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272.24KB ,
资源ID:228484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8484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百强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7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百强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7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7孔子论政,以仁为主,而某思想家承其教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侧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伸发展而成。该思想家应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8儒家思想长期占据中国传统文化统治地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时代长期稳定与逐步发展B古代中国大多数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C儒家思想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而更新D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9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A重视礼义道德教育B提出“仁政”思想C主张治国礼法并施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10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

2、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A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B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D“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11墨子一书指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这体现出墨子的主张是A非攻B尚贤C非乐D节用12针对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氏用“八佾舞”,孔子表示反对,主张“克己复礼”,其实质是A提高个人修养B维护传统礼制C扭转天下乱局D规范人际交往13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者,爱人” 贵贱有“序”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A B C D14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儒家以道自任,而且道、墨、法、阴阳

3、“诸子纷纷,则已言道矣皆自以为至极,而思以其道易天下者也”。这说明先秦士子A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B极力倡导道德修养自觉C具有博大胸怀与开放心态D积极宣扬社会变革主张15战国时期,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代表人物是A荀子B韩非子C墨子D庄子16建设和谐的家园,我们提倡虚怀若谷、宽容谦逊、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提出相似主张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武17百家争鸣时期的一位思想家认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何以“明”之?曰A克己复礼B兼爱非攻C道法自然D加强君

4、权18成书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志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评定理论体系。人物志的出现A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B为科举制的诞生创造了条件C标志门阀士族的形成D为三国争雄奠定了人才基础19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0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支派103372

5、110761220篇数31239933692173686107403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21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向东汉顺帝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材料表明A儒学开始成为人才选拔的依据B察举制走向历史终点C东汉的人才选拔机制有所完善D科举考试制度已发端22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该思想强调A官员和将

6、领的选用应遵从宗法血缘关系B选用人才应随时代发展进行适当的调整C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拔德才兼备之人D文臣武将的选拔应该注重基层工作经验23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24由于考官与考生常以师生关系的名义互相勾结、朋比为奸,宋太祖将殿试改为定制。皇帝在殿试时往往亲自充当考官,那么在殿试中录取的进士自然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成为定制的主要原因是A遏制世家大族,加强中央集权B笼络知识分子,加强君主专制C扩大选官范围,维护封建统治D

7、防止营私舞弊,维护社会公平25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ABCD26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唐宋以后,有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如康熙时,举办“干叟宴”,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这种现象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是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需要C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D是宗法观念在生活方面的体现27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于是从武帝以后,汉代的做官人渐渐变成都是读书出身了

8、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以下的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确立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28即位之初,汉武帝虽然遭受挫折,但在选取贤良方正时,留意收揽儒生,授以官职。同时,鼓励学者研读儒家典籍,使五经传习更有系统。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武帝彻底摆脱了汉初的“无为”治国思想B儒家思想符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得到加强D儒家思想只符合西汉国家统一的发展需要29“这种思想托始于黄帝,在老子学说基础上吸收了儒墨名法等学说中的积极成分,形成以政治学说为中心内容的哲学思想。”汉初,“这

9、种思想”在政治上体现为A春秋大一统主张的提出B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C郡国并行制的实施D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30学者江晓原指出,“古人之所以热衷于虚构或牵合天象记录,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天象记录可以直接为具体的政治措施提供帮助。”其思想依据是A三纲五常B敬天保民C天人感应D格物致知31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B是西学东渐的产物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32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并追封朱熹为“太师”,还把他的

10、牌位放进孔庙从祀。宋理宗的言行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C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D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33朱子语类载:“且以饮食青之,凡饥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这意味着朱熹A认为人性本质是恶B肯定人正当的欲求C倡导适当放纵私欲D特别关注百姓生计34(题文)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A三教合一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D民众受到异族统治35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A“格物致知”与“发明人之本心”的矛盾B“理”

11、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D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36朱熹曾为湖南岳麓书院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儒家思想包含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书院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B C D37刘宗周对王守仁学说有一个十分精练的概括:“先生承绝学于词章训诂之后,一反求诸心,而得其所性之觉,曰良知。良知为知,见知不囿于闻见。致良知为行,见行不滞于方隅。即知即行,即心即物,即体即用,即工夫即本体,即下即上,无之不一。”这说明王守仁的心学是A背离理学的基本思想B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C维护统治的官方哲学D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38宋明时期民间自

12、愿组织制定了许多道德公约、互助公约,旨在劝诱人心向善,广教化而厚风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守仁制订的南赣乡约。A儒家伦理逐渐普及B心学成为当时儒学中的主流思潮C社会风气日益败坏D王守仁的思想成为官方正统儒学39下面是古代学校(书院)必读历史教材统计表(部分)。朝代、学校(书院)教材名称汉武帝时期的太学、郡国学校春秋(孔子编)五代书院史记汉书后汉书宋代书院资治通鉴纲目(朱熹编)明清书院二十一史、资治通鉴纲目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代历史学科A教材的来源趋向多元化B吸收国外思想成果C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D与科举考试相联系40他式图从精神层面化解16世纪的社会危机,强调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否

13、定用外在的天理来管束人心。“他”是A程源B朱熹C陆九渊41冯天瑜教授认为:“唐代的三教(儒学、道教、佛教)并行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人们不以一教为尊,亦不必以自己的信仰去屈从于一尊意志。”这种“三教并行”政策A导致唐朝统治思想混乱B导致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C使佛教成为统治思想D使道教取代了儒学42下图漫画一团和气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形成了思想体系B使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D推动了新

14、儒学体系的诞生43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数量2人5人21人710人7098人A政府治国严谨B妇女地位有所上升C儒学地位衰落D理学摧残人性的一面44“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名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他们都忠实地坚守着这个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A“仁政”思想B“天人感应”思想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45顾炎武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认为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

15、”在此,顾炎武A认为前人研究成果不可超越B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C强调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D否定明代学术成果重视调查研究46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47中国明清时期的黄宗羲和近代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们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反对君主专制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提倡自由、平等D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48明清时期某些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黄宗羲就是其中一员。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A“民

16、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宇宙便是吾心”C“天下为主,君为客”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部著作A明夷待访录B日知录C天下郡国利病书D船山遗书50黄晓军在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中写道:“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这反映出A明末清初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他们彻底否定传统儒学的地位C他们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D他们对未来社会有一个完整的构想51学者高汉城在中国文化历程述略中指出:“明清王朝的嬗递促使部分胸怀亡国之思的文化人,对古今之变、天地之理作一番

17、重新思考。”他们提出的主张A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B否定了封建制度C描绘了资本主义国家蓝图D强化了农本商末观念52“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王守仁B陆九渊C李贽D朱熹53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A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B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C否定帝权D提倡法治和众治54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了,对于“新”的主要含义,同学们提出下列四种观点,你认为最正确的是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C推翻清政府,改革国家体制D“向西方

18、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55下表为“宋代至清代我国不同性质书院比例表”,对其原因理解正确的是A理学取得正统地位B商品经济促进思想繁荣C教育事业篷勃发展D思想控制日益强化56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一书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B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C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D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不大57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19、由此可见,李贽A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58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A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B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C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D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二、材料分析题59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20、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体现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相关主张。材料二 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背景。材料三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

21、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3)依据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陈独秀的观点,并指出其论证的理论依据。6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基础逐渐瓦解摘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文翁入成都任蜀郡守,“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遂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

22、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摘自汉书循吏传材料三:一个汉代青年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遴选到中央,又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以及该特点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原因。(2)根据材

23、料二,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西周到西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61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已出现装载数量数十万石的大海船,瓷器、丝绸与东南亚直至欧洲都有交易。据考证: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宋代是一个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朝代,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北宋都城开封商业区“市”和居民区

24、“坊”已没有界限,到北宋中期,开封的街市变迁完成了从坊外店肆到坊墙开门侵街店肆再到夹街店肆的演变过程,市内到处设有晓市、鬼市、晚市和夜市,全城店铺林立。材料二北宋赋税结构材料三儒学在宋代理学思潮中发展到了极致,国家被视为一个大家庭,君主同父亲一样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像孟子所强调的,他必须具有完美的道德。材料四科举制度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宋太宗时在科举考试中开始使用糊名法。(糊名法在当今中国各类考试中仍普遍使用。)明清时八股文是一种简单且良好的文章格式,采用这种方式来写文章,思维缜密,格式严整;但它一意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科举制度在1905年废止。在科举的存废和利弊上,不同学者观

25、点不一。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顾炎武科举虽然不好,但是没有科举,那个时代更坏!疯狂的科举潘剑冰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钱基博(1)根据材料一、二所提供的信息,概括宋代商业上出现的新气象。(2)写出宋代理学的两位代表人物。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理学家的政治理想。(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若请你评价对科举制度,你会更注重材料四中的哪种主张?并说出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62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