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7.14KB ,
资源ID:228769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8769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单元复习大纲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单元复习大纲Word格式.docx

1、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注意:三次产业划分的一般方法,第一产业指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则指余下的其它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影响举例自然地理条件如山区,城市空间结构呈条带状或组团式,平原地区多集中式社会经济活动如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等人口状况人口稠密的区域形成城市群,表现为岛状,人口稀少的区域,城市表现为点状城市化水平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表现为岛状的城市群区域开放程度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业集中,工业区呈岛状对外联系交

2、通发达区域交通线呈网络状4、区域的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1)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自然条件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比重较大资源配置状况资源配置制约产业发展,影响区

3、域产业结构。一般来说,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第二产业发达,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的区域第一产业可能发达劳动力素质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的区域往往劳动力素质较高(2)区域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化空间差异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1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区域2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区域3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时间变化产业结构变化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早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三、二一、二、三中期随着迅速工业化的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

4、,第二产业比重最大二、一、三二、三、一晚期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超过第二产业三、二、一1.2 区域的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1)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相当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少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

5、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2) 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水平得到飞速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得到迅速提高第二 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3)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相当高 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

6、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区域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体表现区位优势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铁路,港口);工业发展历史较早,基础雄厚;农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面临的问题经济体制落后,产业升级迟缓;生产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枯竭(大庆);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

7、区的差距逐渐扩大振兴措施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治理污染优化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国家支持。4、中国的三大工业地带与对外开放格局东部沿海工业地带长江沿岸工业地带陇海-兰新工业地带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4个工业基地长江沿岸地带陇海兰新铁路沿线地带。郑州、徐州、洛阳、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等优势条件拥有众多的港口和航空港,对内对外交通十分便利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水运条件得天独厚。 东西互补,区域发展的梯度和层次较好铁路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不足经济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以外向加工出口型产业为主。层次低,劳动密集型,严重

8、依赖国际市场,如富士康区域发展不够均衡,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较重, 总体的产业层次也较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较大,受水资源匮乏的影响较大发展方向对现有企业和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逐步向拥有水电、有色冶金、化工、轻纺、机械、电子等多种工业带方向发展。加强东西部联系,内联外引,逐步形成联系东西部的重工业地带。1.3 区域发展差异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程度(2)表现: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差异:东部地带外

9、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比重,高、新技术蓬勃发展,城市化水平高;中、西部地带以传统型工业为主,城市化水平不高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带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中、西部地带开放程度低,吸纳外资的能力差,西部大开发以来,对外经贸合作得到很大发展(3)对比分析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的影响因素东部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 以季风气候为主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 自然资源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外

10、资、中外合资、民营企业的比重相当大,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交通运输 状况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工业化进程快相对滞后工业产值较高较低综合实力城市密度较大较小发展基础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业向西推移的趋势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1)秦岭-淮河位置3234N以南N以北地貌丘陵、低山平原、高原1月均温00无霜期812个月38个月积温4500-80001600-4500年降水量800

11、mm以上800mm以下干湿地区湿润地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河流水量大小河流水位变化河流含沙量河流结冰期无有,自南向北渐长土壤红壤、砖红壤棕壤、黑土、钙质土植被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2)南北差异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形多样,以低山丘陵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为主,还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草甸草原分布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以棕壤和黄土为主以红壤、砖红壤为主水文有结冰期无结冰期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丰富水热丰富,生物资源、水力资源、有色金属矿相当丰富 农业生产旱地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12、和四川盆地是全国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工业生产重工业、能源基地、环渤海工业地带工业实力强、门类齐全、形成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工业地带第二产业比重大,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铁路网稠密以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并有内河运输,通达性好对外开放相对南方较低程度高 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面临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3、西部大开发(1)西部大开发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

13、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的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西部地带的10个省(区、市)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比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有利因素丰富的资源(矿产、油气、水能、旅游) 国家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沿边开放) 潜在的巨大市场基础设施的改善,第二亚欧大陆桥、南昆铁路建成,对外联系加强漫长的国界线国家安全和区域经济发展本身的需要不利因素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开发策略和方法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实行重点开发。加强基础设

14、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设和完善边境口岸设施,加强与毗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边境贸易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强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水平和卫生条件(2)中部崛起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基本特点人口超过全国的1/4,国内生产总值接近全国的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值,属欠发达的中间层次。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展速度低于西部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连接南北,承启东西,交通地理位置优越能源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工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基础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 自

15、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较严重工农业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较低,产业层次偏低城乡差距较大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防止水土流失和工业污染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建设精品原材料基地1.4 区域经济联系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1)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区别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课本P24课本P25表现亚太经合组织、欧盟、东盟、上海合作组织波音飞机、通用汽车的生产特点内向保护性、外向竞争性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交织、逐渐融合要求地理上相邻、经济联系密切、契约和协定、协调社会经济政策确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国际规则,建立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影响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

16、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给世界各国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也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提出新的挑战(2)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挑战和机遇的表现机遇挑战发展中国家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经验,避免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弯路,实现后发优势进一步面临发达国家的经济殖民,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失去话语权发达国家进一步利用全球市场,加快自身产业升级产业空心化,发展方向迷失2、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内容对口帮扶成效明显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西部地区投资加大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同时,国家加大了

17、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极大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更加密切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东部地区选派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实现共同发展东部地区在和西部地区的合作中,输出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西部地区输出资源、人力,为东部地区提供广大市场,二者相互协作,实现共同发展3、南水北调(1)南水北调的原因华北地区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雨季较短,降水集中,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少工农业发展较快,人口增加快,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2)南水北调工程概况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水源地长江下游江都抽水站加坝扩容后

18、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和三峡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上游水源地水质差较好最好可调水量148亿立方米130亿立方米170亿立方米路线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并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一路向北经隧洞后穿越黄河至天津;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经济南到烟台、威海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经过华北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到北京、天津。在长江上游通天河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3)地形地势和现有配套设施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地形地势特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

19、高南低,以北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巴颜喀拉山脉横亘在中间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水可顺地势北流水基本可自流向北方,输水隧道需要穿过秦岭部分山地,工程量大可向黄河中上游自流供水,但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工程量巨大现有配套设施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可利用的设施极少工程量较小,前期投资少、工期短需新开挖输水管网系统, 工程量很大,移民多投资巨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深远(4)南水北调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不利影响有利影响东线引起长江径流减少,影响下游水质,河口咸潮入侵;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影响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土壤发生

20、次生盐碱化;水源地水质较差,在引水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缓解供水区的生产用水紧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促进供水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供水区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地区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回补地下水,缓解地下水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降;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引江济汉工程的修建中线水源地环境污染对输水下游地区的影响加剧,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加剧(主要是影响汉江下游的流量)西线目前处在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问题将逐渐明朗4、西气东输和西

21、电东送(1)西气东输工程概况基础气源新疆天然气资源(中亚气源为补充)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东部经济区工程组成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沿线地形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管道要穿越三山(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一塬(黄土塬);五越(三次越黄河,一次越淮河,一次越长江)一网(江南水网)经过省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2)西气东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东部地区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改善沿线地区及长三角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缓解能源紧张缓解运煤交通压力(管道运输)

22、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就业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产业层次,发展经济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天然气化工、新材料等)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加强管道沿线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3) 西电东送西电东送工程的概况北部通道-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地区。主要任务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的煤电基地和黄河上游的公伯峡、拉西瓦等水电站的电力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长江为深谷型河道,可开发22座水电站。随着这些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将有数千万千

23、瓦的强大电力,源源不断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以及广东等地区。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红水河流域的水电),以开发贵州等地火电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用电负荷中心送电。 西电东送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电力输入地区 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改变这里电力不充裕、电力结构不合理(水电低、火电高)的状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煤变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电力输出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电力、冶金等)改变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退耕还林、水土保

24、持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火电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紧张;水电导致的河流生态破坏5、产业转移(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可分为区域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两种情形。(2)产业转移的原因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的地区差异;劳动力市场需求特点的不断变化;对生产组织、职工培训、与其它企业和地方服务行业(包括政府)打交道的投入;由于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打破贸易壁垒,需要开辟国际市场;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租金、环境、原料、科技水平等(3)产业转移举例分析产业迁出的原因对产业迁入区的影响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沿海地区的企业为寻求廉

25、价资源和降低成本,及开拓市场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耗能和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的改善,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台商有很强的吸引力。加速了大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发达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发达地区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导致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以逐步缩小地区差别。(4)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产业移入地产业移出地对经济影响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增加就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快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进程。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加快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经济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因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提高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增加就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劳动力从第二产业移向第三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增幅高于产业移入地区),引起失业人口增加促进区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