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0 ,大小:123.17KB ,
资源ID:227768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7768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经济法基础》重点总结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经济法基础》重点总结知识点整理Word下载.docx

1、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居住、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公民是各国法律关系的基本主体之一,是指具有某一国国籍的自然人.国家机关,包括权利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各种企业事业组织;各政党和社会团体.这些机构和组织主体,在法学上可以笼统地称为法人.如在国内,国家是国家财产所有权唯一和统一的主体;在国际法上,国家则是国际法关系的主体.资格法律关系的主体资格包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两个方面.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是一致的,同时产生、同时消灭.公民的行为能力不同于其权利能力,具有行为能力必须首先具有权利能力,但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是指一定个人或组织能够参加某种法律关系,依法享

2、有一定的权利和承担一定的义务的法律资格.公利能力依不同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法人权利能力的范围则由法人成立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决定,自法人成立时产生,至法人终止时消灭.权利能力就是一个人或组织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权利能力是任何个人或组织参加法律关系的前提.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确定公民有无行为能力,一看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二看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国将公民行为能力划分为三类: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是指达到法定年龄、智力健全、能够对自己行为负完全责任的自然人公民.在民法上: 18周岁以上的

3、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已满16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行为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只有部分行为能力的公民.在民法上: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在刑法上: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公民视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是指完全不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公民.在民法上,不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行为能力人.在刑法上,不满 14 周岁的未成年人,被视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

4、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法律权利和义务作为构成法律关系内容的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共同处于法律关系这一统一体中.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而任何一方的义务又都是为实现他方的权利而设定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在大多数民商法律关系中,任何一方既是权利主体,同时也是义务主体.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自主决定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行为权;要求他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请求权;一旦被侵犯,有权请求国家予以法律保护获得法律保护权.依法享有权利的主体称为权利主体或权利人.如公民依法享有继承权,可以接受继承,也可以放弃继承;财产所有权人有要

5、求他人不作出侵害其所有权或妨碍其所有权行使的权利.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担负的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负担或约束.积极义务:以积极的作为方式去履行义务,如纳税、服兵役等.即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消极义务: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去履行义务,如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等.即不得作出某种行为依法承担义务的主体称为义务主体或义务人. 客体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体应当具备的特征是:能为人类所控制并对人类有价值.在不同国家与不同历史时期,法律关系客体的具体内容与范围不同,并在不断发生着演变.一般认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非物质财

6、富和行为三大类:物指能满足人们需要,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并能为人们现实支配和控制的各种物质资源.自然物:土地、矿藏、水流、森林; 人造物:如建筑、机器、各种产品等;一般等价物:货币与有价证券.财产物品的一般价值表现形式物既可以是固定形态的,也可以是没有固定形态的,如天然气、电力等.将人身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必须注意:1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的物,不能作为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的客体.2权利人不得对自己的人身进行#或有伤风化的活动,不得滥用、自践人身和人格.3对人身行使权利时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出法律授权的界限,严禁对他人人身非法强行行使权利.如有监护权的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子女的人身.非物质财富

7、非物质财富也称精神产品或精神财富,包括知识产品和道德产品.知识产品也称智力成果,是指人们通过脑力劳动创造的能够带来经济价值的精神财富.如著作、发现、发明、设计等,它们分别为著作权关系、发现权关系、发明权关系、商标权关系的客体.智力成果是一种精神形态的客体,是一种思想或者技术方案,不是物,但通常有物质载体,如书籍、图册、录像、录音等,就是记录、承载智力成果的物质形式.道德产品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所取得的非物化的道德价值,如荣誉称号、嘉奖表彰等,它们是公民、法人荣誉权的客体.行为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是指人们的一切行为,而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作为积极行为或不作为消极行为,是人

8、的有意识的活动.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和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等.行为是行为过程与其结果的统一.3、法律事实 任何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都要有法律事实的存在.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按照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可以将法律事实划分为两大类: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分类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可避免,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由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又称自然事件、绝对事件.例如: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或者生

9、老病死、意外事故等.由人为原因引起,但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又称社会事件、相对事件.社会革命、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因野炊引起的深林大火不属于相对事件.法律行为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人的行为并非都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其对应的是非法律行为,即不受法律调整、不发生法律效力、不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简言之,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分类标准分类内容备注代表行为根据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合法行为#行为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积极行为作为主动去做必须依法纳税消极行为不作为被动去做不得重点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作出意思表示行为要想行为产生法律效力,必须要表

10、达出来让别人知道认可.签合同、立遗嘱不表达无效非表示行为要想行为产生法律效力,只需要完成一件事情,不需要表达出来让别人知道,也叫事实行为.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重点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单方行为指由法律主体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单方意思表示遗嘱、行政命令等;多方行为指由两个与以上的多方主体意思表示成立的法律行为多方意思表示合同行为.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要式行为必须具备某种特定形式或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支付、票据结算非要式行为无需特定形式或程序即能成立的法律行为根据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自主行为自己去完成一项行为提起诉讼代理行为委托别人完成一项行为要注意区分意思表示行为

11、与要式行为,其中意思表示行为是必须表达出来,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形式,而要式行为一定是书面的形式.法律行为的反向问法:订立遗嘱属于积极行为、意思表示行为、要式行为立遗嘱需要特定形式;提起诉讼也属于法律行为.4、法的形式层次制定机构举例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制定国家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2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基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在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也有权对其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1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某一方

12、面的基本问题,其调整面相对较窄.2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有权就相关问题作出规范性决议或决定,其与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法规行政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1其地位次于宪法和法律,但高于地方性法规2通常冠以条例、办法、规定等名称.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常务委员会市城乡规划条例#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 地方条例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与其常委会可直接制定地方性法规.2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与其常委会可制定地方性法规,但要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批准.3经济特区省、市的人大与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制定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3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不得

13、违反上级法律,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2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司法依据之一,其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性政府法规自治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自治区立法条例#自治区自治条例1自治区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2自治州、自治县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3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与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特别行政区的法、特吧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全国人大可直接制

14、定特别行政区基本法2特别行政区可依法制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的、在该特别行政区内有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属于特别行政区的法.行政规章部门部委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国务院所属的具有行政职能的直属机构发布的具有行政职能的规范性文件,也属于部门规章的范畴.2行政规章在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仅起参照作用.为保证公平合理性是审理行政案件,因为规章就是行政机关订立的,发生行政纠纷不再强制使用.3政府规章除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外,还不得与上级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地方政府规章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2、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

15、人民政府#市旅馆业管理办法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办法办法国际条约国家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1国际条约不属于国内法的范畴;2我国签订和加入的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具有同样的拘束力;3国际条约也是我国法的形式之一.5、法的分类划分标准法的分类记忆方法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划分成文法有关机构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规范性文件创法成不成不成文法有关机构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划分根本法根本法就是宪法,具有最严格的制定和修改内三小子根本太普通普通法指除宪法以外的所有法律具体规定根据法的内容划分实体法指从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

16、律,如民法、刑法内容很诚程序实实体程序法指为了保障实体权利和义务而制定的有关程序方面的法律,如刑事、民事诉讼法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一般法指在一国领域内对一般公民、法人、组织和一般事项都普遍适用,而且在它被废除前始终有效的法律,如宪法、民法、刑法等小三空间时间人文长的特别一般特别法指只对特定地域、特定主体、特定时期、特定事项有效的法律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划分是相对的.如公司法相对于民法通则是特别法,相对于各具体企业法就是一般法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划分国际法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国家间的相互关系,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各国公认的国际惯例,实施则以国家单独或

17、集体的强制措施为保证祖主体国国内法国内法的主体主要是该国的公民和社会组织,调整对象是一国内部的社会关系,渊源主要是制定国立法机关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实施则以该国的强制力加以保证根据法律运用的目的划分公法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为公法,如宪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目的是为了开公司私私法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为私法,如民法、商法6、适用法的效力原则等级效力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特别效力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时序效力新规定与旧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规定变通效力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

18、变通规定优先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的经济特区法规的变通规定优先其他效力1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2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由国务院裁决.3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4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5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

19、委会裁决;6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7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7、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一个国家现行法律规范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涉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各种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但是它们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统一的体系.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指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1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如调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行政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构成行政法部门.2其次是法律调整的方法.如民法和刑法,

20、都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但民法是以自行调节为主要方式,而刑法是以强制干预为主要调整方式,民法要求对损害予以财产赔偿,而刑法则对犯罪人处以严厉的人身惩罚.一个国家现行的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法律部门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可以交叉、重合,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方便与不方便、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我国的诉讼制度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发生经济纠纷,除诉讼外,还可以通过仲裁这种非诉讼的方式解决.现行法律体系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1宪法与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宪法是国家的

21、根本法,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法律:有关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制度的法律;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法律;有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法律;有关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法律.2民商法法律部门:民法、商法是规范民事、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所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以平等地位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称为横向关系.民法调整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法人与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以与人身关系.商法可以看作是民法中的一个特殊部分,是在民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商事

22、活动的需要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公司、破产、证券、期货、保险、票据、海商等方面的法律.3行政法法律部门:行政法是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有关行政管理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督以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而发生的法律关系称为纵向关系.在这种管理与被管理的纵向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行政行为由行政机关单方面依法作出,不需要双方平等协商.4经济法法律部门: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3、经济法是在国家干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法律门类,一方面与行政法的联系很密切,另一方面又与民法、商法的联系很密切.往往在同一个经济法中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既有调整纵向法律关系的,也有调整横向法律关系的,因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5社会法法律部门: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社会法是在国家干预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法律门类,所调整的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社会不同部分之间的法律关系.6刑法法律部门:刑法是规范犯罪、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是一个传统的法律门类,与其他法律门类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最广

24、泛;二是强制性最严厉.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调整因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的诉讼制度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解决经济纠纷,除通过诉讼打官司外,还可以通过仲裁这种非诉讼的途径.第二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1、经济纠纷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即涉与经济内容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以下的平等与不平等是指法律关系上的不平等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不是法律地位的不平等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纠纷分类平等平等主体之间涉与经济内容的纠纷如:公民之间的合同纠纷不平等主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

25、机关之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的涉与经济内容的纠纷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就纳税事务发生争议解决途径在我国,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横向关系经济纠纷平等主体仲裁;民事诉讼法院起诉.此处的仲裁指的是经济冲裁或商事仲裁,即由仲裁法调整的仲裁.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应当遵循或裁或审原则,即只能在仲裁或民事诉讼中选择一种解决争议.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因为仲裁协议生效,即选择仲裁,法院无法管辖,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这在法律上称为或裁或审原则.管辖权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权力或权

26、限.纵向关系经济纠纷不平等主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法院起诉.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可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解决.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方式都是由行政管理相对人一方提出申请,选择哪种方式与纠纷的性质有关.选择复议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处以罚款,是行政处罚、必经复议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就纳税发生的争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只能复议调整征用土地资源所有权2、仲裁仲裁是指由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对纠纷依法定程序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1仲裁以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为基础.2仲裁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中立第三者仲裁机构进行裁判.仲裁机构是民间性的组织,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对经济纠纷案件没有强制管辖权.3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1995 年9 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简称仲裁法是仲裁活动进行的基本法律依据.本节所讲述的仲裁指的是经济冲裁解决仅仅由经济引起的纠纷,故劳动纠纷应当提请劳动仲裁.适用范围适用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