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2.07KB ,
资源ID:226471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6471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安全生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安全生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轮台民丰红土达坂高等级公路(区内里程1146公里);阿克苏图木舒克叶城西藏高速、高等级公路(区内里程1434公里)。 “7”大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包括:乌鲁木齐、伊宁(霍尔果斯)、喀什、哈密、库尔勒、石河子、奎屯。 “12”条东联西出通道包括: 4条东联出疆通道:明水(甘肃)、星星峡(甘肃)、依吞布拉克(青海)、界山大坂(西藏)。 8条西出国际通道:霍尔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巴克图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红其拉甫口岸、吐尔尕特口岸、吉木乃口岸、塔克什肯口岸。 农村富民畅通工程:以推进网络化、黑色化为主,实现千万人便捷出行的农村公路网。 实现五大突破:即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到2015

2、年提前5年实现骨架公路高速化、干线路网高等级化、国边防公路等级化,通乡达村公路黑色化;道路运输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城市公交便捷化、城乡客运一体化、物流服务高效化、国际运输便利化;公路养护和应急保障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引领、科技进步、人才保障等软实力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形成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达490万公里。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4万公里以上,运输服务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加强煤运通道建设,强化重载货运网,煤炭年运输

3、能力达到30亿吨;建设以西部地区为重点的开发性铁路;全国铁路运输服务基本覆盖大宗货物集散地和20万以上人口城市。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8.3万公里,运输服务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国道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比重达到70%以上;农村公路基本覆盖乡镇和建制村,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2%。 专栏5 “十二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目标 指 标 单位 2010年 2015年 综合交通网总里程 万公里 432 490 铁路营业里程 万公里 9.1 12 复线率 % 41 50 电气化率 % 46 60 公路通车里程 万公里 400.8 450 国家高速公路 万公里 5

4、.8 8.3 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 % 96.6 98 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 % 81.7 90 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 万公里 1.02 1.3 管道输油(气)里程 万公里 7.85 15 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 公里 1400 3000 沿海港口深水泊位数 个 1774 2214 民用运输机场数 个 175 230 注:综合交通网总里程不含民航航线、国际海运航线里程。沿海港口深水泊位数含长江南京以下港口。 完善煤炭、进口油气和铁矿石、集装箱、粮食运输系统,海运服务通达全球;70%以上的内河高等级航道达到规划标准,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扩大和优化民用航空网络, 80%以上的人口在直线距

5、离100公里内能够享受到航空服务。形成跨区域、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运输网络。强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市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实现中心城区50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全覆盖。基本建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增强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发展农村邮政,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值得注意:规划的目标部分提出“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4万公里以上”,任务部分提出“发展高速铁路,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专栏6列出快速铁路专栏(“等”字说明只列出一部分,其中包括时速160公里的拉林铁路),这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是重大突破,因为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没有提及高铁和快铁,而且在人们

6、重视高铁而不了解快铁的气氛里突出了快铁的重要性。值得了解,此前有的铁路如丹大快速铁路(它批文的时速为160180公里,后来提高为200规格)已经冠名快速铁路,广义的快速铁路包括高速铁路,就如广义的快速列车包括特快列车,但是狭义的快速铁路不同于高速铁路,就如狭义的快速列车不同于特快列车。】 3、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 规划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五中全会对“十二五”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基本的技术路线和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以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为

7、原则,以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为战略目标,以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任务,以“五个努力”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以深化改革和创新为保障,开展“十二五”时期各项交通运输发展工作。“五个努力”实际上就是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一是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推进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强化基础设施衔接,优化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增强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二是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满足多样化的运输需求,逐步提升运输准备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不断延伸运输服务范围,显著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和服务效率。三是努力提高交

8、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以科技进步为引领,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重大科技研发,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强化科技标准化建设;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加强行业管理服务应用系统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四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废旧材料的循环利用,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五是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强交通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和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交通更运输应急体系建设,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持续

9、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4、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体系应如何进行构建?报道称,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了重大成就,站在了交通大国的历史起点上,目标,交通运输系统将在新时代奋力开启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明确了基本内涵、总体思路、战略目标等,而安全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基本前提。报道称,交通部负责人表示构建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体系,要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着力构建有效维护行业安全运行、有效支撑国家总体安全的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压紧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同时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强化深远海搜救能力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全国联动、水陆空协同、军民融合的应急救援体系等

10、,围绕核心任务,构建强有力、可持续、高效能的支撑保障体系。希望中国交通强国的目标可以早日实现!5、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为主线,立足理念、政策、体制机制和技术的全面创新,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努力构建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绿色环保、规范诚信的道路运输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专栏2:发展现代道路运输业的重点现代道路运输业是指在经济社会对道路运输需求全面提升的背景下,以理念、政策、体制机制和技术的全面创新为手段,通过对传统道路运输业的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运输服务体系。

11、“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将重点以“五化”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现代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以推进基本出行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快形成相互衔接、布局合理、通畅有序、经济可靠的城乡客运发展格局,促进道路客运资源在区域、城乡间以及综合运输体系内的统筹合理配置;货运组织集约化:以推进道路货运业与物流业的融合为重点,加快形成组织方式先进、服务功能拓展、产业链条延伸、集约程度和产品附加值高的道路货运发展模式;管理服务精细化:按照个性化、高端化、优质化的要求,全面提升道路运输服务的质量;推动安全管理精细化,促进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人性化;依托载体信息化:通过在全行业各个领域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

12、行业管理、运输企业、公众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发展方式低碳化:深化行业节能减排,降低行业发展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绿色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并举。既要保持道路运输生产能力的持续较快增长,满足“量”的基本需求,又要突出质量和安全,着力优化结构,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并举。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根据当前道路运输市场体系不尽完善的突出矛盾,注重政府在政策引导、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坚持生产发展与节能减排并举。在稳步扩大运能规模的同时,切实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增进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自我发展

13、与协同发展并举。既要不断促进道路运输业自身加快发展,又要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与良性互动,找准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着力点。坚持全面创新与重点突破并举。既要立足全面创新,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更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组织一系列试点和示范,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确保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现代道路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道路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法规政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有新的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可靠、更绿色

14、的道路运输服务。更安全 全国基本建成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危险品运输车辆、国际道路运输车辆、三类以上的班线和旅游客运车辆、应急保障车队车辆的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达到100%,重型载货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稳步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源头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二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危险品安全检测仪配置率达到100%,货运源头治超体系基本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评估与考核体系全面建立。道路运输营运车辆万车公里事故件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3%,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事故得到遏制。覆盖全国的道路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建成功能完备、信息互通的应急指挥平台和专兼结合、保障有力的应急运输保

15、障队伍。更高效 道路运输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375亿人次、20800亿人公里、300亿吨、58400亿吨公里。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客、货运站场建成率分别达到50%、40%。中高级客车所占比重以及重型、专用、厢式货车所占比重分别达到40%、25%、10%和25%。客运班车、营运货车实载率达到60%。牵引车与挂车比例达到1:2,甩挂运输完成的周转量在道路货运中的比重达到12%以上。更便捷 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2%,城市郊区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率达到50%以上,50公里以内的城际客运公交化改造率达到30%,与其他运输方式主动对接的道路客运网络全面形成,涵

16、盖售票联网、联程售票等在内的出行信息服务进一步完善,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售票联网覆盖面达到100%。满足居民个性化出行需求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覆盖面广、反应及时的维修救援网络以及区域性汽车租赁网络。更可靠 旅客班线运输发车正点率达到95%。满足现代物流需求的公路快速货运限时到达更有保障,平均货损货差率下降至5以下。构建完善的机动车维修质量监控和营运车辆技术管理体系,车辆维修返修率下降至3%以下。数据齐备、信息共享、标准规范的全国道路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基本建成,行业诚信经营理念全面增强,客货运输、出租汽车、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汽车租赁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更绿色 道路运输发展对资源、

17、环境的负面影响进一步降低,逐步提高道路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水平。与2005年相比,营运客车、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分别下降6%和12%,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1%。新能源车型、节能环保车型得到进一步推广,营运客货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达标率100%。各项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节能驾驶培训全面普及。 专栏3:“十二五”时期道路运输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 指标 2010年 2015年 属性 更安全 营运车辆万车公里事故件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 3% 约束性指标 二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危险品安全检测仪配置率 79.6% 100% 约束性指标 更高

18、效 客运量(亿人次) 305.3 375 预期性指标 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 15020.8 20800 预期性指标 货运量(亿吨) 244.8 300 预期性指标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 43389.7 58400 预期性指标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客运站场建成率 50% 预期性指标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货运站场建成率 40% 预期性指标 客运班车实载率 47.5% 60% 预期性指标 营运货车实载率 50% 60% 预期性指标 甩挂运输拖挂比 1:1.2 1:2 预期性指标 营运客车中、高级客车所占比重 27.7% 40% 预期性指标 重型货车所占比重 21.56% 25% 预期性指标 专用货车所占

19、比重 5.12% 10% 预期性指标 厢式货车所占比重 19.09% 25% 预期性指标 更便捷 乡镇通班车率 98.06% 100% 约束性指标 建制村通班车率 90.11% 92% 约束性指标 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售票联网开通率 100% 预期性指标 维修救援平均到达时间(50公里以内) 1小时 预期性指标 更可靠 质量信誉考核AA及以上企业所占比重 90% 预期性指标 运输服务满意率 90% 预期性指标 旅客班线运输发车正点率 95% 预期性指标 货损货差率 5 预期性指标 车辆维修返修率 3% 预期性指标 更绿色 营运客货车辆燃料消耗限值达标率 100% 约束性指标 营运客车单位运输周转量

20、能耗降低(与2005年相比) 6% 约束性指标 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降低(与2005年相比) 12% 约束性指标 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与2005年相比) 11% 约束性指标 为2008年数据。为2009年数据说明:依据规划实施的主体不同,指标划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两类:(1)预期性指标。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利用政策引导,期望市场所能实现的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通过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2)约束性指标。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

21、责任的指标。涉及公共服务和公众利益领域,如安全、环保、诚信服务等,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手段,确保实现。6、四川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 为保证四川省“十二五” 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指导,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和精神文明建设,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加强规划衔接,强化规划的指导性。(二)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三)强化资金保障,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四)全力开展集中建设攻坚,加大项目储备,加快推进交通建设。(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六

2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行业发展软实力。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服务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设诚信交通,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部门的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行业内控制度体系。弘扬交通抗震救灾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行业文化建设。7、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 一、序言 (一)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有关法律法规。(二)规划范围。按照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重建等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的不同要求,统一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事故灾难突发事

23、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三)规划定位。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在不改变现有部门职责分工和分类管理格局的基础上,以相关专项规划为支撑,提出全市事故灾难应急体系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充分利用和整合应急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现有存量资源,加强应急体系薄弱环节和重点项目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本规划的目标是为实施事故灾难类应急预案提供支撑基础,保障应急预案的执行。二、应急体系现状 (一)现有工作基础。市政府安办高度重视事故灾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和德阳市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

24、,全面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全市应对事故灾难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健全。二是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市政府安办成立了市事故灾难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建了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在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得到加强。组建了防汛抗旱、抗震救灾、危化品处置、消防、市政、环保、卫生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抗洪抢险、消防特勤、医疗救治等应急物资储备具有一定基础。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等基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二)薄弱环节。1.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乡镇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不够完

25、善,职责不够明确。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与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理顺,职能划分有待进一步明确。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条块之间以及预防与处置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多方协同处置突发事件时,人员、信息、资源等难以快速集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日常应急管理存在脱节现象,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经验尚需积累,急需建立规范、协调、有序的长效机制。企事业单位专兼职救助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尚不健全。2.监测预警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滞后。各类事故灾难突发事件风险隐患底数不清,部分领域监测点密度不够,监测手段相对落后,综合预警和科学决策能力急需加强。应急信息指挥系统之间建设技术标准不统

26、一,尚未实现信息共享。现场处置中存在通信障碍,信息获取能力较差。3.应急保障能力需要提高。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和装备不足,大型和特种装备缺乏;快速拉动和协同能力较差,现场处置能力尤其是第一时间的生命搜救能力亟待增强。现有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紧急生产、采购、征收、征用、调拨和配送机制不完善;存储设施不足,布局不尽合理,储备方式单一,物资数量偏少,品种不全,一些关键性物资的储备处于空白。储备物资更新、替补、补偿制度不健全。紧急运输综合协调、保障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需进一步提高。4.宣传教育工作需要加强。应急科普宣传教育相对滞后,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较低,亟待加强应急知识

27、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建立公共沟通机制。(三)面临的形势。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与安全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存在较多隐患。交通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绝对数量仍然偏大。社会防控火灾能力较低,火灾事故仍处在多发的高风险时期。引发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危险不容忽视。三、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重点解决应对事故灾难突发事件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全面提高应对事故灾难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新作出积极贡献。(二)建

28、设原则。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市级规划对全市事故灾难应急体系建设作出部署,总体把握应急资源的合理布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关的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加强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应急保障等方面的能力建设。特别要加强城市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2.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方面的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应急能力,避免重复建设。重点加强应急体系薄弱环节建设,优先解决制约应急响应时效的突出问题,提高第一时间快速响应能力。3.科学适用,统一标准。采用国内外成熟技术,兼顾先进性和适用性,确保事故灾难应急体系高

29、效、可靠运行。严格执行国家应急管理标准,实现应急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规范化。4.分级负责,分步实施。根据事权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建设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能力确定应急体系项目,分级分步组织实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项目建设,以点带面,全面落实应急体系建设任务。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把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三)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到2015年,建成指挥统一、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事故灾难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明显提高,有效减少各类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2.分类目标。事故灾难得到有效遏制,事故灾难救援能力明显提高。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3以下;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率控制在2.5以下;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控制在4.5以下;严防发生企业排污造成的重特大环境事件。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完善事故灾难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增加监测点,扩大监测覆盖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