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0.77KB ,
资源ID:2270326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7032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案Word格式.docx

1、 (6) 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 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 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 、手的消毒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指征 (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 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程序首先进行卫生洗手,然后用消毒剂泡手2分钟或速效型手消毒剂双手 揉搓10-15秒,待自然干燥。7、穿、脱隔离衣:凡进入隔离单位,接触隔离病人时,或有可能被血液、体液、

2、分泌物及排泄 物污染工作服时,需穿特定规格式样的外衣,即隔离衣。隔离衣有大中小之分, 长应过膝,遮住工作服,领高 34cm质稍硬以便吊挂,前身正中的腰带长约 150cm。提倡使用一次性隔离衣或橡胶围裙。8 、避污纸的使用:避污纸即为备用的清洁纸片。病室门口备避污纸,病室 内备污物桶。(1) 、目的:用避污纸垫着拿取物品或作简单操作, 保持双手或物品不被污 染,以省略消毒手续,如用清洁的手拿取污染物品(病人用过的体温计、药杯等) 或用污染的手拿清洁物品(开、关水龙头,开电灯等),均可用避污纸。(2) 、取避污纸法:从页面抓取,不可接触下面纸片或掀页撕取(图12-14 ), 以保持清洁。避污纸用后

3、弃在污物桶内,定时焚烧。9、 戴手套手套在感染控制中也起重要的作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手皮肤表面上的暂居 菌可以通过洗手而去除,所以只要洗手保洁,可不必戴手套。应用一次性清洁或 无菌手套为好,用过后放入污物袋。戴手套并不能替代洗手。10、 血压计和听诊器如果装置污染或可能污染有传染性物质, 应用适当方法消毒,如消毒剂擦拭 和清洗。否则不要求特殊预防处理。传染病病人使用过的,可置于甲醛熏蒸箱消 毒O11、 体温计体温计以专人专用为原则,用后须高水平消毒。被隔离的病人使用过的体温 计,需低温高效灭菌后才能用于下一个病人。12、 敷料尽量少接触污染的敷料,也不要搅动,以免污染空气和环境。应放入污物袋

4、 内,标记,送出病房。洗消之前不要清点分类。废弃的敷料,送焚烧炉焚烧。13、 被服用后的被服可以有致病的微生物污染,在转运和传递过程应避免微生物在病 人、医务人员、环境中传播。因此,用后的被服应装入污物袋内,做好标记,运 出病房,并在消毒前不要清点。14、 污物袋必须正确使用污物袋收集废弃物或需经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的物品。 建立严格的污染物入袋制度,不同类别的污染物分别用不同颜色或标记的污物袋分开收 集。污物袋应结实、不透水。不再回收的废弃物应分类处理,以焚烧为主。15、 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转送感染毒力强或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病原体的病人, 只在必要时才离开住室,病人及运送人员要有一定的防护,以防

5、其病原体播散。事先将病人到达时间及预防 隔离要求通知接收者做好安排、以免传播给其他病人和污染环境。16、 随时与终末消毒隔离室内的清洁工具应专用,每天需进行日常清洁整理工作,随时对污染物 清洗消毒,及时送走废弃物。在病人出院后,应进行终末消毒,以防止病人留下 的污染物品成为新的感染媒介。二、合理使用消毒剂1、 选择消毒剂的原则消毒剂在使用中应坚持必要、合理、少用的原则 。(1) 杀菌力强。(2) 使用有效浓度低。(3) 对物品腐蚀性小,无色、无味、无臭、消毒后易除去残留毒性,对环境 与人体安全无害的消毒剂。(4) 消毒剂配制、使用均方便,稳定性好,价格低廉。(5) 不易受有机物、pH值及其它物

6、理、化学因素影响。2、 根据物品的危险性选择消毒的方法消毒剂产品的种类很多,用途和用法不甚相同,杀菌能力也不同,对物品的 损害也不同。应根据消毒物品选择消毒剂。医院的医疗用品按污染后的危害程度 分为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1) 高度危险性物品 穿过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组织的或器官内部的器材 ; 或与皮肤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 注射的药物和液体、导尿管等要达到灭菌。消毒手段:应用灭菌剂或灭菌方法。(2) 中度危险性物品 仅和破损皮肤、粘膜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 如呼吸器管道、软内镜、喉镜、胃肠道内镜、避孕环、压舌板、避孕套

7、、体温表 等要达到灭菌或高效消毒。应用灭菌剂或高效消毒剂。(3) 低度危险性物品 接触完整皮肤。包括卫生用品以及病人、医护人员生 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如毛巾、地面、餐具、桌面、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 消毒手段:清洁或低水平消毒,特殊时消毒。3、 消毒剂的浓度、时间、方法应科学(1) 浓度要准确 使用原液时应严格按要求配制,配制和使用时均以其有效成分含量计算,认真阅读说明书。主要表现为浓度过高或过低,配置时不用量具; 随意性很大。(2) 使用时间 常常消毒的时间低于规定的消毒时间达不到消毒效果。(3) 使用方法 浸泡消毒时,消毒液连续使用过程中有效成分不断消耗, 因此要注意有效成分浓度变化,应

8、及时添加或更换。同时注意消毒液有无被污染 的问题,从而避免疫源性感染。喷雾消毒时,在 SARS预防期间有的使用普通 喷雾器,喷出大液滴的消毒液,大液滴的消毒液很快沉降到地面, 不能达到杀灭 空气中病毒、细菌的效果,只能杀灭地面的病毒和细菌。不正确的方法不但起不 到消毒空气的作用,反而会使人们认为已经消毒过而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4、 使用消毒剂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格的消毒剂 要选择合格的消毒剂把好进货质量, 杜绝不符合要 求的产品进入医院。(2) 定期测定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达到杀菌、消毒效果的浓度。(3) 加强对使用工作人员的培训 使他们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性能、作 用和个人防护。防止

9、药液溅到皮肤和眼睛上,万一溅入应及时用清水充分冲洗。(4) 注意妥善保管消毒液,特别是用饮料瓶装消毒液时,一定要贴上标志, 放置在阴凉处,防止由于放置不当而被误服。(5) 不要随便把两种消毒剂混合使用。(6)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临床, 对消毒灭菌工作必须加强管制, 对 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使用的情况进行定期监测指导。加强消毒技术知识的学习,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7) 消毒剂标签上均标有其有效期, 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有些消毒剂原液比 较稳定,但稀释成使用液后便不稳定,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消毒 液,应现用现配;臭氧水和高氧化还原电位水只能现生成现用。(8) 消毒剂应在阴凉处避光保

10、存,并在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也不能存放于 冰箱中,以免腐蚀冰箱。部分消毒剂易燃易爆,保存时应远离火源,如环氧乙烷、 醇类消毒剂、含量1520%勺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原液(含量 3540%等。(9) 配制的容器要清洁 消毒剂本身杀菌作用是有限的,如盛装消毒剂的容 器不清洁,未经充分洗涤消毒,本身带菌,会严重削弱消毒效果。(10)定时更换消毒液 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要有规定的期限,如不及时更 换,许多药物长时间被细菌污染而成为污染源, 因此必须定时进行更换并对新液 进行杀菌效果检测。三、护理工作控制措施(一) 加强护理管理,减少医院感染1、 加强组织领导和健全监督检查2、 改善建筑机构和增添必要的设备

11、3、 加强教育培训和提高护理管理水平4、 严格病人管理和做好健康教育5、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消毒隔离措施的贯彻与落实(二) 、常见医院感染在护理方面的预防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基础护理1、 坚持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动被单等。2、 护理病人前后均应洗手。3、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扣背 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4、 接触黏膜和呼吸道分泌物是必须戴手套。5、 每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在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个 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 应更换手套和 洗手。原则上吸痰管

12、只能提拉一次。7、 直接接触下呼吸道黏膜的物品必须灭菌或用高效消毒法处理。8、 雾化器中使用无菌溶剂。在同一个病人每次雾化后,须对雾化器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或空气干燥。不同病人使用同一雾化器前,须对雾化器进行灭菌 或高效消毒法处理。9、 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内盛无菌液体每天更换。备用的氧气湿 化瓶干燥保存,每周消毒一次。10、 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应定期更换。管路上湿化及雾化用水必须使用无菌 液体。正确调整冷凝水收集瓶的位置,防止冷凝水流入气道。11、 尽可能早地拔除气管内插管,在拔除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须将气囊以上 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12、 进行胃肠内营养的患者,抬高床头 30 -4

13、5 ;确保胃肠营养管放置正 确。13、 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14、 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切开部位及其周围应保持清洁干燥; 在气切部位 的一切操作均应采用无菌技术;覆盖切开部位的双层无菌纱布应保持干燥。15、 树立“待气管如血管”的观念。尿路感染的预防和基础护理1、 导尿操作前后要洗手。2、 插管导尿采用无菌技术。3、 留置导尿最好用气囊导尿管,采用密闭式集尿系统,保持通畅的动力引 流,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4、 无泌尿系感染的病人,留置的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更换频率目 前无统一标准。5、 用含有抗菌药物的药液冲洗膀胱不应列入预防感染的常规,只限于各种 原因造成堵塞

14、的情况使用。6做中段培养时,不能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取标本,而应在导尿管 的末端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取尿液送检。7、做好尿道口及会阴部的消毒及皮肤护理,保持床单干燥整洁。血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静脉插管的基础护理1、 置管时采用无菌技术。2、 尽量选用硅胶类管材。3、 尽量避免穿刺下肢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最为常用。4、 医护人员在给药、测压或处理管道系统等操作前必须认真洗手,戴手套 与口罩。5、 进针处粘贴的无菌透明敷料更换频率尚不统一,以保持置管处清洁干燥 无菌为原则。6保持管道通畅,随时观察置管处有无导管脱出,注意是否发生与插管有 关的并发症。7、 如置管处出现红、肿、热、痛或管口

15、周围出现脓性分泌物;在无其他感染情况下,患者出现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 血培养阳性等情况下均应及时 拔除导管,并从导管处抽血做血培养,同时剪下 5cm管头做定量培养。8、 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四、医院中心供应室火菌质量的保证措施中心供应室是医院中为各临床科室提供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及用品的重要科 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危。(一) 中心供应室的建筑要求供应室接近临床科室,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 区域,便于组织内部工作流水线,避免外部干扰。通风采光要良好。墙壁及天花 板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光滑,有排水道。(二) 中心供应室内部区域的

16、划分从微生物观点出发,按清洁度的不同将中心供应室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 无菌区。(3) 灭菌质量的保证1、 对于待灭菌物品的要求(1) 应尽量将同一类物品同一批灭菌,并避免将器械包直接接触棉织品包。(2) 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 30cmiX 30cm 50cm。(3) 物品包捆扎不宜过紧,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剂 /卡。(4) 装填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90%,且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5%(脉动 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2、 对灭菌后物品的要求(1) 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2) 灭菌后的无菌包应干燥。(3) 应于开包前和开包后分别检查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和包内化学指示

17、剂是 否已达到灭菌的状态。(4) 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进行登记,并将记录纸归档备查。3、 灭菌质量的监测做好记录,资料保存。五、 医院空气净化及污物、污水的处理措施(1) 医院空气净化1、 自然通风换气对流通风,每天两次以上,每次 30分钟以上,可显著减少空气中微生物的 含量,是最简便有效的空气净化手段。2、 空气过滤(1) 层流净化(2) 空调净化3、 空气消毒(1) 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2) 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3) 熏蒸或喷雾消毒(2) 污物、污水的处理1、 污物的处理医院污物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医疗垃圾必须经过消毒毁形后方可运出医院 (直接送焚烧者除外,条件是储存及运送容器必须可防

18、渗漏并耐刺)。2、 污水处理医院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后方能排放。医院污水消毒常用氯化消毒法或臭氧消 毒法。六、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一、 县以上医院和床位数300张的其它医院急诊科(室)。儿科门诊应与 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 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二、 传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 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 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 用厕所。三、 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四、 各诊室要有流

19、动水洗手设备,或各有手消毒设施。五、 门诊、急诊治疗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本章第三节,观察室的 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本章第二节,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本章第五节,手术室的 医院感 染管理参照本章第七节。六、 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 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七、 急诊抢救器才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一、 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二、 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 按要求报告医院感 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三、 患者的安

20、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 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四、 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感 染时即刻消毒。五、 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每周更换 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 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走廊、病房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六、 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 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七、 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八、 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九、 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十

21、、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 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十二、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 开清洗,悬挂凉干,定期消毒。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 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传染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第四十九条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一、 应设在建筑物的一端,远离儿科、新生儿、母婴室、 ICU等病房,设单独的出入口。有条件的医院应设单独的传染病区,与普通病房之间应设隔离区, 有供传染病人活动、娱乐的场所。二、 病房内污染区、

22、办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应分区明确;应设工作人员值班 室、通过间(包括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等卫生设施);应设消毒室或消毒柜(箱) 及消毒员浴室;各病室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三、 不同传染病人应分开安置,每间病室不超过 4人,床间距1.1米;严 格隔离病室入口应设缓冲间,室内设卫生间(含盥洗、浴厕设施) ,卫生间应有 单独的出入口。四、 严格执行各病种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在诊查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 格洗手与手消毒;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混用,不互串病房;病人用过的医疗器 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 终末消毒。五、 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应常规消毒,方法见医院消

23、毒技术规范 。六、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 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七、 严格陪住探视制度。陪住者应穿隔离衣及鞋套;探视者应穿一次性鞋套 及用一次性坐垫,根据病种隔离要求及有条件医院的探视者可穿隔离衣。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一、 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 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二、 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三、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四、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

24、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 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 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五、 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 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六、 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 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七、 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 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 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未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

25、色防渗漏 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八、 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武清扫。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 上应达到以下要求:一、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 对独立。便于管理。1 、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 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 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 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2 、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

26、清洗 和消毒。3 、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现阶段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 妇,还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 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 密闭运送, 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二、 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 5.5-6.5m 2,每名婴儿应有 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 0、5 1吊o1 、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 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2 、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 具单独使用双消毒。3 、婴儿用服药

27、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 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4 、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5 、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 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6 、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兀、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三、 新生儿病房(室)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 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1 、病房(室)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 手、消毒、更衣。2 、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n1,床间距不

28、少于90cm, NLCI每张床占地面积 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ICU的医院感染管理ICU 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一、 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区)和监护区。治疗室(区)内应设流动水洗手设施,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净化工作台;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 9.5m2。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有条件的医院应配备空气 净化装置。二、 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 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 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三、 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 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四、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五、 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六、 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 的监测。七、 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八、 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 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九、 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