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51.93KB ,
资源ID:225400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5400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1、躯体神经:脑神经 脊神经 植物性神经(内脏神经)大脑左半球支配右半身,右半球支配左半身大脑左半球言语中枢:书写、说话、阅读、听话中枢左半球支配理解力,言语,数字,逻辑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右半球支配想象力,音乐,回话,空间知觉,情绪情感等(空间形象知觉功能)二、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反射:是指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的有规律的应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是反射活动的基础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反馈 )感受器反射种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而能的主要包括:食物性反射(分泌唾液,吮吸,吞咽等) 防御性反射(眨眼,膝跳

2、,喷嚏等) 定向探究反射(转向声音或光亮等)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是在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 人类心理活动与后天获得的大量条件反射相联系两种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性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俄)巴普洛夫 有机体在无条件刺激物与原先的无关刺激物之间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美)斯金纳 有机体在无条件刺激物与原先的偶然反应之间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共同点:基本原理一致:都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都必须用无条件刺激物加以强 化巩固区别点:经典性条件反射:无条件刺激有条件刺激 操作性条件反射:奖赏“随意”反

3、应巴普洛夫: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1、概念:由第一信号作为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2、第一信号刺激:具体事物,如物体、声音、光线、气味等 3、人与动物共有第二信号系统:由第二信号作为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2、第二信号刺激:语言 3、意义:由于第二信号系统,人的心理活动才能够相对的脱离客观事物的直接限制,具有能动性和自觉目的性 4、人所独有(三)、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兴奋过程表现为条件反射的建立,即由条件刺激引起机体的积极反应抑制过程:抑制过程表现为条件反射的抑制,即反应不出现或强度减弱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规律:兴奋(负诱导)抑制抑制(正诱导

4、)兴奋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01心理是一种物质的反映形式 反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物质的多种反映形式:反应:无机物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最低级的反映形式感应性:是生命物质(植物、低等动物)对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所作的应答,是较高级的反映形式感受性:是有机体对信号刺激所作出的应答,是更高级的反映形式心理的反映形式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动物与人共有:感觉阶段:最低阶段基本特点:动物对信号刺激物的个别属性作出反映,无脊椎动物 知觉阶段: 基本特点:动物能够将信号刺激物的各种属性综合起来以整体形式反映,脊椎动物 思维萌芽阶段:基本特点:动物能够解决问题,具有初步思维活动能力,高脊椎动物 意识阶

5、段: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类独有的心理反映形式 基本特点:觉知性、能动性、社会历史制约性02心里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1、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 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3、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1)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a客观现实是心理反映的内容和源泉 b脱离客观现实会丧失人的正常心理(2) 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能动性主观性:指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经过人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最终形成的近似反映 、个别差异 能动性:表现了个体反映客观现实是积极主动的 A人对现实的反映具有目的的方向性和选择性 B 人能够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使人的活动有极大

6、的自觉性 C心理或意识的能动性更显著的表现在人改造现实的有目的的活动中(3)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从动物的心理深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劳动首先,实践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其次。人的心理活动在实践中体现再次,实践活动也是检验人对现实反映是否正确的标准注意一、 注意概述(4)是心理活动过程,是组织特性1什么是注意 概念:心理活动(过程)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基本特征:(1)指向性:即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某些对象,而离开其余对象的特性 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正面意义负面影响 (2)集中性:指心理活动保持在选择的对象上,并深入进行下去的特征 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强度 专心致志“聚

7、精汇神” 虎头蛇尾 三分钟热度注意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A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而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过程而存在(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B 注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0注意的外部变现(1) 适应性动作的出现(2)无关动作的停止(3)呼吸轻微而缓慢03注意的功能1、 选择的功能 、维持的功能 3、调节与监督的功能二、 注意的种类及在教学中的应用(P)1 注意的种类(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由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指有无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8、注意。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1、 刺激物的特点: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新异性2、 人本身的状态:a需要和兴趣引起和加强有意注意的条件:A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合理的组织活动 C培养间接兴趣(指对活动目的,活动结果的兴趣) D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抗干扰能力引起和保持有意后注意的条件:a兴趣 b活动的自动化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者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协调活动、相互转化 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形成的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意后注意01 注意的品质(特征)一、注意的广度概念: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的察觉

9、到对象数量多寡的特征(注意的范围)影响因素:a注意对象的特点 活动的目的和性质个体的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 概念:指注意活动在某一对象上的时间的长短,它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也是工作效率的保证 狭义: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广义:注意保持在一定活动上的时间 影响因素:a注意对象的特点 b主体的精神状态c主体的意志力水平注意的分散(分心)是指注意离开应当完成的任务无关刺激所吸引注意的分散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而产生三、 注意的分配概念: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条件:a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是高度熟练地 同时进行的集中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四、 注意的

10、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需要,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影响因素:a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b新主意对象的吸引力 明确的信号提示 d 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转移:是根据任务的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转移注意对象,为的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分散:是由于外部刺激或主体内部的因素的干扰作用引起的,是消极被动的,违背了活动任务的要求,偏离了正确的注意对象,降低了活动效率利用各种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唤起学生有意注意、提高自觉性3、 集中注意交替使用,保持学生的注意(一)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控制引起注意分散的因素

11、2、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3、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二)、明确学习目的的任务 、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3、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与培养 4、科学合理组织教学,防止学生分心(预先、信号、提问、表扬控制、目标适中)(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使学生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中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1、 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优势2、 注意占主导地位感觉和知觉第一节一、 感觉的概述1、 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作用:a感觉为我们提供内外环境的众多信息,并保证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感觉是人正常的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12、C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2、 感觉产生的过程(一) 客观条件: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有一定量的客观刺激物 B 刺激物必须是某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物二、神经生理基础:感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由三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感觉的测量:是指人的感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客观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是指刺激物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是指觉察出两个不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三、感

13、觉的分类:(一)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绝觉(二)内部感觉: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四、感觉的规律(一)同一感觉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相互影响2、相互补偿 3、联觉同一感觉相互作用:1、 感觉适应:如:视觉适应、听觉适应、触觉适应等2、 感觉对比:是指由于不同袭击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钢琴男爵的产生继时对比不同感感觉的相互作用:1、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而提高或减弱 弱刺激提高用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14、2、 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某种感觉缺失以后,由其他感觉来补偿,这种现象就是不同感觉的补充作用3、 联觉:指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第二节:知觉的概述一、 知觉的概述: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在已有知识禁言参加之下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整合,揭示其名称与意义 知觉存在个体差异知觉与感觉关系:区别: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作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作用的结果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 联系: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各种感觉的

15、加工与综合 2、感觉与知觉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反映,二者不可分,通常合称感知觉二、知觉的分类(一)按反映事物属性来分:物体知觉、社会知觉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 社会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影响他人知觉的心理因素(1) 首因效应是指在人们初次交往中,最先提供的信息进入形成第一印象的形象,它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在人们的长期交往中,最近形成的印象掩盖了以前的一贯看法影响他人知觉的心理因素(2) 晕轮效应 指在对他人的某些品质形成了清晰鲜明的印象后,从而掩盖了对其余品味的知觉,是一种以后盖面的

16、反应 刻板印象:对各类人持有一套固定的看法(二)按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器来分:视知觉、听知觉、触摸觉(三)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有某种固定倾向性、歪曲的知觉 在特定条件下,错觉必然产生,是正常的知觉 错觉与幻觉的区别:幻觉是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虚幻知觉 错觉是在客观刺激的条件下主观产生的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三、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指吧知觉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征 知觉对象与背景之间是相对的,可以转换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2、知觉者的主观因素(1) 客观刺激物的强度(2) 对象与背景的差异(3) 对象的活动性(4) 刺激的新颖性(

17、二)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由不同部分组成并具有不同的属性,但是人们并不把它们知觉为鼓励的部分,而总是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三) 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 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 影响因素:1、知识经验2、言语的指导作用 3、定势(四)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光线等)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影响仍保持相对不变 大小、形状、明度、颜色恒常性 恒常性所依赖的条件:a知觉条件的变化范围要适当 B知觉者的只是经验五、 感知规律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一) 直观教学:是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分为实物直观,教具直观和言语直观遵循感

18、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1、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 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 使用直观实物、教具时要有正确的言语相结合4、 调动多种分析器参加感知活动二、观察力的培养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组成部分1、 明确观察目的任务,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2、 知道学生指定观察计划3、 准备相关知识4、 做好观察记录,学会写观察报告记忆一、 记忆的概述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基本过程记忆基本过程的关系:识记、保存、再现三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识记、保持是再现的前提和关键 再现是识

19、记和保持的结果,也是检验指标记忆的作用:1、记忆作为基本的认知过程,是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学习的重要条件,是知觉、思维和创造的基础 2、记忆将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心理过程在时间上得以持续。从而使人的心理发展、知识积累和个性形成最终实现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的时间分类:瞬间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间记忆:特点:1、信息保持时间很短 、记忆容量大 3、以图像记忆和音响记忆为主 、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 、瞬间记忆可以通过注意转入短时记忆系统 短时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易受干扰 、记忆容量有限 3、

20、短时记忆信息通过复数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长时记忆:特点:、信息保持时间长,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 2、记忆容量无限 、心理活动主要依靠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知识和经验二、记忆的过程:1识记:是通过对记忆的特征进行区分,认识并在头脑中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 种类: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02保持和遗忘: 遗忘种类: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部分遗忘和整体遗忘 遗忘原因:、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失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使记忆痕迹产生抑制的效果(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3、压抑说 4、提取失败说 5、同化说保持和遗忘的影响因素:1、 时间因素2、识

21、记材料特点3、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学习程度03再认和回忆 影响再认的因素:1、原有知识经验的巩固程序 2、原有事物与重新出现时的相似程度 3、期待与情绪状态 回忆: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 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三、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中小学记忆的过程:1、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效果都提高 3、抽象记忆获得更大发展 4、以及有情绪体验材料的能力增强 5、无记忆水平不断发展逐渐学会使用记忆方法和策略提高记忆效果02记忆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2、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最重要)记忆的培养(一) 教会识记方法,增强识记效果活动1、 增强识记的目的性,积

22、极性2、 提高对识记材料的理解水平3、 多感官协调活动4、 背识记材料作为智力操作对象(二) 有效合理的组织复习1、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过度学习4、反复阅读和长时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6、科学用脑,劳逸结合(三) 运用回忆策略,提高回忆效果1、 联想策略2、情境策略思维一、 思维的概述: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基本特征:、概括性、间接性思维与感知的关系:共同点: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不同点:感知觉:个别现象,外部联系的直接反映,感性认识 思维: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间接概括反映,理性认识 联系:感知觉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思维是感知的进一步深化,是

23、认识过程高级阶段,处于核心地位02思维的过程和和形式 思维的过程:1、分析和综合2、比较和分类3、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 思维的形式: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思维形式的基本单位,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 每一种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外延式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范围 关系:外延的范围是由它的内涵决定的,二者成反比 概念的掌握:途径:日常概念 科学概念如何掌握正确的概念:1、 充分利用日常概念的积极影响,限制其消极作用2、 注意变式在理解概念中的作用3、 正确下定义有助于概念的掌握4、 形成概念体系、判断:判断是用概念去肯定或否定某事物具有某种属

24、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1、发现和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0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是问题出现和表达的方式2、原型启发和联想3、知识经验4、思维定势5、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个性特点创造思维01创造思维概述:以新异的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非逻辑性(灵感) 2、以发散思维为主: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创造性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03创造思维过程1、 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豁朗阶段4、验证阶段0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和求知欲2、 创设有利于创造精神的氛围3、 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训练4、 善于培养激发和捕捉灵感的素质5、 培养创造性人格6、 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创造性活动表象与想象01表象(形象记忆)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是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表象即表象记忆。02表象的特征:1、形象性(直观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