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1.02KB ,
资源ID:227644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7644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综述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综述文档格式.docx

1、(二).民俗旅游;对于民俗旅游,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定义,现列出以下两种:1、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2、 民俗旅游是指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以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 可以看出,以上两种定义有所差异,但是不难发现他们都称民俗旅游为一种文化旅游。(三).民俗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企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各类民俗事项的总和称为民俗旅游资源。它是形成旅游者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参加民俗旅游的促进因素;民俗旅游资源一般具有

2、以下特征:1.世界性 凡是民族的都是世界的,是人类共有的文化结晶,民俗的传承性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其播布性使其成为整个世界的文化体系,为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往提供了条件,民俗旅游资源的世界性是民俗旅游者产生的先决条件。正如我国黔东南的苗族文化的保护性开发使其成为世界最大的苗族民俗文化旅游圣地。2.地域性 这是生态-经济环境作用的结果,民俗的地域性往往也体现为独特性;就如美国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傣族的泼水节和苗族的苗年节。3.集体性 民俗事象的产生都是集体作用的结果,个人是不会产生民俗的,多数的民族活动都具有社会性和群体性,如苗族的芦笙舞,彝族的火把节,重在大众的参与性,而这一点也是民俗旅游

3、资源开发中需要重点考虑的;4.增智性 民俗旅游是高品位、高层次的旅游,游客不仅具有零距离了解民族文化的机会,同时还可以获得知识的洗礼;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可以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启迪美感,还是科学考察的鲜活素材。5.封闭性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积淀、传承和发展,具有完整、系统和稳固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保守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如苗族人民保持到现在几千年不变的传统。二、民俗旅游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一).民俗文化的重要价值:1.民俗文化是民族历史的积淀、传承和发展;黔东南苗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却没有通用的文字。在苗族发展历程中,苗族飞歌、苗族古歌、苗族服饰等都起着记载民族历史、纪念苗族先

4、民和记录神话传说的作用,尤其苗族服饰被人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它不仅是一种技艺传承,更是文化内涵的精神传承,这正是民俗文化的魅力。2.民俗文化促进现代文化发展; 现代文化的发展往往从古老的民俗文化得到启发;当代艺术审美开始追求原生态,设计师们就尝试将苗民族服饰技艺和传统装饰图形作为创意的元素。苗族服饰文化内涵深厚,给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其自由驰骋的图形符号、丰富夸张的色彩表达唤起大众对原生态文化艺术的感知和景仰,让现代设计洋溢着浓厚的中国风格与民族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意识、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3.民俗旅游资源具有精神满足的功能;社会的发展带给人们越来越快的生活

5、节奏,整天匆匆忙忙,于是他们开始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希望找到一处充满着真、善、美的地方。于是传统的民俗文化便作为美的资源开发出来,并且从中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愉悦。(二). 民俗旅游不合理开发和现代文明冲击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1. 过度开发使民俗旅游资源破坏严重;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逐见成效,但是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实行掠夺式开发,造成民俗文化资源严重破坏,一些民族传统文化在我们还未认清其社会价值前就已消失、解体;同时很多被人类“涉足”的民间习俗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渐渐变异或者消失掉;众所周知,苗族服饰文化是其一大特色,而随着旅游的发展,它渐渐成为机器制作的工艺品,完全丧失了其中所蕴涵的文

6、化价值。民俗旅游的开发既有利于改善环境,但是也能破坏环境。西江千户苗寨开发后的环境条件比开发前有了极大的改善,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但我国很多民俗旅游区在开发中并没有注意到可持续发展,交通条件改善了,空气却变坏了。旅游者蜂拥而至,带来了丰富的财富,但也留下大量的垃圾; 景区物价上涨,居民无法承受。这些现象在我国多数民俗旅游区都能见到,民俗文化保护的警钟在耳边敲响。2. 民俗风情的商业化和庸俗化;为了吸引大量的游客,人们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民俗文化,将其舞台化、程序化。这样的后果是民俗文化失去其原始性,淳朴的民俗被歪曲。由于传统思维和当前社会建设的一些误区,在旅游开发中常常出现一些破坏性的举动,导致

7、民俗风情商业化和庸俗化。3. 虚伪民俗;伪民俗是“打着地道的民间传说的旗号,通过假造和合成出来的作品”,人们为了增加旅游商品,编造拼凑的旅游地本不存在的民俗,其虚假与肤浅破坏了民俗的自然与淳朴,它注重的只是外表,大多只在感性的器物的层面上下功夫,缺乏民俗、民间文化的真正内涵。正如许多民间艺术在被搬上舞台后成了当代人的轻浮和矫揉造作损害侵蚀着粗犷而厚实的民俗。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不是传承了这些民俗,而是败坏了它们的价值。4. 民俗文化的同化,淡化; 民俗文化同化指原有的民俗风情特征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其原始性减弱或者被异地异族的民俗风情取而代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交流日益增

8、多,文化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爱唱歌的优良传统,无论耕田劳作还是谈情说爱, 无不歌声飘扬,可是现在唱传统民歌的少了,流行歌曲却在其间时尚起来,许多年轻一代甚至不会说他们的民族语言。(三).文化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和再生;文化需要保护,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化的保护比自然的保护更加重要。因为人们可以通过封山育林,使森林植被恢复;通过防止污染,还河流和大气清洁;通过保护珍惜生物,恢复它们的种群。总之,人们通过种种保护措施,使被破坏的大自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再生。而文化一旦遭到破坏,则很难恢复和再生。(四).民俗文化保护能促进自然保护;研究证明原生态民族文化对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具有积

9、极作用,并提出了利用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植物多样性的建议,这一论断在黔东南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在历史上,黔东南各民族日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野生动植物,丰富的植物资源成为他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长期的生产生活使他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保护文化。1. 首先,体现在耕作文化和文学艺术文化中;黔东南各民族耕作的原生态文化在认识与利用植物多样性方面是极其丰富的。在他们的文学艺术世界里,我们都能轻易找到有关动植物保护的描述和符号, 例如苗、侗民族的传说、神话、民歌中对枫树、杉树和榕树等植物的赞美与歌唱;他们的头饰、服饰、银饰的图案里装扮、刻画着形式多样的农作物和其他植物花草符号。这些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是

10、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2.其次,可以利用民族文化保护植物;黔东南民风民俗淳朴而丰富多彩, 素称“百节之乡”,都说“大节三六久小节天天有”,而其中很多节日与植物的栽培、利用与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 苗族、仡家等民族要对自家的果树进行修剪,称为“放树”,并以酒肉敬祭,希望来年丰收;农历二月二这一天称为“架桥节”或“拜见节”,许多父母或一个家族会在这一天架一座桥或修一段路,并栽一棵或几棵常青树于桥头或路旁,携儿带女前去拜见桥或古树,并以酒肉与红鸡蛋敬祭,希望儿女如常青树一样一年四季充满活力。类似的节日很多,比如“开工节”、“植树节”、“开秧节”、“吃新节“。三、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

11、具体方法:(一).控制旅游容量:文化干扰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控制民俗旅游地的旅游容量是民俗文化得以保护的有效方式,而准确测算旅游环境容量是必要的前提,常用的环境容量测算方法一般有面积法、线路法、卡口法三种。具体计算公式分别是:(1)面积容量法:CADa C-日环境容量,单位:人次;a-每位游客应占有的合理游览面积,单位:平方米人;A-可游览面积,单位: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8小时游览景点所需时间);(2)完全游道法:CMDm M-游道全长,单位:米;m-每位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米人;D-周转率(D景点开放时间8小时游完景点所需时间);(3)不完全游道法:D(m+mEF) F-游完

12、全游道所需时间;E-沿游道返回所需时间;(4)卡口法:CBQ Btl/t3 tl=H-t2 B-日游客批数;Q-每批游客人数;tl-每天游览时间,单位:分钟;t2-游完全程所需时间,单位:t3-两批游客相距时间,单位:H-每天开放时间;(二).采用科技手段;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有效地运用科技手段保护民俗文化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入手:1. 建立生态保护区, 走民俗生态之路,同时完善规划,合理开发;2. 加强保护一些濒临消亡的民俗事象,做到抢救、开发和保护协调一致;3. 高品位地开发和利用民俗旅游资源,防止“庸俗化”和“商业化”,同时加强区域发展协

13、作;4. 开放式保护与封闭式保护相结合,有效保持民俗文化的民族性和真实性,防止被同化和洋化,并且得到合理开发利用;5. 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6. 注重观念创新,用客源市场的眼光洞察民俗旅游资源的价值;7. 群众性保护为主与专业部门重点保护为辅相结合;8. 加大民众参与性,举办民俗活动;四、民俗旅游资源保护过程中要趋利避弊:(一).民俗文化开发中要遵守一定的准则;掌握政策,加强研究;注重效益,有的放矢;区别主次,梯级开发;突出优势,立体经营。(二).必须做好民俗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和容量控制;(三).从旅游地内部和外部有效控制外来文化的干扰;(四).让本土居民真正认识到

14、其民俗文化的价值,加大民众参与性;(五).争取社会关注和政府的支持;结语: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物质的、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包含了祖先们的智慧和劳动结晶,作为后代的我们有义务保护好它们,将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开发是时代发展必然,也是文化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不能平衡利用和保护的杠杆就会导致民俗文化破坏;我们必须科学地采取一系列的防备措施和恢复措施。并且文化不像自然具有自净能力,一旦破坏是非常难恢复的。真正理解文化的价值和保护意义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辅以科学的手段,达到民俗文化的有效保护的目的。参考文献:1张建萍,旅游环境保护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8;2李飞,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2008.1;3薛群慧,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析,1997.5;4 陆叶,金晓玲,胡希军,贵州安顺屯堡物质文化景观及旅游开发建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3;5 雷启义,周江菊,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畅凯里学院,2009.10;6 陆晓云,黔东南苗族服饰艺术的原生态与创造表现,南通大学,2010.11;7冯霞, 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 湖北大学;8 张捷,区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研究,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