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26.62KB ,
资源ID:226382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6382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溯本求源读内经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溯本求源读内经Word格式.docx

1、历法,简称“历”,是推算日月星辰之运行以定岁时节气的方法。历法的功能在于可以规范人类的一切行为,包括人类的一切生活的、社会的、科学的行为活动,生命科学的研究也不例外。因此,历法知识的出现和运用,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必须遵循的法则。内经中的五种历法内经中用了五种历法知识来构建其理论体系,正确理解这些历法知识,也是研习原文精神的重要门径。否则,就必然对其中的相关原文有不知其所以然之虞。十二月太阳历十二月太阳历简称阳历。这种历法是以太阳回归年(365又14日)为背景构建的知识体系。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谓“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中的“候、气、时、岁”节

2、点即是这一历法的时间要素,其中的“年”和“月”是虚拟的。为了确保与太阳周年视运动同步,故在“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的基础上,通过“积气盈闰”(素问六节藏象论)的方法,每四年有一个366日(灵枢九宫八风)闰年。为了让该历法虚拟的十二个“月”有其实际意义,于是通过二十四节气的天文节点加以落实,每个月都有2个节气,使二十四节气与虚拟的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凡内经中涉及到365之数表示人体腧穴数、溪谷数、肢节数时皆为该历法的应用,五运六气理论内容也不例外。太阴历太阴历简称“阴历”。这种历法是以日、地、月为天文背景构建的历法体系。有年、月、日时间要素,而“年”是虚拟的,而“月相”变化周期则是该历法确

3、立的主要时间节点,十二个月相变化周期为一年,故一年的时间为354日或355日,显然较一个实际的太阳回归年约少11天。大凡内经中运用354或355计数溪谷或腧穴时,即是该历法的具体运用。还用将其实际天文“月相”周期构建生命科学中的生理,如“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素问上古天真论);解释临床病证,如“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素问阴阳别论);“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素问腹中论);确立治疗方法,如“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4、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甚至作为刺灸时取穴多少的依据,如以“月生”“月死”为“痏数”(素问缪刺论)即是其例。阴阳合历如何既能满足一年有十二个“月相”,又能确保太阳回归年的实际日数,于是内经在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时运用了阴阳合历知识。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源自于周髀算经日月历法的“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原文,就是太阳回归年的日数(365又14日)除以恒星月周期(27又12日)之商为13又719(王冰

5、依据周髀算经注)。通过“积气余而盈闰”(素问六节藏象论)的方法,三年一闰(一个阴历月),十九年七闰,即使太阳历与太阴历的年份与太阳回归年的实际时间节点基本同步。北斗历北斗历是内经继承了淮南子天文训记载的历法。该历法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旋转为依据,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每十五日或十五日多一点为一个节气,每四十五日或四十六日为一季,一年366日分为八个时间阶段(灵枢九宫八风),用以预测一年不同时段的气候变化,以及自然灾害,疾病流行等等。十月太阳历十月太阳历简称“十月历”。凡用360之数者即为十月太阳历的应用之例。阴阳离合论之“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皆如是。该历法在汉族文化中除

6、了内经,以及此前的夏小正管子淮南子等少数文献之中还能觅其踪迹外,几乎难见其踪影。但其内容却完整的保存在彝族的经典土鲁窦吉之中。十月历十月历即将一个太阳回归年减去尾数作为过年节后的360日等分为十个月的历法。六节藏象论之“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就讲的是十月太阳历法。一年分为五季是十月太阳历的最大特点。该历法有天、月、行、年时间要素,即一年360天分为十个月(天干纪月),每月36天(每旬12日,地支纪日),每两个月72天为一行(即一季),五行(季)为一年,从冬至之日过年之后算起。将冬至日称为“阳旦”,夏至日为“阴旦”。上半年的五个月为“阳月”。第一季(行,甲乙月)、二季(行,丙丁月)依次属

7、性为“木”“火”,均由属阳的月份组成。下半年为“阴”,第四季(行,庚辛月)、五季(行,壬癸月)依次属性为“金”“水”,均由属阴的月份组成。唯有第三季(行,戊己月)属性为“土”,由一个属“阳”的月份和一个属“阴”的月份组成。每一年所余的56天用于2次(分冬至和夏至)过年节,不计入月数的划分。内经阴阳理论与十月历密切相关内经全面运用的阴阳理论的发生与十月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据彝族经典土鲁窦吉记载,十月历是以立杆观测日影的长短变化为依据确定的。将一个太阳回归年分为阴阳两部分,当日影从最长的冬至日到日影变为最短的夏至日时,为前半年属阳(5个月)主热;当日影从最短的夏至日到日影变为最长的冬至日时,为后

8、半年属阴(5个月)主寒。冬至夏至是一年中的阴阳两极,一年一寒暑,植物一年一荣枯。所以学者刘明武说,“这里的阴阳可以实证,可以重复,可以测量,可以定量”。也能够合理地解释“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太阳在南北回归线的一个往返,决定着阴阳二气的升降消长,是天地间万物生发、存在、衍生消亡所仰赖的“天地之道”;阴阳升降消长,表现为寒暑交替,也决定着万物的变化,故谓其为“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植物一年的生死荣枯,也由此而发生,故曰“生杀之本始”。人类是天地万物演化过程中诸多物种之一,无论其生理还是病理,同样也要受到天地阴阳

9、消长的影响,因而必然是医生预防疾病、治疗疾病所要遵循的根“本”。“神明”,即阴阳之道。黄帝四经明理:“道者,神明之原也。”鹖冠子泰录:“夫神明者,大道是也。”可见,有了天文历法的知识背景,才能更为准确地理解下列原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精神实质。内经五行理论与十月历密切相关内经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时广泛运用的五

10、行理论的发生与十月历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十月太阳历将一年360天分为五季(又称“五行”),每季(“行”)各72天,从冬至节日以后五季依次为木火土金水。十月太阳历之所以将一季称为一“行”,是指随着时序的迁移,气候就会不断地移“行”。这一反映一年五季气候移行变化的规律正好体现了五行相生之序,所以五行以及五行相生之序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五行相克理论也就由此衍生。这一内容在管子五行淮南子天文训以及春秋繁露中均有表述,不过没有明确提出十月历而已。天干在十月太阳历中是用来标记月序的。冬至是观测该年日影变化的起点,所以该月份就为“甲”,依次标记一年的十个月。每月有36天,分为上中下三旬,于是用十二地支依次标

11、记每旬12天的日序。风论“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原文中的甲乙、丙丁等十天干,就是十月历天干纪月方法的运用实例。其中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标记着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绝非是纪日。故清代医家孙鼎宜之“按所云十干,皆统一时言,非仅谓值其日也”的解释颇有见地,显然他在斟酌了用日干解释此处的甲乙丙丁十干于理难通之后,才指出以“时”(季节)诠释的合理性。尹之章对管子四时“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的“甲乙统春之三时也”之注,亦可佐证。据此精神,素问藏气法时论的肝“其日甲乙”,“其日甲乙”

12、似应指逢甲逢乙之月的所有时日都为肝气所旺,绝非只旺于甲日、乙日。心“其日丙丁”,脾“其日戊己”,肺“其日庚辛”,肾“其日壬癸”皆应仿此。鉴于一年十个月360天分为五季是十月太阳历的最大特点,所以内经中大凡涉及五季,每季72天的原文即可视为十月太阳历法的应用。六节藏象论:“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素问阴阳离合论:“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刺要论“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至于素问太阴阳明论之“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则是蕴含了十二月太阳历和十月太阳历两种历法。四时之分为是十二月

13、太阳历,而四时各寄十八日为72日,五脏各旺72日则又是十月太阳历。在中华民族的历法史长河中,这两种历法都曾使用过。十二月太阳历既应合了一个太阳回归年约为12个朔望月,又有二十四节气,因而更有利于农耕活动,故得以兴盛和传扬。内经在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时,广泛地运用多种历法知识,用以说明生理,解释病理,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不懂天文历法,读不懂中华文化”的道理,对于研读内经原文同样也适用,通过上述的原文举例是不难得出这一结论的。“河图”“洛书”与内经2015-2-18:4“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记录他们对天文历法知识的理解。其用“数”表达了太阳周年视运动,以及由此发生的自然界阴阳之气消长变

14、化,表达了木、火、土、金、水五季气候周而复始的运行状态。“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表达对天文、历法,乃至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把握,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生的根。这也是为何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名训,以及孔子发出“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慨叹的理由。虽然有易经为群经之首的说法,但什么是诸经之根呢?若据“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传系辞上)的论述,“河图”“洛书”应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之源。“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记录他们对天文历法知识的理解。其中所应用的阴阳符号是黑圈和白圈。太阳光不能照耀的用黑圈“”表示,太阳光能直接照耀的用白圈“”表示。这是现今已知最早的阴阳符号。

15、黑白圈数目的多少则表示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太阳照射时间的长短、所给予万物的热量的多少;黑白圈排列的次第则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太阳回归年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白昼、黑夜时间的长短、气候的寒热变化等次序和周而复始的节律,而这些知识属于天文历法范畴。此处具有数理所表达的时间、空间、序列,以及存在于不同时间、空间、序列之中的万事万物变化规律及其状态之内涵。其以子午(南北)卯酉(东西)为纵横坐标,用“数”表达了太阳周年视运动,以及由此发生的自然界阴阳之气消长变化,表达了木、火、土、金、水五季气候周而复始的运行状态。因此说,“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天文、历法,乃至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把握,

16、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生的根。这也是为何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传系辞上)的名训,以及孔子能发出“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论语子罕)慨叹的理由。这些知识也是内经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基础,在原文中随处可见,因而学习其中的原文之时,务必要对此类有所认知,否则就难以知其所以然。洛书与内经(一)“洛书”结构“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是在有了文字以后对“洛书”数模结构的表达。(二)“洛书”之理“洛书”的数字结构,是在太阳为天文背景下建立的以时间、空间、序列、节律为基本要素的科学模型,是史前哲人以图的方式所构建的古老十月太阳历。这个模型自其建立之后,深

17、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着内经理论的建构。表达一年不同季节的阴阳消长规律就“时间”概念而言,五个“奇数”分布在春、夏、秋、冬以及长夏五季,四个“偶数”分布在“四维”。“奇数”为阳,自冬春夏长夏秋,其运行过程是13957,用“奇数”数值的大小客观地表达了一年之中,自然界的阳(热)气由渐盛(139)到渐衰(957)的消长过程。四个“偶数”为阴,其布阵表达了一年阴(寒)气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由盛而衰(842),再由衰而渐盛(268)的消长过程。上半年阳长阴消,故为“阳”;下半年阴长阳消,故为“阴”。所以,在十月太阳历中,将属阳的上半年之起点“冬至”称为“阳旦”,将属阴的下半年之起点“夏至”

18、称为“阴旦”。这既是阴阳消长理论发生的天文历法背景,也是辅行诀中“阳旦汤”“阴旦汤”命名依据。金匮要略所载“阳旦汤”之名也如是。表达五季五方气候的运行规律(即“五行”)“奇数”为阳,自冬春夏长夏秋,其运行过程是13957,就用“奇数”数值的大小客观地表达了一年五季(冬春夏长夏秋)阳热之气的多少、气温的高低,乃至在此作用下万物生长化收藏的周期变化规律。按五运六气理论而言,每个季节各有73.05天,而十月太阳历法则为每季72天。就“空间”概念而言,五个“奇数”分布在东、南、中、西、北五方,四个“偶数”分布在“四维”。同样用“奇数”数值的大小客观地表达了不同地域阳热之气的多少和气温的高低,以及在此影

19、响下不同地域环境之中万物的生长变化。表达五行相生规律五行本意是指五季气候,以及在此作用下万物周而复始的运行变化规律。就时间“序列”而言,五季气候依次循环,如环无端,往复不已。这一次序科学地反映了春季万物复苏,如“木”之萌发;炎夏万物盛长,枝繁叶茂,此时为全年气温最高,犹如“火”之温热;长夏气温高湿度大,植物开花结实,孕育新的生命,犹如“土生万物”;金秋送爽,万物成熟收获,生机收敛,植物的枝叶枯黄凋谢;严冬气候寒冷,阳热之气如同自然的“水”一样涵藏于地下,万物的生机伏匿敛藏。表达万物生长化收藏的节律在太阳回归年的天文背景下,春(3,木)夏(9,火)长夏(5,土)秋(7,金)冬(1,水)五季的温(

20、3,木)热(9,火)湿(5,土)燥(7,金)寒(1,水)气候周而复始的运行不息,万物也因之而有生(3,木)长(9,火)化(5,土)收(7,金)藏(1,水)的变化状态和过程,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莫不遵循于此。“五行”之“行”,是指季节气候年复一年地运行不息。在太阳背景下的五季气候运行不息,万物也随之发生相应地变化,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莫不遵循于此。这就是五行及其五行相生之序发生的天文学背景。也是“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之论(素问天元纪大论)的天文历法背景。“洛书”背景下的十月太阳历史前人类是用“洛书”表达十月太阳历的。这一历法的

21、资料在汉族文化的古文献之中有零星记载,也能在内经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中觅其踪迹。十月太阳历的内容完整的保存在彝族的经典土鲁窦吉之中已述。(三)内经对“洛书”数理应用举例“始于一,终于九”灵枢九针十二原“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为何“始于一,终于九”是针道的“纲纪”?“始于一,终于九”语就是指“洛书”之数所表达的天文历法、阴阳五行之理。“洛书”以太阳为坐标,以阴阳符号之数理,表达了自然界四时的阴阳消长,五季气候变化的运行规律(即“五行”)。无论是四时阴阳消长还是五季气候运行,都是临床医生在灸刺治病或者处方用药所应遵循的依据。内经中随处可见依据季节气候变化来论证灸刺选穴、进刺深浅

22、,以及刺灸乃至处方用药之宜忌之内容。这就是为何要以“始于一,终于九”作为临证治病的“纲纪”的理由。创立北斗历,论证八风致病在灵枢九宫八风中运用“洛书”之理,构建生命科学中的“九宫”理论,并以此为据,创立了独特的北斗历。以此为据,论证“八风”发病原理。北斗历为内经所独创。这一历法是以北斗星的斗纲(第1、5、7星)所指时空方位来调整太阳回归年时间的历法。此历法一年为366天,是太阳历的闰年。九宫八风:“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冬至一叶蛰北方坎)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立春八天留东北方艮)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春分三仓门东方震)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立夏四阴洛东南方巽)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夏至

23、九上天南方离)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立秋二玄委西南方坤)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秋分七仓果西方兑)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立冬六新洛西北方乾)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招摇五中央)”“太一”有不同的内涵,但此处是指北斗星。鹖冠子环流之“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与此原文精神一致。本节以斗柄旋转指向为依据,确定了一岁四时八节的时空方位、时间运行的序列和周而复始的运行规律,并以此论证和判断不同时空区位可能发生的贼风虚邪,邪气致病力的强弱和可能所伤害的内脏等。此外,前次所述的“七损八益”“天干纪月”等内容,皆是“洛书”在内经中的具体运用。河图与内经(

24、一)“河图”结构(二)“河图”布阵“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为水。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为木。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为火。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为金。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为土。(三)“河图”之理天地之数所谓“天地之数”,是指“河图”的10个数,是可以演绎天地万物的数。1、3、5、7、9为阳,为天数。2、4、6、8、10为阴,为地数。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数之和为55。故易传系辞上有“天数二十有五,

25、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之说,认为演绎天地万物的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成。十进位制法则“河图”有1,2,3,4,5,6,7,8,9,10(即0)是所有数的基数,自此就有了十进位制的运算规则。内经就运用这一法则构建其相关理论的。如“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灵枢阴阳系日月)。阴阳应象大论和灵枢天年关于人类年龄10岁为一年龄段的论述,都是十进位制法则在生命科学理论构建中的应用。五行之数五行之数即五行之生数,即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数(“五”)。五行生数中的阳数一、三、五之和为九,“洛书”数之终亦为九,故九为阳极之数,又称

26、“老阳之数”,即最大的阳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之极数,又称“老阴之数”。老阴、老阳之数的和为15(9+6),故化为“河图”数模纵横排列皆为15。内经在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时常常对“五行之数”加以应用。上古天真论关于男女生长过程年龄段的划分即是其例。原文在“五十有五”的基础之上,依据“阳主进(相加),阴主退(相减)”原则,而有55+9=64(八八六十四)(男),55-6=49(七七四十九)(女)。这就是男女年龄段划分的“河图”数理之背景。五行生成数所谓“五行生成数”,就是将“河图”结构中的阴阳符号黑白圈的数目用数表达。即“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五行可以对万物进行属性归类。所以“五行生成之数”也就是万物生成数,故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当成之时方能成。此即“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之意,回答了五行生成数发生的由来。确立五行生成数的意义在于:一是反映了太阳回归年背景下的有不同起止时间节点的半年节律;二是客观地反映不同物种有不同时间节点的萌生到成熟的半年周期,如郁金香、秋水仙等都是冬至前后萌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