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设计思想沃克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是极简主义园林的代表者,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 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解释为:物即其本身。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是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如同绘画和塑。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它的形式。例如:柏林的索尼总部首先是一个公共广场,它的设计十分别致,令人难忘。但是它的设计与形象
2、是在相互依赖中共存的。” 网格的叠加、自然与规则形式对比产生的纯净美与力、景观与建筑的呼应和谐、利用现代材料与现代感表达出的“都市自然”、 理性与神秘感的交织及对四季与自然造化的体现是彼特沃克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手法。基地分析周边环境 公园处于一块平坦地带,周围都是钢筋水泥建筑,四面虽有较高的楼房,但因分布没有过于集中,所以公园的地理位置没有给人压抑的感觉。 从公园外围流线图可以看出,该公园比较开场,入口较多,市民从不同方向均可方便进入。院流线 主入口 主流线 次流线 间流线坪案例分析几何推演 沃克对于网格的使用提出了两种似乎是相对的观点和目的。如其他勒维特等极简主义艺术家在他们早期作品中对网格的
3、使用一样,沃克利用网格作为精炼的形式语言的载体,形成了美丽的图案。公园采用了网状主路与45斜交次路相叠合的规整布局结构,在比路面略低的绿色草坪衬映之下,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图案效果。由方形小水池拼成的长方形水池带穿插在“米”字形图案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节奏与质感。部“米”字形图案中没有采用规则种植方式,自由种植的乔木沿周边成组布置,使得平面规整性与自然种植围合形成的空间自由性二者相应成趣。道路与草坪外围东、西、北三侧为由长方形、圆形种植坛组成的临街休息带,其外侧有行列植的乔木。公园西侧临街为小广场,与对面的雕塑广场相呼应。整个广场形式简洁,空间尺度亲切。长方形种植坛的大小与排列间距均与道路和草坪的排
4、列方式与大小相呼应,整体上加强了公园的规整图案特点,也较好地解决了与外侧城市道路及人行道的关系。平面尺寸总平面详细尺寸总平设计1 花岗岩步道 2 水池 3 马蒂斯“背”浮雕 4 灌木种植坛 5办公楼 6 较低的草坪 7 广场图底关系从图定关系分析来看,当以黑色的草坪和种植池为低时,黄色的道路体系、天蓝色的水域和深红色的景墙构成了画面的图.空间层次 奈伯特公园的设计分为三个几何水平层次。最上层是稍许高出地面的粉红色花刚岩石步道,其图案是矩形和对角线的网格。该路网在公园的平面上形成了一网,把影子投射到下一层的绿色草坪上。下陷的草地成了场地的基底,然而又同相互交叉的步道构成不断变化的图案,两者相辅相
5、成。坚硬与柔美、素净与繁茂、正统与乡土之间的对比又被最低的第三个层次所强化。这一层是是由一系列的长方形水池并列构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与道路层及草坪层紧密相联,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同时也强化了结构网格中正交方向的秩序,使道路和草坪网格退后成为基底图案,整体结构依然是清晰的。这种形式的草地和花岗岩各个部分相连接,为人们对这个对层次构图的了解和认识提供了比对。立面图视线分析景观节点 波奈特公园为一方形的城市公园,主要采用草坪、季节性植物和小树林作为设计素材,中间还铺设了许多花岗岩小路。 1 2 3 4 5 6材料运用 道路系统由垂直及对角线网格构成,铺以粉红玛瑙色花岗岩,因凸出盛园地面而在草坪上投下阴
6、影。下沉草坪提供地平基础,与多变的花岗岩交叉图案相互呼应,形成软与硬的对比,嫩绿生机与静谧的对比,形式感与亲切感的对比,一圈方形水池相连构成矩形,用对位与对照的手法强调公园多层组合的特色。公阔由镶嵌于花岗石小路卜的方形灯照明,树林中长方形水池纤细的喷水管中也安装照明设备,使它们看起来像闪烁的烛光。照明分析 林间景观灯 公园照明包括三个部分:分散在花岗石小路间的正方形地灯、安装在 喷泉光纤灯 树木间的灯光和输在长方形水池里的一系列5英尺高的水管。这些水管是 正方形地灯 小型喷泉,其中安装的光纤是的喷泉在夜晚看起来就像烛光一样。植被分析 作为一个现代城市公园,伯奈特公园仍然是一种为人们提供放松与接
7、触自然的城市绿地,沃克在公园中设计了平展的草坪、遮阴乔木、水池带、长条凳及台阶供人们休息、平躺和玩耍。考虑到公园四周的交通环境,伯奈特公园的设计又呈现了某些城市绿化广场的特点,有意义的空间、方便的步道、明亮的夜景。由一种简单的规则和方式,最终形成充满丰富变量和偶然性的系统,呈现不一样的视觉盛宴,使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寻常的体验。光影效果整体效果不同的材质在不同的高差处形成不同的光影效果,给人一种色彩斑斓的愉悦享受。细部效果使用者分析 伯奈特公园是一个路色的地方,又是一个到处充满自然景观的场所,可供人们休闲或静思。该公园绿草如茵,浓荫遍地,一池碧水,处处可供游人休憩,或坐、或躺、或嬉戏,各得其
8、所。作为一个城市公共广场,它还有耐用的公共聚集场所、人行步道、夜间照明,还有明显的特征以作为商业区的人口环境。每一处的别致设计都会吸引不同的人前往。认知和感悟作品评价项目的意义伯奈特公园附近为美国著名雕塑家野口勇设计的雕塑广场,二者共同形成了福特沃斯市重要的入形象.为了促进福特沃斯市中心商业区的复兴,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谭迪基金会出资重建伯奈特公园。由彼德沃克担当改造,沃克在追求极简的同时并没有淡漠景观的意义,他没有像极少主义艺术家那样试图创造一种非景观的作品,而是追求一种具有“可视品质”的场所。在伯奈特公园设计中采用了网状主路与45斜交次路相叠合的规整布局结构,由方形水池拼成的长方形水池
9、带穿插在“米”字形图案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抽象图案效果。另外,彼德沃克在伯奈特公园利用光纤代替灯光效果的喷泉;由电脑调节造型,用风敏器控制高度的凯利喷泉水景园的中心旱喷泉,均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整个公园的建设以对George Kessler在1919年设计的城市公园的重建为起点。公园主要包括两个几何形元素,一个是位于草坪上方的石道路,另一个是由一系列水池形成的矩形空间,这个空间里有光纤棒和喷水器令整个空间显得更加生动。树林里有橡树,紫薇科植被还有古老的木兰科植物等。公园里还有许多与周围环境相符的景观。其实设计的真正目的是使景观适合场地,可能当设计的手法放在另一场地就并不适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模仿
10、大行其道时就失去了景观之美的原因!项目的不足项目位于中心城区,人流量极大,但伯奈特公园面积不足,而且缺乏可供游人休憩的座椅。此外,由于植物种类有限,在不同的季节,就会呈现风格迥异的风景。极简主义 作为一个建筑系的学生, 一提起极简主义,我首先想到的是建筑大师密斯。通过这次对西方当代景观设计的学习,我了解到在景观园林设计方面,也有这样一位极简主义的大师,他就是彼得沃克。 “Less is more”,这是密斯对极简主义的解释,也密斯的建筑设计哲学。 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
11、当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当然没有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是的,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The object is the thing itself”,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如是解释,物即其本身。“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是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如同绘画和雕塑。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它的形式”。 和密斯一样,沃克的极简主义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皮特 沃克的景观设计风格受到很多艺术和历史流派的影响, 特别是极简主义艺术和法国古典主义诺特尔式园林, 沃克从极简主义艺术的爱好者和收藏者转变为极简主义的实践者并将艺术的领域扩大到城市空
12、间、广义的室外空间的巨大畴, 从极简艺术的绘画、装置及艺术中获取了很多灵感。另外, 沃克从日本传统园林以及法国诺特尔式园林中看到了景观设计的在精神,这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表现手法, 并最终帮助他将极简主义艺术与景观创作结合起来。 沃克对极简主义和独立物质时代的地景艺术的应用, 使物体八景观具有可见性, 表明了景观的地位和空间并延伸了他的景观作品的解释领域及意义。沃克的作品充满美感、悟性、幽默感、双关的诙谐指代以及与的对话、与艺术的合作和诗意, 并不时具有更深层的涵和幻灭感的哲思。网格的叠加、自然与规则形式对比产生的纯净美与力、景观与建筑的呼应和谐、利用现代材料与现代感表达出的“ 都市自然
13、” 、理性与神秘感的交织及对四季与自然造化的体现, 是皮特沃克的极简主义艺术和密斯“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从本质上讲是相通的, 只是两者所表现的环境、场所不一样。密斯的极简主义更多的是从建筑的材料、装饰上来考虑的,而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更多的是从建筑的形式上来考虑的,从建筑学与艺术的角度考虑,他以形式上的简约为设计的首要目的,而不是生态上的简约。在他们的设计中, 无论是个别的设计要素还是统一的整体都不难找到从复杂中抽象提炼出精华, 以达到追求简洁这样一种最基本的设计哲学, 体现了作品与艺术之间的持久不断的对话: 有一种与更大环境的交流、对与天地神秘现象相联系的意识与要求的揭示、对巨大自然力的暗
14、示等最基本的人类渴望, 作品注重反映自然的神秘。例如通过运用水的声音、石头的凝重、风的侵蚀变化、色彩多变的图案、雾的变化、莫测的光线。他们的作品中经常表现出图案、节奏、秩序以及几何形所显示的直觉与智慧, 注重与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建筑、雕塑的结合。当看到沃克的作品时, 大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所打动, 这也是彼得沃克作品的过人之处艺术与景观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含义; 当漫步于密斯凡德罗的极简主义建筑中时, 总会想起他的那句名言:“少就是多”,简洁的形式中往往却包含了更深刻的意义。学习和感悟沃克用了一生的时间去摸索,以实现自己对于景观的执着。因此
15、,其很多优秀的作品常为大家耳熟能详。仔细分析其每一个景观作品,他们都代表了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在特殊地点的设计,虽然他们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点,如简洁、明快的线条和强烈的视觉构图等,但在彼得沃克的每一次创作中,功能和地域文化始终是他所重点考虑的。当从前往后细细分析彼得沃克先生的设计作品时,还会发现他对于社会变化的景观回应,尤其是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的景观生态策略,这点在他的日本埼玉广场和近期著名作品911纪念场地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由于崇拜,我们很多景观设计师喜欢模仿彼得沃克先生的设计语言,于是方格网、直线、方形等强烈的几何图形被多次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中,力求达到如彼得沃克设计作品般的轰动效果。在我
16、们前进的过程中,借鉴和模仿是值得推崇和认可的,但还应该辩证的去崇拜和模仿。每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在形成的过程中,都有其特定场地环境的社会因素,只有当你顺应去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道路时,你才可能创造出好的景观。好的景观并不仅仅是拥有炫丽的“外表”,还应该有其“在美”,即我们传统园林中所倡导的“真、善、美”。当然,我们在做建筑设计也一样,不能只是一味的模仿大师,在模仿的同时也要加入自己的理念的本土的元素。此外,彼得沃克之所以在极简主义景观方面做出了这么突出的成绩,这同样与他的好学精神密不可分。从1945年到1970年代末,美国景观设计师的工作和作品受到这个时期一个巨大社会力量的浪潮现代运动的影响,这是西方世界在过去数百年中形成和发展的传统价值、信仰和艺术形式的一个巨变。这种社会趋势彼得沃克也深受影响,促使其不断向当代艺术家学习,汲取设计的营养。“学习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是某培训机构打出来的培训广告,却很好的映射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和问题。我们在平时就应该有计划地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只有如此,才可能在危机真正来临之时,能够从容应对。沃克是善于思考的,正是由于其在艺术领域和景观专业方向不断地学习、专研和融会贯通,才找到了通往成功的金钥匙,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其成功后的辉煌一面,还应该看到其如何为之奋斗的辛酸历程,学习这些,才可能促使我们朝着自己的目标更快前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