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 储存型仓库3、3、2 衔接型仓库 第4章 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现状分析4、1 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1、1 设施布局4、1、2 生产物流管理4、1、3 生产物流系统各要素分散4、1、4 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4、2 影响企业生产物流的主要因素分析 4、2、1 生产类型4、2、2 生产规模4、2、3 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化水平4、2、4 生产人员的素质4、3 企业生产物流管理应满足的要求4、3、1 连续性生产4、3、2 生产能力匹配性4、3、3 均衡生产4、3、4 标准化生产 4、3、5 生产过程的平行性第5章 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解决方案现在没有图形和实例额,在具
2、体阐述的时候会有)5、1 合理布局和生产物流系统化5、1、1 合理布局5、1、2 实现生产物流系统化管理5、1、3 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5、2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的建设与应用5、2、1 采用先进的物流设备5、2、2 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53 基于JIT的精益物流及看板管理531 JIT精益物流5,3,2 精益物流的支撑体系-看板管理案例: 丰田汽车公司生产5、4 基于约束理论TOC) 的生产物流管理5、4、1 TOC的概念5、4、1 最优生产技术OPT)5、5 培养引进高素质的物流人才5、5、1 培养物流人才5、5、2 引进人才第6章 生产物流的发展前景和展望6、1 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的
3、目标6、2 生产物流的发展前景6、3 生产物流的发展趋势结论致谢参考文献摘要企业生产物流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企业整体的物流效率与企业效益通过对国内制造业的生产物流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对其生产物流的改造构想, 得出对我国制造业生产物流合理化改造的一般结论与建议关键词:生产物流 物流成本 物流管理 物流合理化第1章 绪论物流的概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后勤工程的概念演变而来的, 从广义上讲, 物流泛指物质实体及其载体在空间上的转移和时间上的占用, 即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物流系统一般分为宏观物流系统社会物流)和微观物流系统两大类。前者研究的是物质流转的全过程,主要是对物质从原材料供应开始, 经
4、过流通, 运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循环过程的系统研究而后者指的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物流。我国加入,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 使制造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许多制造企业由于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经济效益一直不佳。究其原因, 除了厂内管理不善, 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是企业生产物流落后、不合理, 效率低下。1、2 论文研究的现状制造企业的生产物流, 是指工厂从支持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进厂开始, 经储存、加工、装配、包装, 直至成品出厂这一全过程的物料在仓库与车间之间、车间与车间之间、工序之间每个环节的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与之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通过对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现状进行调查与研
5、究, 发现总体上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物流正逐步向现代化生产物流方向前进, 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库存管理水平不高、生产物流管理分散化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物流的效率。具体情况如下。1、4、2 论文的研究意义企业的生产物流活动是指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经构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在研究生产活动时,主要关注一个又一个的生产加工过程,而忽视了将每一个生产加工过程串在一起的、并且又和每一个生产加工过程同时出现的物流活动。例如,不断离开上一道工序,进入下一道工序,便会不断发生搬上搬下、向前运动、暂时停止等物流活
6、动。实际上,一个生产周期,物流活动所用的时间远多于实际加工的时间。所以,企业生产物流研究的潜力,时间节约的潜力、劳动节约的潜力是非常大的。生产物流一般是指:原材料、燃料、外购件投人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加 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仓库流人另一个生产单位,按照规定的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储存,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在某个点内流转,又从某个点内流出,始终体现着物料实物形态的流转过程。生产物流是企业物流的关键环节,从物流的范围分析,企业生产系统中物流的边界起于原材料、外购件的投入,止于成品仓库。它贯穿生产全过程,横跨整个企业(车间、工段,其流经的范围是全厂性的、全过程的。物
7、料投入生产后即形成物流,并随着时间进程不断改变自己的实物形态(如加工、装配、储存、搬运、等待状态和场所位置(各车间、工段、工作地、仓库。 从物流属性分析,企业生产物流是指生产所需物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全过程,是生产系统的动态表现。换言之,物料(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配件、在制品、成品经历生产系统各个生产阶段或工序的全部运动过程就是生产物流。从生产工艺角度分析,生产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即物料不断地离开上一工序,进入下一工序,不断发生搬上搬下、向前运动、暂时停滞等活动。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构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因此,生产物流是企业生产活动与物流活动
8、的有机结合,对生产物流流程的优化设计离不开对企业生产因素的考虑,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生产物流的优化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生产流程对物流线路的影响;第二,生产能力对物流设施配备的要求;第三,生产节拍对物流量的影响。企业生产物流的过程大体为:原材料、零部件、燃料等辅助材料从企业仓库和企业的“门口”开始,进入到生产线开始端,再进一步随生产加工过程各个环节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本身被加工,同时产生一些废料、余料,直到生产加工终结,再运动至成品仓库便终结了企业生产物流过程。企业生产物流和社会物流的一个最本质不同之处,也即企业物流最本质的特点,主要不是实现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而主要是实现加工
9、附加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生产物流一般是在企业的小范围内完成,当然,这不包括在全国或者世界范围内布局的巨型企业。因此,空间距离的变化不大,在企业内部的储存,和社会储存目的也不相同,这种储存是对生产的保证,而不是一种追求利润的独立功能,因此,时间价值不高。企业生产物流伴随加工活动而发生,实现加工附加价值,也即实现企业主要目的。所以,虽然物流空间、时间价值潜力不高,但加工附加价值却很高。企业生产物流是一种工艺过程性物流,一旦企业生产工艺、生产装备及生产流程确定,企业物流也因而成了一种稳定性的物流,物流便成了工艺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种稳定性,企业物流的可控性、计划性便很强,一旦进入这一物流过程,
10、选择性及可变性便很小。对物流的改进只能通过对工艺流程的优化,这方面和随机性很强的社会物流也有很大的不同。企业生产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也不同于社会物流。一般物流的功能的主要要素是运输和储存,其它是作为辅助性或次要功能或强化性功能要素出现的。企业物流主要功能要素则是搬运活动。许多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是物料不停的搬运过程,在不停搬运过程中,物料得到了加工,改变了形态。即使是配送企业和批发企业的企业内部物流,实际也是不断搬运过程,通过搬运,商品完成了分货、拣选、配货工作,完成了大改小、小集大的换装工作,从而使商品形成了可配送或可批发的形态。 工艺流程是技术加工过程、化学反应过程与物流过程的统一体。
11、在已往的工艺过程中,如果认真分析物料的运动,会发现有许多不合理的运动。例如,厂内起始仓库搬运路线不合理,搬运装卸次数过多;仓库对各车间的相对位置不合理;在工艺过程中物料过长的运动,迂回运动,相向运动等。这些问题都反映了工艺过程缺乏物流考虑。工艺流程有两种典型的物流形式:1.加工物固定,加工和制造操作处于物流状态。例如建筑工程工艺、大型船舶制造等等。2.加工和制造的手段固定,被加工物处于物流状态。这种工艺形式是广泛存在的形式,化学工业中许多在管道或反应釜中的化学反应过程,水泥工业中窑炉内物料不停运动完成高温热化学反应过程,高炉冶金过程、轧钢过程。更典型的是流水线装配机械、汽车、电视机等,属于这种
12、类型。3.被加工物及加工手段都在运动中完成加工的工艺。除去上述两类极端工艺外,许多工艺是两类的过渡形式,并具两类的特点。工厂布置是指工厂范围内,各生产手段的位置确定,各生产手段之间的衔接和以何种方式实现这些生产手段。具体来讲,就是机械装备、仓库、厂房等生产手段和实现生产手段的建筑设施的位置确定。这是生产物流的前提条件,应当是生产物流活动的一个环节。在确定工厂布置时,单考虑工艺是不够的,必须要考虑整个物流过程。输送机是生产物流采用的主要通用物流机具,甚至形成了一种生产方式的代表。本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就以传送带为“科学管理”方法的内容之一。同时期,美国汽车工业巨头亨利.福特创造的“福特制”
13、,更以连续不停的传送带运转来组织标准化的、机械化的甚至自动化的生产,使输送机成了现代化大生产的非常重要的机具。输送机在生产工艺中采用,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作为物料输送用,例如矿石、煤炭原材料的运输;另一方面是用做装配中的主要机具,工人固定在装配线上某一位置,每个工人完成一种标准的作业,随输送机不停运行,从输送机一端进入的半成品(如汽车骨架在输送机前进过程中,不断安装各个组件、零件,在输送机另一端输出制成品。采用输送机作为装配线或生产工艺的生产领域主要有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工业、电子工业、仪表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等。在生产流水线采用的主要输送机种类有:皮带输送机、辊道输送机、链式输送机、悬挂输送机
14、、板式输送机等。主要有集装箱、托盘、周转箱和其他集装单元器具。货物经过集装器具的集装或组合包装后,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随时都处于准备运行的状态,利于实现储存、装卸搬运、运输和包装的一体化,达到物流作业的机械化和标准化。叉车Forklift,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10称为工业车辆。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料搬运设备中的主力军。托盘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托盘(pallet的定义是: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的放置作为单元负荷的货物和制品的水平平台装置。作为与集装箱类似的一种集装设备,托盘现已广
15、泛应用于生产、运输、仓储和流通等领域,被认为是20世纪物流产业中两大关键性创新之一。 托盘作为物流运作过程中重要的装卸、储存和运输设备,与叉车配套使用在现代物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生产物流结点,主要以仓库形式存在,虽然都名为仓库,但生产物流中各仓库的功能、作用乃至设计、技术都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生产物流中的仓库有两种不同类型。一般来讲,在生产物流中,这种仓库是希望尽量减少的。在生产物流中,这不是主体。衔接型仓库是生产企业中各种类型中间仓库的统称,有时就干脆称中间仓库。中间库完全在企业的可控范围之内,因此,可以采用种种方法缩减这种仓库,甚至完全取消这种仓库,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管理方法与调整技术并
16、用。从技术方面来讲,是调整半成品生产与成品生产的速率,在这一方面,现在采用的看板方式和物料需求计划方式(MRP方式都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以达到生产物流的优化。4、1 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普遍意义上讲,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状况存在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从工厂整体布局上,我国部分早期建成的工厂本身从生产工艺上布局不大合理,工序间的衔接性差,厂内交叉物流现象比较严重,这无疑增加了生产的复杂性和生产物流成本。合理的厂区布置可使企业能从其提供的服务中获得最大的效益,具体有:在满足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下,达到最短的运输路线,尽可能减少或没有交叉物流;有最大的灵活性,
17、以使企业能对将来的发展变化有快速响应能力;最有效的面积利用;最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合理的发展余地,对一个企业来说,生存和发展是它的两大目标,因此,合理的厂区平面布置应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适当的余地。上述物流问题的改善耗时长,投入大,但改进后会对整体物流的改善起到重要的作用。从生产物流计划管理上,生产物流计划制订缺乏基础数据和预测信息,计划的执行率偏低。企业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依据,也是生产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生产计划工作的内容就是要在企业生产计划策略的指导下,根据生产预测和优化决策来确定企业的生产任务,将企业的生产任务同各生产要素进行反复的综合平衡,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对生产任务作出总体安排,并进
18、一步对生产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以保证计划任务的实现。编制一个科学的生产计划,除了要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经营的环境外,还要使用有关企业生产活动的许多基础资料,如生产工序能力、工序的作业率、生产效率、产品收得率、主要原燃料和能源单耗、副产品的发生量等。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资料是编制生产计划的基础。因此,编制生产计划前收集和整理各方面的资料是一项必做的工作。这些资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企业外部环境和需求的,如宏观经济形势、国家方针政策、竞争者情况、原材料及其它物资的供应情况、国家计划及订货合同协议、市场需求等;另一类是反映企业内部条件和可能的,如企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目标、劳动
19、力及技术力量水平、生产能力水平、各种物资的库存水平、流动资金和成本水平、服务销售水平及上期计划完成情况等。在这些资料中,尤其重要的是反映外部需要的市场需求量和反映内部可能的生产能力两方面的资料,而它们必须通过生产预测和生产能力核算取得。库存管理方面,大部分企业在制品和产成品库存没有合理的定额依据,在制品和产成品库存较高。就生产过程的角度而言,库存可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库存。库存管理的目的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力求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库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必要的库存量是防止供应中断、交
20、货误期、保证生产稳定和连续的重要条件,它有利于提高供货柔性、适应需求变动、减少产销矛盾。但库存同时也需要占用资金、支出库存费用,过量的库存会掩盖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合理压缩库存已经引起各企业普遍重视。在生产调度方面,调度机构设置比较臃肿,调度手段较为落后,信息反馈不实时等。工序能力匹配方面,大部分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生产能力不匹配现象较为严重,要么能力不足,要么能力过剩。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我国大部分企业信息系统整体上比较滞后,企业内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物流和信息是密不可分的,物流是信息流的载体,而信息流反映着物流的运行,因此,利用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技术构建企业信息平台,实现物流领域及
21、时、透明的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这是企业生产和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内部各要素没有实现集成,缺乏整体优化。绝大部分企业物流组织还处于物流功能整合的初级阶段。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系统要素分散在企业各个不同的部门和一系列零散的活动之中,企业内部参与物流活动的部门包括采购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等,各自负责一部分物流职能。企业内没有物流管理专门机构,物流业务人员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物流合理化的计划、方案以及企业物流体制改善的任务都由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兼管。物流系统各要素间普遍存在着效益背反的现象,各物流要素分属于不同的部门, 如果各部门仅从各自利益出发进行优化决策,虽能实现
22、局部目标最优,但对整个生产物流系统而言,很难实现系统整理效益的最大化,甚至会降低系统的效益很难进行要素整合,实现系统效益的最优。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流程式企业,生产物流管理都是整个供应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考虑的是在优化资源、能力的基础上,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快速的满足用户对产品品种、质量、数量、交货期的要求,以提高企业反应能力和效率,减少不增值的业务。具体从企业接受订货开始,包括合同处理、组织原材料申请、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制造 命令的制订与下达、生产过程的控制与调整、生产实绩的收集与整理,直至组织产品出厂为止等过程。影响生产物流的主要因素有:不同的生产类型,它的产
23、品品种、结构的复杂程度、精度等级、工艺要求以及原料准备不尽相同。这些特点影响着生产物流的构成以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生产规模是指单位时间内的产品产量,通常以年产量来表示。生产规模越大,生产过程的构成越齐全,物流量愈大。反之生产规模小,生产过程的构成就没有条件划分得很细,物流量也较小。4、2、3 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化水平社会专业化和协作水平提高,企业内部生产过程就趋于简化,物流流程缩短。某些基本的工艺阶段的半成品,如毛坯、零件、部件等,就可由厂外其它专业工厂提供。4、2、4 生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物流人才是制造行业物流发展的关键,也是物流企业成长的保障。但我国制造企业和制造流通领域的物流管理人
24、才培养,都还相当滞后。尤其是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人才更加匮乏,有些制造企业在生产部门中成立物流管理科,其成员仍由原生产部门的人员兼任,而制造企业生产特点决定了其生产过程具有很好的连续性,而物流管理工作却是由生产物流某一节点的生产管理人员担任,显然其很难胜任这项工作,其最终的管理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专门针对制造行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几乎凤毛麟角。另外由于国企内部机制不灵活,导致制造企业薪酬结构与外资、民营企业相比普遍缺乏竞争力,企业人才管理措施不多。为了保证生产稳定、协调地进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消耗,生产物流管理应满足如下要求:产品按其固有工艺流程连续通过各环节,不发生或很少发
25、生不必要的中断。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当能力出现不平衡时,要采取措施予以调整或协调。即生产的各个环节在相同时间内生产出大体相等或逐步递增数量的产品,保持各工作环节负荷相对稳定。即生产就是在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标准和对贯彻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生产者依据标准规定组织生产,国家有关部门依据标准对生产过程实施监察和督导。即物料在各工序之间平行的作业,以充分利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物流管理应该从规范企业基础管理数据入手,建立和完善生产和物流优化指标体系,以基础数据为基础,合理制定生产经营计划,优化生产作业计划,强化生产和物流控制,同时加强在制品库存和厂内运输的管理
26、,才能实现上述生产物流管理的目标。生产物流系统的结构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宽、规模大。现代生产物流强调把物流系统看成一个整体, 从系统化、集成化的概念出发去设计、分析、研究和改进生产物流系统, 追求系统整体的优化和高效。针对目前许多制造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同抓共管, 但又无人主管, 责权不分的问题, 建议企业成立物流事业部, 把它定位为对全企业物流负有责任和权利的专门机构, 由物流技术人员、工艺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根据生产的要求开发出最佳的物流系统, 并维持该系统的经济效益。考虑到大多数制造企业目前还未具备实现生产物流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管理主要从技术方面而言的条件, 可进行局部的计算机联网管理, 以物
27、流事业部为核心, 连接生产计划科、销售科、库房、车间等部门对生产过程中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物资流动进行监督, 并及时了解掌握生产中的物料消耗情况、生产能力以及库存情况, 进行相应的控制, 以协调生产与库存, 减少浪费,改善不合理的流通环节。建立一体化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采用实用拉动式库存管理方法及原则,彻底改进传统企业库存管理模式。 一体化生产物流的基本含义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生产环节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建立起“外与市场接轨,内部高度集中”的物流管理模式,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一体化生产物流包括:纵向一体化生产物流和水平一体化生产物流。物流一体化是针对传统的物流分割式管理提出来的。然而,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效益背反,使得各部分优化的叠加有可能导致系统的劣化。为此,应将企业物流所有环节联系起来,将贯穿整个过程的物流看作一个整体。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而非部门的角度上,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寻找物流的合理化状态。这样做的结果消除了物料在各部门之间流动的障碍,加快了产品流动的速度,缩短了交货周期,减少了库存量,使得企业的整体物流成本降到最低。同时,从战略高度促成了物流部门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协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