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0.63KB ,
资源ID:226599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6599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考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考点整理文档格式.docx

1、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它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认为,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其开创性值得肯定。但是,它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行为之间的差别。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批判,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把模仿作为教育的途径之一,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从而把有意识的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在教育之

2、外,这就走向极端了。4.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这种观点认识到了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它克服了教育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在教育社会属性上的认识缺陷,承认“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的观点,看到了社会性是教育起源的关键问题。5.生活需要起源说代表人物:杨贤江基本观点:教育起源于起源于适应和满 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正是在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的整体需要过程中才产生了教育活动。评价:需要是事物产生的前提和动力,前提和动力不等于事物的起源。该学说的局限性在于未考虑到从需要到现实的限制因素和中介因素。6.教育的生活起源论教育的生活起源论看

3、到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认识到了教育源于生活,要求教育与生活融合,强调教育的情景性、经验性、真切性,重视教育实践的作用,赋予了教育以生活的活力。 但是,就教育本身的历史起源而言,教育的起源跟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教育生活起源论却未将二者加以区分,当然也无法正确回答教育的起源问题。八、教育本质的基本认识 P44P46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动物的生存行为与人类的行为有着本质区别:动物对后代的爱护、照顾和哺乳是一种本能需要,这种本能源于先天(遗传)固有的无条件反射联结,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是动物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手段。动物没有语言和意识,不能把自己的经验积累起来

4、向同类传授,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概括类化,使之成为同类共享的财富。动物中所谓的“教育”(如一定要称之为教育的话)主要是为了解决动物个体在自然环境中适应和生存的问题。2.教育是有意识影响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活动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它不同于其他以物或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叶澜教授 ) 当然,教育存在好的和坏的、积极的和消极的、进步的和落后的、革命的与反动的双重局面,我们所传递给受教育者的应该是好的、积极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教育。但不可否认,凡是一种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都得承认是教育。3.

5、教育是有意识传授社会经验的活动过程教育正是通过有意识地传授社会文化与经验的过程,使人得以发展和日臻完善的。人类的教育方式与动物的遗传方式相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教育扩大了人的认识范围。教育加速个体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教育过程导致教育的生理基础身体和大脑有了较快的发展,这种发展反过来又为高效率的受教育活动提供了优质的条件。九、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P54废除封建等级制,扩大教育对象 义务教育的普及与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从形式化教育向制度化教育的转变 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丰富与发展教学组织的日趋完善与教学方法的改变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的结合成人教育迅速发展十、教育目的的界定 广义 狭义P61

6、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待。即它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待,是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了何种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换言之,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它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十一、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 横向 纵向P61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的的横向结构(教育目的的内容)所谓教育目的的横向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一是对教育所形成的人的身心素质

7、做出的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发展及其结构。反映个人发展的需要。二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目的的纵向结构第一层次国家规定的教育总目的。它是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个体在质量规格上的总的要求,是对教育培养的个体在从事社会职业时的各种基本素质的规定。第二层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即各级各类学校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第三层次具体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培养对象的专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由于各类型学校的性质及各个教育层次中的需求和任务

8、是不同的,学校教育要因校制宜。第四层次教育过程中的发展目标。即课程的或教学的目标(简称教学目标) 具体的教育教学要求,也就是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这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具体化的培养目标,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A.课程目标: 具体规定每门课程具体的育人价值和课程对学生发展所起到的效果预期。B.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学期等等)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通过上述多个层次的、逐层向下的结构,把总方向的教育方针、总体的教育目的贯彻到学校,贯彻到课程、教材,贯彻到课堂,从而

9、在具体措施上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十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P63-64含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A.主要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根据儿童的本性,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B.特点: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的发展和需要作为根本的教育目的。C.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种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背景和针对性有所不同。a.古希腊的人本位价

10、值取向:反对社会对个人的束缚,强调个人自由权利的至高无上,主张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成为真正的人。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压抑,把个体自我意识觉醒,培养独立个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c.以卢梭为代表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倡导“天赋人权”、“天赋民权”的思想,把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自然人”,促进人的自然发展作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评价:a.合理之处:强调个人价值,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的 。在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b.缺陷:没有把个人看着具体社会

11、中的现实的人,没有看到人的社会制约性,从人的抽象的本性去解释人的发展,这是片面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本,强调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是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C.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和涂尔干等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评价:强调社会价值,强调社会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强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对社会的依赖性,这确有道理。b.不足:容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教育目的

12、的辩证统一论A.基本观点:教育目的的确定应把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辩证统一起来,既依据社会需要,也依据个人身心发展需要,使教育目的既体现社会目的,也体现个人目的。B.评价:正确处理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是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教育目的观A.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人自身的需要尤其是精神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为中心的一种关于教育目的的人本主义主张。B.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社会的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为出发点,以社会物质生产和科技进步为中心的关于教育目的功利主义主张。C.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它是以科学精神为

13、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既是科学主义的,又是人文主义的,它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为目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可以说是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体现.十三、教育目的厘定的主要依据 社会需求 人的发展 具体指导思想 P65社会需求:教育目的的制定受一定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制约,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制约。人的发展:教育目的所直接指向的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教育目的的确定如果不考虑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就会导致实际教育活动脱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难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具体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14、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制定的我国的教育目的。十四、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的政治功能P70 对政权的维护和国家的管理1.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 政治制约着教育制度中央集权式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式的教育制度;地方分权式的政治制度地方分权式的教育制度政治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 政治人才是指社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领导者与管理者。 “专家政治”更好地说明了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教育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公民 政治社会化:指人们接受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形成适应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政治认同感和政治习惯,以及积极参与政

15、治、监督政治的政治积极性的过程。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三种形式:设立学生必修的政治教育课将社会政治意识贯穿于教学内容与环节中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政治活动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形成舆论来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通过教育向人民传播政治意识形态,以培养共同的信仰、政治观念或民族意识。教育可以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维护政治稳定列宁:“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认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十五、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的经济功能P721.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为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物资设备)、财力(教育投资)经济发

16、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受教育人口数量、年限、教育经费支付、教育体系与结构等经济制约教育发展的结构与内容2.教育的经济功能学校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可能的劳动力教育现实的劳动力。使人与科学知识、生产技能相结合的是教育。教育和训练通过这一结合培养和提高劳动力素质来影响经济的增长。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继承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知识教育促进了现代社会生产技术的更新十六、人的发展是指人类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它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P801.发展:在词源上指“展开”、“实现”,是表示事物按照预先具有的内在规则不断形成的过程。人的发展是指人类个体随着时间的推

17、移和年龄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2.三层身体:机体正常发育;体质增强心理:认识能力的发展(感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 ,也包括与之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 。)心理倾向或意向的发展(表现为需要、兴趣、情感、性格等的发展。) 社会:主要是人的社会认知、适应、交往、沟通、创造等方面能力的发展。3.三者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身体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发展状况制约着心理层面的发展;身体层面的发展,要受到认识、意志和情感等心理过程与状态的影响;人的社会层面实际上是人的身体与心理层面发展状况的整体表现,同时人的社会层面的发展状况综合地制

18、约着人的活动,影响着人的身体与心理层面的发展。十七、人发展的影响因素P82 -86另外记住生物性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可能填空影响因素 生物性因素: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营养社会性因素:生活环境;社会文化人的社会活动状况 十八、人全面发展的方法 劳动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P91马克思: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生产劳动:可以唤醒人的“沉睡”的自然潜力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全面性的影响十九、学生的属性P95-961.主体性主体性概述主体: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主体性:个人具有自觉认识客体,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动地改变客体的属性。人的主体性的表现

19、:活动的目的性;活动的能动性;活动的受动性 2.发展性发展性的前提:未成熟性 学生发展性的含义:学生是一个以未成熟性为基础的不断发展的个体 学生发展性的具体表现:学生需要发展:发展是个体生存的必需 学生能够发展:具有发展潜能和可能性 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 学生发展性的意义:发展是学生生活的结果,也是学生存在的根本表现形式3.独特性 独特性的含义: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学生与成人存在着区别学生独特性的意义:独特性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表现 学生的独特性标志着学生的社会性存在二十、学生发展的实现P101117一、学习生活与学生发展1.学习生活对学生发展的实现:个体性

20、发展;认识范围的扩展;认识能力的增强;学习情感的丰富2.学习生活的创建与体验学习生活要以认识世界为目标,而不能以获得知识为归宿。(简析“最感人的理想”)学习生活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构建学生的主观世界。 (简析“美术课中的小男孩”)学习生活以探究活动为基础,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主体性究活动剪影)客体性的获取知识方式学生探究主体性的获取知识方式二、社会生活与学生发展1.社会生活对学生发展的实现:群体性发展;认识社会;建立人际关系;形成社会生存能力2.社会生活的创建与体验:增强课堂活动的社会意识;突出学生在组织性活动中的参与;强化学校人际交往的指导性三、精神生活与学生发展1.精神生活对学生发

21、展的实现:形成学校生活的意义;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完善精神生活的方式2.精神生活的创建与体验:增强学习生活的人文品质;重视读书与交流(简析“读书是要读出它的好处”)关注生活体验(简析“最美女大学生为盲人带路”)二十一、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 社会 学校 个人P120一、社会因素1.社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多重因素组成的有机系统。教师的成长受到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社会既为教师成长提供条件和保障,又为教师成长提出动力和要求。2.社会因素对教师成长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舆论环境上。二、学校因素:学校的物质条件;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的文化环境三、个人因素:家庭;经历;价值观;个性

22、品质二十二、教师的成长目标 P124-135(黑体字)(重点中的重点)一、教师的观念1.科学的教学观统教学观:把教学视为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容器。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教学关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双边活动”变“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不爱学。教遏制了学。科学教学观: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交往、互动、交流、体验。出现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交往意味

23、人人参与,平等对话与合作。2.科学的学习观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做到:学习目的方面;学习对象方面;学习渠道方面;学习时间和空间方面3.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要视学生为独特的人 教师要视学生为发展中的人 教师要视学生为能动的人 教师要视学生为整体的人4科学的人才质量观二、教师的道德1.爱的品质:既包含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也包含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最起码的要求。离开了“爱”也就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2.责任感:是教师对教育职业应承担的职责在建立起主观认同后形成的一种自觉调整自身教育行为的较为稳定的心理趋向。3.公正的品质: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公正平等,正直无私 。三、教师

24、的知识结构 P1281.深厚的本体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subject-involved knowledge)也即学科知识,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或教师任教学科的相关知识。2.广博的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conditional knowledge)是指教师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3.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或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 。四、教师的能力 P1311.研究和了解学生的能力:指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把握能力。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分析法、问卷法、访问调查法。

25、2.指导学生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有个别指导和分类指导。3.沟通交流的能力4.课堂教学的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等三种类型。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5.教育科研的能力教育研究是教师教育素养转化为教育效果的中介和桥梁。成熟的教师应是专家型的教师,不仅要有有效的经验行为,还要有理性思考,应能解释、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完善教育实践。五、教师的生理和心理1.教师良好的生理素质:身体健康、耐受性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宏亮 2.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 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

26、注意力、广泛的活动兴趣、准确的记忆力、灵敏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持之以恒的毅力、平静稳定的情绪、豁达开阔的心胸、融洽的人际关系二十三、教师成长的过程(职业定向)与调整策略 P137-148一、教师职业定向1.教师职业定向阶段指个体在志愿成为教师而又未正式成为教师之间的整个职业准备时期。在整个职业定向阶段,个体更加注重的是本体性知识的积累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2.教师职业定向的主要策略制订职业发展规划: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选择教师职业并制定一个周详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学习相关理论:加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学习 。训练教学技能:加强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管理课堂和进行教学反思

27、等多种教学技能的训练。二、教师职业适应1.教师职业适应阶段入职35年,指个体在成为教师后所经历的对教学工作和学校生活由不适应到逐步适应的时期。2.教师职业适应的主要策略:师徒结对;承担教学工作;参与班级管理;参与教研活动三、教师职业调整 P1421.教师职业调整阶段(入职510年) 指合格教师的职业素质由停滞发展转变到稳定发展的整个过程。此阶段教师需要在一定的发展策略的指导下从停止发展的状态走向主动革新,进而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2.教师职业调整的主要策略采取培训与反思手段发展职业调整阶段的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后记:反思课堂教学实录参加案例培训 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四、教师职业成熟1.教师职业成熟阶段(入职10年以上)教师职业成熟的目标是成为专家型或研究型教师 。2.教师职业成熟的主要策略:开发教学案例;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开展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