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20.60KB ,
资源ID:225262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25262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放战争学案9高一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放战争学案9高一历史Word文档格式.docx

1、A受到双十协定的约束 B内战准备尚未完成C国际舆论的压力 D内部矛盾严重答案B解析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准备内战,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2战略决战(1)辽沈战役:时间:1948年9月,辽沈战役首先打响。战况: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解放长春。11月初,解放军乘胜攻下沈阳。战果:解放东北全境。(2)淮海战役: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先后歼灭黄百韬兵团和黄维兵团。国民党“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军弃徐州南逃,解放军迅速将其包围,于1949年1月发起总攻,

2、全歼敌军。淮海战役胜利结束。(3)平津战役:部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解放军攻克张家口、天津后,傅作义接受改编,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4)意义:三大战役共歼敌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 (1)战略反攻是指1947年6月到1948年6、7月间,人民解放军进行的反攻作战。解放军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国民党军队防守薄弱的中原地区。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陈、粟率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三军配合,形成品字阵势,挺进中原,实现了我军由

3、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的基本任务,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战略决战是指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主力决战,即三大战役。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抓住有利战机决定进行战略决战。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规模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题2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头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

4、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战略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从“西柏坡”“三个战役”的信息中得知,这正是打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战略决战取得胜利的时候。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和谈(1)背景:战场上的溃败,迫使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2)目的: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中共提出和谈条件。(3)1949年4月。(4)内容: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5)结果: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

5、和谈破裂。2渡江战役(1)时间: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全国发出命令,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国民党军队长江防线瓦解。(2)国民党政权瓦解: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3)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3意义(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2)世界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相同点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

6、的,都是国民党玩弄的假和谈阴谋。谈判的结果都揭穿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与民主的诚意。都由中国共产党提出谈判方案,但和谈结果都被国民党破坏不背景前者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占有较大优势,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内战的舆论压力和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的现状,于是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后者是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胜,国民党内部分裂,败局已定,不得不发出“求和”声明目的前者是国民党为发动内战争取准备时间,并企图把内战的责任推给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则是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后者是国民党为争取喘息时间,继续进行内战,而中国共产党则力图尽早结束内

7、战,减少人民痛苦,并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面目内容前者的焦点是解放区政协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后者的焦点是革命是否要进行到底的问题结果前者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政权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撕毁;后者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被国民政府拒绝。最主要不同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及其政权地位的变化题3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本来可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国民党没有把握好时机,失去了两次机会,不得不退据台湾。请回答:(1)第一次机会指的是什么?国民党是如何失去的?(2)第二次机会指的是什么?国民党又是如何失去的?(3)这两次机会的丧失对国民党自身和中华民族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答案(1)第一次机

8、会是抗战胜利后不久,经过国共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通过了一系列和平协议和决议,根据这些协议和决议,国民党在国家未来政治、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失去: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破坏了所有的协议和决议,并在战争中日益走向失败,统治走向崩溃。(2)第二次机会指的是:1949年国共两党再次谈判,达成协定草案,国民党在未来国家的政治、经济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随后发起渡江战役并向全国进军,摧毁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被迫退守台湾。(3)两次机会的丧失使国民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丢失了大陆政权,成为依附于外国的割据势力。两次机会的丧失使中国发生了规模空前的内战,给人民

9、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使国家经济全面崩溃,并使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国家长期未能实现完全统一。解析两次机会是指国共两党的两次谈判,第一次谈判达成双十协定,接着的政协会议达成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协议;第二次北平谈判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这两次机会都被国民党失去了。第一次机会的丧失导致全面内战的爆发,第二次机会的丧失导致了国民党的最终覆灭。这两次机会的丧失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战争与破坏。【史料文本】阅读教材P78“毛泽东和蒋介石合影”插图和教材引言。【信息解读】插图反映了中国当时的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晤,其中一个抱着和平民主的愿望,一个抱着“假和平、真内战”的意图。而引言反映了国民党的真实目的,出现了较场

10、口事件,不久发动了内战。【史料应用】1.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曾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 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C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 D美国主张和平解决解析日本投降后,蒋介石的军队还在大西南、大西北,蒋介石提出谈判的主要原因是争取内战的准备时间。【史料文本】阅读教材P79资料回放。【信息解读】这段材料揭示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基本任务是外线作战,本分任务是内线作战。隐含的信息是解放战争第二年的作战特点:以外线作战为主,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结合。【史料应用】2.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

11、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答案A解析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那么他露出来的“胸膛”就是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插上一刀”就是指解放军实施战略反攻,而战略反攻的序幕是由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思考: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P79)知识点拨土地改革解决了解放区少地农民的土地问题,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答案要点土地改革运动解决了解放区无地少地农民的土地问题,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保卫胜利果

12、实,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变式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农民利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体现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有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抗日战争时期的“双减双交”政策、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从内容上分析,三次土改都体现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史实,维护农民利益是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也是正确的,土地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比较好理解的。因此也是正确的,那么是否正

13、确呢?联系一下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便可明白。“地主减租减息”只是对地主封建剥削的一种限制,没有提出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所以不是三次土改的共同点。一、本课测评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哪些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意义?(P81)知识点拨解答本题中共的努力要从中共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上把握,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从对中国和对世界两方面的影响考虑即可。答案要点努力:进行重庆谈判,进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4、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变式2电视台曾经采访了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在他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从以上路线可知,老人家参加的是()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解析从题干所给的地点,涉及到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而在选项中,只有D项淮海战役涉及到这些省份,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二、学习延伸联系现实讨论,“两个务必”有什么深远意义?知识点

15、拨本题可以从当今党建工作中认识“两个务必”对今天的指导意义。答案要点坚持“两个务必”,有助于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变式3“政治孤立,失去民心”是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这一境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B发动内战,一党专政C投靠美国,出卖主权 D滥发纸币,苛捐杂税解析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导致政治孤立,而发动内战,失去民心。故答案为B项。基础巩固1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

16、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A西安事变 B皖南事变C重庆谈判 D北平谈判解析从材料中可获得的信息是日本投降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2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解析此题应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背景和给人民带来的希望上去分析。首先应排除B、C两项。因为当时日本已投降,不存在人

17、们盼望国共共同抗日的事实。既然毛泽东赴重庆,显然当时共产党的目的不是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需要辨析的是A、D两项。毛泽东赴重庆是要同国民党协商创建新中国,还是要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呢?这是问题的关键,显然是要同国民党协商和平建国的问题。A项正确。3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纭。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全面内战爆发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的必然结果,A、B两

18、项只看到事物发展的表面现象,没有反映事物发展的本质。日本投降以后,美国出动飞机、舰艇运送国民党军队到战略要地和铁路交通线,应该说C项比较接近事实的本质,但从更高的层面说,“五四”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确立了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目标,内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及其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同中国人民的一次大决战,它反映了“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4解放战争时期,报刊的文章有人用了以下标题或副标题,其中哪一项是描述1947年下半年的战局状况的()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C“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D“分田分地真忙”51948年底,著名的建

19、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解析从时间1948年底可断定是三大战役,而故宫等古迹,说明在北京,所以为平津战役。61949年初,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后,一些“好心人”劝中共接受,停止进攻国民党,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提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统治”。中共这一立场主要基于()A蒋介石反复无常的个人品质B国民党集团的阶级本性C人民革命力量已大大超过国民党的反动力量D中国共

20、产党的阶级属性解析中共是代表无产阶级和一切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党,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是其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的。7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以后,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了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这主要是指()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B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C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的胜利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解放军纪律严明,赢得了民心,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只有C项符合题意。能力提升8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

21、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析蒋介石的反革命统治从1927年开始,二十年,即到1947年,题中选项的时间分别是1945年、1949年、1949年和1947年。9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A继续实行减租减息B实行土地公有制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D保留富农土地解析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矛盾从民族矛盾变为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实行土改,由土地地主私有变为土地农民私有;保留富农土地是建国初期土改的政策。10“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

22、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主义者解析从材料中“中国是中国人的”这一信息就可看出美国人在标榜蒋介石是一个民族主义者。11观察下面四幅图:图一图二图三(1)说一说图一、图二、图三所示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重大意义。(2)图一所示的历史事件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三大主力形成品字阵势的意义是什么?(3)图二所示的历史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说出三大战役的名称及消灭或改编敌人的数量。(4)图三所示的历史事件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根据图简述这一

23、战役的军事部署。(5)试从战争的决定因素和领袖的决策作用谈谈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答案(1)图一:三大主力挺进中原;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图二:战略决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图三:渡江战役;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被推翻。(2)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的第一年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三路大军形成品字阵势,驰骋中原,像三把尖刀插进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3)背景: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党被迫实行重点防御。对东北地区是撤是守,国民政府举棋不

24、定。辽沈战役:47万多人;淮海战役:55万多人;平津战役:52万多人。(4)背景: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国民党的假和平阴谋破产。部署:三路大军,分阶段进攻。(5)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人心所向;领袖人物善于分析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变化的形势,善于抓住战场有利的时机。12阅读下列材料: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材料一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材料二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的会面,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列举在1949年,毛蒋在军事上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答案(1)中国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毛泽东受到世界的关注。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广大人民。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人民信任。(3)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