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1.72KB ,
资源ID:227094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7094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土壤肥料学》习题集3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土壤肥料学》习题集3Word文件下载.docx

1、土壤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认识客观世界,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微观:(具体专业应用)如:对于园林、园艺专业:土壤是栽培园林植物的基础物质,植物营养绝大部分来源于土壤。等对于农学、农信专业:土壤学是重要的部分,农业管理必不可少。可详细举例论证其意义。包括提出观点和论证。7. 试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特征各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具体变现在一下方面(1) 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土壤有机质是植物所需的氮、磷、硫、微量元素等各种养分的主要来源。同时,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有机酸和腐殖酸对土壤矿质部分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可以促进矿物风

2、化,有利于某些养料的有效化。一些有机酸与富啡酸络合的金属离子可以保留与土壤溶液中不致沉淀而增加有效性。(2) 改善土壤肥力。物理性质 土壤有机质能改变砂土的分散无结构状态和黏土的坚韧大块结构,使土壤的通气性、蓄水性、透水性有所改善。土壤腐殖物质是以一种深色物质,吸热快,因而对土壤的热状况也有一定影响。化学性质 腐殖物质所带电性以负电荷为主,可吸附阳离子,从而避免随水流失,可供作物吸收,有机质能降低磷的固定而增加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和提高磷的利用率,有机质还增加了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生物性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养分和能量的来源。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 土壤矿物质来自_岩石_,

3、其矿物组成按其成因可分为_原生矿物_和_次生矿物_。2 土粒根据其大小和性质分为_砂粒_、_粉砂粒_、_粘粒_三级,其中 砂粒_、粉砂粒 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3 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有_施有机肥_、_施用石灰石膏_、合理灌溉_、_客土_。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_施有机肥_。4 腐殖质是高分子含氮化合物,其主体是_腐殖酸_与金属离子的结合的盐类,其主要成分是_富里酸_、_胡敏酸_等。5 土壤有机质中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将其分为二大类:一是_腐殖质_,主要是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成分,约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_8590%_;二是_半分解的有机质_,在矿质土壤中占有机质总量的_ 510%_。6

4、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一般向两个方向转化,一是_矿质化_,一是_腐殖化_。这两个过程的进行均受到_水_、_温度_、_PH_及_生物_等因素的影响。7 某地耕层土层深度为30cm,水分容积百分比为24%,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36%(容积%),则土壤的贮水量为_ 24 _(吨),灌水定额为_36_m3/亩。8 土壤开始呈现可塑状态时的含水量称为_塑限_,土壤失去可塑性而开始流动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_流限_,二者之间的含水范围称_塑性 _范围,二者含水量称为_土壤塑性指数_。1.矿物 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土壤矿物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

5、的骨骼。2.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各粒级百分含量的组合3.风化作用. 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4.土壤有机质 土壤固相部分,是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5.热容量 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指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表征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性的曲线。三、问答题1.什么是原生矿物?直接来自火成岩或变质岩的矿物。什么是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火山玻璃或各种风化

6、产物通过化学、生物作用而转变或重新合成新的黏土矿物和氧化物矿物,叫次生矿物。2.成土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哪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玄武岩、砂岩、石灰岩和大理岩各属于哪一类?岩浆岩 岩浆岩 沉积岩 沉积岩 变质岩3.岩石风化有哪三种形式?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土壤母质按搬运和沉积特点可详细分为哪几种?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河流冲积物、湖积物、海积物、风积物、冰磧物什么是冲积物?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受河流经常性流水侵蚀、搬运,在流速减缓时沉积于河谷地区的沉积物。湖积物? 是由湖水泛滥沉积而成的沉积物,分布在大湖的周围。4.砂粒、粉砂粒、粘粒的大小的量纲是多少?卡庆斯基

7、制中将10.05mm的粒级划为砂粒,0.050.001mm的粒级为粉粒,0.001mm的粒级称为黏粒。什么是物理性砂粒?卡庆斯基制中将0.011mm的粒级划为物理性砂粒。什么是物理性粘粒?小于0.01mm的粒级划为物理性黏粒。什么是土壤的质地?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5.在国际制、前苏联制和中国制中土壤质地分为哪三大类?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6.砂土、壤土和粘土与土壤肥力具体有何关系?砂质土温度高而不稳定,特点是种子萌发出苗快,发小苗而不发老苗。黏土宜耕期短,比较紧实板结,湿时泥泞,干时坚硬。壤土有良好的通透性和耕性,发小苗,对水分、养分的保蓄性、肥效稳而长的优点。不同土壤质地的

8、土壤如何利用改良?客土法、耕翻法、引洪漫淤法、增施有机肥。7.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为什么会产生不同?(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主要原因是在于土壤生物活动,有机质的分解和根的呼吸作用释放出CO2(2)土壤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起主要原因是在与微生物和根系的呼吸作用都必需消耗氧气(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除表层干燥土壤外,土壤空气湿度一般都处于水汽饱和状态(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其原因在于:土壤通气不良时,土壤O2含量下降,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厌氧分解产生大量还原性气体,如CH4、H2等,而大气中还原性气体极少8.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和土壤呼吸的重要性。特点:土壤

9、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土壤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如CH4、H2等,而大气中还原性气体极少重要性:影响土壤肥力发育,微生物生存和活动,根系生长等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1. 整个土壤胶体分散系可分为_胶核_、_双电层_、_胶团间溶液_三大部分,其中胶核的成分由_腐殖质_、_无定形的二氧化硅_、_蛋白质分子_等的分子团组成。2. 某土壤每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设矿化率为2%,假定所施物质为紫云英,其腐殖化系数为0.25,含水率为86%,每年需补充1714_公斤紫云英,才能维持有机质平衡(每亩耕层土重150000kg)。3. 一

10、亩(即667 m2)土地耕层厚度0.2 m,容重为1.15t/m3,则它的耕层土总重量为_153.41_吨,现有土壤含水量为5%,要求灌水后达25%,则每亩灌水定额为_29.15_吨。4. 阳离子交换量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_土壤胶体类型_、_质地_和_pH_。5. 土壤耕性的好坏,应根据_耕作难易程度_、_耕作质量_和_宜耕期的选择_三方面来判断,它与土壤_物理机械_性质密切相关。6. 假设某土壤只有K、Ca、Mg、H、Al五种阳离子,其含量均为5cmol/kg,则此土壤的CEC为_25 cmol/kg _,盐基饱和度为_60% _,Ca离子的饱和度为_ 20%_。某地耕层土壤含水量为21

11、%(重量%),土壤容重为1.33g/kg,土壤总孔隙度为_50%_,则土壤的含水量(容积%)为27.9%,土壤固相:液相:气相为_50:28:22_。(土壤比重为2.65)7. 某土壤CEC为12cmol/kg,盐基饱和度为60%,则每亩耕层土壤潜性酸的总量为720000厘摩尔,需要用 201.6_公斤CaO来中和酸性(每亩耕层土重15万斤)。8. 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的空隙叫_孔隙_,通常将其分为三级,即_无效孔隙_、毛管孔隙_和_通气孔隙_。1.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单位重量的土壤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数量的总和2. 土壤容重 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

12、量或重量3. .可变电荷 数量、性质都随介质pH改变而改变的一类电荷。4. 土壤缓冲性 土壤抗衡酸、碱物质,减缓pH变化的能力。5.土壤胶体 土壤中最细微的颗粒,直径一般为1-100nm。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带有电荷,具有凝聚和分散作用。土壤胶体具有吸收性能,对肥力发展有意义。6.土壤潜性酸 是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7.土壤活性酸 是指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8. 同晶替代 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其它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9. 土壤碱化度 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是碱

13、土分类及碱化土壤改良利用的指标和依据。1. 土壤为什么具有缓冲性? 土壤通过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作用、强碱弱酸盐的解离等过程来实现。2. 土壤孔隙有哪几种类型? 非活性孔、毛管孔、通气孔3. 什么样的孔隙状况较适合植物的生长?土壤中大小孔隙同时存在,土壤总孔隙度在50%左右,而毛管孔隙在30-40%之间,非毛管孔隙在20-10%,非活性毛管孔隙很少。4. 土壤酸碱性对土壤养分有效性有何影响?土壤酸碱性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有重要作用,因而影响土壤养分元素的释放、固定和迁移等。土壤pH在6.5左右时,各种营养元素的有效度都很高,并适宜多数作物的生长,土壤pH

14、在微酸性,中性,碱性土壤中,氮、硫、钾的有效性高,土壤pH6-7的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最高,在强酸性和强碱性土壤中,有效性钙和镁的含量低,在pH6.5-8.5的土壤中有效性高,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在酸性和强酸性土壤中有效性高,在碱性土壤中有效性低,在强酸性土壤中,钼的有效性低,硼的有效性与土壤pU关系较复杂。5. 影响土壤缓冲性的因素有哪些?(1)土壤无机胶体(2)土壤质地(3)土壤有机质6. 什么是土壤胶体?土壤胶体具有哪些特性?土壤胶体是土壤中最活跃的部分,土壤胶体通常是指直径小于1微米的固体颗粒。性质:巨大的比表面、带电性、分散性与凝聚7. 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因素有哪几方面?通气状况

15、、微生物活动、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土壤的pH值8. 试述土壤结构中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及其管理措施。土壤团粒结构的总孔隙度较大,小孔隙能保持水分,大孔隙则保持通气,能保证土壤肥力好,使植物根能良好生长,适于作物栽培。措施:分层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中的胶结物质,尽量使土壤和肥料混匀,注意连年施用,充分供给团粒结构形成的物质基础。正确的土壤耕作、合理的轮作制度、调节土壤阳离子组成、合理灌溉 晒垡和冻垡等第四章 土壤的形成与分布一、名词解释1. 土壤剖面 整的垂直土层序列。土壤剖面的形成具体反映在土壤的成土过程。2. 土壤母质 是指原生基岩经过风化、搬运、堆积等过程于地表形成

16、的一层疏松、最年轻的地质矿物质层。是风化壳的表层,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前身。3. 地质大循环 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是地球表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大循环。4.土壤年龄 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壤发生层: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相平行的,并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5.土壤的地带性分布 土壤的分布与气候、地形、生物相适应的分布规律。二、问答题1. 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土壤是由裸露于地表的坚硬岩石,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极其复杂的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而形成的。2.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什么作用?(1) 生物在土

17、壤养分积累、分解、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 植被类型的演变会引起土壤类型的演变。(3) 微生物在土壤养分的有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 生物在土壤结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 南方土壤的保肥能力一定比北方土壤的保肥能力弱。对吗? 为什么?不对,土壤保肥能力的强弱与很多因素有关。不仅仅与土壤pH有关,还与土壤性状及土壤孔隙度、粘度等因素有关。4. 什么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为何说土壤形成是两者矛盾统一的结果?地质大循环是地表岩石因风化作用而释放出的各种植物营养物质随水流进入海洋,由此形成的沉积岩一旦因海底上升再度成为陆地时,又经过风化,重新释放所含营养物质的过程。生物小循环是

18、岩石风化中释放的植物营养物质一部分被植物吸收,植物死亡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又重新释放供给下一代植物吸收利用的过程。地质大循环为土壤的形成准备了条件,而生物小循环则使土壤的形成 成为现实。没有地质大循环就不可能有生物小循环。没有生物小循环则成土母质不可能具有肥力特征而形成土壤。5.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过程有何作用? 能否把人类活动作为除了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外的第六个成土因素?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土壤的形成速度和发育程度及发育方向,对土壤形成具有快速、深刻的印象。不能,人类活动与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这五大成土因素有本质的区别,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定向的。人类活动是社

19、会性的,受着社会制度和社会生产力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影响可通过改变各自然因素而起作用。人类对土壤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利用合理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利用不当就会破坏土壤。6. 为什么在同一地区土壤质地不同时,土壤性质有很大差异?土壤按各粒级粒土粒含量的百分率可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不同质地的土壤中含有不同的成土矿物,因而性质相差很大。(1) 砂土主要以原生矿物为主,因此孔隙度大,通气性好,但保肥保水能力差,且增温降温变化较快,在养分供应上,往往苗期不足而后期充足。(2) 黏土次生硅酸盐类矿物为主,质地较细,孔隙度较小,通气性差,但保肥保水能力强,且增温降温变化较慢,在养分供应上,往往苗期不足而后期充

20、足。(3) 壤土的组成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有一定的保肥保水能力,通气情况一般也较好,养分供应适当,是最适宜耕作土壤。第五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1. 养分归还学说:为恢复地力和提高作物单产,通过施肥把作物从土壤中摄取并随收获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应归还给土壤的论点。2. 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的营养元素。缺乏该元素后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目前公认的必需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硼、铜、钼和氯等。3. 根际:受植物根吸收与分泌作用共同影响的土壤微域范围。是植物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场所。4. 最小养分律植物的产量或生长量受环境中最缺少养分的

21、制约,并随之增减而增减。5. 养分临界值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养分数量和比例的范围下限。6. 养分胁迫:土壤中养分供应不足或过量而产生限制植物生长的现象。7. 根外追肥:将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营养液借助雾器械喷洒于作物地上部的一种施肥方法。8. 被动吸收:养分离子移入植物根内是沿电化学势梯度扩散和道南平衡的结果。它不需直接供应生物代谢能量。9. 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对养分供应不足或过多最为敏感的时期。10.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增效能的时期。二、填空1. 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_17_种,按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可分为_微量_元素、_中量_元素及 大量 _元素。通常把

22、NPK _称为肥料的三要素。2. 所谓C/N转折点是指_矿化速率与生物固定速率性等时的C/N _。在施用新鲜的作物秸杆时,因分解前的C/N大于_25:1_,易发生_净固定(或微生物争氮)_的现象,而影响作物的生长。3. 根外追肥时,养分主要通过_植物叶部_及角质层_进入叶片。双子叶植物根外追肥效果一般好于单子叶植物,原因是_双子叶植物叶面积大且角质层厚。4. 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_.Zn、Cu、Fe、Mn、Mo、B、Cl _。5. 当作物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时,缺素症状最早出现的部位与该元素在作物体内的_移动性_有关。作物缺铁时,症状一般最早出现于_新生叶_,主要表现为_脉间失绿_。6.

23、土壤养分由根外移至根表的途径有_截获_、_质流_、_扩散_三种。其中作物通过_截获_所获得的养分是很少的。不同养分向根表移动的方式可能不同,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的Ca、Mg以_质流_移动为主,而P、K则以_扩散_为主。1. 试述养分进入植物体内的主要途径。(1) 被动吸收:离子交换、离子扩散(包括简单扩散和杜南扩散)(2) 主动吸收2. 试述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主要区别及形成原因。(1) pH原因:植物根系阴阳离子吸收不平衡。(2) Eh原因:植物根系吸收矿质营养,根系呼吸作用。(3) 营养物质原因:植物根系选择性吸收。(4) 微生物原因:植物根系有分泌物。3. 有人认为:某个特定地区的“最小

24、养分”总是保持不变的。试说明这种观点正确与否。 “最小养分”是指环境中相对于作物需求而言最缺少的养分。最小养分与非最小养分间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该观点不正确。4. 为何要避免在水田或排水不良土壤施用新鲜有机质?(1) 由于水田或排水不良土壤处于嫌气状态下,大多数分解有机质的好氧微生物停止活动,而以嫌气微生物为主,对有机质进行厌气性分解,产生大量的还原性有害物质,不利于植物生长。(2) 由于新鲜有机质含有较高的C/N比,所以微生物与植物竞争矿质态氮,使得植物缺氮。第六章 氮素营养N素主要促进_幼嫩_器官及部位的生长,而对_衰老_器官及部位作用很小,甚至无效,

25、这一规律是确定N肥施用时期的重要依据。碳酸氢铵是一种化学性质碱性、极易分解挥发的肥料,施用时应注意_深施_。2. 常用化学氮肥主要有_尿素、碳铵、硫铵_。3. 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有_差减_法和_15N同位素_法两类。在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用这两类方法测定的利用率存在差异,导致该差异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_是否包括激发效应_。1. 生理酸性肥料 施入土壤后,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变酸的肥料。2. 生理碱性肥料 施入土壤后,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变碱的肥料。3. 氮肥利用率作物吸收的肥料氮占所施氮肥中总氮量的百分率。4. 硝化作用 是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5. 反硝化

26、作用 土壤中的硝酸根在通气不良时转化为气态氮损失的过程。1. 氮肥在土壤中损失的途径有哪些?(1) 淋洗损失 硝酸盐带负电荷,最易被淋洗的氮形态(2) 径流损失 硝酸盐、土壤黏粒表面吸附的铵离子和部分有机氮可以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3) 气体损失 土壤氮可通过反硝化作用和氮挥发两个机制形成气体氮进入大气,从而引起氮损失。反硝化作用是在嫌氧的条件下,硝酸盐在反硝化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成N2、N2O、NO等的过程。氮挥发易发生在石灰性土壤上。2. 根据水田的特点说明水田铵态氮肥深施的作用。水田水层以下有一层较薄的氧化层,氧化层以下为还原层。如果铵态氮肥表施,由于铵离

27、子可被土壤胶体吸附,较多地集中于氧化层,在氧化层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的硝酸根渗漏至还原层,在还原层发生反硝化作用,从而造成氮素的气态损失。所以,应将铵态氮肥直接深施至还原层,或采取适当的措施破坏氧化层。3. 合理施用氮肥的原则是什么?因土 因作物 因肥料4. 试述氮肥利用率的两类测定方法,并说明两者间的主要区别?(1) 差减发(2)同位素15N法区别:差减法利用率包含“激发效应”的影响,测定结果往往比同位素15N法氮肥利用率高,但更接近于实际情况。5. 为何硝态氮肥的施用可加重石灰性土壤上植物缺铁的程度?硝态氮肥是生理碱性肥料,适用于石灰性土壤,可使土壤碱性增强,而铁的溶解度随土壤pH的升高而降

28、低,所以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硝态氮肥会加重植物的缺铁程度6. N肥过多时,植物表现出哪些失调症状?为什么?大量供应氮素时,细胞增长过大,细胞壁薄,细胞多汁,因而植株茎秆柔弱,叶片肥大,贪青晚熟,易倒状,易受到机械损伤和病虫害侵袭。过多的氮素还要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从而影响作物的品质。第七章 磷、钾素营养1. 普通过磷酸钙的制造方法是_酸化法_。2. 土壤钾按其活动性可分为四组,即:_ 矿物态钾、 矿物固定态钾、/吸附态钾 和 游离态钾_。通常将_吸附态钾_称为速效钾。3. 磷矿粉在_酸性_土壤上施用效果好。4. 目前商品钾肥的主要品种是_氯化钾_,其制造方法有_溶解结晶法_及_浮选法_两种。1.

29、 生理中性肥料 肥料中离子态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无残留或残留部分基本不改变介质酸度的肥料。肥料中离子态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无残留或残留部分基本不改变介质酸度的肥料。2. 土壤速效钾通常指土壤中水溶性钾与交换性钾的总和。3. 经济最佳施肥量获得单位面积最高施肥利润的施肥量。1. 酸性土壤缺磷与石灰性土壤缺磷的原因有何不同?酸性土:铁铝活性过高,专性吸附: 石灰性土,钙磷溶解度小,植物的适应机制:根系分泌H+,微生物分泌H+等。2. 土壤钾可分为哪些类型?什么是速效钾?矿物钾、非交换性钾、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 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被称为速效钾3. 为什么在生产实际中常将磷肥,特别是过磷酸钙或钙镁肥作为基肥或种肥而不作追肥?(1) 过磷酸钙和钙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