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8.08KB ,
资源ID:2260986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6098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何火星四射萧山三中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何火星四射萧山三中Word文档格式.docx

1、浓盐酸、浓氨水、酒精、浓硝酸4.氢氧化铁胶体制备新方法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1)实验操作:向150mL蒸馏水中,滴入1滴浓氯化铁溶液,搅拌均匀,然后逐滴加入0.5molL氢氧化钠溶液(3滴-2滴管),并不断搅拌,即可制得。用激光笔照射该液体,从垂直于光的方向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向50ml蒸馏水中,滴入1滴浓氯化铁溶液,搅拌均匀,然后逐滴加入0.5molmL氢氧化钠溶液(3-16)滴。(2)实验操作:向100mL蒸馏水中加入0.5克碳酸氢钠固体,搅拌溶解。然后滴入1滴浓氯化铁溶液,搅拌均匀,即可制得。5.巧妙检验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6.钠

2、与水反应的本质及钠与盐酸反应情况钠与酒精反应、铁与高温水蒸汽反应7.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实验研究及改进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其中第二章第二节有关内容片段:【实验2-7】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倒入试管中(如图2-8),观察反应现象。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但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要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剧烈得多。【实验4】向两支相同规格的大试管(直径1.8厘米,高度14.5厘米)

3、中分别加入0.5g(0.0047mol)碳酸钠和0.4g(0.0047mol)碳酸氢钠粉末,然后直立在试管架上,同时将10mL1molL1盐酸倒入上述两支试管中(或先将10mL1molL1盐酸快速倒入盛碳酸钠试管中,后将10mL1molL1盐酸快速倒入盛碳酸钠氢试管中),先观察比较反应瞬间产生泡沫达到的最高高度情况,再观察比较反应结束(不再产生气泡)的先后。盛碳酸氢钠试管产生泡沫高,反应结束的早。实验结论:碳酸氢钠固体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比碳酸钠固体剧烈。8.对氯气与溴化钠反应实验的改进9.对海带中碘的存在形式及实验探究10.这种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的方法科学吗?11.对今年高考实验题(碘的分离)

4、的思考江西宁都四中 钟辉生12.几个值得思考的萃取实验1)四氯化碳能否使蓝色的淀粉碘水混合液褪色?【实验1】取3mL饱和淀粉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2滴碘水(将碘晶体先溶于酒精,后加水至深黄色),振荡,溶液呈蓝色。向其中加入3-4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2-3分钟,可观察到上层溶液蓝色渐渐褪去。向上层溶液加入1滴碘水,上层溶液又变蓝色。 分析思考:该实验说明四氯化碳能将淀粉碘水混合液中的碘萃取出来,同时说明碘与淀粉结合力不强。碘与淀粉的变色是否是化学反应,有必要重新审视、研究。2) 乙酸乙酯能否使红色的酚酞氢氧化钠混合液褪色?【实验2】取3mL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2滴酚

5、酞试液,振荡,溶液呈红色。向其中加入3-4mL乙酸乙酯,用力振荡2-3分钟,可观察到上层溶液红色渐渐褪去。分析思考:酚酞的变色原理可表示为:HIn(无色) H+In-(红色). 该实验说明,乙酸乙酯能萃取有机分子(HIn ),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从而褪色。(3)水能否萃取乙酸乙酯中溶解的酒精?【实验3】向10mL量筒中先加入3mL乙酸乙酯,然后加入3mL水(至6mL),振荡2-3分钟,观察乙酸乙酯层高度及混合液总高度。向10mL量筒中先加入2mL乙酸乙酯再加入1mL酒精,振荡均匀后,再加入3mL水(至6mL),振荡2-3分钟,观察四氯化碳层高度及混合液总高度。 实验结果:从的结果可知,约有98

6、%的酒精被水萃取,这说明水和酒精之间的作用力大于乙酸乙酯和酒精之间的作用力。教材给出的都是有机物萃取无机物,该实验给出的是用无机物萃取有机物,使萃取的案例更丰富,对萃取的认识更全面。4)四氯化碳能否使紫色的苯酚氯化铁混合液褪色?【实验4】取3mL水试管中,向其中加入2滴饱和苯酚试液和1滴浓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呈紫色。向其中加入3-4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2-3分钟,可观察到上层溶液紫色不变。该实验说明四氯化碳不能将苯酚氯化铁混合液中的紫色络合物(或其中的苯酚)萃取出来,同时说明苯酚与铁离子结合力强以及紫色络合物更易溶解于水。5)四氯化碳能否使红色的硫氰化钾氯化铁混合液褪色?【实验4】取3mL

7、0.1molL硫氰化钾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滴浓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呈血红色。向其中加入3-4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2-3分钟,可观察到上层溶液红色不变。该实验说明四氯化碳不能将硫氰化钾氯化铁混合液中的红色络合物萃取出来,同时说明红色络合物更易溶解于水。13.对实验改进的思考常规实验改进的方向,应“突出主题,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切忌简单实验复杂化。这次硝酸与铜,浓硫酸与铜实验的改进,明显背离主题,这几个实验的主题是“反应”而不是装置。结果装置改的很复杂,冲淡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装置上了。 微型化实验适用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实验及部分毒性比较大的实验。这次有的教师,将教

8、材中效果比较好的演示实验(火柴成分硫测定)改为微型化实验,做法欠妥,原因是不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主要从3个方面改进:实验装置、反应条件(方法)、反应物。14.例谈谨慎使用逻辑,建立“个性观”。硫酸根检验、钠分别与苯酚酒精、甲醛乙醛分别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苯酚分别与甲醛乙醛反应、铝分别与盐酸硫酸反应、氯化铁与甲醛反应等。15.有关浓硫酸的几个重要问题稀释问题、干燥二氧化氮问题16.对铜与浓硫酸反应呈绿色的实验探究17.对铜锌原电池实验锌表面产生气泡的实验探究18.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氢氧化钠滴定盐酸应滴至什么颜色?最佳指示剂是溴百里酚蓝 接近7时由黄变蓝。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

9、液时,应滴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为止,对于这个结论大家没有争议。但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时,应滴至溶液变为黄色还是橙色,大家说法不一,没有定论。从定性分析来看,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显然滴定到溶液变为黄色要比滴定到变为橙色,误差要小,对于该问题笔者又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如下:假定用0.1 molL-1 氢氧化钠溶液,对20 mL0.1 molL-1盐酸进行滴定。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20 mL,PH=7.若多滴1滴(1滴按0.04 mL)氢氧化钠溶液:C(OH-) =0.040.1(40+0.04)=110-4 molL-1PH=1

10、0若少滴1滴(1滴按0.04 mL)氢氧化钠溶液:C(H+) =0.040.1(40-0.04)=1PH=4若少滴2滴(1滴按0.04 mL)氢氧化钠溶液:0.12(40-0.08)=2PH=3.7若少滴3滴(1滴按0.04 mL)氢氧化钠溶液:3(40-0.12)=3PH=3.5若少滴4滴(1滴按0.04 mL)氢氧化钠溶液:4(40-0.16)=4PH=3.4若少滴5滴(1滴按0.04 mL)氢氧化钠溶液:5(40-0.20)=5PH=3.3若少滴6滴(1滴按0.04 mL)氢氧化钠溶液:6(40-0.24)=6PH=3.2若少滴7滴(1滴按0.04 mL)氢氧化钠溶液:7(40-0.28

11、)=7PH=3.15若少滴8滴(1滴按0.04 mL)氢氧化钠溶液:8(40-0.32)=8PH=3.1若以酚酞作指示剂,其变色范围8-10,应滴至最后1滴溶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实验误差在1滴左右,即实验误差在0.2左右。若以甲基橙作指示剂,其变色范围3.1-4.4,如果滴至最后1滴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橙色,实验误差在7-8滴,即实验误差在1.4-1.6;如果滴至最后1滴溶液刚好由橙色变为黄色,实验误差小于1滴,即实验误差小于0.2。 通过以上计算分析可知,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时,应滴至最后1滴溶液刚好呈黄色,这样误差会比较小。如果滴至最后1滴溶液刚好呈橙色,误差会比较大

12、。19.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制取碳酸氢钠实验及思考20.用铜铁作阳极电解碘化钾等溶液,阳极谁失电子?21.对镁条表面形成黑色外衣的条件探究22.由水形成的乳浊液能用过滤法分离吗? 乳浊液的分离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处理,这是常识。但是,乳浊液能否用过滤法进行分离,恐怕许多人就不清楚了。为此,我们对该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验研究,研究情况如下:(1)研究过程及结果 实验1 组装好过滤装置(漏斗上用干燥滤纸)。分别将苯、煤油、甲苯、四氯化碳、花生油、乙酸乙酯、乙醇、甘油倒入过滤器中(每次都更换干的滤纸),观察液体能否透过滤纸。另组装好过滤装置(漏斗上用水湿润的滤纸)。分别将苯、煤油、甲苯、四氯化

13、碳、花生油、乙酸乙酯、乙醇、甘油倒入过滤器中(每次都更换用水湿润的滤纸),观察液体能否透过滤纸。实验2组装好过滤装置(漏斗上用水湿润的滤纸)。分别将苯和水、煤油和水、甲苯和水、四氯化碳和水、花生油和水、乙酸乙酯和水、苯酚和水按体积比1:5混合、振荡形成的乳浊液,快速倒入过滤器中(每次都更换用水湿润的滤纸),观察液体能否透过滤纸。实验结果:见表2混合液体(1:5) 能否透过水湿润的滤纸苯和水 只有水透过煤油和水 只有水透过甲苯和水 只有水透过四氯化碳和水 只有水透过花生油和水 只有水透过乙酸乙酯和水 只有水透过苯酚和水 苯酚和水都透过2)结果分析及结论由表1可知,花生油和甘油因为自身粘稠,不能透过干燥滤纸;其余有机液体不论是否溶解于水都能透过干燥滤纸。由表1可知,乙醇因为自身溶解于水且不粘稠,能顺利透过水湿润的滤纸;甘油尽管溶解于水但因为自身粘稠,只能缓慢透过水湿润的滤纸;其余液体因为不溶解于水且滤纸空隙充满水,不能透过水湿润的滤纸。由表2可知,除苯酚和水外,其余由水形成的乳浊液可以用过滤法分离。这大大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可以预料,非粘稠有机液体中混有不溶性固体时,可以用过滤法分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