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产业空间生活性配套不足.46 7.3 应解决的问题.95 3.2工业拓展的效率有待提高.48 7.4 产业单元组合规划.96 3.3工业发展的人力资本不足.50 7.5 整体协调下区域城市的构建.110 3.4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限制产业发展.51 3.5传统产业难以适应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需求.51 4产业发展条件 52 4.1发展背景.52 4.2发展优势.54 4.3制约因素.58 5 产业发展战略 59 5.1指导原则.59 5.2发展目标.60 5.3发展重点.61 说明 1、由于2005年广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2005年及其后的广州市统计年鉴及2004年广州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口径均为新
2、十区,即荔湾、越秀、海珠、天河、白云、黄埔、番禺、花都、南沙和萝岗。在做分区时序演变的数据分析时,区划调整使得数据不具可比性,因此本文分析所用数据以2004年及其以前数据为主。 2、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尽量使用最新的分区数据,并且我们使用数据的原则是:经济普查的数据比统计年鉴的数据具有更加全面的数据,特别是人口普查数据包含了外来人口数据,能更加准确的反映城市人口情况。因此,本次主要采用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经济普查资料、经济单位普查资料以及统计年鉴。 1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广州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逐步增强。
3、2005年广州市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经济地位位居第三,GDP总量达5154.23亿元,2000-2005年年均增长速度在14%左右。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全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最快的城市。 城市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向来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的指标后,必然会引起城市发展结构性要素的变化。 197.7:52.9:37.4,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1980年代广州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明显加速,并且开始逐渐形成向东发展的态势,但主要呈现中心向近域扩散的形态。 图1-1 广州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 1 1990年代,广州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逐渐调整,1997从法人单位开业看
4、广州经济发展历程 年后第三产业比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开始居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后到90年代,经济活力得到释放,法人单1990年代广州城市用地仍然主要集中在以老城区及周边小位数量大幅上升,但90年代初成立的法人单位仅占约为范围内,呈较为紧凑的格局,该范围以外的区域用地较为零12, 1996-2000年成立的法人数量有所增加,占比为散,在东侧沿珠江北岸存在密度较低的用地线性延伸,黄埔26。2000年后,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经济蓬区东端、北部花都新华镇和南部番禺市桥镇有一定的用地集勃发展,2001-2004年是广州市法人单位开业最多的时聚。这时的空间结构演进主要还是以老城区为中心的圈层加期,占到
5、法人单位总数约一半(如下图)。 放射的扩散,城市居住和服务职能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 2000年,广州按常住人口人均GDP达到3134美元,经济增长加速,到2005年人均GDP已达到6784美元,随着重工业化政策的实施,以汽车、石化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迅速,实现与以出口加工业为主的珠三角的错位发展,产业结构加速升级,2005年的三产结构为2.5:3957.8,生产性服 务业得到一定发展。 资料来源:2004年广州市第一次经济普查 经济学研究中普遍认为,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个重 要的发展临界点,也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键时期。它不仅 标志着地区经济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而且也预示着 城市发
6、展开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并进入相应的转型期。 2 广州在 2000年实现战略性的十字空间拓展方针后,城市架构拉开,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城市在更大地域范围内的分散,居住和就业功能在外围发展起来,并初步形成新的城市增长核心,城市空间结构开始进入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发展的转折期。 就业的增长在外围 居住人口分布由单核心向双核心转变 通过1996年、2001年和2004年的基本单位普查从业人员数据可根据人口普查资料,广州的居住人口从90-05年不断看出(如下图),荔湾区和海珠区就业人口数量下降,越秀区就业人口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扩散,主要的扩散方向为东部和南部,数量稳定,就业的增长主要在中心城区外围,其中天河区最快
7、,番禺天河区和海珠区的人口集聚较为明显,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区和花都区次之,东部工业拓展区和北部白云也有所增长。 由1990年的单中心逐渐转化为2005年的双核心形态(如120000080.0%下图)。 60.0% 1000000人口密度40.0%8000006000020.0%50000600000400001990年0.0%300002000年2005年40000020000-20.0%10000200000-40.0%0花都芳村荔湾越秀东山海珠天河白云黄埔番禺19962004花都荔湾越秀海珠天河白云黄埔萝岗番禺96-04增长率0-60.0%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番禺区(含南沙) 花都区其他
8、 绘图说明:将X轴赋予距离系数,即以海珠区为坐标原点,其它各区中备注: 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为了前后可比性,故越秀区原越秀东山,荔湾=原荔湾心到原点的距离之比为距离系数,由此得出各区人口密度按照到原点距离的变化曲线 +芳村,番禺区现番禺南沙,其他白云+黄埔+增城+箩岗 3人/平方公里 表1-1 全国主要城市空间发展态势(2005年) 注:人均GDP按常住人口,汇率按1美元比8人民币国内主要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与广州基本城市 人均GDP 三产结构 主导产业 空间格局 处于同一经济发展阶段,从它们的空间发展格局广州54273 2.5:.7: 57.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城市化与郊区化并存;由“摊看
9、,大都处于集聚走向扩散的发展阶段,郊区化现(6784美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大饼”式的单中心发展模式向元) 象凸显并日益深化,广州和上海已由单一中心向多制造业;石油化工制二元城市发展模式转变,形成造业;电子通信设备新的城市增长核心,构成新中心转化,城市区域化特征明显(表1-1)。 制造业 城、旧城互动的“二元”空间格局。 广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到2010年按常住北京44774 1.4:3067.7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城市空间扩散,郊区化现象明(5597美人口,广州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10000美元。发达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显,郊区化的幅度加大、速度元) 业;交通运输设备制加快。城市空间扩展以近域扩国家
10、的经验证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10000造业;石油加工、炼散为主。 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美元的经济发展时期,城市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人口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和城市功能的有机分散。广州经济的发展已经超越加工业 上海51486 04850.2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人口郊迁扩散强度不断增大,城市发展模式转换的临界值,从单中心扩散向多中(6436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中心城核心区人口持续减少,心网络结构的发展成为未来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元) 业;交通运输设备制边缘区和近郊区人口持续上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升。城市化扩展模式由简单的变的趋势。 及压延工业;电气机以中心市区及周边区域为主 械及器材制造业;化的“单核扩展
11、”为主的模式,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逐渐转变为较复杂的包括中在广州城市空间拓展的过程中,政府主导的项造业 心城区、卫星城、郊区城镇以目产生的空间带动始终是城市拓展的主要动力,而及交通干道等周边区域的“多核扩展”模式。 市场不断的对其进行主动填充(图1-2)。 深圳49269 0.2:5346.6 通信设备制造业;电虽然深圳市特区外各个街道计划经济时期,通过“政府办企业”的计划布(6159美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人口数量增长都普遍快于特元) 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区内,而且数量也多于特区局方式在郊区布置工业区,并在对应工业区建设相办公机械制造业;电内,但是仍然呈现向心的特应的工人新村等居住用地,形成相对独立
12、的“企业力、热力的生产和供点,人口密度仍然体现从市中应业 心向外递减的规律,人口分布办社会”式的工业组团空间。当时的黄埔区因具有仍然体现为集聚。 4 良好的港口优势和便捷的陆路交通被作为广州市工业布局的主体地区进行发展。 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工业功能向东的扩散主要以政府主导的开发区形式为主。为了加强向东部的功能扩散,政府在天河体育中心以体育设施投资和亚运会带动发展,使其初步形成以体育、交通、旅游、贸易为中心的综合新城区。 90年代,在城市空间上出现了由老八区沿主要交通干线向城市边缘区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要形式的轴向蔓延。随着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加大,城市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拓展,工业用地呈跳跃
13、式和轴线式的向南部和北部更远的卫星城内拓展。 2000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政府主导城市拓展的力量加强,投入大量财政于南部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并通过大学城、新客站、南沙港等重大项目的带动下,形成城市外围发展的新一轮动力,城市空间实现跨越式拓展,并且市场逐渐对其跨越地带周边的居住和服务功能进行填充,工业外围分布的格局基本形成。 图1-2 广州城市空间拓展的时序变化 5 2.1产业发展水平 2 产业发展与空间分布 2.1.1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广州市企业法人单位的数量逐年平稳上升,但2004年略有回落,企业法人营业收入由2001年的9301亿元提高到2004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经
14、济中心,商业、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年的14300亿元,企业人均实现营业收入由2001年的30万元展都较早,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高到2004年的44万元,企业法人单位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广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综合改革试验这说明广州是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区的中心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地位日益提升。20世 纪90年代末期以来,广州加快了中心城市功能性设施建设,拉开城市发展布局及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广州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提升。2000-2005年广州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2005年达到5154.23亿元,在国内城市中
15、居第三位。按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分别达到8393美元和652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从广州与全国GDP增长率对比可以看出,二者的增长趋势图2-1 广州市法人单位开业数量时序变化 基本保持一致,但广州的GDP增长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料来源:2004年广州市第一次经济普查 6 处于领先地位。与北京、上海和苏州等其他主要城市相比,广第三。 州GDP增长率较快,位于特大城市前列。表2-1 广州与其他主要城市经济指标对比(2005年) 城市 GDP 人均工业总产在岗职固定资实际利用外 (亿元)GDP值(亿元)工工资产投资商直接投资 (元)(元)(亿元)额(亿美元)60.
16、0全国()广州50.0上海广州 5154.2354273 6032.09 31593 1445.3326.49 北京40.0深圳 4950.9149269 9567.68 31928 1176.1329.69 苏州北京 6886.3 44774 6946.2 29674 2827.2 35.26 30.0上海 9154.1851486 16876.7829874 3542.5568.5 20.0苏州 4026.5254164 12123 22510 1870.1451.16 10.0年份资料来源:各城市统计年鉴。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 0.0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之一,其经济
17、发展 图2-2 全国主要城市GDP增长率对比 水平和发展速度均位于全国前列。2005年珠三角9个城市GDP 达到18244.46亿元,其中广州市占到28.25,位列珠三角城通过广州与全国其他主要城市经济指标的横向对比可以市首位。从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在岗职工工看出(表2-1),广州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均位于前列,其中资等经济指标看,广州在珠三角城市中均居首位。从人均GDP、人均GDP、在岗职工工资等指标处于领先地位。根据GDP总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工业总产值等指标对比可以看出,量的指标,广州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稍落后于上海和北京,位居广州市在珠三角的经济地位比较稳定(表2-2)。
18、 7 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表2-2 珠三角城市经济指标对比(2005年) 15.8%;第三产业增加值3503.52亿元,增长14.4%,三产增加实际值比重为2.4: 39.9:.7。由图2-3可见,1990年以来广州市的利用社会消人均工业总固定资外商在岗职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始终较低,且呈下降趋势,第二和第三产业GDP(亿费品销城市 GDP产值(亿产投资直接工工资元) 售总额波动相对较大。1997年以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相当,之(元) 元) (亿元) 投资(元) (亿元) 额
19、(亿后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所占比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002年以美元) 后,随着广州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第二产业比重有所提升。广州 5154.23 54273 6032.09 1898.74 1445.33 26.49 33839 通过产业结构分析可以看出,广州市的第二、三产业发达,共深圳 4950.91 49269 9567.68 1437.67 1176.13 29.69 32476 佛山 2383.18 41266 4696.82 634.47 756.42 9.29 22037 同推动经济增长,与广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相一致。 珠海 634.95 45284 1562.04 220.
20、14 218.52 6.66 21844 70.0%惠州 803.43 21896 1411.85 251.51 351.69 10.42 16017 60.0%肇庆 450.57 12315 319.94 142.29 177.86 6.03 16002 50.0%江门 805.37 19636 1443.28 309.82 237.46 6.06 15030 40.0%东莞 2181.62 33263 3942.03 500.01 597.24 14.68 28253 30.0%中山 880.2 36207 2216.9 276.6 320.92 6.51 22751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20
21、.0%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第三产业10.0%2.2服务业比重高,但总体层次较低 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广州市三次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0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图2-3 广州市产业结构演化 145.5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2419.38亿元,增长通过与其他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对比可以看出,目前我国8 主要的特大城市都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其中北京,广州第虽然广州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在产业结构中的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其他城市第二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比重逐渐上升,但从其内部构成看(图2-5),广州市第三产业虽然广州随着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第二产业比重在产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发展较不平衡,以传统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中有所提升,但和苏州、深圳、上海等其他大城市相比,第二储邮政业为主,两者占据37.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第三产产业比重仍较低。而第三产业比重较高,体现了广州作为区域业产值的10.3,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就业增长的重要行业。服务中心的重要地位。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