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44.89KB ,
资源ID:225678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5678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爱问刑事再审制度中的价值冲突及其平衡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爱问刑事再审制度中的价值冲突及其平衡模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二是”法律本身的安定性”,这种安定性是内 部视角的、 结构角度的安定性,其认知以”认知可能性、 操作可能性和实践可能性”为标准。 也就是说,”法的安定性”不但包括法规范的安定性,还包括法规范的安定性作用于社会产生的安定 效果。作为”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程序法本身也应具有稳定性、 准确性和逻辑的自恰性,程序法作用于社会后也应产生秩序和安 定。既然程序法作用于社会后也应产生秩序和安定 ,根据程序法所第1期,第6页社,第274页进行的诉讼活动就应具有稳定性,由此得出的裁判结论就应具有稳 定性。在刑事诉讼中,对于生效裁判而言,法的安定性的根本要求是 生效裁判的稳定性,即生效裁判不得被推翻。生效裁判的

2、稳定性具 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是各种价值追求在生效裁判上的交汇。概括说 来,生效裁判的稳定性,有助于争端的最终解决,有利于保障当事人 和公众的预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形成 ,有利于维护司法的权威 是”法的空间”形成的自然结果,是”程序保障”和”当事人自我 责任”法理的要求,有利于防止国家刑罚权的滥用。1争端的解决、 预期的保障和秩序的形成刑事诉讼是一种争端解决程序。任何争端解决都要具有终结性,一种争端解决程序如果总是被重复启动 ,那它就不能成为”程序”,因为如果争执可被再次审理,则争执并未解决,而程序法的目 的就是一劳永逸地结束争执。 由此,刑事诉讼必须尽其可能透过程序经过及裁判结果,向被告人、被

3、害人及社会大众宣告系争的 刑事案件在法律上已经”终局落幕” ,以便回复社会的和平生活即回复法秩序的和平。如果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难以确定 ,被告 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就难以稳定,与之相关的主体的社会关系也就处1参见美迈克尔 D 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一一个规范的分 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年版,第22、37、 82页。2参见林钰雄:刑事诉讼法(上册总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第9-10页 于不稳定状态,其行为便不知所措,其合法权益就可能因此受到损 失,社会生活也难以实现有序性。2司法权威的保障只有当国家之制裁在结束后获得终局确定 ,司法才会具有权威。如果连生效判决都会被随意变

4、更 ,永没定数,人们就会对法院 的权威产生怀疑,而作为法律守护者的法院没权威,法律也就没什 么尊严可言了。由此,判决要具有权威性,能”一锤定音”是前 提。能一锤定准音当然最好,定不准也只能这样。如果一方面说判 决生效了,能够执行了,另一方面又说,生效的判决也能够再改判 那就不能说生效的判决有权威,也就不能说司法具有权威。美国联 邦上诉法院首席法官爱德华兹就曾说过,如果败诉方相信她们能够 再次提起诉讼,她们就永远不会尊重法院的判决。 3实体法的创制与”法的空间”的形成确定判决未作出以前,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存在争议的确定判决的作出,使存在争议的法律关系确定下来 ,由此,法院的判1参见宋英辉主编

5、: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第156页2参见洪家殷:论”一事不二罚”原则在行政秩序罚上之适用载台大法学论丛参见谢佑平主编:1997年第4期,第77页。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研究,法律出版社,第575 页。参见宋冰主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一一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前言,第3页决,无论其正确与否,都有创造真实的力量。同时,确定判决的形成过程也是”法的空间”的形成过程。与 社会生活空间的多姿多彩和无限开放相比 ,”法的空间”具有封闭性、自缚性和终结性,一旦形成就不能直接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根 据随便推倒重来。对于当事人来说,虽然在决定被正式作出之前, 其主张和行为被赋予了相当的

6、自由 ,其选择的机会是无限的,可是,程序的展开过程同时也是其言行可能性缩减的过程 ,而决定的作出使得其它选择机会统统归于泡影,当事人只能接受这一决定。 而对于法官来说,一旦判决已经确立,法官就不能撤回,也不得对判决 的内容进行更改。判决一旦作出,法官就不再是法官,判决的作出 使法官从她处理的争议中摆脱 (dessaisissement)出来,法官也要受 自己判决的约束。有人可能提出这样一种疑问,如果经过诉讼所形成的”法的空 间”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空间可能不一致或者发生冲突 ,我们为何原则上要坚持维护”法的空间”而不是按照现实的生活空间来修正参见陈荣宗:既判力之本质,载中兴法学1978年第14期,

7、第16页42-43 页考,中国法制出版社,第36页。参见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上册),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页这一”法的空间”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 的社会生活空间不可能是绝正确客观存在。在我们说客观事实如 何时,我们说的不过是我们自认为是客观的事实。其次 ,现代刑事司法本身也没有要求”法的空间”与绝正确客观存在相一致。在 案件事实的在证明标准上,无论是英美法系的”排除合理怀疑” 还是大陆法系的”内心确信”,对案件事实的证明都不要求达到数 学上或者逻辑上的确定性,相反,它们实际上要求的只是一种”道 德上的确定性”,即”那种足以应付实际生活的确定性” ,那种

8、本质上只是一种高度盖然性的”主观确信”。即使”铁证如山”或 者”没有合乎情理的怀疑”,也只是裁判者的一个判断,其客观性 更多是一种社会共识,是一种交流意义上的确信无疑,而既非某个 客观实在的对应。再次,事实认定主要是经验的产物,因此,不同的 人面对不同的证据,得出不同的结论本身正常。在对证据的判断发 生分歧的情况下,法律并不要求所有人都确认无疑,而是把案件事 实的认定权交付给特定人 (法官或者陪审团)。因此,”内心确 信”、”排除合理怀疑”都只是对法官或陪审团而言 ,并不要求其它任何人都”内心确信”、 ”排除合理怀疑”,更不要求被告人自己对事实认定不存在合乎情理之怀疑。勿庸置疑 ,这种权力的配

9、置确实给法官或者陪审团滥用权力留下了某种可能 ,可是,如果要求所有人都不存在合乎情理之怀疑,刑事司法将完全无法运作。美波斯纳:法理学,朱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286 页。4”程序保障”和”当事人自我责任”的要求对公正程序的尊重,不但要求我们尊重程序本身 ,也要求我们 尊重由程序产生的结果。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 ,为其在程序过程中展开对抗而提供的”程序保障”,以及”当事人自我责任”的法理 决定了当事人应接受生效裁判。程序保障的基本原理是 ,与案件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应有充分的机会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证据、 反驳对方的主张和证据;法官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其判决应建立在 双方当事人提出的主张和证据

10、之上 ,应是当事人攻击防御的结果。”当事人自我责任”的法理是 ,如果双方当事人提出主张和证 据的机会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障 ,如果判决是根据当事人的参与情况而做出,那么当事人就必须接受裁判,就必须为没有充分 地利用这种机会或者未能有效地实施攻击和防御的后果自行负 责。5对国家刑罚权的限制,清华大控方所具有的压倒性的优势,要求国家在建构刑事诉讼制度的 时候,必须考虑如何经过程序上的安排 ,为那些处于弱者地位的嫌 疑人、被告人提供一些必要的特殊权利,并给控方施加一系列必 要的特殊义务,从而使国家刑事追诉机构与被告人个人有一个平等书新知三联书店,134 页。参见苏力: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

11、材料,生活读参见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学出版社,第57-60、351-352页对话的基本条件。限制国家刑罚权的方式有很多种,规定裁判一 旦生效,国家即不得再次提起诉讼,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对国 家刑罚权的这种限制,不但有助于促使国家公诉机关谨慎行使追诉 权,提高追诉准备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还经过抑制国家权力的滥用, 增强了相对弱小的被告人抵御国家权力不当行使的能力 ,保障了控辩双方地位的均衡。6诉讼效率的保障司法资源本身是有限的,我们花费在刑事再审案件中的资源多 一些,花费在刑事案件初审和上诉审中的资源就会少一些。根据边 际递减原理,为实现正义所耗费的资源之效率会呈边际递

12、减的趋 势。因此,相比于初审和上诉审,再审的边际收益是最低的。既然 再审的边际收益是最低的,我们要做的就应是完善原审程序 ,提高 原审质量,严格限制再审的启动。在没有发现新证据、新情况时,对刑事案件进行再审是没有效 率的,因为新的判决和原判决一样可能出错 ,我们无法确定前后矛 盾的一系列判决何者为正确,由此,减少错误成本的收益为零。事1参见陈瑞华: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问题,载政法论坛 第5期,第131页。2参见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第156页。学出版社,第226页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750-751页实认定主要是经验的产物,每个法官的事实认定都不可避免会带上 其个人文化背景、

13、 生活经历的印记。因此,即使都尽职尽力,即使 根据的是同样的证据,不同的事实裁判者仍可能作出不同的事实认 定。原审的事实认定可能有差错 ,再审的事实认定同样可能有差错。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如果前一次审判中当事人已经享受了司 法组织审理层次的保障,如果前一次判决是在所有正规的保证已经 做到的情况下做成,就视为讼争已经得到一次性的解决。 (二)法的公平性”法的公平性”是和法的安定性相对应的概念。一般说来 , 法的公平性”要求法本身应是公平的 ,因此在法本身存在公平性问 题时,应对法进行修正。如前所述,”法的安定性”要求生效裁判 不得被随意推翻。相应地,”法的公平性”要求推翻不公正之生效 裁判。公正

14、的裁判有两个要素,一是裁判结果的公正性,即有罪的被裁判过程的公正性。问题更多。对于被指控人而言 ,”不被错误定罪权”是其最重要1参见沈达明编著: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上册),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第156页。2博登海默教授也把此原则称作是”自然理性的命令”。参见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的权利,应”享有高水平的法律保护,并不被随意牺牲以达到一般 社会目标的实现”。错误定罪不但会给被告人及其亲友造成极大 的痛苦,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恐慌和不安全感。没有比下列景象 更令人不寒而栗的了 :人们基于信赖而赋予执法机关以权力 ,期望她们

15、能切实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执法机关却运用这些权力去对其进 行错误的定罪处罚。现代刑事司法不但要追求实体结果的正确性 ,还要追求程序运作的公正性。当前很多学者已经对程序公正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也不再赘述。为了实现程序公正,我们有必要将那些程序上存在瑕疵 的判决予以推翻重审。(三)”法的安定性”和”法的公平性”的冲突如前所述,生效裁判的安定性具有诸多价值 ,由此,对于生效裁判,我们应维持其安定性,尊重其既判力,而不得推翻之。同样,如 前所述,生效裁判的公正性非常重要 ,由此,不具有公正性的裁判,我们应推翻之。由此可见,”正义的要求和法的安定性的要求 ,往往反映出法律对立的一面” 。面对这一冲突,现代

16、法治国家是如何抉择的,我们是如何抉择的?二、西方国家刑事再审的价值模式1I. H. Dennis, The Law of Evidenee, Sweet & Maxwell Press, 1999,p.27.2日三月章:日本民事诉讼法,汪一凡译,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29页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都强调生效裁判不得被轻易推翻,都对再审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只是这种相类似的做法背后却是 差异很大的价值理念和法理基础。一般说来 ,生效裁判不得被轻易推翻背后的法理基础,在大陆法系是既判力理论,在英美法系是禁 止双重危险原则。当然,法理基础的不同,使得这两大法系国家虽 然都强调对再审进行严

17、格的限制,可是在具体制度设置上仍有很大 的不同。(一)大陆法系:既判力模式按照既判力理论,既判的事实应当被视为真实,应当”被看成 是对事实真相的表示”,不论其正确还是错误,任何法院或法官都 不能将其推翻。在价值追求上,传统的既判力理论强调的是防止法院就同一事 实作出前后矛盾的判决,从而维护国家司法权的威信,保证法秩序 的”安定性”。”二战”结束以后 ,”二战”结束以后,德、日等 大陆法系国家开始将限制国家刑罚权、 保障公民权利作为既判力理论的根基之一。虽然现代大陆法系各国强调生效裁判的既判力 ,可是,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当生效裁判存在严重错误,不予以纠正将严重危害 司法公正时,这些国家一般依然

18、允许对生效裁判进行再审。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罗结珍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75页。在现代大陆法系国家 , 用于纠正生效裁判事实错误的程序一般 被称为”再审”。这种程序能够大致分为两种模式 , 一种是”保护 被告人模式” , 也能够说是”法国模式” , 一种是”实体真实模 式” , 也能够说是”德国模式”。在保护被告人模式下 , 再审只为 被告人的利益而提起 , 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被绝对禁止 , 采用这种 模式的国家包括法国、 日本、 意大利、 葡萄牙、 西班牙、 比利 时、 卢森堡、 荷兰等。在实体真实模式下 , 再审不限于为了被告 人的利益 , 也能够进

19、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 , 只是对提起不利于被 告人的再审理由有更为严格的限制。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包括德 国、 奥地利、 丹麦、 芬兰和中国台湾地区。当然 , 无论采用哪种模式 , 现代大陆法系国家的再审事由都是 严格、 具体的 , 再审程序都是严格、 规范的。再审事由和再审程 序的严格性 , 体现了再审的”非常性” , 有利于维护”法的安定 性” , 而再审事由的具体性和再审程序的规范性则有利于使得确实 需要再审的案件能顺利进入再审程序 , 以实现”法的公平性”。比如 , 在法国 , 再审的事由被严格限定于法国刑事诉讼法 典第 622 条规定的四种情形 : 判处杀人罪以后 , 有足够的证据证

20、明所认定的被杀害人依然存活 ; 在判决一项重罪或轻罪以后 , 对同 一案件事实又作出另一新的裁定或判定 , 对另一部分人定罪判刑 , 而这两个判决不能统一并存 , 其矛盾证明其中有一名被判罪人是无 辜的; 在定罪以后 , 证人之一被追诉并判定对被告人有伪证罪 , 因此 , 在新的审理中被判罪的证人 , 不得再行作证 ; 在定罪以后 , 以提供或 揭发出原判决法院在审理时所不知悉的新的事实或证据 , 足以对被 判罪人是否有罪产生怀疑。再审的提起主体则被限定于司法部 长、 被判罪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 继承人或者其明示委托者。申 请人只能向由最高法院全体会议指定的本院五名法官组成的”有 罪判决复议委

21、员会”提出申请。委员会以附理由的决定作出是否 将案件提交最高法院刑事庭进行重新审判的决定。对于”有罪判 决复议委员会”提交的再审案件 , 最高法院刑事庭应重新审理。在 听取申请人及其律师和检察官意见的基础上 , 刑事庭认为申请再审 理由不足的 , 应当驳回申请 , 认为申请再审理由充分的 , 应到撤销原 判。撤销原判后 , 刑事庭认为有可能对案件重新进行对席辩论的 , 应将案件交与和原审法院同级的另一法院进行审理。显然 , 严格具 体的再审事由 , 国家工作人员中只允许司法部长提起再审 , 由最高 法院审查决定再审 , 以及规范的再审程序 , 都体现了法国刑事再审 启动的慎重性和严肃性 , 而

22、具体的再审事由、 规范的再审程序则 同时能够使得确需再审的案件不被任意驳回。德国的再审理由同样严格和具体 , 再审程序同样严格而规范。 在德国 , 启动刑事再审的理由被区分为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事由和 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事由两种。根据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 359 条、 第 362条, 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的 共同事由包括以下三种情形 : 审判时作为真实证书对受有罪判决人 不利地出示的证书 , 是伪造或者变造的 : 证人、 鉴定人犯有故意或 者过失违反宣誓义务 , 或者故意作出违背誓言的虚假陈述之罪 , 对 受有罪判决人不利地作了证词、 鉴定 ; 参与了判决的法官、 陪审 员 ,

23、在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上犯有不是由受有罪判决人所引起的、 可处罚的违反其职务义务的行为的罪行。除此之外 , 有利于被告人 的再审事由还包括 : 作为刑事判决依据的民事法庭判决 , 已被另一 发生了法律效力的判决所撤销 ; 得到新的事实、 证据, 仅根据这些 事实、 证据, 或者将它们与先前收集的证据相结合 , 使得有理由宣 告被告人无罪 , 或者对她适用较轻的刑罚从而判处轻一些的处罚或 者科处完全不同的矫正及保安处分。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事由 还包括 : 被宣告无罪人在法庭上、 法庭外作了值得相信的犯罪行 为自白。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 363 条同时规定了不准许提请 再审的情形 : 不准许追求在同一

24、法规基础上达到变更量刑的目的 不准许为了减轻责任能力而达到减轻处罚的目的要求再审。也就 是说 , 为了维护判决的安定性 , 只允许就事实认定上的错误进行纠 正 , 而对于被告人的量刑问题 , 是不能变更的。德国的刑事再审程 序也是非常严格和规范的。首先 , 再审法院是与生效裁判法院同级 的另一法院 , 这保障了再审审查的严肃性和可信赖性。其次 , 再审 的审查程序被分为非常规范的三个阶段 , 分别是适法性和许容性程 序 , 理由审查程序 , 重新审判程序。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审查有 关再审的申请是否符合法定的形式要件。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审查再审申请是否符合法律明确规定的再审事由。第三个阶段

25、所 要解决的是原裁判是否应被纠正这一实质性问题。现代大陆法系国家用于纠正生效裁判法律适用错误的程序一 般被称为”非常上诉”程序。这种程序的申请权往往仅仅属于总 检察长,管辖权则仅仅属于最高法院。这种程序的目的仅仅是法律 的统一适用,因此审理后撤销原判的,效力不及于当事人,也不影响 生效裁判的执行。显然,这种程序的运行受到的限制也是非常严格 的。法国、日本、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卢森堡、荷兰以及 中国台湾地区都有这种程序。(二)英美法系:禁止双重危险模式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明确规定了”禁止双重危险”原则。在 英国法中,”禁止双重危险”原则至今没有被在成文法中做出统一 的规定,其内容除禁止控方对陪审

26、团的裁决提起上诉外 ,主要是由普通法的”既决抗辩”规则构成;同时,法官以”滥用程序”为由 裁定终止诉讼的裁量权也对其起到了补充作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例指出,支撑”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是 如下在英美法制度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国家不得运用其所拥有的各 种资源和权力,以同一项指控对一个公民实施重复多次的刑事追诉 如果没有这一限制,被告人将会承担大量费用,重复经受痛苦考验, 被迫长期生活在焦虑和不安全的状态之中,无辜却被错判有罪的可 能性也会大增。据此,我们能够看出,”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理 论基础至少包括:对国家刑罚权的限制、 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公民预期、公民个人自治的保障,避免错判无辜,诉讼效率的

27、保障。1Green v. United States 335 U. S. 184-88(1957).2参见孙长永:探索正当程序一一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 ,中国法当然,无论是在美国还是英国,”禁止双重危险”原则都不是 绝正确,在适用上都存在一些例外。只是这些例外都是被严格限定 的,以在特殊情况下追求”公平性”的同时 ,整体上维持生效裁判的”安定性”。在美国,”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1) ”双重主权”的例外。美国的联邦和各州是各自独立的政 治实体。因此,公民的某一行为同时触犯联邦刑法和州刑法时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有权提起诉讼 ,而公民的某一行为同时触犯两个州的刑法时,

28、这两个州的政府都有权提起诉讼。 (2) ”污点判决”的例外。当被告人经过贿赂初审法官或者陪审员获得无罪判决时 ,该初审并没有使被告人真正处于”危险”之中 ,因此控方对该无罪判决有权提出上诉。(3)第一次审判在判决形成之前被宣告为” 误审”(mistrial)因此被终止的,如果该”误审”并非是控方的疏 忽或者故意所造成,则被告人能够受到重新审判。(4)已被生效裁 判认定构成犯罪的被告人能够求助的非常救济手段主要是”人身 保护令”(writ of habeas corpus)和”事实错误令” (writ of errorcoram nobis)。前者适用于尚在服刑者,后者适用于服刑完毕者。 后者的

29、申请理由被严格限制为”有罪判决所依据的事实有错误 ,这种错误在诉讼记录中未能反映出来,被告人对没有在原来的诉讼过 程中提出这种事实错误的主张不存在过失 ,而且这种错误具有宪法制出版社,第719-723页。 People v. Aleman ,667 N. E. 2d615(1996).意义,足以对事实裁判者的有罪裁决产生重要的影响” 。无论在联邦司法系统,还是在州司法系统,相对于”事实错误令”和申请 重审而言,人身保护令程序对于纠正错误或者非法的有罪判决都是 最为重要的。人身保护令的申请要受到很多的限制。首先 ,接受有关人身保护令申请的联邦法院应尊重州法院对事实问题的认定。其次,”人身保护令”的申请原则上仅限于一次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