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4 ,大小:73.60KB ,
资源ID:228550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8550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学经典20课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学经典20课教案设计Word下载.docx

1、n)。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真有礼貌!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个字。带着大家齐读。生2:老师,“袜与履”中“袜”是指袜子,“履”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平常我们做动词用,其实它的本义是名词。你看看袜子和什么呢?哪个同学可以做他的小老师?生3:我知道了!“履”的本义就是鞋子!真聪明!学贵有疑!但还要善读书。还有什么不懂的,再读读书!我们这本弟子规后还有“经典解说”,请你试着向它求解!(学生读书自学)在这个画面中,学生质疑提问,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质疑探新的精神。(3)这章所写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这些细节往往影响到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北宋著

2、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大家了解吗?(交流王安石的成就)(4)我们手中的这本弟子规里有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读故事)故事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和感染力,还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在读故事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本小节后配备王安石不讲卫生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样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让学生接受。3、链接“经典故事”不讲卫生的王安石(见弟子规第51页)4、“经典拓展”(见弟子规第51页)(1)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相机交流)(2)这个故事后还有几个小问题,你是怎么看这些问题的呢?(完成习题,交流)(3)如果我们能按这一章所说的去做,就能培养出良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

3、的收获。让我们齐背这两句!5、自由创编(1)弟子规是清代的儿童蒙学教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是新时期的弟子,在理解这几句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改一改、编一编!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弟子规。(配乐、独立创编)(2)编好了吗?在四人小组内好好交流交流,把你的大作读给伙伴们听,大家都要洗耳恭听!(四人小组交流)(3)你觉得谁创作得最好,推荐他代表你们小组展示给全班同学听。我们来评评看谁编得最好,谁是我们班的“大学士”。(小组交流后推荐一名代表,全班展示)(4)还有许多同学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在你就可以去找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交流。(全班交流)评析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是诵读、理解,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在

4、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联系个人经验,创编具有时代特点的弟子规,赋予经典以鲜活的生命,以真正继承中华经典中的精华,弘扬民族精神。6、总结延伸(1)到这里,这一章就全部读完了。你能完整地背一背吗?(自由背)(2)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分男女生比赛)这节课只是一个“驿站”或“加油站”。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受到熏陶,获得方法,所以课堂是以“还准备读什么经典书籍”而结束的。给学生打开的是读经典的大门,读经典的广阔天空。让学生一直走下去,读下去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引领学生诵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理解基本意思。2、陶冶学生的情操,培

5、养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习惯。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句中多音字的读音和字义。2、进行及时复习、勤于思考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1、交流展示(1)出示论语学而篇第一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们还记得这段古文吗?这是我国哪位历史名人说的?(2)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共同学习了论语学而篇第一部分,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读背交流,可以按顺序读背,也可以把内容有联系地放在一起读背;可以单人读背;也可以邀请同学合作读背。)(3)学了论语学

6、而篇第一后,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反复单一的读背会让学生对经典著作产生厌倦。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给他们创建平台展示自己。同时,这个环节的目的既是复习巩固旧知,也是对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学习不仅是停留在知识本身,对于知识背后,尤其是这样的经典著作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教师也可以适当引领。(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论语学而篇第一。(齐读论语学而篇第一)(1)论语中还有许多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论语为政篇第二中的两则。(2)请看这一章的其中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示相应内容和自学建议)默读文句,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有不懂的地方

7、记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连起来自己说说句子的意思。无论是何种教学,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即使是教学经典著作也不例外。学生自己产生的疑问,自己才有探究、解决的兴趣。但论语这部经典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要想自己解决问题,势必要借助外力。好的是,我们的这套丛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每一则都标有拼音,每一则后都有“经典注释”和“经典解说”环节,一定程度上已经帮助学生扫清了认读和理解的障碍,所以也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消除了理解的顾虑,这样为放开教学、鼓励学生充分自学奠定了基础。(3)交流汇报通过自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提醒“为”的

8、读音)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用“故”组词。这句话后来演化成了一个成语“温故知新”。(相继出示“新故”、“温故知新”)除了理解论语中的每一则的意思外,文字训练也可以适当地贯穿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训练和积累,达到知识的迁移。同桌合作,一人读原文,一人说意思。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通过借助书本以及大家的互相学习,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生(齐答):没有了。真的没有了吗?那么下面请大家做小老师了。这里有个问题你们思考过吗:“为什么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说明这个人聪明,有创造精神。这种解释是有些道理,但好像理由还不够充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说明是获得了过去连老师也没

9、有讲到的知识,如果把这新知识告诉别人不就是老师了?嗯,有道理。虽然这则论语是我们刚刚学的,不过这个同学已经可以“为师矣”了,因为你已经把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句子做了更充分的诠释。这就叫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对文字本身的理解,“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人文理念才能为学生所吸收,经典著作的教育价值才能得以体现。了解了意思,再来读读原文。(4)“温故而知新”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但凡知识渊博的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毛泽东主席就有这样的习惯,书中“经典链接”里就记载了他的故事。本书每篇后都有相应短小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

10、相比这些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学生接受。链接“经典链接”:毛泽东读书(见论语第26页)“温故知新”:请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用“温故而知新”写一句学习感受。1 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说些什么?(交流感受)故事后的习题,就是用我们这则论语中出现的成语命名的。下面我们就是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和运用了。既然教材本身的语言文字就有和本则论语教学相关的内容,当然要把握好这一契机,随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强化学生的认知。(5)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去对待知识,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一定会受益匪浅的。让我们来背一背这则论语。(集体背诵)3、总结延伸(1)我们已经学了十几则论语了,这其中有些是教导我们如

11、何学习的,有些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事情的,还有些是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你们能自己总结一下学过的这十几则论语分别是属于哪一类的吗?(总结归类)(2)其中哪一则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或者说对你的帮助最大,为什么呢?(结合实际,交流总结)(3)对于学习、对于生活,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能试着像孔子这样用凝练的一句话概括出来吗?(自由创编)理解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联系实际,自我提炼,说明他们已不仅仅停留在学知识的层面,而是具备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学到的知识能被学生自由运用,这才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这样经典才能被赋予新的价值和新的意义。教学随感:我们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少儿读国学经典究竟是利大

12、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在被人们所争论。综观近年来网络及主流媒体对少儿读经典一事的评论,持批评意见者居多。反对少儿读经典的代表性观点是,历史已经证明,四书五经救不了中国,让孩子们背诵经典完全是在开历史倒车,培养不出现代化人才,万一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百无一用的书生,于私不能养家糊口,于公不能报效国家,只怕悔之晚矣。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而言,亲身经历让我深深感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相反,他们的智力、他们的眼界在不断地发展,应该说他们的起点更高。可是,他们却不爱学习,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事。而在我们那一部部国学经典中积淀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精髓都蕴含于此:其中

13、有对学生心智的启迪,有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有对学生审美的熏陶。所以,我觉得国学经典教学有必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熟读经典著作,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诫子书教材分析: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1、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成诵。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情感态度价值观:

14、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教法、学法设想: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

15、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诸葛亮是在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二、初读,读熟课文: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示例: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

16、读,余生纠正,后齐读)4、学生自由朗读。5、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6、学生齐声朗读。三、精读,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参与讨论。3、总结交流: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四、读,赏析文章:故事引子: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

17、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由此引申:1、集体探究:(1)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

18、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A、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板书: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A、论点

19、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D、惜时:(见上,略)(4)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自背。互背。齐背。五、读,积累词句: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六、业设置: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2、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板书设计:诸葛亮淡修身宁泊静明治学致志惜时远。孔子家语孔子家语孔子当年教学的时候弟子各有所记,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

20、1、读准字音,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成诵。2、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论语大家都熟悉了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也是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叫孔子家语。孔子当年教学的时候弟子各有所记,记录孔子言语和孔子当时与弟子等有关人物进行对话的记录。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困穷而改节。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

21、所处者焉。又曰: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四、研读,赏析文章:芝和兰这两种香草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但它们不会因为没有人来欣赏它们变得没有香气;人格高尚的人修行道义以身立德,他们也不会因为艰难窘迫物质贪乏而改变气节。所以说,与人格高尚的人住在一起,就好像住在了放有芝兰的屋子里,时间长了闻不到它的香气,是因为你已经为之同化,满身是香了;而与品德低劣的人住在一起,就好像住进了卖咸鱼的店铺一样,时间长了闻不出它的腥臭,是因为你已与之同化满身臭气了。放有红色朱砂的地方会使其染红,而放有漆墨的地方会被其染黑,因此,想要做君子的人或者说是君子,都会慎重选择他们所居所处的

22、环境。事实上,君子就像芝兰和松梅一样,不会因为没有人来而不芳香四溢,也不会因为清苦卑微而变得庸俗丑陋;他们的志气如香兰一样天长地久不会改变,他们的信念如芝兰一样坚定不移始终如一。五、朗读,积累词句:六、作业设置:背诵全文,积累警句。从军行1、边塞诗歌的特点。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3、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1、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2课时教学准备:幻灯片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1、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2、揭示

23、课题,板书:从军行3、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4、介绍从军行一共诗七首,本课学习的是其四和其五。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2、自读,扫清障碍: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同桌互读,互相正音。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理解词语。结合注释、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及其在表达思想感情中的作用。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四、布置作业:熟读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1、指名读古诗,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2、分别说说两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二、细读古诗

24、,感悟意境(一)学习从军行(一)1、出示课文挂图,教师感情朗读。2、出示问题,引导读、悟:(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3、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4、指导背诵。(二)学习从军行(二)1、指名读,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平明)2、感悟诗情(1)读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支横行大漠的健儿,将要演出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呢?在这种悬想之下,再读后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2)结合诗句说说你从诗的后两句感受到了什么?3、诵读古诗,体会边塞军队的威武形象。

25、三、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两首。2、收集赞美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资料:注释篱: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河:黄河。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岳:指西岳华山。摩:触摸。遗民:指沦

26、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王师:指南宋军队。译文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赏析同示儿诗一样,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也是一篇很富有爱国感情的作品。作者两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开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然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