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54.84KB ,
资源ID:227213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7213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档案事业史笔记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档案事业史笔记Word下载.docx

1、而档案的产生是直接和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文字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国家管理的需要。文字之最初形式是文书,“最初的文字,是书契”。总之,“大道衰,而有书;厉害萌,而有契”。说明,文书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因素即原始社会瓦解,有了剥削和压迫,人们有了根本的利害冲突,国家进行管理工作,才有了文书档案的产生。档案是国家机关的产物,不等于说早期社会的档案都反映阶级关系,其中多数很可能是生产的记录。但这些系统的成文记录也只能是阶级、国家产生后才可能有。因此绝不是说它是整个阶级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那么,国家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应当是档案形成之时。二、 夏朝档案的产生论述为什么说档案产生于夏朝1、夏王朝国家的建立

2、夏朝是我国原始公社瓦解,进入阶级社会后建立的第一个朝代。随着私有制、阶级的出现,大同社会的禅让制度被传子制度所替代。 首先,夏朝设置了国家机关和管理集团。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固定的武装力量军队。夏朝还设置了刑法和监狱,此外,夏代礼制已有一定规模。夏代已经出现了阶级,出现了国家,国家在统治活动中必然产生系统的文书档案。2、夏朝的文字。 文字学家断定中国文字到甲骨文时代经过了至少两三千年的发展,而夏朝共四百多年的历史,商朝往前推四五百年就是夏朝,古夏朝有文字是肯定的。3、古史记载中的夏朝档案。 左传国语等古籍中多处引证了夏书。尚书中夏书,其原始材料可能取之于夏代档案。其中甘誓禹贡学术界认为比较可信,

3、基本上有真实的夏代文书原始素材作为依据。左传中征引“夏书”、“夏令”,“夏训”共有15处。国语.国语下与禹贡记载十分相似。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尚能见到一些经辗转抄录的夏书残篇断简。 吕氏春秋.先识览载夏朝档案职官与人名:“夏太史令终古”说明夏代不仅产生了档案,而且还有保管档案的官员。第二章 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一、商朝的国家制度与档案官员1、商朝档案官员的主要名称(识记): 由于对内镇压和对外掠夺的需要,商朝建立一套比较复杂的国家机构,设置了为数不少的各种职官。 商朝职官大致可分三大类:一类为宗教官员,也称神职官员,这类官员后世人统称为史官,也是商朝掌管档案工作的官员。另一类为事务官,其中的小臣

4、有称为宰,是后世宰相制度的萌芽。第三类是武官。史官地位最为重要,这是和商代神权政治分不开的。2、分析巫史在商王朝中位高权重的原因(应用) 我国奴隶社会政治的最大特点是神权政治,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神权政治的鼎盛时期,可成为第一阶段(进入西周,称第二阶段)。商朝神权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天或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即商代一切大政不是由商王个人专政,更不是由奴隶主贵族共同议定,而是请示神祖命定的。商朝的神权政治是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必然反映。史官是司掌占卜的官员,即通过占卜替神、祖代言的宗教职官。商代史官见于甲骨刻辞和史籍,统称巫和史,专掌占卜、记事和祭祀。由于商王崇尚迷信,一切行事都要由史

5、官占卜、所谓“每日必卜,每事必卜”。史官的主要职掌是一种古老的“天人之学”,他们起着神的作用,是神权的代言者。巫史之能成为神权代言者,和他们掌握知识,是当时最高的知识分子分不开的。他们运用自己的垄断的文字知识,记载政事,制作策命,下达王命,掌管档案。史官是神权的代言者和文化垄断者。一身二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成,更显得他们地位的显贵。二、商朝甲骨档案1、甲骨档案(识记):是以龟甲和兽骨为主要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 商代的甲骨档案(识记)是商王朝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甲是指龟的背甲和腹甲,骨指牛的肩胛骨或其他兽骨。甲骨档案是当时的占卜资料,也是当时档案的主要载体。商代甲骨档案是殷商统治者在占卜

6、活动和其他政务活动中形成的文字记录。又称殷墟卜辞。 现存商代甲骨档案(识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近代发掘的商代甲骨档案是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即商朝后期武丁以后就个王统治时期形成的档案,总数达15万片以上。2、商朝甲骨刻辞是王家档案(应用):卜辞甲骨文书形成过程便是商王行事和国政决策的过程。殷代社会,王和巫史既操纵政治大权,又兼为占卜的主持者,所以这些卜辞也可以视作为政事的决定记录,属于王室档案。3、甲骨体式的组成部分(识记):一是叙词(前辞),记载卜问的日期以及卜官的名字。二是命辞(问辞),记述向神祖问求告之事。三是占辞,记载卜兆之结果。四是验辞,记述卜问以后应验的情

7、况。4、甲骨档案按其记载的内容分类(识记):(1)占卜刻辞,这是甲骨档案的最大部分。(2)卜事刻辞即关于准备占卜材料的记事刻辞(3)记事刻辞,关于职官、制度以及王朝日常政务的记载。(4)表谱刻辞:包括干支表,祀谱和家谱即关于王朝祭祀活动和王室世系的记载,是最早的谱牒。5、甲骨档案的保存说明甲骨是有意识存贮以备查考利用的(领会): 商代甲骨档案是有意识集中保管的。第一,从考古出土看。商代甲骨档案决大部分集中出土与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甲骨,其次是侯家村南。主要是殷统治者的宗庙和陵墓所在地。这样既便于保卫,又便于利用第二,从窖藏情况看,大体有朝代可循,多数窖集中储存一个王统治时期的甲骨,也反映了集

8、中管理的做法。第三,有集中归档的做法,就是殷商甲骨档案突出的一点。卜辞集中出土于殷都安阳,而卜辞所记占卜地往往有在殷都以外的,可见这些在外地占卜的甲骨,仍旧归档于殷都。第四,有初步的整理方法。首先有原始的归档登记制度。其次有的龟甲编连成册或按包保管或粘贴保管。甲和骨分别贮藏。还有原始的目录索引。第五,有专门经管人员。从卜辞贞人来看,他们不仅是甲骨档案的形成者,同时又是专门的经管官员。每片卜辞都有他们的亲笔签名,记事刻辞里也有经管史官的名字。甲骨就其本质来说是档案而不是书籍,是为日后的稽查考核。三、甲骨档案的发现极其史料价值1、甲骨档案发现的年代及发现者(识记):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

9、清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最先认识古物。2、甲骨的迄今发掘数(识记):从1899年甲骨档案被人认识起,至尽九十多年来,前后出土片。3、研究档案甲骨档案的知名学者(识记):甲骨学的开山著录是刘鹗编纂的铁云藏龟,是甲骨档案的首次公布。清代大学者孙诒契文举例,这是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部著作。1979年由郭沫若任主编胡厚宣任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是集大成的宏篇巨著。同时也是第一次最大规模的甲骨档案的公布 甲骨早期研究成绩最大者号称四堂:罗雪堂(罗振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四、商朝简册档案商朝简册档案产生的史料依据(识记):甲骨档案只是我们见到的商代档案的重要部分。商代应有简册档

10、案,而且也应是重要的公文。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第三章 西周王朝档案和档案工作一、西周档案工作的建立1、西周王朝中央档案机构及官员、职任和地位。(识记): 西周中央政府分为卿士寮和太史寮两大部门,前者为西周执掌政事部门,以卿为首长,与卿士寮平行的另一中央重要机构是起草文书,保管典籍的太史寮。主要掌管起草文书,册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保管国家典籍以及天文、历法、祭祀、教育等事务。 地位与作用:周代史官仅次于师保,与卿时寮官员有着平行地位的职官,这说明西周史官的地位有所下降,对国家所起作用都较商朝史官为逊色,但仍不失为 周王朝中职权显赫的重要官职。2、西周史官的地位与作用和档案工作密切

11、相关的(领会)西周史官的职任首先是保管典籍,而且有明确的分职。除典守重要典籍外,他们还负责记录统治者的言论和事迹,我国历史上史官记注制度就是奠定于西周。收藏大量典籍的史官机构太史寮,则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可见史官的显赫地位与档案工作是有密切关系的。二、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其保管1、西周主要档案的名称(识记):西周政务文书称简牍或简策。主要有版图、盟约、谱牒、诰、誓、政典和记注。2、西周王朝的档案名称和作用(领会)(1)版图:版是户籍,记载周王统治的人数,图是地图,象征周王的统治范围。土地和民人是王国的基本财富。这类档案是周王朝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2)盟约:这是盟书和约剂的统称。盟书

12、为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各诸侯国之间,以及诸侯和卿大夫之间的约誓记载。约剂是维护统治秩序的各种制度和规定。为周王国维系内外上下各种关系的法律性文书,故盟约为周王驾驭臣属和万民的工具。(3)谱牒:周王室和贵族的世系记载,是宗法制度下世袭王位和各种爵位的特殊权利的文字凭证。3、西周王朝管理档案的制度(领会)(1)登于天府: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天府是西周王朝宗庙保存重要档案正本的处所。西周王朝重要档案的正本均须上呈天府,以祭告神灵,祈求庇佑赐福,也是周王处理政事、稽查官员、统治臣民的凭证和依据。(2)制作副本:我国历史上档案副本制度是从西周开始建立的。这是为了便于日常政务利用

13、和为更好地保存正本而制作的为稽查利用的档案副本,这类副本由各类文书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保存。可知,西周王朝归档制度是多套制的。(3)藏于金匮:西周统治者重视档案的保管,古代典籍中还有藏于金匮的记载,即把档案存放在用金属封缄的匣子中。我国史上有 “石室金匮”保管传统始于西周。三、西周金文档案1、金文档案(识记):西周时发展到专为记事铭文而铸青铜器,这种有书史记录的青铜器铭文称金文档案2、金文档案的特点(领会):是西周王和各级奴隶主贵族的重要记事档案。不是国家机关办理事务的产物。即不是王朝政务文书,是王和各级奴隶贵族的传家宝,即保存于家族或宗庙的重要历史记录。铸器的目的一是告祖先,二为流传后世子孙永

14、世保存3、金文档案的内容(领会):西周统治阶级凡册、赏赐、志功、诉讼等重大事件都要在青铜上勒铭记载。 毛公鼎:周宣王时器物,是西周出土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共497字,内容是周宣王册命毛公 为正卿的诰命铭文。 大盂鼎:康王时,“授民授疆土”分封赏赐的记载,记载了康王对贵族盂的赏赐。 此外还有史墙盘(重大历史价值)、曶鼎、利簋(目前西周最早一件铭文)4、铭文的出土数(识记):约5000件以上。5、宋代研究金文的著名学者及其著录(识记) 欧阳修集古录 赵明诚金石录 徽宗时宣和博古图 乾隆时西清古鉴定6、郭沫若西周金文辞大系图录及考释的著录特点(领会)一反过去以器物为类聚的方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

15、点,以年代、文字、体例、文辞、格调结合社会历史情况分析考释,为金文整理研究开拓了新途径。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过渡时期)一、春秋战国时期档案的演变1、档案的散失和破坏春秋战国时的兼并和战争和社会大变革,一方面使代表旧贵族利益的档案遭到散失和破坏,另一方面顺应新制度需要的文书应运而生。 (1)兼并战争对档案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就是主要方面来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档案自然也遭到毁坏。宗庙正是集中保存档案的地方,“重器”本身就是流传世永志纪念的档案。(典册被毁) 政治斗争中档案的毁弃:春秋时期兼并战争的实质是新兴地主阶级向没落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16、。如公元前563年,郑国执政的世卿子孔想利用“载书”(盟书)保住世卿在政治上的专政地位,结果遭到了官员门的反对,要求烧掉盟书。子孔要诛杀他们,代表新兴势力的子产劝阻子孔。最后终于在仓门外烧掉了盟书,大家才安定下来。史实说明新旧势力对于毁坏和维护作为权利凭证档案的斗争十分激烈,而随着新兴势力统治的确立,作为旧势力权利凭证的档案在政治斗争中不断被毁弃。 (“载书”被毁) 丹书被毁:丹书是当时记载奴隶名册的册籍。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公元前550年晋过世卿范氏和栾氏斗争,栾氏有家臣督戎,武勇有力,为范氏所畏惧,范氏利用奴隶裴豹去杀督戎,裴豹要求范氏在杀掉督戎后烧到他的丹书,范氏用太阳神为明证,在

17、裴豹杀掉督戎后,获得了人身自由。2、战国后产生的主要新档案的名称(识记):刑书、计书盟书3、刑书的性质和作用(领会):刑书是春秋中后叶出现的限制旧贵族特权,保护封建私有制为中心的成文法,他具有成文、公开和相对同等适用的特点。其作用是破坏和限制旧贵族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旧贵族的斗争。公元前536年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作刑书,最先公布了成文法。4、计书的性质和作用(领会):计书是战国时的赋税档案,它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进行经济盘剥和政治统治的依据。可知与西周版图的作用相似但版图是奴隶社会分封制下“授民授疆土”,国王按不同等级的奴隶主收取贡赋的凭据。而计书则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

18、的依据,这就出现了郡县根据人丁征收地方赋税的档案计书。所谓上计制度就是郡县长官每年年终将下一年度的民户和财赋树木写在木卷上送呈国君,国君把木卷剖而为二,王执右卷,臣执左卷,当下年度终了时,郡县将赋税上缴国君,称上计制度。上计制度实行后,每年造册形成的计书档案,郡县保留副本,正本交由中央存档。5、盟书的性质和作用(领会):强国兼并弱国,或是弱国运用外交策略图存,或是各大国势均力敌暂时喘息,均运用了立盟这一手段,因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会盟形式。春秋战国时期档案多书于简策,是简策文字最盛时期。二、档案官员的变化1、春秋战国时著名良史的姓名和事迹(识记)春秋初期各国史官地位仍然显贵,保管大量重要的档案典

19、籍。同时史官也记载重大国政事件。春秋时晋国董狐,其事迹是:晋灵公十四年(公元607年)晋卿赵盾因避晋灵公杀害而出走,未出境,其族人赵穿杀灵公赵盾复回,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大史认为赵盾出走而未越境,返国而不讨其杀君责,故杀灵公之责在赵盾,因此在简策上记载道“赵盾弑其君”。孔子说:“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又如春秋时齐国大史,其事迹是:齐庄公六年(公元前548)年齐大夫崔杼杀齐君,大使依据书法记“崔杼弑其君”。崔杼怒,杀大史,大史两个兄弟继续写同一句话,都被杀。最后一个兄弟仍依书法直书,崔杼不敢再杀。2、春秋战国时期史官职任、地位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应用) (1)宗法制度的瓦解、世卿制度的破坏是史

20、官职任变化的重要社会原因。此后出现了国君任免官员的官僚制度的萌芽,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发展,从此,在原有世卿制度下史官位尊爵显的地位完全消失了。(2)天道观念的变化是史官职任、地位变化的又一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兼并战争的发展,反映到社会思想上,对“天”的信仰也进一步动摇。当时统治者在频繁的战争中认识到,要想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与其求助与神鬼,不如设法增强自己的军事、财政势力。因此,主管行政、财政、军事、司法等事务的政务官、军事官、事务官上升到首要地位。而管理祭祀鬼神和占卜的宗教官退居到次要地位,因而,史官失势,地位下降,他们开始脱离对国家事物参谋顾问的高级管理工作,退居为次要官职,逐渐

21、成为记注政事、点收档案的专职官员。战国时期新的官僚制度确立后,形成了一批新的掌管记注、管理文书档案的职官。有赵国的御史,齐国的掌书,秦国的尚书,魏国的主书等称谓,他们伺从国君左右,协助处理文书事务,并负责档案典籍的保管。三、档案的广泛利用与文化学术的发展1、百家争鸣文化局面的出现的原因。(1)一方面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动引起的各国养士风气的盛行。(2);另一方面春秋战国档案的流散为士的需要提供了利用的可能2、春秋战国时期档案从官府流向社会的原因(领会)(1)王室衰落,不能养活众官,有专门知识的王官百工,陆续解散到组后果,他们同时也带去了王室的典册档案。扩大了文化的传播。(2)兼并战争。许多

22、国家国亡之后,宗庙被毁,重器被迁,档案势必外传。(3)世卿制度的破获,贵族失去原有的官职,他们世守的档案也就流散到社会上,这种情况为士的搜求、学习和利用档案提供了可能。3、孔子收集整理古代典籍的贡献(领会) 在收集、保存、传播、利用档案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孔子。他收集鲁、周、宋、杞等故国流传下来的史官记注和官府文书,他删定六经,实际上就是对档案的整理和编纂,因六经皆“先王只政典”,说明空子保持了原来的文辞,基本上是档案原件的编纂。4、“学在官府”(领会):三代时,由于史官是知识的中枢,档案是知识总汇,档案就成为教育贵族子弟的教本,太史寮则是最高学府,可知,早期社会知识、学术、文化都被官府垄断

23、。 “学下私人”: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档案典籍外流,通过士的搜求和学习,原来只被上层所垄断的文化知识通过士这一媒介传到了民间。从此,“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师官合一”状况也小时,私人讲学、私人著述从此兴起。实际上是一个对档案搜集、保存、传播、利用的过程。5、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文件的汇编。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6、尚书、春秋的编纂与档案流散和利用的关系(应用)(1)与档案的流散的关系。孔子正是利用了流散于社会的档案编纂了尚书和春秋。(2)与档案利用的关系。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文件汇编,可从两方面说明:从尚书成书来看,其前身是按朝代分编的历史档案汇编。这种分编形式出现在西周,从

24、尚书的文体看,包括典、谟、训、诰、誓、命等文书种类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春秋的编纂从内容到问题明显带有脱胎档案的痕迹,从内容看,记载政治活动居多,都是统治活动的国政大事记录,是公文书的汇纂。春秋文体类似大事记,一条记一事,不相联属。文句极其简短,每条最长不超过四十余字。看来基本上是史官记载的汇纂,十分明显是原始档案排比年月的汇抄。第五章 秦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一、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档案工作二、秦朝封建专制官僚整体与档案机构 首先是至高无上皇权的确立,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统领百官,主持朝仪,总理中央和郡县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太尉为管理军事的最高长官,

25、掌武事,立五兵。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参与机要,下达诏书,掌管章奏。御史大夫有副丞相和皇帝私人秘书的性质。九卿是分掌中央政府各部门事务的办事机构。秦地方设置郡、县两级机构。郡长官有郡守、郡尉分管行政和武职。三、君抑臣和注重封建政务效率的档案管理制度。1、秦朝中央掌管文档官员的名称和职任:分掌中央政府各部门事务的九卿中少府,其属下有尚书四人,主发送皇帝制诏文书,并收受臣僚上呈文书,同时掌管皇帝档案2、秦的文书档案制度是统一文字的基础上制定的。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字体称小篆,后又创造出比小篆更为简便的新字体,即隶书。在文字统一前提下建立一套尊君抑臣的文书档案制度。3、秦重视政务效率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1

26、)关于文书传递、登记的规定:如要求送命书及标明急字的文书,应立即传诵,不急的也要当天传达。(2)建立书面请示制度(3)对专门文书管理也有严格要求(4)对文书制成材料的制作也有规定。四、秦朝律法档案的管保和利用1、秦殿中档案保管机构的名称中央禁室(识记)2、秦律法档案副本收藏处所(识记):秦律法档案有副本多份,其中一本收藏在殿中中央禁室;中央政府丞相和卿史大夫公府也各保留副本;地方郡县也都有副本。3、法律问答的内容和保管要求(领会): 法律问答是秦的刑律条文及其解释,即吏民关于法律问题询问法官的问答。凡吏民向主观法令的官吏询问法律条文,法官必须按照所问法令解答,并要在一尺六村长的符上写名询问日期

27、及法律条文,然后将符左片给予询问者,右片由官府作为重要档案保存,以检验日后法官和吏民执法、守法情况。4、秦王朝律法档案的利用“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应用) 律法档案的利用秦突出的表现是“以法为教”的国策,即以律法档案为教育内容的制度。原因是秦始皇认为只有律法和刑罚才能“矫正民心”,故取缔一切私人教育内容和设施并定期公布法律和法令,由法吏解答吏民所询问有关法律问题,形成明法制度。秦既以法治国,以法为教,必决定其重吏的统治制度。吏,秦时称文吏或法吏,即掌文书、法律图籍的职官。文吏既掌文法图籍,并通古今事务,为施行法教,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明令,民间求学,“以吏为师”。可知秦的文法之吏是施行变

28、化改化“黔首”之重要职官。而文吏的培养和任用则成为秦治国之重要事务。因此秦专设有传授吏的技能的学室和教本,出土秦简为吏之道就是这类教本。秦王朝的重吏政策对于扫除奴隶制的世卿世禄制度的残余,巩固封建经济基础和维护统一的封建国家起了历史进步作用。然而,这一措施最终有回到了西周时“学在官府”“官师合一”的状态,从文化发展来看,这是对春秋战国以来学下私人、学术发展的历史反动。五、石刻档案大量出现1、石刻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应用): 石刻档案在商、周之后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秦代兴起,主要历史原因有:(1)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要求书写材料的变革,一定文化是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我国奴隶制时期与其经济政

29、治相适应正是甲骨、青铜、简牍三者迭起时期,经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文化大兴,私人讲学,著述兴盛,文字数量增多,篇幅增大,需传后世永志纪念的文字非青铜器所能容纳于是至秦代,石被广泛应用与记事材料。(2)是封建地主阶级轻名器,重功利的需要。统一的封建专制的帝王,需要这种跨扬威势和功德的传世材料,秦始皇奉行发法家主张,实行明法制度,法律之公布,威势功德之宣扬,功效实利之讲究,就是要是律法及某些制、诏文书予以公布,便于家喻户晓。石刻文字公布性的特点正适应了这些需要。传世之秦代刻石的兴起正说明了这一目的。(3)铁器的使用为石刻文字的兴起也创造了客观条件。2、石刻档案分类(识记):石刻档案是铭刻在石材上的公务文书或书史记事(1)公牍刻石(2)记事刻石:大凡记功颂德,颁布宪令、会盟立约,外交征伐等重大事件都要刻石述事,流传久远。3、石刻档案的性质(领会):以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