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2 ,大小:37.93KB ,
资源ID:226038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6038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生理学IV各章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生理学IV各章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1、1.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它们各有何特点?答:人体的机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其中神经调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它是通过各种反射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客观存在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的形式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神经调节具有迅速、短暂和精确等特点。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经过体液的运送,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体液因素主要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组织、靶细胞。某些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也属体液因素,主要在局部起作用。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和广泛。自身调节则是指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

2、而发生的自身适应性反应。自身调节比较局限,调节幅度较小,但对维持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稳态有一定的意义。2.兴奋性和兴奋有何区别?机体或细胞对有效刺激发生的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兴奋则是指由相对静止变化为活动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变强。兴奋性是活组织具有的生理特性,而兴奋是有兴奋性的组织对刺激发生的一种反应的形式变化。3.什么是内环境稳态?它有什么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总是在一定水平上恒定,不随外环境的变动而变化;它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的相对恒定。在正常生物体内,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维持内

3、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内环境既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又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内环境的理化因素(温度、pH值、渗透压、各种物质浓度等)相对恒定是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所必需的。一旦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机体新陈代谢将出现障碍。生理学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1阈电位是指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B造成膜对Na+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C造成膜对K+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D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E造成膜对Na+、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2.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ANa+BK+CCa2+DCl-EMg2+3.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

4、称为A极化B超极化C反极化D复极化E去极化4.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B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Na+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Na+-K+泵的作用E膜上Na+-K+泵和Ca2+泵的共同作用5.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AK+内流BCl-外流CNa+内流DNa+外流EK+外流6.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A单纯扩散B易化作用C主动转运D出胞作用E被动转运7.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A腺体分泌B腺体分泌C产生神经冲动D产生动作电位E产生局部电位8.受体的化学本质是A脂质B蛋白质C糖类D核酸E糖蛋白9.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

5、位是A肌原纤维B细肌丝C肌纤维D粗肌丝E肌小节10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ACa2+的贮存库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D使Ca2+与肌钙蛋白结合E使Ca2+通道开放11葡萄糖进放红细胞属于A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入胞E吞饮12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B易化扩散D出胞E入胞13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A阈电位B锋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E局部电位14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C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E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答案】D【

6、E】15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B阈强度C刺激的时间D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E刺激的频率16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之和17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磷酸二脂酶BATP酶C腺苷酸环化酶D胆碱酯酶E脂肪酶18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E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19常用的钠通道阻断剂是A箭毒B阿托品C四乙基胺D异搏定E河豚毒素20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氨基丁酶

7、D乙酰胆碱E5-羟色胺1.载体易化扩散有什么特点?载体易化扩散有以下特点:载体蛋白具有较高的结构特异性,即某种载体只选择性地与某种物质作特异性结合;具有饱和现象。膜上有关的载体数量或载体上能与该物质结合的位点数目有限,如超过限度,即使再增加待转运物质的浓度,也不能使转运量增加;竞争性抑制,即结构相近的物质可争夺占有同一种载体,一种物质可抑制结构相近的另一种物质的转运。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跨膜电位产生的条件是:细胞膜内、外离子不均匀分布;细胞膜在不同状态对离子具有选择通透性。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其形成本质是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8、故静息电位的水平,即K+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细胞膜内发生的一次迅速的、可逆的、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它在图线上分为上升去极化相、下降复极化相和电位调整(后电位)。其形成机制是: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内流。故上升相即Na+内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由于Na+通道的失活,使活跃的K+通道又显现出来,K+仍可顺浓度梯度外流。故下降相即为K+外流形成。由于细胞膜内Na+浓度升高,膜外K+浓度升高,使膜上的Na+-K+泵激活,可逆浓度梯度将进入膜内的Na+泵出膜外,同时将膜外多余的K+泵入膜内,以维持正常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为下一次兴奋做充分的准备

9、。3.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神经-肌肉接头由三部分组成,即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终板膜)。此处兴奋传递过程是当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上的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入前膜,促使前膜内囊泡前移与前膜融合;囊泡中的乙酰胆碱以出胞方式,量子式地释放到接头间隙,并向后膜扩散;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特异性受体(N2受体)结合,受体转发信息,使终板膜上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局部电位。通过总和及电紧张扩布,在肌细胞膜上出现动作电位,完成兴奋的传递过程。间隙中的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多余的迅速被终板膜上的胆碱酯酶水解而失去活性。运动神经末梢的一次兴奋产生只能引

10、起一次兴奋的传递,并发挥作用。而机体内运动神经的冲动多为连续冲动,故骨骼肌收缩表现为持续强直收缩。4.试述前负荷与后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作用肌肉收缩前加在肌肉上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其作用在于改变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初长度越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越大。肌肉收缩开始时,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为后负荷。后负荷越大,肌肉若要克服后负荷,则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就越大,但肌肉缩短的速度会减慢,且缩短的长度减小。5.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有什么不同。局部电位与动作用电位的主要区别有:局部电位是等级性的,其大小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而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局部电位可以总和,而动作电位则不能总和;局部电位不能传

11、导,只能电紧张扩布,影响范围很小,而动答电位能沿着细胞膜进行不衰减的传导;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而动作电位则有不应期。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一、单选题1血液的pH值约为A7.157.25B7.257.35C7.357.45D7.457.55E7.557.65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A溶血B凝集C凝固D血沉加快E出血时延长3.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形成的A无机盐B葡萄糖C白蛋白D纤维蛋白E血细胞4.参与生理止血的血细胞是A红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血小板5.50kg体重的健康人,其血量约为A4LB5LC6LD7LE8L6.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雌激素B肾素C甲状

12、腺素D生长素E促红细胞生成素7.肝素抗凝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A抑制因子激活B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D去除Ca2+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8.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时,引起水肿的原因是由于A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D淋巴回流量增加E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9. A型标准血清与B型血液混合时,可引起的反应是A红细胞叠连B红细胞聚集C血液凝固D红细胞凝集E红细胞沉淀10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B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D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E血浆中抗体的类型11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

13、此人血型是AA型BB型CAB型DO型ERh型12血浆中最主要的抗凝物质是A抗凝血酶和肝素B血小板3因子和C纤维蛋白稳定因子DCa2+E磷脂13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4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A红细胞数目增加B红细胞脆性增加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加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加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15下列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中,哪一项不正确A男性红细胞比容为40%50%B凝血时间为510minC白细胞数目为4.0 109/ml10.0 109/mlD女性血沉第1小时不超过10mmE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7%8%1

14、6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是A铁和维生素B12B维生素B12和叶酸C蛋白质和钙D蛋白质和铁E铁、蛋白质和维生素B617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D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发生凝固E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18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于缺少A亚铁离子C维生素B12和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E维生素D319血液凝固后,血块收缩析出的液体是A细胞内液B血浆C血清D细胞外液E体液20血液凝固的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是ABCDE、21最能反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相对值的是A血液比重B血液粘滞性C血细胞比容D血液渗透压E血红蛋白含量2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红

15、细胞数量B白细胞数量C血浆蛋白含量D无机盐含量E非蛋白氮含量23血清与血浆的重要不同点是前者不含A钙离子B球蛋白D凝集素E纤维蛋白原24血管损伤后,首先与其接触活化的因子是ABCDE二、问答题1比较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不同。比较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的不同比较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形成的物质无机离子或小分子物质(NaCl等)大分子有机物(血浆白蛋白)正常值6697 kPa3.3kPa选择半透膜细胞膜血管壁生理功能和意义维持细胞膜内外水的平衡以保持血细胞的形态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以保持血容量影响内环境稳态由于细胞内液和外液中晶体物质几乎相等,故临床常用0.9%NaCl、5%

16、葡萄糖液做为等渗溶液,以保持血细胞形态和功能。若血浆渗透压高,则红细胞皱缩血浆渗透压低,则红细胞膨胀,甚至红细胞膜破裂。血管壁两侧分别内为血浆,外为组织液。正常情况下,血浆中蛋白质含水量高于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以维持血容量。若血浆胶体渗透有变化,则影响物质交换,造成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障碍,形成水肿。2试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指出内源性途径与外源性途径的区别。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a、PF3、Ca2+)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单体,经聚集后形成多聚体,网罗红细胞内、外源凝血途径的不同点在于起动因子不同。

17、内源性凝血系统由因子被触发激活开始,逐步使因子激活,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外源性凝血系统依靠组织释放的因子到血液中参与因子的激活,由于参与的因子少,且路径简单,故比内源性途径启动的凝血过程快得多。3简述生理性止血的过程。小血管损伤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即可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性止血。生理止血过程:小血管受伤后立即收缩,若破损不大可使血管快速封闭;血小板粘附于受损处内膜下组织并聚集成团,形成一个松软的止血栓以填塞伤口;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和组织暴露可以激活血浆中凝血因子,使局部迅速出现血凝块。由于凝血系统的活动构成牢固的止血栓,有效地制止了出血;止血后,在血小板的作用修复血管内皮,使

18、之平滑完整。4交叉配血与输血原则。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为主侧;再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为次侧;称为交叉配血试验。临床上根据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作为能否输血的依据。主要原则是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清凝集(主侧不凝集原则),此时血液可相输。交叉配血结果:主侧、次侧均无凝集反应,则血型相配,输血最理想;主侧凝集,无论次侧是否凝集,则血型不配,均不能相输;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只能在紧急情况下,以少量,缓慢的输入,并及时观察。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1心室肌细胞0期的主要机理是ANa+内流BCa2+内流CCl-内流DK+外流E离子泵活动2. 心肌细胞兴奋传导最快的部

19、位是A窦房结B房室交界C房室束D左右束支E浦肯野纤维3. 反映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过程的是AP波BQRS波群CT波DP-R间期ES-T段4. 心动周期中从房室瓣关闭到半月瓣开放前为A等容收缩期B射血期C等容舒张期D充盈期E心房收缩期5.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最高的时期是6. 能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的因素是A每搏输出量B循环血量C大动脉管壁的弹性D心率E外周阻力7. 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称为A收缩压B舒张压C脉压D平均动脉压E体循环充盈压8. 血浆蛋白明显减少A组织液生成减少B有效滤过压减少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中心静脉压升高E收缩压升高9. 心室肌细胞复极化3期的形成机制

20、是AK+缓慢外流BCl-迅速内流CK+迅速内流DK+迅速外流ENa+迅速内流10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静息期内离子活动是E入胞作用11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生理意义是A使心肌节律性兴奋B使心肌“全或无”式收缩C使心肌收缩更有力D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性收缩E使心肌同步收缩12心室内压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心室射血B心室充盈C瓣膜开放D心房舒缩E心室舒缩13比较大的阈上刺激才能使心室肌再次兴奋发生在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局部反应期D有效不应期E超常期14第一心音发生在A房缩期,标志着心房收缩的开始B房舒期,标志着心房舒张的开始C室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D室舒期,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E室缩期末,标志

21、心室收缩的终结15心室血液充盈主要靠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B心室舒张时室内压下降的抽吸作用C血液的重力作用D骨骼肌收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作用E动脉血压对心肌的后负荷作用16体循环中血流速度最慢的是A主动脉B小动脉C毛细血管D小静脉E腔静脉17正常机体内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血液粘滞性B微静脉的口径C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口径D血管长度E骨骼肌收缩对血管的挤压作用18安静状态下,平均动脉压等于A(收缩压舒张压)/2B(收缩压脉压)/2C收缩压1/3脉压D舒张压1/3脉压E舒张压1/2脉压19老年人主动脉弹性降低时,血压的变化是A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B收缩压升高,脉压加大C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D收缩压变

22、化不大,脉压显著加大E收缩压与脉压均无变化20在心输出量不变的情况下,舒张压升高主要是由于A心率加快B大动脉弹性增加C循环血量增加D血液粘滞性增大E外周阻力增加21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A心脏的射血动力B外周血管阻力C大动脉管壁弹性E足够的循环血量22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直接动力是A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压差B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的压差C动脉压与静脉压之间的压差D收缩压与静脉压之间的压差E主动脉血压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压差23微循环营养通路的周期性开闭,主要取决于A交感神经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血管紧张素E局部代谢产物24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动力主要有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B组织液静水压、

23、血浆胶体渗透压C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压D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25心迷走神经节后【M受体】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5-羟色胺E-氨基丁酸26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最主要生理作用是A使心输出量增加B使外周阻力增加C使血管容量增加D使心率加快E使心肌收缩力增强27微循环迂回通路的主要功能是A维持血压稳定B参与体温调节C实现物质交换D促进血液回流E维持血管内外液体正常分布28血管紧张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血管收缩,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B血管舒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血管收缩,醛固酮分泌增加D血管舒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E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几个时期?试述各期的主要离子活动基础。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1、2、3、4五个期。去极化0期由Na+通道开放,Na+内流引起;复极化1期是Na+内流停止和K+外流引起;2期平台期是Ca2+缓慢内流和K+外流引起;3期是Ca2+内流停止和K+外流引起;4期恢复静息是由离子泵活动加强,把Na+和Ca2+泵出细胞外,同时将K+摄回细胞内,使膜内外离子浓度恢复正常的过程。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及其作用影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