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39.51KB ,
资源ID:227048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7048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发展战略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发展战略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Word格式.docx

1、孔铮、王英安、陈恩、刘鸿雁。本论文执笔人:马力、张许颖、王军平、桂江丰、王俊。源自国家统计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我国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2.1教育发展现状2.1.1早期教育(02岁)薄弱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1998、1999年中国早期教育开始萌芽,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仍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据统计,城市3岁以下儿童的入托率不到10%,85%不能经常接触同龄伙伴,90%以上由祖辈或保姆在家看护,未受到系统智力开发。2.1.2学前教育(35岁)滞后图1在园幼儿人数变动我国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由2000年的2250万迅速减少到2001年的2000万,2007

2、年稳步上升到2349万(图1)。2007年,全国有幼儿园13万所,35岁学前教育适龄人口为4968万人,毛入园率不到50%。2.1.3义务教育(614岁)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普及,成为实现中国教育振兴的基石。20世纪90年代,小学毛入学率超过100%,2007年初中毛入学率达98%(见表1)。2007年小学、初中在校生人数分别为10564万人、5736万人。资料来源:根据教育部网站、2000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整理。表1各级教育毛入学率%年份小学初中1214周岁高中阶段1517周岁职前全口径高等教育1822周岁1990 111.0 66.7 21.9 3.41995 106.6

3、 78.4 28.8 33.6 7.22000 104.6 88.6 38.2 42.8 12.52001 104.5 88.7 38.6 42.8 13.32002 107.5 90.0 38.4 42.8 15.02003 107.2 92.7 42.1 43.8 17.02004 106.6 94.1 46.5 48.1 19.02005 106.4 95.0 50.9 52.7 21.02006 106.3 97.0 57.7 59.8 22.02007 106.3 98.0 - 66.0 23.0资料来源:2.1.4高中阶段教育(1517岁)发展提速2007年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达

4、4527万,毛入学率快速增加,从2000年的42.8%提高到66%(见表1),普通高中在校生2522万,比2000年翻番,呈快速发展态势(见图2)。2.1.5高等教育(1822岁)大众化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566万,是1998年的5倍(见图3),教育毛入学率=(某教育阶段的在学人数该教育年龄段的人口数)100%。公式中计算分子在学人数时,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大小。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中国的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其他高等学历教育(包括在职攻读、网络本专科、学历文凭考试、

5、自学考试等)。图2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变动高等教育在学总人口超过2700万(见图4),毛入学率23%。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口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居世界第一,奠定了现代化建设对专门人才需求的基础。2.1.6职业教育取得突破职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两次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全社图3高等教育普通本专科生历年招生数会的发展方向,推动职业教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十一五”期间,中央专项资金11亿多元,国债项目资金18亿多元,直接支持1500所职业院校,地方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资金达200多亿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

6、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2.1.7老龄教育得到关注改革开放以来,“老有所学”的理念得到社会广泛认同。19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00年出台关于加强老年工作的决定,制定老年事业五年发展规划,加大老龄教育投入。2007年全国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3.3万所,在校学员334万。老年教育覆盖率较低,老年人口入学率仅为1.16%,与发达国家10%入学率差距较大,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图4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变化2.2教育发展问题2.2.1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平等,城市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是农村的1.7倍,专项调查显示,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到

7、2000年的15年间,中国大约有1.5亿左右的农村学生没能完成初中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近3800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3000多万人;区域教育机会不均等。西部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区域内择校现象普遍。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择校现象已从高中逐步蔓延至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名牌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迅速转化为经济收益,又转化为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反,薄弱学校日益捉襟见肘,更加陷入生源质量、办学力量的薄弱,这更进一步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2.2.2教育质量不高早期教育是儿童智力开

8、发最关键的时期,我国早教仍处于自然成长阶段;学前教育师资专业水平低,现有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儿童智力、特长个性化发展不相适应;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理念与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农村偏远地区义务教育师资短缺,设施陈旧老化,教育质量亟待提高;高中教育仍然以升学率为中心,中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受到遏制,农村高中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难以保证;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重复,缺乏专业教师队伍,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新慢,实验设施落后,职业院校学生能力培训明显不足,实践能力较弱;高等教育缺乏前瞻性规划,专业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强调教育规模,忽视教育质量。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培养机制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9、创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从而带来“文凭病”、“教育过度”和“知识失业”等社会问题。2.2.3教育投入不合理突出表现为:一是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地区5.6%,发展中国家4%。200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32%,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二是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我国教育投资分配比例失调。根据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发展中国家初等教育投资总额应高于中等和高等教育。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性投入相对偏高,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初等教育投入相对偏低,学前

10、教育支出较少,早期教育几乎为零。农民工培训费用不到教育经费的千分之一。2.2.4人力资源不匹配人力资源质量低。全国人力资本存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为14.76%,大学及以上仅为3.61%;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5.2%,总数达4300万;初中及以下学历是劳动力主要群体,2000年比重高达91.2%。25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1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水平,比美国1999年12.74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整整低了5年,与后发型国家韩国11.48年(相当于高中三年级)相比低近4年。人力资源结构失调。(1)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

11、偏低。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是:12年制义务教育、高中入学率80%90%、大学入学率40%50%。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国高中入学率偏低。2007年我国小学升初中的毛入学率达到98%,而初中升高中仅为80%;2005年全国从业人员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只占13.4%,而初中达45.8%,说明初中辍学率极高。1999年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一直高于高中,二者的差距在高峰时几乎达20%。高中人口比例偏低是教育两极分化的预警信号,必须防止高中教育成为人力资本结构性比例失调的分水岭。(2)高素质科研人才和高级技工严重短缺。我国学历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高素质科研人才稀缺

12、,而大专学历难以被社会认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显示,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大学、硕士以上各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分别为1.07、0.99、0.84、0.89和1.16,其中大专的求人倍率最低,供大于求,而硕士以上学历求人倍率最高,供需缺口最大(见表2)。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重理论、轻技能,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技师的求人倍率分别为3.21、2.47和2.38,表明在劳动力市场上对高级技工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见表3)。源自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源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2007年第三季度部分城

13、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8人口研究33卷表2按文化程度分组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文化程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需求人数(人)需求比重(%)求职人数(人)求职比重(%)求人倍率初中及以下1349405 28.0 1387855 28.1 1.07高中1904765 39.5 2151668 43.5 0.99职高、技校、中专1051266 55.2 1201111 55.8 0.98大专720475 15.0 978622 19.8 0.84大学322789 6.7 410951 8.3 0.89硕士以上15436 0.3 14607 0.3 1.16无要求507433 10.5 / / /合计4

14、820303 100.00 4943703 100.0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3教育适龄人口预测3.1教育适龄人口中、长期变动趋势预测年龄、性别和城乡等是影响受教育人口的重要因素,在受教育人口发展的预测中考虑这些因素。人口预测方法有很多种,本研究构建“中国分城乡、性别、年龄的受教育人口规模预测模型”,与传统“分要素预测方法”相比,有两大优势:一是实现农村城市人口的实时动态对接;二是预测模型参数的中国化(见表3)。表3教育适龄人口主要预测结果万人年份早教适龄人口(02岁)幼教适龄人口(35岁)小学适龄人口(611岁)初中教育适龄人口(1214岁)高中教育适龄人口(1517岁)大学教育适龄

15、人口(1822岁)2008 5053 4961 10979 6091 6455 115182009 5139 4991 10556 6073 6141 117362010 5247 4919 10296 6024 6092 113932011 5362 4989 10006 5904 6082 110162012 5465 5073 9847 5670 6063 107452013 5541 5180 9854 5332 6015 104852014 5578 5292 9916 5051 5894 101492015 5577 5399 10036 4863 5664 101042016 5

16、543 5479 10077 4944 5329 100632017 5490 5520 10267 4939 5050 99242018 5430 5520 10460 4972 4862 96942019 5367 5487 10650 4903 4944 93232020 5301 5435 10809 4975 4938 89192025 4799 5086 10796 5476 5172 82272030 4575 4536 10048 5372 5516 88022035 4481 4530 9007 4982 5244 91162040 4683 4572 8910 4435 4

17、761 86012045 4789 4657 9158 4336 4535 77452050 4303 4485 9463 4610 4453 7409一般分为数学模型法、经济法以及分要素预测法等。其中数学模型法主要是按照人口增长趋势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目前的数学模型有指数型人口增长模型、logistic人口增长模型、自回归模型、灰色系统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经济法是按照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建立相关的模型进行预测,它一般用来预测最优人口规模和最大人口规模。常用的分要素预测方法主要利用人口平衡方程的原理,考虑未来生育率、死亡率和迁移率,推算未来人口数

18、量的变化:Pt+1 = Pt + (B - D) + (I - E)本研究预测的参数涉及到:出生、死亡、城市化、性别比等变动模式及水平等。2期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93.1.1早期教育适龄人口(02岁)变动趋势20082050年早期教育适龄人口经历了2次波动(见图5),到本世纪中叶减少了747万。第一次波动由2008年的5050万增长到2014年的5578万,随后减少到2033年的4368万;第二次波动由2033年4368万增加到2043年的4854万,随后减少到2050年的4303万。2014年峰值为5578万,2050年谷值为4303万,相差1278万。图5

19、20082050年早教(02岁)适龄人口数变动趋势3.1.2学前教育适龄人口(35岁)变动趋势20082050年学前教育适龄人口经历2次波动(见图6),到本世纪中叶减少了476万。第一次波动由2008年的4961万增长到2018年的5520万,随后减少到2036年的4339万;第二次波动由2036年的4339万增长到2046年的4827万,随后减少到2050年的4485万。2018年峰值为图620082050年学前(35岁)教育适龄人口数变动趋势5520万,2036年谷值为4339万,相差1181万。3.1.3义务教育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614岁)小学教育适龄人口(611岁)。200820

20、50年小学适龄人口规模经历了2次波动(见图7),到本世纪中叶减少了1516万。第一次波动由2008年的10979万减少到2012年的9847万,随后增长到2022年的10961万;第二次波动由2022年的10961万减少到2042年的8855万,随后增长到2050年的94632008年峰值为10979万,2042年谷值为8855万,相差2124万。初中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1214岁)。20082050年初中适龄人口规模经历了2次波动(见图7),到本世纪中叶减少1481万。第一次波动由2008年的6091万减少到2015年的4863万,随后增长到2026年的5517万;第二次波动由2026年

21、的5517万减少到2045年的4336万,随后增长到2050年的4610万。2008年峰值为6091万,2045年谷值为4336万,相差1755万。图720082050年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数变动趋势3.1.4高中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1517岁)20082050年高中(职专)适龄人口规模经历了2次波动(见图8),到本世纪中叶减少1600万。第一次波动由2008年的6455万减少到2018年的4862万,随后增加到2029年的5517万;第二次波动由2029年的5517万减少到2044年的4359万,随后增加到2050年4453万。2008年峰值为6455万,2044年谷值为4359万,相差20

22、96万。3.1.5大学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1810人口研究33卷22岁)20082050年大学适龄人口规模经历了1.5次波动(见图9),到本世纪中叶减少了4327万。第一次波动由2009年的11736万减少到2024年的8189万,随后增加到2034年的9156万;半次波动为由2034年的9156万减少到2050年的7409万。2009年峰值为11736万,2050年谷值为7409万,相差4327万。图820082050年高中(1517岁)适龄人口数变动趋势3.2教育适龄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3.2.1总量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各层次教育适龄人口的总量变动情况。20082050年各层次学历

23、教育适龄人口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见表4),由2008年的4.51亿下降到2050年的3.47亿,减少了1.04亿。但各层次学历教育适龄人口内部减少的量有所不同,其中大学教育适龄人口减少的最多,减少了4327万;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适龄人口次之,均减少了1500万;早期教育、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减少的较小,为550万。图920082050年大学(1822岁)适龄人口数变动趋势各层次教育适龄人口的结构变动情20002050年各层次教育适龄人口的内部结构变动较大,呈现出此起彼伏的趋势。学龄前和大学等“两头”教育适龄人口比例变动最为剧烈,且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小学、初中和高中(职专)等“中间”教育适龄人口变

24、动相对较为平缓。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和2050年各层次教育适龄人口的比例构成比较一致。未来20年是中国教育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变的战略机遇期。教育适龄人口总体规模减少使得教育投资方向从扩大教育规模为主转变为提高教育质量为主。但是,教育规划如果不充分考虑人口发展的趋势,不能根据人口的变动作出及时的调整,就会出现教育资源配置风险。3.2.2结构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把握时间差,适时优化教育规划。由于各层次学历教育适龄人口规模减少的过程存在时间差。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专)、大学等适龄人口变动的第一个波谷分别出现在2006年,2012年,2015年、2018年、

25、2024年(误差1年),依次较后者提前6年、3年、3年、6年,其时间差大约为后者的教育年限。时间差为教育发展结构调整提供机遇,可以作为教育规划依据。把握结构差,适时规划教育规划方向和节奏。21世纪上半叶,各层次教育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化过程不是始终如一的,中间伴随较大波动,峰谷交错、存在结构差:(1)两个周期:一方面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变动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小学、初中、高中适龄人口的变动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二者呈现出相互耦合的变动结构。(2)一个半周期:一方面大学适龄人口的变动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青老年、中老年潜在教育

26、适龄人口变动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二者也呈现出相互耦合的变动结构。2期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1(3)一个周期:劳动适龄人口变动的趋势相对较为简单,是先上升后下降。(4)半个周期:高龄老年潜在教育适龄人口变动趋势为单调上升。各层次教育适龄人口规模的波动,对教育发展规划梯次安排带来机遇和挑战。应未雨绸缪,因势利导,在各层次教育适龄人口规模的波动过程中,抓住周期结构变化,进行教育结构调整。3.2.3迁移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人口迁移流动是总人口的重新分布,同时也是教育适龄人口的重新分布。21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和农村教育适龄人口规模的

27、变动方向相反,表现为农村的小学、初中、高中(职专)、大学适龄人口持续下降,而城镇持续上升。2026年前后城市的教育适龄人口会大于农村,教育适龄人口的迁移变动必然带来城乡规模和密度的变化,导致教育需求的变化,要求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各层次教育适龄人口规模变动趋势的城乡差别,适时调整教育规划,优化教育网点布局,促进教育公平,为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4各教育层次在校生人数变化趋势根据教育适龄人口变动趋势、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借鉴国际经验等确定毛入学率,测算各教育层次在校生人数。图10早期教育在园人数趋势4.1早期教育在校生人数早期教育是婴幼儿心智开发最重要的时期。我国早期教育仍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处于起步阶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