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76.54KB ,
资源ID:226353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6353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文档格式.docx

1、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3.42.72.42.3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3.25有砟轨道6.1.12车站两端正线、利用既有铁路地段、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 和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等路基设计标准按其设计最高速度确定,路基基床 结构变化处应设置长度不小于 10m的渐变段。6.1.13路基工程应加强接口设计,合理设置电缆槽、电缆过轨、接 触网支柱基础、声屏障基础及综合接地等相关工程,避免因相关工程破坏 路基排水系统、影响路基强度及稳定。6.2路基面形状及宽度6.2.1无砟轨道支承层(或底座)底部范围内路基面可水平设置,支 承层(或底座)外侧路基面两侧设置不小于 4%的横向排水坡。有砟轨道路 基面形状应为三

2、角形,由路基面中心向两侧设置不小于 4%的横向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应保持三角形。6.2.2有砟轨道路基两侧的路肩宽度, 双线不应小于 1.4m,单线不应 小于 1.5m。6.2.3直线地段标准路基面宽度应按表 6.2.3 采用。表 6.2.3 路基面标准宽度轨道类型设计最高速度 (km/h)线间距(m)路基面宽度单线 (m)双线 (m)无砟轨道2504.68.613.23004.813.43505.013.68.813.86.2.4路基面在无砟轨道正线曲线地段一般不加宽, 当轨道结构和接 触网支柱等设施的设置有特殊要求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有砟轨道 正线曲线地段加宽值应在曲线外侧按

3、表 6.2.4 的规定加宽。曲线加宽值应 在缓和曲线内渐变。表 6.2.4 有砟轨道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曲线半径 R路基外侧加宽值R 100000.210000 R 70000.37000 R 50000.45000 R 40000.5R R 90009000 5000R 1200012000 R 90009000 R 6000 60006.2.5路基标准横断面如图 6.2.5-1 8 所示4.3 线间距4.34.1:m4%3.表层基床以下路堤单位: m图 6.2.5-1 无砟轨道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线h间距图 6.2.5-2 无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 6.2.5-3 无砟

4、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 6.2.5-5 有砟轨道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图 6.2.5-6 有砟轨道双线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6.2.5-7 有砟轨道双线非硬质岩路堑标准横断面示意图1:4% .75%4 层层表底7.04.41.5 1.11.5751.7 4%基床6.3 基 床6.3.1路基基床应由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构成。 基床表层厚度无砟轨 为 0.4m,有砟轨道为 0.7m,基床底层厚度为 2.3m。6.3.2基床表层应填筑级配碎石, 压实标准应符合表 6.3.2-1 的规定表 6.3.2-1 基床表层压实标准压实标准级配碎石压实系数 K0.97地基系数 K30( MP

5、a/m)190动态变形模量 Evd( MPa)55注: 无砟轨道可采用 K30或 Ev2。当采用 Ev2时,其控制标准为 Ev2120 MPa且 Ev2/Ev1 2.3其材料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材料由开山块石、 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经破碎筛选而 成。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表 6.3.2-2 的规定。其不均匀系 数 Cu 不得小于 15,0.02mm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不得大于 3%。粒径级配曲线 如图 6.3.2 所示。表 6.3.2-2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方孔筛孔边长 (mm)0.11.77.122.431.545过筛质量百分率 (%)0 11(5)732134

6、64175679182 100100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与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 D154d85 的要求。当不能满 足时,基床表层应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 土工合成材料。当下部填土为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4在粒径大于 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 不小于 30%。5级配碎石粒径大于 1.7mm颗粒的洛杉矶磨耗率不大于 30%,硫酸钠溶 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 6%。 粒径小于 0.5mm的细颗粒的液限不大于 25%,塑 性指数小于 6。不得含有黏土及其它杂质。6.3.3基床底层应采用 A、B组填料或改良土, A、B 组填料粒径级配 应满足压实性

7、能要求,寒冷地区冻结影响范围填料应满足防冻胀要求。基 床底层压实标准应符合表 6.3.3 的规定。表 6.3.3 基床底层填料及压实标准化学改良土砂类土及 细砾土碎石类及 粗砾土0.95130150407d 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kPa)350( 550) 1无砟轨道可采用 K30 或 Ev2。当采用 Ev2 时,其控制标准为 Ev280 MPa 且 Ev2/Ev1 2.52括号内数字为寒冷地区化学改良土考虑冻融循环作用所需强度值。6.4路 堤6.4.1基床以下路堤宜选用 A、B 组填料和 C 组碎石、砾石类填料, 其粒径级配应满足压实性能要求;当选用 C 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填料 性质进行改

8、良。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标准应符合表 6.4.1 的规定。表 6.4.1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砂类土 及细砾土碎石类 及粗砾土0.921107d 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 kPa)2506.4.2路基工后沉降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能力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 求。工后沉降不宜超过 15mm;沉降比较均匀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Rsh 0.4Vs2j半径满足式 6.4.2 的要求时,允许的工后沉降为 30mm。式 6.4.2 )路基与桥梁、 隧道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 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 1/10002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

9、降应满足表 6.4.2 要求。表 6.4.2 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设计速度一般地段工后沉降桥台台尾过渡段工后沉降沉降速率( km/h )(cm)(cm/ 年)1053300、 35026.4.3 软土路堤的稳定安全系数考虑列车荷载作用时不应小于 1.256.4.4软土地基沉降可按本规范附录 B 计算, 沉降计算值应经实际工 程观测资料检验修正。6.4.5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应结合工程实际, 选择代表性地段提前修筑 试验段。6.4.6受洪水或河流冲刷及长期受水浸泡的路堤部位, 应采用水稳性 好的渗水性材料填筑,并应放缓边坡坡率、设置边坡平台、加强边坡防护。6.4.7雨季滞水及排水不畅的低洼地段, 浸

10、水影响范围应以渗水性材 料填筑,并应采取排水疏导措施。6.4.8在高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距地表不大于 0.5m)的黏性土地基上 填筑路堤时,路堤底部应填筑渗水性材料。有条件时,宜采取降低地下水 位的措施。6.4.9路堤边坡坡率可根据路基填料、路堤高度、地震力、基底地质 条件、水文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6.4.10路基填料应满足压实要求,其最大粒径在基床底层内应小于 60mm,在基床以下路堤内应小于 75mm。6.4.11地震区路堤应选用震动稳定性较好的填料,基底垫层材料应 采用碎石(卵石)或粗砂夹碎(卵)石,不得采用细砂或中砂。6.4.12在可液化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换

11、填、 设置反压护道或地基加固等抗震措施。6.4.13黄土地段路基应加强防排水措施,采取封闭防水、拦截、疏 导的处理原则,设置防冲刷、防渗漏和有利于水土保持的综合排水设施及 防护工程,并妥善处理农田水利设施与路基的相互干扰。当黄土具湿陷性或压缩性较高时,应根据地基土层性质、路堤填高、 路基变形控制要求,确定湿陷性黄土处理措施。采用无砟轨道时,应消除 地基的全部湿陷量。6.4.14岩溶地段路基应结合工程实际(岩溶地表形态、地表径流、 地下水活动等)判别岩溶对路基工程的危害性,选择适宜的处理措施。6.4.15人为坑洞地段路基应根据坑洞的形成年代、埋深、坑洞高度、 顶板岩性及力学性质、水文地质、工程地

12、质条件等综合分析,分别采用明 挖回填或钻孔充填、注浆等工程措施。6.4.16膨胀土路基应分析膨胀土作为地基的变形特性,可采取挖除 换填等处理措施,并加强防排水及边坡防护工程。6.5 路 堑6.5.1不易风化的硬质岩基床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1铺设无砟轨道时,开挖至路基面,直接在开挖面上施做支承层或底 座。2铺设有砟轨道时,开挖至路基面以下 0.2m 处,开挖面由路基中心向 两侧设 4的横向排水坡,其上填筑级配碎石。3开挖面上的松动岩石应予清除。开挖面不平整处应采用强度等级不 低于 C25的混凝土嵌补。6.5.2软质岩、强风化的硬质岩及土质基床应满足表 6.3.2 、 6.3.3的要求;基床范围

13、内的地基应无 Ps1.5MPa或 00.18MPa的土层。不能 满足时,应进行加固处理,并符合下列规定:1基床表层应换填级配碎石并满足第 6.3.2 条要求;2天然地基满足基床底层土质要求时,可采取翻挖回填或加强碾压夯 实的措施;3天然地基不满足基床底层土质要求时,可采取换填、地基改良或加 固措施,换填范围应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分析确定;4基床翻挖、换填或改良、加固处理时,应采取加强排水和防渗等措 施,分层压实应执行基床相应部位标准。6.5.3膨胀土、 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土的基床部分应视具体情况进行挖 除换填、设置隔水防渗等措施,基床以下的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应在路 基变形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封闭防水

14、、排水或地基处理措施。6.5.4半填半挖路基轨道下横跨挖方与填方时, 挖方部分可通过换填 调整与填方部分的强度及刚度差异,换填厚度宜根据填方部分高度及地基 条件确定。6.5.5路堑均应设置侧沟平台, 平台宽度不宜小于 1.0m。在土石分界 处、透水和不透水层交界面处及路堑边坡高度较大时,均应设置边坡平台, 平台宽度不宜小于 2.0m,并应满足路堑边坡稳定需要,边坡平台上应做好 防水及加固措施。6.5.6路堑边坡形式和坡率应根据地层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 条件和防排水措施及施工方法等因素通过力学分析综合确定。6.6过渡段6.6.1路堤与桥台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 可采用沿线路纵向倒梯形过 渡形

15、式,如图 6.6.1 所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过渡段长度按下式确定,且不小于 20m。L=a+(H-h) n (式 6.6.1-1 )式中 L过渡段长度( m);H台后路堤高度( m);h基床表层厚度( m); a倒梯形底部沿线路方向长度,取 3 5m; n常数,取 25。过渡段路基基床表层应满足本规范第 6.3.2 条的要求,并掺入 5% 水泥。基床表层以下倒梯形部分分层填筑掺入 3%水泥的级配碎石,级配碎 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 6.6.1 的规定,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 K0.95 、 地基系数 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 Evd50MPa。h级配碎石掺 5% 水泥基床表层基床

16、底层 级配碎石掺 3% 水泥 1:nHLa图 6.6.1 台尾过渡段设置示意图3过渡段桥台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二八灰土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并使地基系数 K3060MPa/m。表 6.6.1 碎石级配范围级配 编号通过筛孔( mm)质量百分率( %)504030250.075195100609030652050103021050804过渡段地基需要加固时应考虑与相邻地段协调渐变。5过渡段还应满足轨道特殊结构的要求。6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并按大致相同的高度分层 填筑。7 过渡段处理措施及施工工艺应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现场试验。6.6.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

17、箱涵等)连接处,应设置过渡 段,可采用沿线路纵向倒梯形过渡形式,如图 6.6.2 所示。横向结构物顶 部及过渡段路基基床表层应满足本规范第 6.3.2 条的要求;过渡段填料、 压实标准及基坑回填应符合本规范第 6.6.1 条的规定,寒冷地区过渡段设 置应充分考虑与横向结构物接触区冻结影响范围填料的防冻, 如图 6.6.2-2 所示。横向结构物顶面填土厚度不大于 1.0m 时,横向结构物及两侧 20m范 围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应掺加 5%水泥,如图 6.6.2-3 所示。6.6.3图中 t 为最大冻结厚度,当 t10.3m 时涵顶全部填筑防冻填料。2.0级配碎石掺 3% 水泥20.0基床底层路堤与路

18、堑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可采用下列设置方式:1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硬质岩石路堑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 0.6m 左右。并应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 如图 6.6.3-1过渡段填筑要求应符合第 6.6.1 条第 2 款的规定。图 6.6.3-1 硬质岩石堤堑过渡段示意图2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顺原地面纵向开 挖台阶,台阶高度 0.6m 左右。如图 6.6.3-2 ,其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应与路 堤相同。1.0米图 6.6.3-2 软质岩石或土质堤堑过渡段示意图6.6.4 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地段,应设置过 渡段,并采用渐变厚度的混凝土

19、或掺入 5%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6.6.5 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连接处路基应设置过渡段, 满足轨道形式 过渡要求。6.6.6两桥之间、 桥隧之间及两隧之间的短路基宜采取适宜措施, 平 顺过渡; 当两桥间为小于 150m非硬质岩路堑时 ,路基基础可采用桩板结构或 保证刚度平顺过渡的工程措施处理 。6.7路基排水6.7.1路基排水设施 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 30 年, 设计降雨的重现 期应采用 50 年。6.7.2路基面排水设计应综合考虑轨道形式、电缆槽、接触网立柱基 础、声屏障基础等因素。线间排水应根据线路、气候条件及对轨道电路的影响等综合考虑,有 条件时,优先采用横向直排方式。当轨道结构要求采用

20、集水井排水时,集 水井的位置、排水管的材质和结构尺寸及埋设深度和方式应根据荷载、降 雨量和防冻、防渗要求等综合确定。6.7.3侧沟、天沟、排水沟应采用混凝土浇筑或预制拼装,不得采用 浆砌片石 。6.7.4低矮路堤或路堑地段,地下水位较高或无固定含水层时,可采 用明沟、排水槽、渗水暗沟、边坡渗沟、支撑渗沟等设施排除地下水;埋 藏较深的地下水或固定含水层危害路基时,可采用渗水隧洞、渗井、渗管 或仰斜式钻孔等设施排除地下水。渗水暗沟等地下排水设施应设置反滤层。渗水暗沟和渗水隧洞的纵坡不宜小于 5,条件困难时亦不应小于 2, 在出口位置应采用较陡纵坡。在易产生冻害的地区,渗水暗沟和渗水隧洞应设置在最大

21、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 0.25m 处,或采用必要的防冻设施。严寒地区出水口应采取防冻 措施。6.7.5路基排水设备应与桥涵、隧道、车站等排水设施衔接配合,与 水土保持及农田水利设施的综合利用相结合。排水设施布置应符合下列规 定:1路堤地段在天然护道外,单侧或双侧设置排水沟。2路堑地段应于路肩两侧设置侧沟,堑顶以外单侧或双侧设置天沟。3年降水量大于等于 400mm地区,路堑边坡平台宜设置边坡平台截水 沟。4地面横坡明显地段的排水沟、天沟可在横坡上方一侧设置。当地面 横坡不明显时,宜在路基两侧设置。5地面排水设施的纵坡不应小于 2。6排水沟沟顶应高出设计水位不小于 0.2m。6.7.6路基排水宜根据

22、所处地点排水条件纳入相关排水工程系统设 计。6.8路基防护6.8.1路堤边坡应设置坡面防护工程,根据周围环境、填料性质、气候条件、边坡高度、浸水及冲刷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确定防护形式,并符 合下列规定:1 当路堤边坡适宜进行植物防护,且能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时,宜采 用绿色植物防护措施,不宜采用全坡面圬工防护。2 当路堤边坡高度较高时,可在两侧边坡内分层铺设宽度不小于 3m 的土工格栅等土工合成材料。3浸水地段受水流冲刷的路基边坡应根据流速、流向及冲刷深度,采 用抗冲刷能力强的防护措施。6.8.2土质、软质岩及全、强风化的硬质岩路堑的边坡坡面(含边坡 平台、侧沟平台)均应进行防护或加固,并符合下列

23、规定:1 土质路堑边坡可采用植物防护措施,较高的土质路堑边坡视地层性 质可采取骨架或锚杆框架梁等措施。2 软质岩、强风化的硬质岩路堑应根据岩体结构、结构面产状、风化 程度、地下水及气候条件等确定边坡加固措施,可采用喷混植生、锚杆框 架梁内喷混或客土植生等措施防护。6.8.3较完整的硬质岩路堑边坡应采用预裂、光面爆破并结合嵌补及 锚杆框架梁防护。当边坡岩体破碎、节理发育时,根据边坡高度可采用喷 混植生、锚杆框架内梁内喷混或客土植生等措施防护,边坡较高时可在锚 杆框架梁内打设锚杆挂钢绳网防护。6.8.4骨架护坡一般应采用带截水槽的结构,骨架埋置深度应大于 0.6m,间距不宜大于 3m。6.8.5地

24、下水发育及膨胀土路堑边坡宜结合边坡防护,采用边坡支撑 渗沟加固,必要时结合深层排水孔加强地下水排泄。6.9路基支挡6.9.1在陡坡路基、深路堑、临近城镇等地段, 为保证路基边坡稳定, 降低边坡高度,减少拆迁和占地,可设置支挡结构。6.9.2支挡结构物计算时, 列车及轨道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可按表 6.1.11 进行设计,当路肩墙高度较低时,可采用路基面满铺荷载模 式计算。运架梁车通过时,路堤及路肩支挡结构应考虑运架梁车等特殊荷 载的影响。6.9.3式中:B 距离, m;6.9.4运架梁车荷载宜换算为双土柱,采用下式进行荷载换算:NG0 B0L式 6.9.4 )N横向分布的车辆数,取 1;1 辆汽车的重力,按重车计算( kN);0横向分布车辆轮胎中心之间的宽度加单侧轮胎外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