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71.68KB ,
资源ID:227470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7470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明确: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 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 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三、板书设计富贵不能淫妾妇之道: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第 2 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积累常用的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 )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 重难点 )3正确认识课文所反映的道理,积极进行反思。一、导入新课 有人认为,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人要成就

2、大业,就必须经受一番艰 苦的磨炼;但也有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因为环境只是外在因素,内因 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造就人才?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孟 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畎亩(qun) 傅说(yu ) 胶鬲(g ) 拂乱(f )曾益(z ng) 拂士(b ) 忧患(hun)2教师点拨。(1) 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 ( 曾,同“增”,增加 )2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2)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 (使, 痛苦 )劳其筋骨( 使, 劳累 )饿其体肤( 使, 饥饿 )合作

3、探究,把握主旨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出身卑微,历经苦难磨炼,最终都被提拔任用, 有所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目标导学三:研读课文,了解思路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你能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吗?先谈人,列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主要着 眼于“生于忧患”,这是全文的重点;后论国,主要着眼于“死于安乐”,从正 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目标导学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磨炼的目的是什么?思想苦其心志;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 行拂乱

4、其所为。 目的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培养其忍耐力, 增强其能 力)。提问 5:现在社会安定, 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示例: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他强调人 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 “苦”“劳”“饿”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而贪图安乐自然增长不 了才能。 才能从磨炼中来, 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 在挫折困顿中奋起, 这样才会有所作为;若颓然丧志, 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 对于国家来说, 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极其

5、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 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身低微磨炼成才 ( 六人)造就人才 ( 正面)国家兴亡 (反面)正反描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心论点 )可取之处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先从字音词义等入手,让学生整 体感知课文,然后再对中心论点进行概括、对论证思路进行 分析等,最后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进行体验和反思。整 体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学习也不是很吃力。不足之处由于时间问题,只是匆忙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文言文翻译这个重要的环节有所疏忽,讲解不够细致。22、愚公移山1. 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 ( 重点)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诵读法;自主

6、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欣赏愚公不畏自然艰险,努力改造大自然的精神。第 1 课时1了解列子及相关文学常识。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的能力。3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 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 本质区别。4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 ) 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 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 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嘉,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 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是如何看待“愚公移山”这件事的呢?带着这个问 题,让我们走进课文。1作家及作品简

7、介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 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 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1) 一词多义且:A.年且九十( 将近)B且焉置土石 (况且)(2) 特殊句式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合作探究,分析人物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 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 高峻显示愚公

8、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 的拥护; 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 形成鲜明对比, 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 出愚公精神的感人。请谈一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愚公以九十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 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 从“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可以看出, 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 正因为有这样的抱负, 他才会不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二是他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 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

9、匮”的,而自然条件在相当长 的时期内不会有变化,尽管移山的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 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愚公的这种抱负 和信心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愿望的生动反映。结合课文说说智叟的形象特征。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鼠目寸光,安于现状,胸无大志的人。 目标导学三:比较探究,理解内涵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 妻是关心, 她提问题,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 “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 她并不反对

10、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 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 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 有意挖苦讥笑和嘲讽,“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 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愚公移山对比愚公 目光远大坚持不懈定能克服困难智叟目光短浅第 2 课时1分析文章的对比、衬托手法。 ( 重难点)2分析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3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细读课文,深 入分析,深入研究课文。结合课

11、文具体说说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和讽刺烘托的手法。二山高峻与人少力微、工具简陋对比,愚公、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 比。愚公用发展的眼光挖山不止,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眼光,阻止 愚公挖山则是愚。这样就有很强的讽刺效果。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 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天帝的“感”,对愚公坚强 意志和必胜信念的完善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 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 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辨析寓言,明确主旨本文

12、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道理?本文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怕困 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板书设计不利条件 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 年且九十年龄之高 叩石垦壤,箕畚工具之简陋 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智叟笑而止之 有利条件 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发展的观点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将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在分析两个 人物的性格特点中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13、,教学难点则放在 对比烘托手法的分析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起的作用上,从而 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对有的知识 点讲解比较浅,导致学生对课文的掌握不是很透彻,以后要 注意这一点。23、周亚夫军细柳1. 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2了解周亚夫是怎样治军的。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把握主体部分。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读懂句子、理解文义。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1了解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3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人物的表现手法。 ( 重难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说明纪律在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共场所需 要纪律,行军打仗需

14、要纪律,学校学习也需要纪律。想当年,岳家军纪律严明, 威震八方;戚家军令行禁止,勇退倭寇;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人称颂。 今天,就让我们到课文中认识另一位纪律严明的将军吧!走近作者,疏通字词1作者及作品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 ,字子长,西汉夏阳 (今陕西韩城 )人,伟大的历 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 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 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 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读准字音。祝兹侯(z ) 棘门

15、(j ) 彀(g?u) 弓弩(n ) 诏(zh o)按辔(p i) 揖(y ) 胄(zh?u) 曩(n ng)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提问 1:理清课文的内容层次。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简要交代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 军的驻地。第二部分为第二自然段。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这部分又可分为三个 层次:第一层从“上自劳军”到“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写细柳营军容严整, 常备不懈。第二层从“先驱曰:天子且至”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写 细柳营军纪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第三层从“至营,将军亚夫 , ”到“成礼 而去”,写细柳营军礼严谨,一丝不苟。第三部分为第三自然段。写汉文帝深明大

16、义,赞叹周亚夫治军严谨。课文为什么要先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情况,后写文帝在细柳营遇 到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遇到的情况,是为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 做铺垫,两种情况进行对比,更加凸显了细柳营军纪严明,从而也更加突出周亚 夫的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更令人敬佩。文帝所说的“此真将军矣”中的“真”表现在哪些方面?语言描写:“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军中 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叙述:“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上至,又不得入”“于是 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周亚夫的下属与皇帝的随从的描写:“先驱曰:”“壁门士

17、吏 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用自己的话概括周亚夫的性格特点。治军严整,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 势。拓展延伸,写法探究“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这正是对周亚 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君子坦荡,有什么说什么,不阿谀奉承别人而取得富贵,不 违反做人原则而取得地位。你认为是这样的吗?如果是,假如有一天你也像周亚 夫那样,成了国家干部,或者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那又该怎么样发扬周亚夫 的“真”将军精神呢?有敬业精神,恪尽职守等。提问 6:为了表现周亚夫的性格特征,课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的表现手法,请你找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18、好在哪里?侧面描写:文帝在前两位将军处遇到的情况;周亚夫军队的军容;汉 文帝的赞叹;群臣的惊叹。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举止 (笔墨较少 ) 。正侧面相 结合的手法使人物性格特征更加形象突出,通过对比衬托更能突出表现周亚夫的 “真”将军形象。文帝巡视霸上、棘门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若儿戏耳细柳营军士整装,严阵以待两次不得入军中不得驱驰请以军礼见真将军矣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课文,熟悉课文,积累了丰厚的文言语句 的感性材料。不仅了解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而且许多字词在 理解中也无师自通了。学生一旦能自己领悟出来,也便能成为学 习中的“趣”了。文言文虽然地位很重要,但在教学上总是缺乏“趣”,原因 在于它没有活

19、的语境。人们平时说话是不会用它的,因而无从听 到;既无从听到,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活”的语境。所以学起来 显得枯燥无味。24、诗词五首1. 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1. 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 人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 审美情趣。第 1 课时 饮酒其五春望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 歌

20、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 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饮 酒(其五 )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 ( 今江 西九江 ) 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 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 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归园 田居饮酒。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 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 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 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

21、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3请一个学生朗读。梳理诗意,解说内容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提示: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 呢?( 是因为)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偏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 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 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深入赏析,把握情感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 的思想感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 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

22、么?“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 闲适、恬淡;“见” 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 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 “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是记叙, 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 “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 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 言”中渗透

23、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饮酒( 其五)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心远地自偏内心恬淡 采菊见南山热爱自然 山夕飞鸟伴内心愉悦 宁静致远 淡泊名利春望 目标导学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自由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点名读,正音。注意“搔 (s o) 、簪(z n) ”是平舌音。 提问 1:思考:本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忧国思家 的情感,反映了他热爱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品味诗句,描绘画面诗歌的首联写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写了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

24、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 这是一幅沦陷中的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 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可能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 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另一种看法是诗 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掠空而过的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 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 ( 言之成理即可 )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 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春望望 所

25、见:寄情于物 所感:触景生情翘首望景盼 所盼:家书万金所思:战休国安低头思亲忧国思亲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1熟读古诗,并背诵。2体会意境,把握情感。3品读诗句,体会修辞之美。讲述李贺以诗求见韩愈的故事。内容如下: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小青年李贺带着一首诗去求见韩愈。当时,韩愈刚把 客人送走,非常疲倦,准备休息。当他的门人把这首诗送给他时,他一边脱着衣 服,一边很随意地看了送过来的诗歌。可是,当他看到开头两句诗时,便大为震 惊,连忙请李贺进来详谈。而这首仅以开头两句就打动韩愈的诗,就是我们今天 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李贺(790 816) ,字长吉,福昌 (今河南宜阳 )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 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一生抑郁, 27 岁 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 立功的壮志。2学生放声自由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品味诗句,深入赏析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 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 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