非常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而接受对

22、象仅是初一学生,思维单一,很难掌握。而地球仪是“静态的”、“复杂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因此为解决该难点,我们根据当地学生和季节特点。我们采取“活化地球仪法”来弥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不足。(一)活动设计:1、材料准备:苹果、桔子、甜瓜、南瓜等球形物体。2、在教师引导下,利用甜瓜、南瓜等师生共同完成“活化地球仪的制作”。A 画出 0,30N ,60N , 90N, 3 0S,60S,90S。B 画出0,20W,160E,30W ,60W ,90W,30E ,60E ,90E。(二)学生成果展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三)效果分析:通过学生亲手制作地球仪,有效地克服了“经纬网”抽象难以理解的特点,

23、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对“经纬网”部分的测验中,未使用的班级及格率为65%,优秀率为12%;使用的班级及格率为85%,优秀率为46%。从而证明“活化地球仪”的巨大魅力。第二课 “地图”专题四:地图部分课标概况解读1课程标准为“地图”内容制定的目标是什么?长期以来,我国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地图学习,主要侧重在地图基本知识的学习,这显得有点舍本求末。地图是一种工具,工具重在运用。虽然运用工具需要了解工具,但是不能只局限于了解工具而忽视工具的性质和作用。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指导下,地图的学习目标应比以前有所扩展,并且学习重点应有所转移。(1)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

24、信息的工具地图学习的首要的也是基本的目标,就是认识地图的性质,即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达到了这一目标,才能明了为什么要学习地图,才知道从地图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知识,才会在需要地理信息时去借助于地图。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学习地图知识和用图技能的过程中逐渐体会、感悟。为此,课程标准没有简单地要求了解地图三要素等知识,而是从联系实际出发,选择了诸如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貌形态等体现地图价值和作为地理信息载体的内容,以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地图的性质。(2)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地图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地图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和地图分类。地图要素是各类

25、地图都具有的内涵,因而是地图学习的基础,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地图分类的重点应是不同种类的地图在内容上的差异,以使学生在学习后,在需要某类地理信息时,会选择适当的地图去查找。地图可以按多种方式分类,如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按比例尺可分为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地图等。对于7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地图,没有必要让学生枯燥地学习地图的分类。因此,课程标准主要要求学习地理学习中最常用到的地形图和综合性的地图,并隐含不同比例尺地图在内容上的差异。由于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体现现代地理技术,并从培养21世纪公民的角度,课程标准也要求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图

26、像等。学习地图是为了会运用地图,因此,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运用地图的技能是多方面的,并且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培养;结合地图知识的学习,可培养一些基本的技能。课程标准要求的地图方面的基本技能包括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高度、识别地形、选择地图、在地图上查找信息等方面。(3)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学会使用地图不只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地理,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现代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促使学生认识到,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习地图所应达到的一个目标。课程标准选择与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1)在地图上辨别方

27、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是必须掌握的运用地图的三项基本技能。本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方法,而熟练掌握这些技能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训练。辨别方向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包括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其二是能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互方位。这里要求学生能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日常需要,最好不要加深难度让学生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在世界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学习有关极地内容时,再让学生学习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就比较自然了。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某地的经纬度是理解该地的地理位置及其地理意义

28、的基础。当把球形的地球表面转绘成平面图后,经纬度的分布呈现出特定的规律。首先要能在有明确经纬度标识的地图上,读出经纬线交叉点的经纬度。其次要学会在没有南北纬和东西经标识的经纬网地图上判别南北纬和东西经。通常,自南向北,如纬度的度数越来越大,则为北纬,反之为南纬;自西向东,如经度的度数越来越大,则为东经,反之为西经。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学习判别不在绘出的经纬线上的点的经纬度,这要根据图中经纬线的分布状况推算。例如,如果图中经纬线为直线,则可根据相邻经(纬)线的间隔按比例推算其间任一点的经(纬)度。比较理想的是,学生能在各种有比例尺的地图上量算距离。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需要去量算距离的地图,多数是大比例尺地图以至平面图,况且,小比例尺的地图多数存在变形。所以,一开始最好让学生在平面图上量算距离,这样因比较接近实际,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是小比例尺的地图,需告诉学生,用比例尺量算的距离有一定的误差。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根据经纬度间隔估算距离,即在同一经度上纬度间隔1度(或赤道上经度间隔1度),距离约为111千米。在上述三项技能的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