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8.39KB ,
资源ID:22718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718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docx

1、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九十五条论纲”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1.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2.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问题探究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历史比较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

2、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新教问题探究二、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三、导入新课:利用课本引言设置问题:问题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斗争矛头指向什么?为什么?问题二、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如何?谁首先举起了宗教改革的大旗?通过提问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初步了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第一目“九十五条论纲”教材系统讲述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原因,说明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宗教改革之所以爆发于

3、德国,是由于德国存在特殊的经济政治情况。(1)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1516世纪,德意志的纺织、采矿、印刷、造纸等工业都有显著发展,虽然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在矿冶、制革等手工业部门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商业相当繁荣,从东方运到意大利再转往北欧的商品,需要从德意志过境。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城市经营对外贸易。但是,德意志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其他地方。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一个城市成为德意志的工商业中心,对内贸易少于对外贸易。经济的分散又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而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勒索和搜刮。从公元11世

4、纪开始,罗马教皇和西欧封建世俗王权之间展开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激烈斗争。随着法国、英国、西班牙等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盛极一时的罗马教皇势力在这些国家里迅速衰落。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只有四分五裂的德国和意大利仍然由罗马教会牢牢控制。这种情况下,教皇将原本由整个西欧承担的经济重负全部转移到德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的身上。(2) 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在经济上,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许多高级教士本身就是拥有领地的封建贵族。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这一时期德意志的白银产量很高,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

5、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财政收入。而教廷从德意志榨取的财富,归根到底都来自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所以更恶化了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在政治上,德意志除了七大选侯之外,还有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帝国的骑士,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乱。罗马教廷为了控制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割据局面。因此,经济的分散性不利于政治统一,而政治不统一又影响经济发展。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到15世纪末16

6、世纪初,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 天主教会引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普遍憎恨。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共同要求,也是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的内容,加强学生对德意志分裂状况的感性认识。(3) 马丁路德立志改革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青年时代的路德,系统地学习了天主教神学,研读了圣经, 1511年,路德受修道院的差遣朝拜罗马教廷,目睹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朽糜烂,使他对教会的说教越来越感到怀疑,萌发了改革德意志宗教的思想。1512年,马丁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维登堡修道院的副院长和维登

7、堡大学神学教授。他利用大学的图书馆潜心研读圣经,从圣经中悟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已经初步在思想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立志要通过改革,实现民族复兴。(4)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维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这成了宗教改革导火线。天主教认为,世人“犯罪”后,就失落了上帝的宠爱,只有悔罪做善功以赎罪,才能获得“免罪罚”。因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所立的功劳无限,加上圣母和其他圣徒们的多余功劳,形成了教会的“功劳宝库”。个人能力有限,所做善功不足以完全补罪,教会可以从功劳宝库中取而赠之。教皇和主教就以此对教徒施行“大赦”。14世纪以

8、来,这类“免罪罚”的方式,逐渐演变成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当时教皇特使宣称,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柜,灵魂即刻应声升入天堂。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以惊人的勇气在维登堡教堂门上贴出了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就赎罪券问题提出异议,要求进行争辩。他在论纲里说: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愆的赦免;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他还指出,符券贩卖者们关于免罪之道所作的胡乱宣传,会影响人们对教皇的尊敬,比如说,人们会问:既然教皇比当代最富有的人还富有,为什么他不拿自己的钱财来修缮圣彼得大教

9、堂,而要用贫苦的信徒们的钱财呢?路德提出论纲的时候,并没有公开反对教皇,也没有想到要发动大规模的改革运动,但实际上论纲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所以,论纲尤如“放出闪电”传遍德意志,在德意志引起广泛讨论,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接着在西欧引起强烈的反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部分诸侯也支持路德,罗马教廷对路德恨之入骨。1520年10月,教皇下诏书,勒令路德在60天之内悔过自新,否则将开除他的教籍,路德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在拥护者的赞美声中把教皇的诏书付之一炬。在1521年的帝国会议上他据理力争,毫不让步。他声称“我坚持己见,决无反悔!”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当时德意志人民

10、要求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也极大地鼓舞了德意志和西欧各国的人民,他们更加崇敬路德,也更加向往宗教改革。可以说由路德点燃的宗教改革之火在西欧各国已成燎原之势。 本目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理解本课内容的关键。建议教师用提问方式,提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哪些基本条件?16世纪初,德意志的经济状况如何?问题二、罗马天主教会是如何对德意志进行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的?对德意志有何影响?问题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什么?开始标志是什么?“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有什么意义?问题四、你认为改革家应该具备哪些意志品质?马丁路德是否具备这些品质?请举例说

11、明。然后组织学生阅读、讨论,逐个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16世纪初,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在一些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德意志经济的分散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而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勒索和搜刮,所以摆脱教会的压榨和束缚,建立民族教会,是德意志各阶层的普遍要求,也是德意志资本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520年马丁路德连续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一系列文章,系统的阐发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1)“因信称义” 中世纪教会力图垄断拯救灵魂的权力。它

12、提出上帝不与有罪之人交往,人要获救必须借助教士的中介作用。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掌管着拯救灵魂的大权,教会甚至禁止一般基督徒阅读圣经,惟有教皇才有解释圣经的权力。马丁路德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须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否认需要履行种种“圣礼”,即教会规定的一套繁缛的礼拜仪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会输赠等

13、“善行”,来实现自己的信仰。因此,他主张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七项圣礼中只剩洗礼、圣餐两项。这样,曾经是人类救赎中必不可少的教皇、教会、教律,面对信仰的权威,便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在当时是十分激烈的思想主张。他的主张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需要。(2)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既然“信仰耶稣即可得救”,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这种信仰呢?马丁路德认为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每个教徒都应该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理解,这是一种信仰自由的权利。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中介。这种观

14、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1522年,他将圣经由希腊文和希伯来文译成德文。德文圣经的出版发行,不仅使人们何以直接领悟上帝的语言,而且还在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地区规定了一种被所有的德意志人都运用的语言,为德国语言和文字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海涅认为马丁路德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3)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本目内容是本课的难点,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历史

15、纵横】和【学思之窗】的内容,通过对“因信称义”概念的解释、路德思想与天主教会说教的比较,来理解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突出重点即可,不宜展开或过多补充材料。关于宗教改革的实质,教材没有明确的表述,如果学生能力较强,时间充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第三目“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1)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马丁路德反对教会的一系列举动,固然得到广泛拥护,但是不同的阶级和集团却是根据其不同的利益来支持宗教改革的。除了皇帝、高级教士、部分诸侯和掌权的城市贵族反对改革以外,在要求改革的势力当中很快就分裂为两个集团。以路德为代表的温和派倡议建立新的教会,主张教会脱离罗马控制,取消复杂、森严的

16、教阶制,取消繁缛的礼拜仪式,把教会土地收归国有。但路德反对暴力,主张和平发展,消极抵抗。他的宗教改革主张,不包含社会改革的要求,它代表富裕的手工业者、商人、工场主、小贵族和部分诸侯的利益。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宗教改革,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的要求。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闵采尔领导农民和平民掀起了新一轮宗教改革。闵采尔也主张信仰得救,但他认为信仰就是人的理性,号召用暴力手段实现社会变革,建立人人平等的“千年天国”。15241526年,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战争遍及德意志的大部分地区,全国大约有23的农民参加了斗争。在农民战争中,教会的寺院、教堂被捣毁,教会财产流失,教士的威信扫地,农民战争动摇了天主教会在德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