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72.72KB ,
资源ID:228797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8797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a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b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社会不公平现象a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b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和“法不阿贵”的思想,有积极意义c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发展儒学: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主张:为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规定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三纲五常” 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大一统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汉代儒学成为

2、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默写、背诵提示】(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和接受者、目的、内涵、实质和影响。(2)汉武帝兴办太学:时间、性质、目的、影响(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3)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儒经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天下郡国设立学校。【重点、难点破解】在诸儒之中,董仲舒是上承孔子,下启朱熹的人物。董仲舒最突出的贡献是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促进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复习时应注意董仲舒倡导“独尊儒术”的一段典型史料(见汉书董仲舒传);还要注意战国、秦、汉以来我国思想界的发展趋向:由自由走向专制。2成

3、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董仲舒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2)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吸纳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由先秦时的批判时政改为维护现实统治(3)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汉武帝启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汉武帝在全国各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3“独尊儒术”的影响:对当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适应西汉经济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对后世: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对中国人的伦

4、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考点3:宋明理学(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第3课 宋明理学学前思考:宋明理学属于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什么到这个时候会出现演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究竟是怎样的社会存在促成了宋明时期主流思想的演变?1兴起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唐末权臣跋扈、藩镇割据,造成纲纪紊乱,儒家的纲常伦理思想

5、遭受极大挑战加上当时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为儒学到宋明时期的演变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儒学要复兴,说明它曾陷入困境,那么它是怎么摆脱困境,重新复兴的?讲述本课的第二个难题就是如何理解理学对儒学的传承和对佛道思想的批判性吸纳?儒学要复兴,就必须扬长避短,自我完善。A 理学家们通过扬长继承和弘扬儒家传统道德与精神并将其精致化;B 补短建立对世界本原研究的理论体系,改变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弥补其本体论研究的不足并将其哲理化;C 吸纳吸纳佛道的自身修养方法,并将其世俗化,使改造后的新儒学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百姓的需要。D “宋明学者都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

6、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2 主要代表和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本体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认识论-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认识事物的方法)程朱理学地位: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理学家;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

7、无理”,“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1)程朱理学:理学的内涵、程朱何所指、“二程”的理学主张、朱熹的理学主张、程朱理学对后世的影响。(2)陆王心学:心学的内涵、陆九渊的主要观点、王阳明的主要观点、心学对后世的影响。【重点、难点破解】(1)程朱理学:此部分内容很难,估计考查会流于表面,不会深挖,重点掌握程朱理学的含义:理学是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并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高度,形成的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2)二程和朱熹对理学发展的突出贡献: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

8、畴“天理”;朱熹是集大成者,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理学体系。理解“存天理、灭人欲”这一观点的实质。 (3)程朱理学对后世的影响:南宋以后官方哲学、维护专制统治、影响远及周边国家。 (4)陆王心学:注意心学与理学穷理途径的不同:一是外求(向外探索),一是内求(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理解王阳明的心学观点:“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注意: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在明朝中期以后,心学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概念解读: 1、 朱熹强调的“格物致知”一般理解为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探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

9、识。如果没有格物,不接触外界事物,就会使认识陷入空想,没有致知,就会被各种事物的现象所迷惑,因而两者必须相济。其目的主要在于强调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但是,他们过于重视“格物“的追求,因此,最终难免于只埋头研究儒家经书,陷入“支离”的窘境。2、陆九渊强调的“发明本心”出自“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其意为本心即天理,他反对埋首书册,日积月累地追求外在的知识。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用自己的体验来印证各种观点、命题。因此,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正心、诚意等修养功夫得到真善美,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工夫。3、王阳明进一步论证了陆九渊“心即理也”的命题,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之

10、说。他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一种贯穿于万事万物的普遍原则。没有良知,天地万物和社会人生都将成为毫无意义的虚无。但是“,良知”就在人的心中,不需要向外探求。如果人人都有良知,则“满街都是圣人”。因此,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若无有物欲牵蔽,但循着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思 考:1、后来朱熹却被誉为仅次于孔孟的儒学代表人物伪学又是如何被定为官学的?我们经过疏

11、理,可以得出:朱熹的思想与当时官方所尊奉的儒家思想有许多的不一致,加上他的“格物致知”的观点在当时仍存较大争议,所以被确定为“伪学”。但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以天理来克制人欲,以道心来主宰人心,完全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以保证封建王朝的统治长治久安。把儒学的基本精神提到天理的高度来认识,适合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所以朱学渐成官方正统儒学,朱熹被誉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一代宗师”。2、朱熹的主要观点是“格物致知”,我们如何深入浅出地理解这一观点?它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我们可以借用朱熹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观书有感加以挖掘:“半亩方

12、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诗虽以景抒情,但却深刻反映了朱熹的理学思想“格渠水之清,致源头活水之知”。推而广之,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但是“格物致知”和“实践出真知”还是有明显的不同:“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其前提是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如此众多的不同点,为什么都统称为理学?两者的思想来源

13、相同,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两者的根本目的相同,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况且,两者追求的最高范畴都是“天理”,虽然追求的途径不同,但不影响他们对“天理”的共同向往。因此,都属于理学的新范畴。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明理学的评价材料一: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材料二:鲁迅

14、:“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戴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如何理解主流思想的演变在历史与现实中的作用:理学家们重建儒家信仰,有利于巩固加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重视气节,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塑造。当然,他们遏制人的一些自然欲求,也禁锢人们的思想。“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3历史作用: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15、,产生了消极影响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形成原因:政治:君主专制强化严重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阶级:工商业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思想:理学日益僵化,一些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2代表人物及主张: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

16、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默写、背诵提示】李贽的思想主张、黄宗羲的思想主张、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1)复习时注意这几个人物的鲜明特点:李贽的离经叛道(离什么经?叛什么道?如他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批判“存天理、灭人欲”。);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重要观点: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实践出真知、力求解决民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的唯物思想。(2)结合必修一、必修二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发生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可能考综合问答题。(3)命题借助材料的可能性较大,复习时要注意材料的

17、使用,材料要常见,与教材高相关。注意理解清初进步思想与儒学的关系。他们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三位思想家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贽反对迷信孔子及儒家经典;鞭挞程朱理学,提倡个性自由;抨击道学伪善,强调个性发展;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限君权,保证人民基本权利;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作品是天下郡国利病书,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 王夫之世界是物质的,静止时相

18、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共同主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 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根源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3影响: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启迪后世;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与基础,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没形成主流,影响有限,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古代进步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1、战国:荀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制天命而用之”)。2、东汉:王充代表作论衡,反对天人感应

19、说,反对有鬼论, “人死不为鬼”。3、南朝:范缜著神灭论,提出人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4、明朝: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6明清之际: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他反对君主专制。顾炎武踏实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王夫之: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主张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他要“趋时更新”。他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仁”是思想

20、体系的核心。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排斥。西汉: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朝: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引佛教和道教思想的新儒学理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明清时期:早期民主思想产生,儒学受到批判。19世纪晚期: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注意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儒家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1915年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打倒孔

21、家店”的口号,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近代儒学传统地位的动摇:1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学思想进行改造。十九世纪末,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为儒家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2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提倡自由、平等的公民道德。3 袁世凯上台后,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将斗争矛头指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认为儒家思想维护的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新中国

22、成立以后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文革”时期,儒学再次受到猛烈批判,儒学的影响进一步减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想界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同时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内容。【归纳比较】一、从民族觉醒角度看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学西方求变革思想的萌发(从“师夷制夷”到“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思想的兴起(“走日本人的路”) 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影响(“走美国人的路”) 新文化运动的启承作用(“走俄国人的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及其重

23、大意义(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4中西1619世纪情况对比项目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国封建君主专制、重农抑商、闭关政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占主导的是自然经济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出现活跃的儒家思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并完善重商主义、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工业革命进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5对儒家思想的评价积极作用: (1)“仁”、“德政”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2)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凸现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3)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

24、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中仍有很大价值。(4)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都与儒家思想有一定关系,但要与时俱进,批判继承,理性扬弃。消极作用: 儒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与等级社会,压抑、扼杀人性,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钳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之,儒学是中国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民本意识、道德意识与和谐意识等,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立和谐社会都不无裨益。正确对待包括

25、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反对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宋明理学一课概念繁多,抽象艰涩。概念解读不通,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2010年高考浙江卷曾围绕该课内容出过一道试题: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

26、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一首诗是神秀所做: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一首诗是慧能所做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意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这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与朱熹的格物致知说非常相似。这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强调的是心的感悟: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与陆九渊的“发明本心”说也是呼应的。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2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 B、“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C、私人办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D、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2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数千名演员齐声吟诵“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朝闻道,夕死可矣!”等格言,向世界传达了中华文化的深邃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3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A“敬人者,人恒敬之” B“人无有不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富贵不

28、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李小倩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5儒家经典讲过一个故事:齐国的晏子遇见卖身为奴的越石父,觉得他气质不俗,便把他赎出来并带回家,到家后晏子没理他,独自进屋去了。越石父要求与晏子绝交。晏子不解,派人问原因。越石父回答说:“任何人不能以为对人有恩,就可不尊重对方;一个人也不必因受人恩惠而卑躬屈膝,丧失尊严。晏子赎我出来,是其好意。可他在归途中,一直未给我让座,我以为他一时疏忽,没有计较;现在到家了,他却独自进屋,竟连招呼也不打一声,这不说明他仍把我当奴仆看待吗?因此,我还是请晏子再次把我卖了吧!”这则故事A体现儒家思想的“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