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列宁对考茨基的研究十分重视, 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列宁在 1902 年发表的怎么办中指出: “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各国的历史都证明: 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 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3(P317) 同时, 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激烈斗争。“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 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的产生出来的东西。”3(P326) 而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 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3(P327) 。因此, 在争夺工人的激烈斗争中,
2、必须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灌输。列宁从为什么要灌输, 灌输什么, 怎样灌输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阐述, 进一步阐明了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实质.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灌输理论的形成发展可以看出: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端重要性, 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不可能从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 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只能而且必须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灌输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性认识,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原则, 它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有目的、有组织地对人们进行系统的思想理
3、论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二、灌输理论的实践轨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一贯注重发挥灌输理论在建党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大作用。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共第一个决议就明确规定: 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 “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 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民讲习所、整风运动等各种方式对人民群众进行理论灌输。 1938 年,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 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 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 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 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5(P511) 其中的“贯注”一词
4、, 其实质就是灌输。正是由于我们党长期坚持不懈地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民主革命的思想, 才唤起了亿万群众的觉悟, 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党时刻也没有忽略对人民群众进行先进理论的灌输, 并结合新的实际对“灌输论”进行不断的发展创新, 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55 年, 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这本书的按语中强调: “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 批评资本主义倾向。6(P244245)之后, 他又创立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
5、邓小平特别强调要总结新经验, 创造新方法, 使社会主义理论灌输更加扎实有效, 深入人心, 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江泽民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提出了“两个武装的思想, 强调指出: “一定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 不断灌注到并真正深入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的头脑之中, 成为他们自觉的思想要求和行为规范。“思想文化阵地, 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 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 1999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
6、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思想, 充分体现了党对思想理论灌输教育的高度重视, 也为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指明了方向.三、灌输理论的认识误区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灌输理论已经作了精辟的论述, 并已经被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证明是正确的、有效的,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但是, 仍有不少人并没有全面地、科学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实质, 而是对此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观点。
7、一是否定灌输理论。持这种“否定论”观点者认为: 现代社会中人们相信什么主义是公民自己的权利, 别人无权干涉, 应该讲“理论信仰自由”, 如果强调“灌输”, 就会妨碍人们“自由地思想”。甚至还打出“真理多元”的旗号, 声称马克思主义只不过是“诸学派中的一个学派, 诸家中的一家”, 要求各种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平起平坐, 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二是认为灌输理论是一种方法。持这种观点的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看作是一种类似经济、行政等手段的强硬的教育方法, 带有强制性, 是一种单向注入, 是硬灌、强灌, 是与启发、疏导等教育方法相对立的强制性方法, 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基本原理。有的人甚至把灌输与“
8、理解的要执行, 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等同起来, 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三是灌输理论“过时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灌输理论是列宁针对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政治上不成熟、文化水平很低的状况提出来的, 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当代中国, 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同列宁所处时代已经大不相同, 应强调启发、引导人们正确选择, 若再提倡灌输教育是不可取的, 是过时的.四是灌输理论“无用论”。这种观点把灌输理论理解为“填鸭式”教学方法中的灌输, 即简单的说教, 造成了工作者和对象间的不平等, 认为灌输就是讲大道理、脱离实际, 空洞无物、夸夸其谈, 收不到实效, 灌输教育无用。因此便
9、主张抛弃灌输理论。四、灌输理论的正确认识针对上述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 我们应该加以批判和克服, 并树立如下正确观点。1. 灌输理论是被实践证明的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如前所述, 灌输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做出的突出贡献, 而且是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证明了的先进的科学的理论,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2。 灌输理论是教育的本质和人的正确思想形成规律的反映.教育的过程, 从本质上讲就是灌输的过程。教育者必须运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播科学的思想体系,受教育者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接受科学的思想体系。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 “教, 上所施下所效也。”韩愈也说,
10、“师者, 所以传道, 授业, 解惑也。由此可见, 在古人的智慧中,教育是与传授、灌输密不可分的.这是因为任何人的知识、思想、观念和道德判断等的形成都不可能是“生而知之的,都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也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而任何一种教育都是以人类已有的知识成果和相对确定的真理性为前提的。同样, 一些新知识、新观点、新思想最初都是在总结前人经验和基础上提出的, 而这些新的东西在社会中传播的过程, 也就是典型的灌输过程。以具有强制性为借口,认为现代社会应该取消灌输教育、淡化灌输原则的观点, 不仅违背了教育和人的认识发展规律, 而且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3。 灌输理论是由社会历史规律决定的。灌输作为一种
11、社会历史现象体现了社会统治的规律.灌输并非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发明, 古今中外的任何统治阶级和政治势力都十分重视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占领, 他们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措施, 把某些与阶级统治相适应的思想体系、政治准则和道德意识灌输给社会成员, 使其转化成为社会所普遍接受的居于统治地位的上层建筑, 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中国历史上的统治阶级采用家庭、社会、国家教育相协调和配合的各种方式, 将三纲五常、孔孟之道等封建意识形态灌输给社会成员, 以论证其统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从古代希腊、罗马直到近代的英、法、德、美等资本主义国家, 无不重视灌输在教育及阶级统治中的作用。现代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巩固其统治, 尤其重视资产
12、阶级意识形态的灌输。他们还利用其所控制的庞大的宣传机器, 采用最先进的传播技术手段, 精心包装宣传内容, 向人们灌输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使人们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接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支配, 把灌输作为争取和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措施。因此, 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灌输, 无产阶级政党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须坚持和加强, 绝不能放松。4。 坚持灌输的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 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 并非指某种具体的方法。列宁在共青团的任务中指出: “培养共产主义青年, 绝不是向他们灌输关于道德的各种美丽动听的言词和准则7(P292) , “不要把我们的理论变成枯燥乏味的教
13、条, 不要光用书本子教他们理论, 而要让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斗争中学习理论。”“离开工作, 离开斗争, “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 “那么, 从共产主义小册子和著作中得出来的关于共产主义的书本知识, 可以说是一文不值7(P383) .所以, 如果把灌输理论简单地理解为灌输方法, 就严重地偏离了列宁的原义, 而且以这种认识所指导的实践, 也必然会走向误区.“灌输”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 而不是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方法, 其本质含义是学习、教育和宣传, 即用外在的知识和思想输入, 充实受教育者的大脑, 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必须经过教育过程和人们的体验, 才能为群众所接受。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
14、灌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等意识形态的学习、教育、宣传, 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五、灌输理论的现实需要1. 坚持灌输理论是应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观念渗透的需要.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也在加快, 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却并没减弱, 并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以往那种激烈对抗的冷战气氛, 被掩盖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种形式的交往和活动之中,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也伴随着各种交流渗透进来, 严重地侵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他们打着人权、民主等旗号, 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电影等各种传播渠道, 利用一切场合和时机, 对我国人民进行无形的政治灌输。美国新
15、闻署就表示“美国应向中国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灌输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念, 这是比传授科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的任务。”8(P101) 有资产阶级学者声称: “如果不考虑到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胜利, 就无法理解全球化。”9(P2) 因此, 我们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面对西方国家以自身的文化、生活情趣作为普遍的价值标准, 通过大众传媒向外灌输的新形势, 更要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积极有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 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 坚持灌输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党的十七大在确定今后的发展目标时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6、,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为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意识, 自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是我们要看到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并不是自发产生的, 特别是在人们思想多样化的时期, 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更容易趁虚而入。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加快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也带来了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在
17、这种情况下, 我们必须深刻地意识到“思想文化阵地, 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 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 因此, 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基本原理武装群众, 大力加强灌输教育, 对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对当前急需进行理论引导的社会思潮和突出问题做出科学有力的、符合实际的解释和说明,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3. 坚持灌输理论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内容、新环境、新
18、载体、新方法, 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 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在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的同时, 克服其带来的困难, 就应该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 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培养民众的政治需求意识; 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培育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进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做好这些工作,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 就需要坚持用灌输理论作指导, 整合灌输内容, 突出求真务实精神, 拓展灌输渠道,
19、真正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为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六、灌输理论的科学应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灌输理论, 就必须树立发展的观点, 做到在实践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生机与活力。具体而言,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 坚持灌输理论,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 坚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灌输教育的核心内容, 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 坚持有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马
20、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灌输教育, 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重视科学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既要宣讲基本理论, 又要引导人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由浅入深地进行理论灌输, 克服断章取义和空洞的说教,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指导受教育者对现实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 注意灌输对象的层次性.在灌输对象上, 要根据群众不同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岗位职业、接受能力等情况,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各有侧重, 区别对待, 增强理论灌输的针对性。对党员干部
21、来说, 在接受理论教育、理论武装方面应当提出更高要求, 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对于广大的普通群众来说, 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 应突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 帮助他们增强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和不正之风侵蚀的能力,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增强灌输过程的互动性。要把理论灌输的落脚点放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面临的现实问题上, 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贴近”原则, 摒弃强制硬灌的做法, 从传统的以灌输主体为中心的单向灌输模式, 转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体间双向互动式的灌输模式。按照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22、的要求, 遵循地位平等、沟通理解、双向互动、互惠共赢的原则, 注重灌输过程中的交流、互动与反馈, 把人民群众真正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 培养他们自主评价、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能力, 使他们的主体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只有这样, 外在灌输才能成为对灌输客体有价值的活动。 注重网络灌输的时效性。新技术革命, 尤其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 使得灌输的途径、形式更加多样化、现代化、形象化.我们要掌握网络的特点, 加强网络管理, 采用过滤技术, 及时清除有害讯息, 牢牢掌握网络宣传教育阵地, 更新教育内容, 注重灌输的时效性。5. 实现灌输途径的多样性。要做到显性灌输与隐性灌输有机结合, 在做好
23、理论宣传教育的同时, 树立灌输的工作理念, 将理论灌输融入管理之中, 融入文体活动之中, 融入社区、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融入网络媒体之中, 大力提倡环境熏陶、榜样示范、舆论引导、文化渗透、网络互动等隐性教育途径,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潜移默化地将先进的思想意识灌输到广大群众之中, 增强灌输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将集中式灌输与分散式灌输、单一式灌输与多样式灌输、直接式灌输与间接式灌输同时并用。要将灌输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基本国情相结合、与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使灌输教育与启发疏导等各种有效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有机协调起来, 做到哲理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内容、方法和效果的统一, 用生动丰富的实际材料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运动的规律, 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灌输的艺术和水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