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43.19KB ,
资源ID:228466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8466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刑法分则课件5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刑法分则课件5Word下载.docx

1、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不特定是危害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特征。 2 这类犯罪的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 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包括已经造成实际损害结果的行为,也包括虽未造成实际损害结果,但足以造成严重后果,危害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从行为方式看,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3 这类犯罪的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少数是特殊主体。前者如放火罪、劫持航空器罪等,后者如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主体,为依法配备、配置枪支的人员。有些犯罪可以由单位构成,如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还有些犯罪只能由单位构成,如工程重大安

2、全事故罪。有些犯罪由于社会危害性较大,刑法第17条对这些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作了专门的规定,如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 这类犯罪的主观方面:既有故意,也有过失。 具体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故意犯罪,如劫持航空器罪,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等只能是直接故意,而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等,则可以由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构成。 二是过失犯罪,如交通运输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等。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 危害公共安全罪规定在刑法分则第二章中,共有26个条文,46个罪名。该章犯罪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

3、犯罪。 2 破坏公共设备、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3 实施恐怖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4 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及危险物质管理的犯罪。 5 重大安全事故犯罪。第二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一、放火罪 二、决水罪 三、爆炸罪 四、投放危险物质罪 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六、失火罪 七、过失决水罪 八、过失爆炸罪 九、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十、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放火罪 (一)放火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犯罪构成为: 1 客体要件:公共安全 2 客观要件: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 主体要件:一般主体

4、。刑法第17 条第2 款规定,已满14 周岁不满16 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 犯罪主观要件:故意。放火的动机不影响放火罪的成立。放火罪的司法认定 (1)本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认定放火罪的既遂、未遂,通常以“独立燃烧说”为判断标准。只要实施了放火行为,点着了目的物,引起目的物燃烧,使目的物有被焚毁的危险,即使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目的物被焚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放火罪的既遂。反之为未遂。 (2)放火罪与失火罪的界限。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人主观上对可能发生火灾后果的心理态度。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引起火灾,而希望或放任发生,就应定放火罪。 (3)放火罪与以放火方法实施其他

5、犯罪的界限。放火罪的刑事处罚 根据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决水罪 决水罪:是指故意决水,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使用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构成要件: 客体:公共安全。 客观方面: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决水行为。 主体: 主观方面: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根据刑法第114条和第115条的规定,犯本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

6、期徒刑或者死刑。三、爆炸罪 爆炸罪:是指故意用爆炸的方法,杀伤不特定多数人、毁坏重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客体: 客观方面: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主体:依据刑法第17 条第2 款的规定,已满14 周岁不满16 周岁的人犯爆炸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主观方面: 刑事处罚:四、投放危险物质罪 (一)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形、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犯罪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司法认定 (1)与以投放危险物质为手段实施的其他犯罪行为的区别。不论在何种场合投放,投放危险物质行为的具体指向如何

7、,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投放危险物质行为会引起不特定多数人或者不特定多数禽畜伤亡,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就应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论处。 (2)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界限。后者是指行为人违反毒害性物品管理规定,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但其是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的重大事故,只能由过失构成;本罪不受前述范围限制,且主观上是故意。 (3)与环境污染行为的界限。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刑事处罚 根据刑法第114条、第115条的规定,犯本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

8、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犯罪构成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 其他危险方法” ,是指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之外的,但与上述危险方法相当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方法 六、失火罪 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构成要件行为人实施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危害公共安全行为。过失。指行为人对火灾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而不是对导致火灾的行为的心理态度。 根据刑法第115条第2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七、过失决水罪 过失决水罪:是指过失损坏水利设施,引起水灾,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

9、后果的行为。行为人实施引起水灾的行为,即改变水势,使之泛滥成灾的行为,且已经造成法定的严重后果,即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重大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过失,包括过于自信过失和疏忽大意过失。八、过失爆炸罪 过失爆炸罪:是指行为人出于过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过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过失引起爆炸的行为与严重后果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即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必须是由于行为人的过失爆炸行为引起的。过失,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也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刑事处罚九、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过失投放危险

10、物质罪:是指行为人过失投放危险物质,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过失投放危险物质,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的行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和疏忽大意。十、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过失以失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实施与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的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相当的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行为与造成的严重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第三节 破坏公共设备、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一、破坏交通工具罪 二、破坏交通设施罪 三、破坏电力设备罪 四、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五、过

11、失损坏交通工具罪 六、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 七、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 八、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九、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十、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一、破坏交通工具罪 (一)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 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这是一种以交通工具作为特定破坏对象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犯罪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客观要件 所谓倾覆是指车辆倾倒、颠覆、船只翻沉、航空器坠落等。 所谓毁坏是指使交通工具完全报废,或受到严重破坏,以致不能行驶或不能安全行

12、驶。 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足以造成交通工具倾覆或者毁坏的危险,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判断: 一要看被破坏的交通工具是否正在使用期间。 二要看破坏的方法和部位。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司法认定 (1)与放火罪、爆炸罪的界限。使用放火、爆炸的手段破坏交通工具的安全与放火罪、爆炸罪犯罪手段相同,而且都危害公共安全。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放火罪、爆炸罪侵害的对象则是上述交通工具以外的其他公私财物和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实践中发生的出于盗窃目的破坏交通工具的案件,易与盗窃罪相混淆。区分两者的关键在于破坏的对象和侵犯的客

13、体不同。前者行为人以盗窃为目的,破坏的是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的重要装置和部件,足以造成交通工具倾覆、毁坏危险,因而侵犯了交通运输安全,应以破坏交通工具罪论处。后者行为人出于盗窃的目的,毁坏的是非使用中的交通工具,或者交通工具的一般设备。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刑事处罚 根据刑法第116条、第119条的规定,犯本罪,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破坏交通设施罪 概念 破坏交通设施罪:是指故意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

14、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交通运输安全。 对象:正在使用中的直接关系交通运输安全 的交通设备。使用各种方法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航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行为。一般主体,即可以是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根据刑法第117条、第 119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三、破坏电力设备罪 概念: 破坏电力设备罪:是指故意破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118条、第119条的规定,犯本罪,尚未

15、造成严重后果,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破坏电力设备罪的构成要件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客观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破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破坏的方法一般不影响定罪。破坏行为以放火、爆炸方式进行的,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规则,应以本罪处理,不适用放火罪、爆炸罪。四、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是指故意破坏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燃气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公共安全。 对象:正在使用中的燃气或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客观方面:使用各种方法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故意 根据刑法第118条、第119条的规定,犯本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

16、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五、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是指由于过失而引起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正在使用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大型现代化交通工具。实施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所谓严重后果,指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 根据刑法第119条第2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六、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 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是指过失损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等交通设备,危害公共安全,致使火车、汽车、电车、

17、船只、航空器倾覆或毁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实施损坏上述交通设备,危害公共安全,致使火车等交通工具倾覆或毁坏,造成严重后果的过失行为。七、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是指过失损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公共供电中的公共安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过失损坏电力设备,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过失,包括疏忽大意与过于自信。八、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是指过失损坏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易燃易爆物品的公共安全。实施使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遭受毁坏,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过失,过于自

18、信和疏忽大意九、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是指故意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传播、通信方面的公共安全。正在使用中的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 刑事处罚 根据刑法第124 条第1 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 年以上7 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7 年以上有期徒刑。十、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是指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与通信相联系的公共安全。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12

19、4条第2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四节 实施恐怖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一、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二、资助恐怖活动罪 三、劫持航空器罪 四、劫持船只、汽车罪 五、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一、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积极参加或者参加恐怖组织活动的行为。本罪为选择性罪名。 行为对象:可以是本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人。组织、领导、积极参加恐怖组织活动。直接故意 ,并且具有进行恐怖活动的目的。 根据刑法第120条的规定,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积极参加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他参加

20、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根据刑法第120条第2款的规定,犯本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客观方面 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领导、积极参加恐怖组织活动。 组织: 行为人首倡、鼓动、发起、召集有实行恐怖活动目的的人结合成恐怖活动组织的行为。 领导: 恐怖组织成立以后,恐怖组织的领导者所实施的策划、指挥、布置、协调恐怖组织活动的行为。 参加: 明知是恐怖组织,自愿加入的行为。 恐怖组织 :须是3 人以上,以实施恐怖活动为目的,具有严密的组织性,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和危险性的组织。 二、资助恐怖活动罪 资

21、助恐怖活动罪:是指以金钱或者其他物质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行为。社会的公共安全。以金钱或者其他物质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行为 。一般主体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根据刑法第120条之一的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处罚。三、劫持航空器罪 劫持航空器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危害航空运输的行为。复杂客体,既危害了旅客人身、财产以及航空器的安全,即航空运输的

22、公共安全。必须是使用中的航空器。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危害航空运输安全。 根据刑法第121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 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四、劫持船只、汽车罪 劫持船只、汽车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车的行为。只能是使用中的船只、汽车。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车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122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劫持船只、汽车罪客观方面 暴力,是指对船只、汽车上的人员,特别是驾驶人员、售票人员,实施捆绑、殴打、伤害等行为,迫使船只、汽车改变方向或自己亲自控制航空器。 胁迫,是对乘务人员施以精神恐吓和强制,如以车、船相威胁,使驾驶、操纵人员不敢反抗,听凭其指挥或自己亲自操纵驾驶。 其他方法,是指上述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任何其他劫持方法,如使用麻醉品将驾驶人员致醉、致昏等,使驾驶人员处于不能反抗或不知反抗的状态,从而达到劫持船只、汽车的目的。 本罪是行为犯,只要实施了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车的行为,即构成本罪既遂,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五、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是指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航空器的飞行安全。飞行中的航空器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