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69.67KB ,
资源ID:227644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7644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1、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A. 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 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C. 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 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6“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行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

2、日)这说明当时A. 中共内部对革命道路的认识有分歧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 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7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准备实行废银两改银元的金融改革。据资耀华回忆:当时银号、钱庄坚决要求慎重处理,新式银行则一直要求早日实行,而外资银行则明确表示赞成。1933年4月1日,废两改元的法令正式实施。这一政策最终能得以出台,究其根源在于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客观要求 B中国民族工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C西方列强统一中国金融市场的努力 D民国政府控制金融、巧取豪夺的图谋8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

3、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致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101944年10年25日新华

4、日报短评:“渥太华杂志说:英国人民对于反对党的讨论、辩论和评论,非常重视,所以由国库拨款成立反对党,使之评论政府。看了这消息不免使人大吃了一惊。理由不辨自明:让人民来评论,这种办法是不合于我们东方人的文化习惯的。东西文化的不同之点,恐怕这倒是一例。”本段材料的真正意图是要说明A.民众评论政府不利于抗战 B英国式的政党政治不符合中国国情C中国要实行民主政治反对一党独裁 D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影响了两者的政治生活11新中国资本短缺,而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然而,我国的工业化却从突破资金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入手,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有学者认为,这种“工业化次序和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

5、优势的原则”。由此可推断出A. 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 B. 政治环境影响中国建设方式C. 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 D. 新中国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12中共八大期间,周恩来做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他指出: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将实行产品的自产自销;对某些日用工业品,将推行选购办法,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这将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据此可知“报告”认为A自由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B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C部分产品按照市场需求可自由进行生产D自由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1319

6、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A营造经济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 B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C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D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14有位在华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毛泽东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毛泽东回复道:“找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这充分表明毛泽东A. 在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 B. 在国际交往中的高度自信C. 在学术界提倡百花齐放 D. 坚定地倒

7、向社会主义阵营15毛泽东说:“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收获就在这里。”二人话题的核心指A中苏建立同盟关系 B中国重返联合国C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6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 B.建立职称评定制度C.实行三级学位制度 D.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17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

8、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A. 克服领导干部专制作风 B. 避免有法不依的现象C. 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 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18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策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19从1979年到1992年,我国国家统配物资品种由256种减少到19种;国家计划收购和调拨的商品由65种减少到15种。在工业生产中,国家计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

9、重由95以上下降至l0%以内。这意味着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企业的自主权不断扩大C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动摇 D私营工商业迅速发展201917年10月24日,列宁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我写这封信是在24日晚上,情况已经万分危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确实等于自取灭亡。我力劝同志们相信,现在正是千钧一发的关头,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下列对该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A. 客观上反映出当时中央委员会不急于起义B. 列宁希望立即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统治C. 该信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党夺取并巩固政权D. 列宁在中央委员会内具有绝对的领导权威21十月革命后某一时期列宁说:“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

10、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与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资本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列宁旨在A. 说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优越 B. 认为建立资本主义是一种进步C. 论述俄国建立社会主义的必要性 D. 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22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A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B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C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

11、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D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3全国工业复兴法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A. 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 B. 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C. 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 D. 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24从1933年起,苏联政府对农业和农庄规定生产总量、各种作物播种面积、播种及收获期、各种畜禽头数和产品率等指标逐级下达给集体农庄,并由机器拖拉机站负责监仔集体农庄。这此措施

12、A. 加速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B. 为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而推行C. 表明斯大林模式已正式确立 D. 推动了苏联农业的飞速发展25有人说生活就是妥协的结果,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也是如此;妥协一定要有底线和原则,一旦突破了底线和违背了原则,就会给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带来伤害。在20世纪30年代,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扩张,西方大国在妥协中丧失了原则,采取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办法来“保障和平”,结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历史文献是A慕尼黑协定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凡尔赛和约26有学者说:“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

13、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引起世人忧虑 B世界联系日益密切C国家之间对抗日益激烈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27“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被发现的理论的意义在于A.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 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C. 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28在路上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创作于1957年的长

14、篇小说,这部小说结构松散,断断续续,描写一群年轻人荒诞不经的生活经历,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空虚和浑浑噩噩的状态,被公认为五六十年代“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下列作品与在路上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 悲惨世界 B. 老人与海 C. 人间喜剧 D. 母亲2920世纪初期,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A报纸和报刊 B铁路与飞机 C电影和电视 D网络与手机30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

15、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A.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 B.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C.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 D.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31下列三幅图分别表示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它们所揭示的共同问题是:A. 大国结盟威胁和平 B.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C. “冷战”局面的形成 D.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 322014年4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方将继续为推动朝鲜半岛形势软着陆发挥积极作用。中方一贯秉持客观公正

16、的立场,我们反对任何可能导致局势紧张的行为,主张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这表明A中国在APEC等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B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C我国奉行友好结盟政策D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二、非选择题(共计52分)33.(2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

17、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材料二 下图反映了我国1949年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流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1949年以后的人口流动趋向进行评析。(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 )(12分) 34.(15分)材料一 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并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

18、逐渐凸显。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几乎影响了后来中国六十年的政治走向。 摘编自中国与大战等材料二 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由于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而中止。但是,也正是由于伴随着日本侵略而兴起的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又逐渐地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还在抗日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共产党人就已经察觉到战争将会为中国的改造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机会。而国民党也是把“建国”作为重要的目标与“抗日”的口号并列提出。 摘编自荣维木抗战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6分) (2

19、)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为中国积累了哪些新的现代化因素。(9分)35(15分)材料一 1916年,民主党的威尔逊谋求连任总统,他的竞选口号就是:“他使我们远离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的民意也坚定地站在中立的一方。大多数美国人对世界事务毫无兴趣,支持孤立主义政策。威尔逊知道相当部分美国人并不同情英国爱尔兰裔的美国人不满英国统治爱尔兰的方式,同时数百万的德裔美国人又希望德国在战争中获胜。此外,流亡到美国的俄国犹太人对沙皇恨之入骨,希望德国击败俄国。据说在战争爆发前,威尔逊总统对德国大使说:“我们必须保持中立,否则,我们这个混合民族的国家将会支持欧洲的不同阵营。” 摘自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二

20、 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征服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在一战前期实行“中立”政策和二战初期放弃“中立”政策的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6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2345678910111213

21、141516ACBD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22分)(1)特点:受日本侵略及国民政府迁都影响;有外国移民迁入中国。(4分)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及文化资源;日本“国策移民”便于日本侵华,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主要向西北、东北地区迁移。改革开放后,农民工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地区。(2分)根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国家于1953年1957年期间实施“一五计划”,调整了全国的工业布局,政府组织大量工人、工程师等迁移到西北地区和工业基础较好的东北地区进行工业建设;(2分)新

22、中国成立后,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不断高涨,为响应国家号召,自发地迁移到西北、东北地区支援边疆建设。农村城市体制改革后,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增强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的生产力得以提高,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2分)随着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对劳动力需求大大增加,大量农民工涌入东南沿海地区需找工作机会。综上,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方向反映了不同时期国家的战略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建立健全各项政策法规,以缓解大量人口迁移带来的各类社会问题。34.(15分)(1)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政治:一战后,列强的侵略引发五四

23、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思想:社会精英对西方制度失望,向欧美学习的政治思潮逐渐被以俄为师取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2)抗战胜利,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独立,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政治前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民主政治创造了条件;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民主建设,为民主政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抗战时,工业内迁,推动了工业布局的调整;抗战时期,人民觉悟的提高,文化的传播等,有利于现代化;抗战中,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任意4点得9分)35(15分)(1)一战“中立”原因: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盛行,不愿意卷入欧洲事务;美国国内民族成分复杂,不同民族对战争的态度不同;美国政府害怕加入战争会危及美国国内的团结和安定。二战放弃“中立”原因:希特勒在欧洲的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担心希特勒会征服美洲大陆。(3分)(2)认识:美国两次参战都以自身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增强了自身的实力;但美国的参战客观上也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推动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