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该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必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 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节
2、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3.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3) 情感目标:1.通过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
3、成的原因(我突破难点的方法是:采用问题引导法,巧设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讨论,质疑,研究,最后老师加以总结归纳)二、说教法根据教学理念,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合作探究教学法: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 三、说学法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中的“以学生的学为主,以教师的教为辅”的特点。四、教学过程:为了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几下几个环节:【导入新课】播放自制视频秦岭内容,指
4、出视频中一句话“因为秦岭中国有了南方和北方”,由此引入本课要学习的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板书课题:秦岭淮河线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点出了本节课的内容,过渡非常自然。【讲授新课】【承转】地图上,秦岭淮河在什么位置呢?1.指导学生完成P4活动(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质疑、释疑。2.学生合作探究秦岭淮河线在气候方面的地理意义,此处是重点、难点,教师要精心设计。给出问题指导如下:(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干湿地区)的分界线。(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温度带)的分界线。(3
5、)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年等降水量线。(4)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等温线,该线以北河流会结冰,以南则不会。(5)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气候和气候的分界线。由以上分析得出秦岭淮河线南北在气温和降水方面有所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视频(冬季冷空气不容易翻越秦岭南下,夏季的暖湿气流也难以北上)说明了秦岭的高大,起到了阻挡的作用。因此出现了此线南北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即气候差异。以此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也为P4活动3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又由于气候不同会造成地理景观的不同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有所差异。那么具体有哪些不同呢?依次让学生探究、最后总结出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
6、学任务。通过以上的学习,他们急切需要一块用武之地,于是我带着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3.巩固练习:完成P4活动3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4.拓展提升:总结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接下来,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这道题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图展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景观图提问同学们知道地图上的景观图都分别是表示我国的哪些地方呢?学生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正。【承转】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分界线。板书课题第一节秦岭淮河线小黑板秦岭淮河线示意图提问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
7、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湖北河北江西山东浙江山西学生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指图回答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75“秦岭”与P76“淮河”提问1、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是。2、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订正。教师补充1、黄河多次泛滥,大量泥沙淤高了淮河中游的河床,使它成为半“地上河”,下游入海出路被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水量大增,下游又无通畅的泄水渠道,以致使它泛滥成灾,这就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原因。(说明:淮河旱涝灾害频繁)2、淮河两岸大量的工业废水的注入,加上
8、淮河流量不大,其自身的自净能力较差,所以这一带有这样的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说明:“淮河的污染严重”提问3、淮河应该如何治理呢?讨论学生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作适当的解释、补充淮河的治理:上游:修水库,作好水土的保持工作中游:修蓄洪工程下游:开辟新的入海通道政府应对淮河沿岸的工厂加强治污力度,对限期不能达标的工厂、企业强行实行关、停、并、转等等。【承转】了解了秦岭淮河线的位置、特征之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条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板书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活动学生分组完成教材P76的活动第1题。“猜一猜,这是我国的
9、哪一条山脉”?地图展示展示秦岭的景观,以及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南北两侧的农作物、南北两侧的居民主食情况。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借助地图上的景观图,依次向学生说明:秦岭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主食以面食为主,树木冬季落叶。秦岭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主食以大米为主,树木大多常绿。活动学生完成教材P77的活动第2题“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的最低气温为7.6,这是为什么?”【讲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指正。强寒潮发生时,偏北风南下,遇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阻挡,其南侧的安康受强冷空气影响降温幅度小,而北侧的西安
10、则降温幅度强烈。【承转】由活动的1、2题可知,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有许多地理差异。小黑板教材P77的“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空白表格)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 河流的封冻 年降水量的大小 河流水量的大小 耕地的类型 主要的粮食作物 作物的熟制 主要的经济林木 主要的运输方式 小黑板展示课堂小结秦岭淮河线是我国1月份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同时它也是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温度带中带与带的分界线,在干湿地区中,这条线还是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四大区域中是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学生回答、教师订正。)这节课的知识点特别重要,因此,在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的
11、位置,同时以书上P4活动题(1)(2)为主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二,教师根据视频让学生了解秦岭的风光,再讲述淮河的情况;第三,通过对秦岭淮河线在气候方面的意义的讨论,引出此线两侧的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知道秦岭淮河两侧明显的地理景观也有所不同。最后总结归纳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景观差异。从而也为完成活动(3)作了铺垫。说教材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只对区域地理宏观进行介绍,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说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秦岭、淮河的走向和流向,以
12、及它们经过的主要省份,以及秦岭、淮河的基本概况。2.掌握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2.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去旅游,在课堂上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重要的地理意义难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说教法 这节课在初中升中考都会经常考到,因此,在这节课主要让学 生在地图上描出秦岭淮河的位置,然后学生分组讨论书上的活动题;第二,教师讲述秦岭淮河的情况;第三,通过分析秦岭两侧的气温现象,引出秦岭淮河两侧明显的地理差异说学法为了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读图,描图,讨论,做活动题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地图展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景观图提问同学们知道地图上的景观图都分别是表示我国的哪些地方呢?说板书【板书设计】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秦岭淮河线一、秦岭与淮河1、秦岭2、淮河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文 章来源 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