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9、“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请指出该联所蕴含的哲理( C ) A 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同的 B 外因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 C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D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C )。A吃穿住行 B人的自学的意识活动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形成12、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经济规律是 ( D
2、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C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3、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 D )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 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C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 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14、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 )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15、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一劳动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将
3、 ( B )A 不变 B 增加C 减少 D 无法确定16、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必须分割为 ( A )A 利息和企业利润 B 租金和企业利润C 工资和剩余价值 D 利息和超额利润 17、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B )。A价值规律 B生产剩余价值 C平均利润率规律 D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18、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 ( B )A 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B 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C 国家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 D 私人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D )A 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B 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C
4、 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 D 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20、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 D )A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B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C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 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C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D )。
5、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D.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4、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导致( B )。A.相对主义诡辩论 B.形而上学不变论 C.唯心论 D.庸俗进化论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是( A )。 A.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B. 经验论 C先验论 D不可知论7、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主要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 )。A.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 普遍联系的
6、观点C.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 8、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 C )。A. 动力和源泉 B.方向和道路 C. 状态和形式 D.核心和实质9、哲学上的“价值”是指( C )。A.人类体力和脑力的耗费 B.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C. 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 10、下列说法中属于辩证法观点的有( A ) (1)守株待兔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物极必反 (5)墨守成规 (6)吃一堑长一智(7)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A.(2)(3)(4)(6)(7) B.(5)(6)(7)C.
7、(1)(5)(6) D.(2)(5)(7)1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B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D )。A.道德 B.哲学 C.艺术 D.语言学1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最根本特性是( B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由属性 D.思维属性14、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的关系是( B )A商品的二因素决定劳动二重性 B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C两者互相决定 D两者没有直接联系15、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C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
8、论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劳动力商品理论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 )A劳动力成为商品B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C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17、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 C )A在使用过程中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B在使用过程中能满足人们的一定需要C在使用过程中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就消失1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B )A价值规律 B生产剩余价值C平均利润率规律 D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19、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 C )A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 B商品输出替
9、代资本输出C垄断 D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20、金融资本是( C )A工业垄断资本和农业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垄断资本B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垄断资本C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业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垄断资本D商业垄断资本和银行业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垄断资本21、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 )A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C二者没有内在联系D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前提22、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C共产主义原理的发表 D唯物史观的形成2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D )A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马克思主义 C多党合作
10、D人民当家作主 24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C彻底消灭剥削 D国家自行消亡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C.可知性 D.广延性3、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其中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 ( B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4、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 “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C)。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人的认识随
11、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C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7、“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所引起的社会结果,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造成的”。这
12、是一种(C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8、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的关系是( B )9、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 C )10、金融寡头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C )A“参与制” B“代理制” C“个人联合” D“企业联合” 1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 D )A寄生性的资本主义 B腐朽性的资本主义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性的资本主义1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D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 B. 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13、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13、是( A )A.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14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C )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1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 B )A相互矛盾的 B有着内在联系的C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6.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B )A. 人们思想观念的高度进步 B.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C.上层建筑的高度完善 D.民主法治的高度发展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
14、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B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D ) A、否认物质的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C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4.“只
15、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D )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5.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 B )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6.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7.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C )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8.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16、B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9.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 ) A、主本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10.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D ) A、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11.“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B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
17、题1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D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3.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D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4.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 A )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 D、自
18、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1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C )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1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C )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17.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B )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上层建筑的性质18.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D )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19、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19.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D )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21.货币的本质是( C )。A.价值的表现形式 B.价值形式发展的最后形态C.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社会财富的体现物2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 )。A.劳动力成为商品B.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C.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2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 C )。A.在使用过程中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B.在使用过程中能满足人们的一定需要C.在使用过程中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
20、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就消失2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B )。A.价值规律 B.生产剩余价值 C.平均利润率规律 D.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25.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是( C )。A.资本家本人储蓄 B.银行借贷C.暴力掠夺农民土地和货币财富D.遗产继承26.资本的本质是( D )。A.一定量的货币 B.一定量的生产资料 C.投入到生产中的货币和生产资料 D.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C )。A.生产的相对过剩 B.通货膨胀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通货紧缩28.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 )。A.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
21、产的源泉B.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C.二者没有内在联系D.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前提29.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产生于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C.产生于18世纪的空想平均主义 D.19世纪初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30.列宁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集中在( C )。A.十月革命之前 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去世前夕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B )。5、就一个具体的认识过程来看,其起点是( B )。A. 实践 B. 感觉 C.知觉. D认识这是一种( C)8、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C )。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22、 B )10、金融资本是( C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1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实践,经历了( B )飞跃。A一次 B. 二次 C三次 D四次1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A)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1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 C )A相互矛盾的 B完全不同的两回事C有着内在联系的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6.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人们思想观念的高度进步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A.辩证法与形而上
23、学的关系问题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矛盾性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A.存在性 B.精神性 . C物质性 D.感觉性5、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D )。A.根本和条件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24、6、“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A.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 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B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D.满招损,谦受益 11、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C )。A.主体对客体的加工 B.主体对客体的改造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作用12、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B )。A.间接经验 B.社会实践 C.人的意识 D.客观事物13、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